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後記 北海靖州

第4章 後記 北海靖州

北海,地理上包括霧緣和冰島,即後世所說的靖州與南瀛——這裡既是龍族的故鄉,也是挪威哈拉爾王朝昔日輝煌的見證。

若想研究北海的歷史,有四個歷史階段絕對繞不開,按照後世普遍認同的觀點它們分別是龍族時期,對抗時期,合作時期以及西靖時期。

龍族時期的起始點很模糊,現代歷史學按照已發掘的古迹推測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龍族開始形成以氏族為單位的原始社會體系。從那一時間開始直到公元467年龍族內戰結束,是龍族獨立生活的階段,沒有和人類文明有過多交集。

因為沒有史料記錄,龍族內戰爆發的原因眾說紛紜,認可度最高的是因為霧緣火山烽台山爆發導致氣候變化,霧緣龍族數量超過容納量導致戰爭爆發,一半的龍在戰後被驅逐出霧緣,分別流落美洲與歐洲。其中流落歐洲的龍群登陸同樣因氣候變化和瘟疫而搖搖欲墜的西羅馬帝國,為了爭奪土地與人類發生數次大規模衝突,間接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人類和龍族進入漫長的低烈度對抗時期,這一局面直到公元八世紀管型火器問世雙方的關係才有所改觀,到公元821年法國加洛林王朝王室正式與不列顛地區龍王簽訂盟約宣布與龍族合作,漫長的對抗時期才結束,合作時期開始。

對於合作時期結束的時間有一定爭議,一部分學者認為是在公元1004年挪威征服北海時結束,另一部分則認為到公元975年宋朝沉船事件為止。

雙方都認為自己支持的事件影響力更大——法國策立龍王后又有許多國家與龍族建立合作關係,嘗試不同的制度以加強兩族間的聯繫,其中以挪威哈拉爾王朝的紐帶封建制度最為出色,挪威維卡部部落領袖哈拉爾與其龍族領袖阿特勒於公元899年共同推翻了丹麥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統治后帶領挪威迅速崛起,其子沃利於公元958年正式加冕為哈拉爾一世建立挪威王國,發動挪法戰爭滅亡加洛林王朝成為歐洲霸主。到二世國王蓋爾.哈拉爾時期,挪威王國在1004年對北海和美洲發動入侵戰爭,成功征服北海並開始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

對於被征服的北海地區,蓋爾在此駐軍並將原住民分為四部分——維費部、哈雷克部、霧緣公爵與冰島大公。四方相互制衡,忠於哈拉爾家族,霧緣龍族被強行拉入了當時依然以人類為主的世界文明的潮流。

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北海從宋朝沉船事件后便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與人類的關係不再是簡單的合作,挪威的入侵僅僅是加速了這一過程。

