第209章 購糧與制度

第209章 購糧與制度

「大人,我整理好了。」蘇若瑩見劉卓想要離去,急忙說道。

「放在案台上吧。」劉卓吩咐道。

將手中紙張快速的放置在案台上后,蘇若瑩又快速的跟上了劉卓的步伐。

「大人,李叔其實很好說話的,要不我在中間給你們說和說和。不然,以後見面挺很尷尬的。」蘇若瑩邊走邊勸說道。

「我都不在乎,你一個外人反倒關心起來了。你想做就做吧,事辦成了沒獎勵,辦不成有處罰。」劉卓見蘇若瑩異常積極,便答應了她的提議。

「好。」蘇若瑩一口答應。

見蘇若瑩依舊跟在身後,劉卓扭頭詢問:「你跟著我幹嘛?我回家你也要跟著嗎?」

「大人,我到了前面的那個路口才拐彎,也就順一段路。」蘇若瑩笑著解釋。

「哦。我往城南走,你往城東方向去。」劉卓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隨即加快了腳步,與其拉開距離。

身後的蘇若瑩看著尷尬的劉卓,不由笑了起來。在蘇若瑩的注視下,劉卓的身影慢慢消失視野中。然後,心滿意足的蘇若瑩興高采烈的朝蘇宅的方向走去。

「近些日子,你回府的次數是越來越少了。濟南也就巴掌大點的地方,有那麼多事需要忙嗎?」董映雪心有不悅,抱怨道。

「府上建的糧庫投入使用了嗎?存儲了多少糧食?」劉卓並未回答的董映雪的詢問,反而關心起糧倉的情況。

「存了幾百石。這段時間,濟南府內的糧食最近價格有些高,就沒在市面上繼續買。」董映雪皺眉道。

「糊塗,婦人之見。我不是早都說過了,不要在乎那點銀子,你為什麼就是不聽?」聽了董映雪的解釋,劉卓瞬間變了臉色,冷哼一聲淡淡說道。

「我是個婦人,可沒我這個婦人,這個家會安穩嗎?」董映雪氣極反笑道。

「你是為了這個家,我就不是嗎?陝西境內的大旱過不了多久就會蔓延到河南,河南受到了影響,山東就能逃得了?即便山東不發生天災,存儲的糧食還能壞了?」

「如今買糧食是多花了一些銀子,可那又如何?掙那麼多的銀子不就是關鍵時候拿來用的。日後,說不定拿著再多的銀子也難買到糧食。」劉卓苦口婆心的解釋道。

「這樣一來,山東境內的糧價可就越來越高了,你就不怕鬧起了民變?」董映雪心中的怒氣立刻就減了許多,先前的怒氣也變成了如今的擔憂。

「不會,臨省、臨府的糧商見到濟南府糧價上漲,必定會往濟南輸入糧食。到那時,濟南府的糧價自然會降下來。」劉卓自信滿滿,成竹在胸。

「倘若真是如此,也就不需要擔憂什麼了?那此後年年都要存糧嗎?」董映雪確認道。

「嗯。前不久京師爆發了一場天災,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就連皇帝陛下僅存的皇太子也在爆炸后薨逝了,朝局也動蕩不安。」

「以後的大明怕是多災多難了,往往一個朝代走到盡頭的時候,天災才會層出不窮,源源不斷。」劉卓感慨萬千。

「胡扯。你就是在為自己的造反找借口。」董映雪不屑一顧道。

「我是不是胡說,日後你就知道了。府中,這些日子有什麼要緊的事嗎?」劉卓話鋒一轉,突然詢問府中的近況。

「豐兒最近過於頑皮了,好幾次在課堂上睡覺。先生也不好過多指責,只能私下告訴我。我給他講道理他也不聽,現在就看你這個當爹的了。」董映雪直接將管教孩子的事情甩給了劉卓。

「放心吧,我一定能把他收拾的服服帖帖。若是管不好他,我管他叫爹。」劉卓口出豪言,不以為意道。

聽了劉卓的保證。董映雪「噗」的一聲笑了起來。

雖然日後吃的多是陳糧,但有的吃總比沒得吃強得多。都餓得前胸貼後背了,誰還會管這是陳糧?以小農經濟為主封建社會中,糧食才是百姓、朝廷的底氣,是國家開展一系列活動的基礎。

歷代王朝更替的背後,都充滿了血腥,百姓數量銳減,掌握特權的貴族階層被後來者屠戮。究其根本,多數也都和糧食有關,百姓無糧可食,豪門趁機崛起。

不論是農民起義,還是世家門閥造反,性質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不過是換了個皇帝而已。

