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李先生
半個時辰后,陳正南便走到了李先生所住的熄烽山莊。這地方位於一處山谷中的高台上,有棧道和木橋相連,流水淙淙,四周林木茂盛,霧靄升騰中燕雀飛來不絕。
真是一個幽靜美妙的所在,四下里觀看一番之後,陳正南不由得心中讚歎。
到了山莊門外,陳正南將馬匹拴好,輕輕走到虛掩的大門外,輕輕拍拍門環。
過了片刻,一位十二三歲的書童探出頭來,上下打量了陳正南一眼,問道:「你有什麼事情?」
陳正南道:「打擾小弟了。在下陳正南,從淮上正陽城而來,特地專程來拜望李先生,辛苦通報一下。」
陳正南說著便將自己的名帖遞了過去。
那書童接了名帖,打開只看了一眼,便問道:「你和我們先生曾經有書信約定嗎?」
陳正南連忙道:「這個倒不曾有,我是經朋友介紹,專程來結識李先生,過來求學的。」
書童見陳正南衣著樸素,說話語氣誠懇,便道:「你隨我來,只是你要先等上片刻,先生現在正在給人講課,不便打擾。」
陳正南忙道:「這個自然,在下只在旁邊安心等待。」
書童嗯了一聲,便帶了陳正南進去,穿過廳堂和一段長廊,便走到了一處庭院中。
只見林木草地中,在一個小亭子里,圍欄的長凳上坐了三位年輕人,兩位中年人,聽中間一位年長者講課。
陳正南便立在一棵樹下,站著靜聽。童子便把他的名帖遞還到他手中,自己去了。
亭子中間站著的那位老人身材高大,大約五十多歲,鬚髮半白,臉色紅潤,精神矍鑠,他兩手背在腰后,在亭中踱著步,
正朗聲說道:「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說,『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
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以居。那麼,對於用兵之將,對於主帥,赫赫戰功之後應當如何?
老子人言,果而毋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以居。這是說,有了軍功,不要到處誇耀、居功自傲。夫真正大將軍,得重大戰功後面無喜色,才真正做到老子所說的「果而毋得己居」。
「果而不強」,自然是說取得成功后不可逞強,不自以為強。因為「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蚤已」。即物極必反,強壯頂點,
必然回返,就會由盛轉衰,也就是易經上所說的九五之道。
因而,取得戰功而自驕、自矜、自伐和自居的,不符合大道,不符合大道者怎能長久?結局定然是終致、悲慘。由此,
名將韓信和周亞夫是一類,而孫武和王翦則是另一類。道不同,結局定當截然不同,這其中道理極其深奧,卻也簡單,需要揣摩自悟。」
陳正南靜靜地立在樹下,認真聽老人講課,卻只聽得一知半解,只知道這李先生在說《道德經》。
他自己有些奇怪,這《道德經》中居然也有用兵之道,自己倒是第一次知道。
李先生講課過程之中,中間也停下來喝一口水,稍事休息。那五位聽課的人就一些問題提問,或者直接說某些道理自己並不清楚,李先生也都態度和藹地一一為他吳答。
亭中的眾人,包括李先生早已瞥見陳正南立在樹下聽講,卻也不過來招呼他。陳正南見他們或講課或問答不便打擾,就一直靜立於樹下。
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李先生終於講課結束,便沖陳正南招招手。
陳正南這才走過去,恭恭敬敬地將自己的名帖遞到李先生手中,說道:」晚生陳正南,來自淮上正陽城,專程來金陵求教李先生。」
李立仁接過陳正南的名帖,只見上面寫道:
淮上正陽城晚生陳正南
拜崔兄建勛介紹,特來求教
李立仁先生看了陳正南的名帖,微微頷首,向陳正南淡淡一笑,道:「功成現在做什麼,還在帶他的馬車隊嗎?」
陳正南連忙拱手道:「稟老先生,崔大哥還在馬車隊中。」
李先生笑道:「這倒也有趣,我曾一心勸他從軍,學經兵用武之道,他卻自在江湖中行走,擺弄孔方兄。如今倒薦別人過來投我。」