法國與龍族合作後為了維持自己歐陸龍口最多的優勢對不列顛與北海地區進行了封鎖,阻止除法國以外其他任何國家領導這裡,其中的人與龍也不能隨意出入。

如此一來歐陸那些曾經被設計穿越霧極惡劣海況的大海船失去了用武之地,轉而向東去開拓通往東方的航線。

據《四庫全書》宋史部分記載,宋太祖開寶五年,即公元972年,一艘義大利商船通過東方航線來到了宋朝,並把一枚天龍蛋和一枚海龍蛋高價賣給了趙匡胤。

兩枚龍蛋引起了宋太祖的興趣,他把他們視為自己建立大宋王朝,一統中原的祥獸,對此喜愛有加。

但由於沒有養龍的經驗,兩條龍孵化出來不久就因為缺少龍族生存必不可少的硅源而死,距記載天龍活了167天,海龍活了152天。

不甘心的宋太祖命人乘船去歐洲尋找應龍並學習飼養方法。他共派出九艘海船,這九艘船從明州港出發,在歐陸嚮導的帶領下繞過好望角來到大西洋,最終有六艘船成功到達。

成功到達歐陸的六艘船在直布陀羅海峽分別,四艘船按原計劃到義大利半島貿易學習,另外兩艘船補給後繼續駛向北海的霧源準備深入了解龍族這一種族。

這兩艘船雖然想方設法繞過了挪威軍隊的封鎖。但初來乍到的宋朝水手低估了霧極的惡劣天氣,其中一艘船在穿越霧極時便沉沒了,最後一艘船載著兩船的倖存者勉強穿過霧極邊緣的一座小島上擱淺散架,被路過的哈雷克部巡邏龍騎發現並搭救。

這批宋朝沉船難民中除水手,工匠和醫師外還有三名官員,其中有一人是目不識丁的武官郭榮,另外還有徐青雲和李經兩名文官。他們均為後周顯德六年進士,后投誠於宋朝。

雖然不是名人大儒,但他們畢竟系統學習過儒學,而且通過了科舉的考驗,在霧緣安定下來后,他們共同開創了泰西書院,試圖以儒家思想教化當時仍處於半野蠻時期的弗格人。後來又有胡宗敬四渡大洋千里迢迢從北宋運送書本典籍到西靖,為泰西儒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登陸的宋人為北海帶來了東方五代與宋初時期的先進位度,逐漸形成了以泰西儒學為主體的思想模式以及中央集權為主體的政治制度和利益鏈。同時美洲土豆與玉米的傳入讓霧緣的人口與龍口容納量大幅度提升,提供了足夠的物質基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無論是哪一派學者都認可合作時期結束是在公元1069年靖始君和靖高公建立西靖政權向東陸請封時。這之後的西靖時期是北海乃至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也是歷史學者最為感興趣的時期之一。

因為這一時期發生了極多影響深遠的重大歷史事件,所以不同學派間爭議頗多,甚至遠超合作時期。直到公元2020年龍族權威史學家仇貴平發表《西靖歷史研究》一書才基本奠定西靖前期歷史研究的主流。

仇貴平通過考證那個時期的歷史記錄,統計出十二世紀初靖州人口約四百五十萬,龍口約五十萬;南瀛人口約二百七十萬,龍口約二十萬。

北海此時的中心已由冰島轉移到西靖,這裡生活的人自稱靖人,歐陸人則稱他們為弗格人,即生活在霧中的人。

《西靖歷史研究》一書中並沒有對西靖有任何感性的評價,但據說在私下裡的訪談中仇貴平曾經這麼評價他眼中的靖朝——「宋人,弗格人還有龍族共同締造了這個混合著東西方文化血液,人類與龍族文化血液的文明。勇於開拓,堅韌不拔的維京文化尚武精神;包容並蓄,兼濟天下的宋人儒家精神;萬里鵬程,九天翱翔的龍族豪邁精神在這裡均有體現。」

敢拔劍迎敵,懂養生喪死,能釃酒款客的靖人長久以來都於亂世中經營著這一片小小的土地。

靖,即有安穩和平,社會安定之憧憬。又飽含保家衛國,兼濟天下之大志。

縱觀靖朝歷史,靖朝之「靖」完全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靖人和靖龍抗爭所得,彷彿一棵從石頭縫裡冒出來的參天大樹。

自公元1005年北海併入挪威領土后,霧緣人和龍就一直被東陸人視為外族之蠻夷。他們自然不甘心於苟且,一直伺機崛起。

仇貴平評價西靖的崛起是通過兩次戰爭——挪威內戰和北海內戰,夾縫中生存的西靖像一個耐心蟄伏的獵手一樣敏銳的抓住了每一次來之不易的崛起機會。

凡成大事者必有天時地利人和。蓋爾確實是一位優秀的君主,當年他費盡心思削弱弗格人和龍族的實力,設置利益鏈制衡各方,讓霧緣在近百年間都被挪威人控制,但他卻沒法把自己的智慧傳給每一個後代。