明末的農民大起義就是一場大清洗,只要趕跑了明朝的皇帝,自然會有人坐上那個位子。然後,新一輪的壓榨、剝削再次上演,循環往複,周而復始。

與妻兒在府中相處幾日後,劉卓又重新回到了濟南城。一到巡撫衙門,鄧德霖就前來報喜。

「大人,魏忠賢派的人已經把三十萬兩糧餉運抵官署,屬下等人也一一清點了,核對無誤。」鄧德霖異常興奮的彙報道。

「好,此事做的不錯。多日奔波,也辛苦你了,下去領賞吧。」劉卓面帶笑容,寬慰道。

濟南城北的劉氏商行中,蘇若瑩正在勸說著李常在。

「李叔,我這幾日都磨破了嘴皮,你怎麼一點就聽不進去呢?我可是給撫台大人立下軍令狀的,無法說和你們二人,我就會被大人趕出商行。李叔,你忍心見我如此嗎?」蘇若瑩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賣慘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是我不願意低頭,關鍵是你說的話,實在令我無法相信。依靠商行生存的百姓何止萬人,公子的隨意一個決定就會影響到其他人。倘若公子日後還是如此獨斷獨行呢?我又當如何?」李常在長舒一口氣,無奈道。

「李叔,你作為商行的主事,為商行里的眾人考慮確實沒有問題。但是,你又不是撫台大人,你怎麼知道撫台大人的舉動不是為了商行的眾人考慮呢?」

「短期來看,撫台大人的決定是不太合乎情理,過於一意孤行。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說,未必不是在防患未然。」蘇若瑩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勸說道。

「一意孤行,未雨綢繆。公子又到底知道了什麼?」李常在口中喃喃道。往日的場景一幕幕的浮現在眼前,劉氏商行一路的辛酸歷程令李常在感動不已。

自從東家將商行的管理工作交由劉卓,公子行事從來都是乾綱獨斷,不容許他人插手。

即便是商行交由其他掌柜級別的人打理,在重要問題上,依然是以公子的意見為準。依常理推斷,公子定然不會做出有損商行利益的事情,除非另有隱情。

蘇若瑩就在一旁看著李常在深思。不知過了多久,李常在才回過神。

「你去回稟公子,就說李常在知錯了。」李常在抬頭看著眼前的蘇若瑩吩咐道。

「就這麼一句話就完了?不需要坐下來好好聊一下嗎?」蘇若瑩十分不解。

「不用,你直接去傳話吧。」李常在吩咐道。

將李常在的話一字不落傳給劉卓后,劉卓並沒有太過震驚,只是簡單的詢問了幾句,就打發走了蘇若瑩。

明朝的行政級別是四級行政區劃設置,縣、州府、省、中央。即便是與前世所處社會比起來,也只差了一級,卻又有較多的相似之處。劉卓曾多次與底下的幕僚就如今的官制進行討論。

首先,明朝雖然採用科舉取士,但是卻忽略了官員的實踐與創新能力,以致後期官僚主義之風盛行。當官的只顧個人私利,不顧百姓的死活。

其次,中央對於地方的控制力度太大,地方知縣的任免也都由中央的吏部任免。對於地方事務的管理過於集中,自主程度低。

軍事制度方面,朱元璋立國之初頗為自豪的衛所制與軍屯制,經過十幾代的帝王,早已是名存實亡。

募兵制雖然會導致將領長期統帥一支軍隊,使得兵將之間有了隸屬關係,進而形成藩鎮割據。但是,募兵制的好處卻是不言而喻的。募兵以兵為業,不僅戰鬥力極強,且有利於各行業的百姓生產。

劉卓在遼東駐守三萬兵馬,採用的就是募兵制。不過,現在軍隊的數量少,並且糧食補給與武器彈藥也都是山東供給,暫時也沒有什麼大礙。

中央與地方官員官員制度方面,明清的設置也較為完善,就是有一些繁瑣。

明朝處理政務文書的流程是這樣的。全國各地的文書奏章,甚至老百姓給皇帝提出的建議,都先呈遞給通政使司,由其匯總交給司禮監。

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再由六科校對下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務流程。

這樣做確有優點,但缺點也很明顯。

內閣與司禮監的權力最初都是源於皇帝。之後,內閣逐漸靠向文官集團,而司禮監始終代表著皇帝。這樣的設置,即便出現了王振、劉瑾、魏忠賢這樣的閹宦,卻始終難以篡位奪權。

縱使明後期的一些皇帝多年不朝,怠於朝政,中央依舊可以照常運轉。

此外,明朝的部分文官。基於對朝局的擔憂與對百姓的憐憫,相對其它朝代的官員,也敢於諫言,明朝一些皇帝對於那些官員是又愛又恨。

但是這樣的制度又導致了權力鬥爭不斷,不少內閣輔臣、名臣死於鬥爭之下。

尤其到了明末,東林黨與閹黨鬥爭更是空前激烈,你爭我奪,相互傾軋,影響國家施政的效率。使得本就風中殘燭的大明朝更加脆弱不堪,最終成為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大周太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大周太祖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9章 購糧與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