他說著上下打量陳正南一眼問道:「你可曾讀些什麼書,考取過功名?」
陳正南忙道:「不敢欺瞞老先生,晚生讀過十來年的書,卻不曾考過秀才,稍大些后就被家父送到木工班學吳木工。」
聽了他這一番自我介紹,亭子里的另外五個人不禁相視一笑,臉上多少都有些訝異和奇怪之色。
他們幾個人,其中有秀才、貢生,還有一位舉人出身,聽了陳正南的這番話,連李立仁先生聽了也是不由得一震,便又問道:
「那麼,眼下你做什麼營生,或者,在哪裡做事呢?」
陳正南忙道:「啟稟老先生,晚生眼下在淮河巡防大營里當差。」
李先生聽了這話,又有些意外,便問道,你今年可有二十歲?「
陳正南道:「啟稟老先生,晚生今年剛好二十歲。
李立仁先生又問道:「你來我這裡是想求學還是——」
陳正南忙道:「稟老先生,晚上專程趕來,就是想聽老先生教誨,學用兵禦敵之道。」
李立仁道:「您如今才剛剛二十歲,在大營里當差,看來是有了官職在身,才想學統兵用戰之學。只是,不知您如今身上受了什麼軍職呢?」
陳正南忙道:「稟老先生,晚生目前在淮河巡防大營任守備一職。」
聽了這話,小亭中的五個人,連同李先生都不禁一怔,互相之間面面相覷,眾人怎麼也不敢相信,面前這位年紀輕輕,
剛才還是被他們暗中譏笑的年輕人,居然是淮河巡防大營的守備。他們一時之間怎麼也不敢相信。
自然,李立仁先生聽了陳正南的話,也是不由了一震,連忙又打量了陳正南一番,好在他畢竟曾經在兵部做過事,也在地方上行軍打仗剿滅過山匪,
見多識廣,他略一思忖,便問道:「我這記性真是不好,剛才我看到你介紹自己的名帖,還在想這名字似乎在哪裡見過,現在才想起來,
之前我居然聽說過你的事,在潁州府狙擊二郎教匪眾大獲全勝,不使匪眾逃脫一人的,便是你吧?」
陳正南連忙點頭道:「稟老先生,正是在下,只不過那場伏擊純屬僥倖而已。」
亭中那五位聽課人,聽了陳正南這話,立刻都對陳正南肅然起敬,這才相信了剛才陳正南說的話。
李立仁道:
「前段日子,有兵部的故人給我有書信過來,其中提到過你,說你原創了一個叫兄弟陣的陣法,甚是高明。你就是用這兄弟陣阻擊了二郎教匪眾,使他們不曾走脫一個?」
李立仁這時知道了陳正南的身份,見他做到了守備之位的高官,手下統領數千的兵馬,來到這山上拜訪,居然沒有帶僕役跟班,身著普通的細布衣裳,樸素大方,語言謙恭,態度毫不自矜,便對他印象大好。
陳正南連忙點頭道:「啟稟老先生,是用了兄弟陣,不過我還動員了當地的父老鄉親,請他們虛張聲勢,在南北兩翼進行堵截,才使得那些匪眾不曾走脫一個。」
聽了這話,李先生不由哈哈一笑,道:「好,你這主意不錯,兵民聯合,互為一體,此乃征戰之計,只不知道你這方法由何處學來?」
陳正南心說,我這方法從哪裡學來呢?我如果和你從頭細說,那是八天也說不完。我這方法自然是前世里從《中國革命史》毛教員那一套理論中學來的,
我要是和你說打游擊戰,農村包圍城市一套,你更是聽不懂。
當下陳正南便說:「老先生,這只是晚生當時由於兵力有限,臨時想到的急招而已。」
李立仁又問道:「那麼,『兄弟陣』也是你自創的?」
陳正南連忙答道:「稟老先生,這倒不是。兄弟陣源於前朝戚繼光將軍的鴛鴦陣。晚上研製了一種新的連環弩,可以連續射出五支箭,
把它結合鴛鴦陣中再進行變化調整,演變出的新的陣法,又取了個名字,叫做兄弟陣。」
李立仁又問道:「那麼,這陣為何叫兄弟陣呢?」
「這是因為,這陣法重點強調全陣多人如一人,大家如手足,兄弟全力自保之餘才是殺敵,所以叫兄弟陣。」陳正南平淡地說道。
李立仁聽了這話,點頭讚許道:「好,好一個自保有餘才殺敵,征戰有了這個核心要義,即便征戰不能取勝,卻也自保,
真是上上之計。你既然有這一套本事,哪裡還需來我這裡求學問道?」
陳正南連忙躬身道:「稟老先生,晚生的確才學有限,知識淺薄,然蒙皇上聖恩,兵部各位大人抬愛,高看一眼,當作統兵之用。
然卑職深知手下將士也都是父母生養,生命如金,不敢不學,生怕臨陣之時誤了兵家大事,害了旗下將士、兄弟的性命和前程,所以特地前來求學,求先生不吝賜教,點撥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