哈拉爾二世於1020年駕崩,其繼承人哈拉爾三世托拉即位后並沒有延續父親的對外製度,而是停止戰伐休養生息,穩固紐帶封建制度安定國內。

據後世史學家分析,哈拉爾三世的計劃是徹底征服北美洲並一統歐陸——按照哈拉爾二世的體系核心地區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挪威王國無法對北美洲形成足夠的統治力度,若繼續派兵出建設殖民地只會加快北美洲脫離挪威王國的速度。

哈拉爾三世準備在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后吞併基輔羅斯獲得充足的產糧地,隨後二次征服北海將這裡徹底變成一個由王室直接管轄的郡,接著再派兵征服北美洲以戰養戰完成統一歐陸光復羅馬的大業。

遺憾的是托拉在僅僅當了十年國王后便於1031年因病駕崩,隨後挪威陷入哈莫王子與其三叔「偽王」貝爾勒的內戰之中,北海各勢力趁機崛起。

此時的北海在人類方面,冰島大公的能力一代不如一代,東陸內戰時期冰島外戚弗拉基米爾家族漸漸崛起,意欲取代冰島哈拉爾家族。

而作為哈拉爾二世北海三足鼎立格局的另一個重要組成——東霧緣內部此時也已布滿蛀洞,這裡的農牧業地理條件不如西霧緣,商業上又比不上如冰島,只能依附於東陸,但東陸忙於內戰無力再支援這裡,為了生存不得不與當時僅一海峽之隔的哈雷克部結為貿易同盟,商人逐漸取代哈拉爾二世留下來的舊官吏成為東霧緣權力的實際掌控者。

比起官吏,這些商人更注重自身的利益而非守土安民。

龍族方面,蓋爾征服北海后沒有按照原先三族共治的制度另立三族龍王,而是採用東陸的制度在各部僅扶植一位「龍督」作為龍族統治者,雖然當時他的目的是希望激化龍族內部矛盾控制北海,但隨著東化時期泰西儒學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儒學發源地哈雷克部發展出了新的以文明而非民族為載體的新思想體系和利益網,到西靖建立前期這種制度已經成為了優勢。

而且蓋爾扶植的龍族統治者並沒有足夠的公信力,極度依賴東陸的支持,東陸內戰後挪威將北海駐軍全部撤出。北海四大政區的人類統治者都迅速聯合治地的龍族推出了新首領,讓那些空有名分的龍督徹底成了擺設。

在東陸這場被稱為第二次繼承人戰爭的內戰結束后,伊爾諾.哈拉爾登上王位,史稱哈拉爾四世。他是一位中興之君。在戰後開始參考拜占庭體系進行東化改制,國力逐漸恢復,再次對北海形成威懾。

但哈拉爾四世沒來得及重新恢復的對北海的控制便大行西去,后即位的哈拉爾五世杜贊雖然保住了父親的改革遺產,但在其統治後期東陸爆發大規模鼠疫,民不聊生。各地起義頻發,王室忙於鎮壓再次失去對北海的威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此時維費部發生了一場偶然事件,時任龍督瓦迪拉的女兒與維費家族扶植的首領武佑安聯姻後夫妻感情不和,其女以丈夫不忠為由請求父親出面,結果現場雙方爆發衝突,武佑安的部下誤殺瓦迪拉。

雖然龍督早已有名無實,但只要北海一日不脫離挪威他們就依然有些這個名分。冰島大公麾下龍騎軍團團長——弗拉基米爾家族時任領袖阿克里伯爵埃納爾意圖利用此事發動政變,他慫恿維格迪斯大公趁機出兵霧緣,討伐維費部。

維格迪斯大公同意了阿克里的建議,維費部由於內部叛變喪失先機,阿克雷里領導的先鋒軍迅速佔領了維費部統治下的霧緣南部政區。

但得到好處的冰島軍自然不會停下腳步,立即將矛頭指向了維費部的戰爭盟友哈雷克部。

但在進攻哈雷克部的時候阿克雷里放慢了腳步,以負傷為由撤至二線,任由其他領主乘勝追擊,佔據霧緣地盤。哈雷克部雖然支持抵抗,奈何實力不如冰島,依然節節敗退。

不過阿克雷里實際上並不想讓霧緣戰敗,事實上,他需要冰島戰敗才能實現自己的計劃。

在雙方決戰的玉山城之戰中,阿克雷里故意將冰島北伐軍的軍情泄露給哈雷克時任大果狄約庫爾。同時故意延誤戰機,致使孤軍深入的北伐軍主力被哈雷克部包圍殲滅。

此後,冰島再無能與阿克雷里對抗的勢力。很快他就毒殺了維格迪斯大公,扶植其幼子施拉姆繼承大公爵位,徹底架空了冰島哈拉爾家族勢力。

而哈雷克部也趁此機會乘勝追擊,反攻收復了南部政區,將兩大行政區收歸己有。使得霧緣四方分治的格局被被徹底打破。

贏得這場幾乎不可能勝利的戰爭的約庫爾.葛恩.哈雷克和他的龍族首領威烈武在戰後名聲大震,霧緣內無人無龍不服約庫爾和威烈武的統治。

此時是乘勝獨立還是繼續稱臣,他們的抉擇會影響霧緣乃至整個挪威王國的走向——就在北海戰火紛飛但時候,東陸也就是否出兵干涉一直在激烈討論。此時的挪威雖然因為瘟疫和其他種種原因國力有所衰弱,但餘威仍在,如真的與霧緣開戰也毫無疑問有一戰之力。

主戰派認為霧緣公爵手下軍隊武備廢弛,無論他願意與否,他的領地都能夠作為東陸討伐軍的跳板,直接越過霧極進入霧緣內部。冰島雖然已經被弗拉基米爾家族控制,不會樂意再有哈拉爾家族的人干涉北海事務,但其與哈雷克部的戰爭已使其無力雙線作戰,即使敢與自己正面對抗也不足為懼。最棘手的是哈雷克部,但如果解決了它,北海其餘勢力,包括冰島與霧緣公爵都會重新歸心東陸,趁此機會出兵才是良策。

而主和派卻認為冰島與霧緣內戰是為了奪取北海控制權,如果東陸貿然出兵,北海三方可能會暫時放下成見對抗東陸,徹底脫離挪威王國,那時挪威國威將不復存在,後果不堪設想。

主戰主和兩派明爭暗鬥,直到杜贊駕崩,六世國王吉諾即位此事依然焦灼。

就在這時,一封來自北海的請封書送到了國王吉諾的辦公桌上。

這封請封書正來自哈雷克部,約庫爾上表朝廷請求冊封他為霧緣總督來主持北海戰後局勢。

主和派終於佔據上風,此時焦頭爛額挪威朝廷早已放棄了對美洲的統治,對北海地區的控制也已喪失多年。但弗格人在驕傲的東陸人眼裡依然只是一群野蠻之人,不如給他們些空頭榮譽拉攏下他們,讓他們制衡冰島大公和霧緣公爵。

在種種原因之下,準備進攻北海的大軍最終變成了一隊帶有冊封詔書的使團。

自此,約庫爾在霧緣的統治有了合法性,霧緣的性質也從挪威領土變成了明臣暗雄的挪威蕃屬。

約庫爾獲封后封威烈武為龍公,進一步確立了威姓氏族在西霧緣統治的合法性。接著強推卡羅語為霧緣官方文字語言;將泰西儒學作為官方治理方針思想;改西霧緣為靖州府並開始以西靖君自稱。

西靖君,即平定西方的君子。當然,其也可以解釋為西部靖州君主的意思。至於約庫爾的真正意圖究竟是哪一個,就有待商榷了。

在中央,約庫爾和威烈武開設政事堂與各地果狄共同議政,下游設置「工、兵、禮、吏、戶、刑」六部作為執行機構。官員的權力不再來自爵位而是以品級,分左右文武九品十八階。

在地方約庫爾和威烈武除了將原南北政區哈拉爾二世時期分封的果狄的封地部分歸還外,對於新征服的地區他們沒有重新分封,而是將原維費部劃為定南府,自己的哈雷克部稱為嘉寧府。府下其劃為幾個郡,郡下設縣。府郡官員均由州府任命,任期一般為五年。

為了便於管理戰後流民與外來難民,約庫爾和威烈武在非果狄封地區開始全面進行土地丈量與人口統計,安置百姓分配戶口。

時任戶部尚書張廣宇將靖州戶口分為成編戶與非編戶兩大部分,其中非編戶為「賤戶」,包括樂戶,雜戶,佃戶,工戶,外來獵戶等。編戶為正常戶口,主要分為商戶,民戶,弗格獵戶,漁戶,匠戶和軍戶等。不論編戶還是非編戶,均為世襲制,唯有軍功能改變身份。

公元1078年約庫爾去世,謚號靖始君,葬於永陵。世子貢納爾即位,與威烈武共同治理靖州直到1082年威烈武大行為止。

威烈武謚號靖高公,葬於長陵。其龍儲威仁川即位,與貢納爾共同開創了靖州第一次治世。

貢納爾和威仁川正式招安了泰西書院,將其官方化,改稱泰西學宮,資助胡宗敬東渡取典。同時開始在霧緣各地開設官方分校——癢序,癢開在府中,稱為府癢或者官癢。序設置在縣,稱為縣序或者官序。負責為霧緣輸送臣才。同時也鼓勵民間開辦儒學學院。這些書院學生不能直接為官,需要參加科舉考試,每年一次,分文武雜三科,分別為靖庭選拔文臣,武將與匠才。

同時為了提高霧緣的生產力,貢納爾和威仁川大力推廣土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種植,還把泰西學宮整理的生產資料《靖府工術》也印刷抄錄到各處,開設術院教授農耕、手工業技能,不僅不需要收費,入學情況還是地方官員考核項目之一。

有了人才龍才來源與先進生產力,貢納爾和威仁川開始更徹底的改革,公元1091年他們把中央六部外仍保留部落聯盟形式的各機構按宋人的指導整合為一台十寺五監。置議政院取代政事堂主持軍政大事,議政院成員由舊果狄和科舉選拔上來的官員共同擔任。

軍事方面雖然貢納爾和威仁川在位時期是靖州相對和平,戰爭最少的一個時期,但二位君主並沒有放鬆對軍隊的建設。

貢納爾和威仁川的改革主要針對軍功與軍戶,其中他們將軍戶細分為人戶與龍戶兩大類,和其他戶籍一樣均採用世襲制。

人戶下主要分陸戶、水戶、空戶三大戶籍類型。

陸戶服役時的安排與士兵的家境與地位有一定關係。如果家裡面能提供馬匹,那該士兵就很有可能成為騎兵,如果沒有,那就只能聽從軍隊安排,比如斥候、弓兵、弩兵、矛兵、銃兵、槍兵、炮兵等。

水戶一般是沿河沿海軍戶,他們會定期進行軍事訓練,並負責本地河海防衛。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貢納爾建立了西靖第一支編製海軍——與東陸的線列戰術不同,西靖的海軍更傾向於使用集火戰術。海軍四艘輔船和一艘號艦為一哨,輔船長官為船曹,號艦長官為總哨。兩個哨為一編,編的長官為總旗。一支艦隊一般由3~5編組成,由主帥統領。

空戶自然會加入空軍,空軍主要分天翼兵和翼騎兵。天翼兵是獨立飛龍為主的空軍單位。翼騎兵是龍騎單位,軍官依然大都世襲,稱龍騎士,屬於軍事貴族階級,和所屬騎龍家族多有聯盟關係。空戶則是普通翼騎兵士兵。這些龍與騎士在服役期前幾乎都不認識,平時也不生活在一起,只有訓練和征戰時見面。他們一般被稱為龍騎兵。

龍戶主要分為翼戶與騎戶,即天翼兵和龍騎兵。

龍騎兵的騎士與戰龍的組合併不十分固定,以便在戰時人或龍任何一方出現意外,另一方能夠迅速恢復戰鬥力。這樣雖然降低了空軍單兵作戰能力。但所屬單位的總體戰鬥力基本不會受太大影響。

而輪換制度又與靖州空軍編製有關——靖州空軍戰隊一般分隊,行和旅。隊級長官為隊正,為一對龍騎兵。管八名天翼兵和兩對龍騎兵。行級長官為行率,為一對龍騎士,管理五隊。旅級長官為旅帥,管兩名行率。

輪換就是在行級單位內進行,服役但非征戰時每一個月換一次,五個隊的人類騎兵與龍騎兵相互之間輪換。當然也不是隨機互換,每名騎兵對應五條龍,每條龍對應五名騎兵。而且輪換當然也不是所有單位同時輪換,旅級單位下兩個中隊交替進行輪換,第一個行內部進行一次輪換后另一個行往往會隔半個月再進行內部輪換。戰時輪換制度則靈活多變,由將領,監軍使等高層統籌安排,一切以取勝為主。

1100年,貢納爾去世,謚號靖文君,葬於孝陵。1112年,威仁川去世,謚號靖明君,葬於德陵。他們統治時期被稱為文明治世。

靖文君的兒子古佛斯即位后,與冰島的衝突漸漸升級,有了前輩留下來的遺產。古佛斯開始進一步強軍興邦,到了1112年威仁川大行。龍儲威子攸即位后,古佛斯和威子攸甚至多次親征冰島。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古佛斯和威子攸在定南府西和嘉寧府東設置安東與安西兩道,道與府平級,由節度使治理,節度使則由宗室大君擔任。

安東道和安西道的設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防禦南方的冰島和東方的東陸。但這種防禦總是被動的,僅僅有盾還不夠,身處兵家必爭之地的靖朝必須要有矛。

為了讓靖朝之矛更加趁手更加鋒利,古佛斯和威子攸再一次對靖州原先的兵制進行了整改完善。在這之前靖州的軍隊主要有分為世襲軍事貴族與徵召兵,古佛斯將軍事貴族階級從兵部分離出來設置樞密院管理,樞密院下轄十六衛——即守護靖府宗廟財產的左右御艆衛,左右孝陵衛;守護首府的門庭衛左右翼林衛,左右盛騎衛,左右執金衛,左右坤鑾衛;守護靖君龍公及其家眷的左右金鱗衛和殿前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十六衛士兵也被稱為衛兵,其兵源主要來自全國各地的旗所,這些旗所由靖庭劃分,與縣級行政單位平級,居住其中的居民基本是弗格獵戶,也就是舊部落時期勇士戰士們的後代。

據仇貴平考證,在古佛斯和威子攸統治時期靖州旗所大都在這嘉寧定南兩府周邊。北府嘉寧府為首府,下有八旗所,勇兵軍戶四萬戶。南府定南府為陪府,有六旗所,勇兵軍戶兩萬八千戶。

旗所里的獵戶不用交稅,有世襲田產,但需要按要求自備武器,定期訓練終身服兵役,以及養護生產部分公有武器裝備。是弗格人漁獵時期軍制於今的延續。

樞密院名義上還掌管蕃兵,蕃兵是地方貴族的私人組建的武裝,其雖然忠於地方貴族,但必須接受樞密院的監督,州官府會派遣監督官員,定期彙報各蕃兵軍隊情況。而且州府若有徵召,地方貴族有義務領蕃兵響應。

原徵召兵現為衙軍,屬於兵部,內可與衛軍共守靖土,外可征戰四方開疆拓土。主要分有衙兵與義兵兩種。

衙兵大都在郡級或縣級行政單位中服役,實行屯田制和軍戶制,最早是靖文君為了安置投奔靖州的外來人口和龍口而設。按駐守地區的安全和生產程度實行八分耕種二分衛戎或七分耕種三分衛戎的模式。平時自給自足,維持地方穩定。每個軍戶家庭需保證一人或一龍可隨時服役,另有一人或一龍可充當隨行輔兵民夫。軍械由個人和官府共同負擔,一般兵員負責兵器,官府發放甲胄。但均由個人養護,缺失損壞自行補足。

按照出土的靖州律法,歷史學家們得知編戶中凡人類成年男性與龍族成年雄性甚至特殊時期非孕期雌性都有終身服役的義務。在服役期中,如無征戰,則各地郡兵要輪流到州府服役一到兩年,稱為「府役」或「京役」,由樞密院或兵部分配。其他年每年還要在所在地方軍營服役一到兩個月,稱為「地役」。除此之外這些郡兵還要輪流到邊關戍戎,每次兩周,稱為「邊役」,但距離邊境較遠的地方士兵可以通過交錢免除此役,銀兩多少由所在地與服役地距離決定。

除此「三役」之外,如有徵兆,由兵部下發兵符,指派將領領導。戰時或有少量軍餉,戰利品和獎賞也歸士兵私有,且征戰時士兵所屬家庭免稅。累計的軍功也可以用於提升爵位或換取賞賜,戰後仍回原籍。

這一制度雖然提高了當時西靖的國力,但後世史學家對於這一制度的態度一直頗有爭議。不過仇貴平考證發現西靖雖然法定服役時間長,但一般經過幾輪京役后就士兵會被州府默認轉為預備役,不會再召去服府役,攤派的地役和邊役也會越來越少甚至免除。在有徵召時州府一般也都是先徵召更年輕的士兵。

義兵並不是正式的士兵,主要由非編戶組成,有時囚犯或流民這樣地位底下者也會被強征入其中。一般為人類七戶出一兵,龍族五戶出一兵,軍械自備,平時不脫產,農閑時演習訓練,通常在現有的官軍兵與募兵不足時作補充之用,但同樣可論戰功升遷,甚至可以憑藉戰功脫離非編戶這一行列。

除改革舊軍制外古佛斯和威子攸還新創了兩個軍隊——天聖軍和八大營。其中天聖軍前身是靖始君與靖高公起兵前的哈雷克部親衛隊,都是富戶貴胄。在北海內戰中隨始君和高公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靖州府建立后,哈雷克親衛隊吸收將士遺孤與功勛子弟對其進行擴編,並重新分配軍田;文君明公時期改稱元從軍,專職拱衛首府和負責儀仗。而古佛斯和威子攸將其繼續擴編為天聖軍,並划入樞密院治下。

營兵是完全在實戰中誕生的產物,古佛斯和威子攸之前的靖州軍制思想還是挪威的思想內核,即海陸空三方互不統屬,戰爭往往也不得不分別進行。古佛斯和威子攸發現了這種制度在當時通訊條件下的弊端。為了反攻冰島古佛斯和威子攸重新訓練了四支軍隊——四支軍隊各有所長但同時涉獵海陸空三方。

海陸空同時行動將戰場真正立體化,這要求兵員與將領極高的素質,因此這四支軍隊的兵員與將領均從全國各地的精銳中抽取,外加招募或雇傭外籍精銳士兵。戰後威子攸和古佛斯並未將其解散,而是讓他們在州府周邊駐營,並逐漸將其拆解擴充為八大營,也稱京營、中央軍,隸屬於兵部。

關於八大營的分工有太多史實記載,沒什麼爭議。分別是寧海營,泛海營兩個海軍營。其中寧海營為海軍主力,也稱靖州中央水師。泛海營則為以海龍為主的特別突擊部隊。

武雲營,神機營是兩個空軍營。其中武雲營為主力軍;神機營為空中特種部隊。

鐵血營,驃騎營,千夫營和武威營四個營為陸軍營。其中鐵血營為火器部隊,驃騎營為精銳輕騎部隊,武威營為主力,千夫營為重騎兵。

八大營平時除獨立訓練外也會進行協同演習。一旦投入實戰各營間可靈活融合,快速組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作為國家精銳營兵的裝備自然也是最好的,因此營兵兵員多為富戶——士兵不僅需要按要求自備部分武器裝備,而且沒有軍餉。但其家室不僅減稅,還時常發放有糧食,布匹,棉花,木炭等福利。

古佛斯和威子攸統治時期,靖州武德充沛,無人敢敵,為靖州和平發展打下基礎。

1117年,古佛斯去世,謚號靖襄君,葬於茂陵。龍公威子攸於1119年退位為古佛斯守陵,直到1121年去世,謚號靖桓公,葬於原陵。

三代靖君龍公為靖州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外部條件。古佛斯之子西古德和威子攸的龍儲威士榮即位統治靖州后,開始削弱內部舊貴族勢力,意圖徹底擺脫挪威對靖州政治的影響。

西古德與威士榮先從軍改開始,推行以《榮軍令》為綱領的榮軍政策——主要包括中央開設榮軍院,減稅,提高軍餉。地方劃分住所與田產集中安置在戰爭中負傷殘疾兵員等政策。當然不是所有兵種的待遇都一樣。分九等待遇,而蕃兵被排除在外除外,他們完全不享受任何優待待遇,但州府開始和地方共同負擔一部分他們的軍餉。

在軍改完成後,靖庭強令靖州富家豪族和外戚遷居于靖六陵,配合左右孝陵衛守衛供奉永、長、孝、德、茂、原及其附屬諸陵,建設靖陵城,也稱靖陵縣。

種種舉動終於激起舊貴族集團反抗,面對叛亂西古德與威士榮毫不猶豫的鎮壓。由於靖君-果狄主持的議政院議會制已經崩潰,為了保證不誤戰事,西古德廢議政院,親自選拔了一批官員組成政事處,並讓世子比約恩留守監督。鎮壓勝利后,西古德拆分改組政事處為共治院與尚書台,后又將尚書台改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和共治院一院。

另外趁凱旋餘威,西古德和威士榮把靖州貴族封地分成食邑,湯沐邑,封邑三種。

食邑貴族對封地內沒有任何自治權,有時甚至只能遙領,不能就藩,只是榮譽稱號,一般分封給非宗族功臣。

湯沐邑與食邑大體相似,但受封者一般為人類女性或龍族雌性,而且一般為終身制而非世襲制。

封邑是食邑的進階態,當食邑受封者得到「護境符」后,可在封邑中與地方官員共掌掌管民政與軍政之權。以西古德與威士榮在平定叛亂後下達的政令,按照不同等級的護境符從「保境安民」鐵符、「敕令護州」銅符、「忠恭謹善」銀符,到「承製安邦」金符所統私兵的數量從五百到五千不等,獲符者一般是宗室成員和內戰中及時投誠而倖存下來的三位舊果狄。這些兵和將均由靖庭派遣,由封爵與靖庭共同負擔軍費,蕃兵制自此不復存在。

無論哪種爵位,平時封爵都不得擅自出所屬封地,而且要接受靖君特派使的監督。

靖州由部落時期向中央集權時期的轉變此時告一段落,哈拉爾二世加于靖州內部的枷鎖也終於被摘下,霧緣從一個野蠻的邊緣地區變成了一個有能力參與群雄逐鹿的強大勢力,無人敢小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龍翼下的逐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龍翼下的逐鹿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後記 北海靖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