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策馬揚鞭
策馬揚鞭,白衣飛揚;哆哆的馬蹄聲由遠而近,踏碎了一地的枯草。
崑山的下方是西梁城,乃是五座城池的交通要道。彼時五穀豐登生活安樂,此時是一番何等凄涼景色;祝玉瑾騎馬經過與此,不由得放慢了馬蹄,她左右看了看,見民眾毫無生機的坐在自家門口,不似五年前的聲色俱佳;
這些民眾見到祝玉瑾身穿白衣面色白凈,又騎的一匹好馬,便紛紛上前來乞討,跟在她的馬兩側,一口一口的大俠大俠行行好,她目及身旁一老婦,已經雙頰干紅深陷,明顯是餓了許多天了,又見這群人里少有青壯,便知定是朝廷抓去充軍了。她心中一酸,下馬,摘下馬背上的行囊,好在她在山上帶了些乾糧和細軟盤纏,於是便拿去與他們分了。
民眾見此,沒有粗暴亂搶,反而紛紛跪下謝恩,祝玉瑾一時間無措,忙去扶那些民眾百姓。
「小白臉,這麼有善心?怎麼,把你的馬也留下來?」
這個時候,荒涼街道的拐角,從一堆雜草里走出三五個壯實的男子來,為首的臉上有個刀疤,正上下打量著祝玉瑾。
她轉頭看了那些民眾,見他們神色緊張略顯害怕,頓時明白了七八分,上前一步,婉轉一笑,「我這馬為南古國汗血馬,且不說能值幾錢,就是殺了做馬肉,也夠你們哥幾個吃上幾頓。你若想要,便牽了去,但是我有個條件。」
刀疤男轉頭對一眾兄弟一笑,「哎呦,白白細細的,原來是個姑娘?!」說完這話,看了看她的馬,轉頭調笑道:「你什麼條件啊?」
祝玉瑾道:「條件就是,你們要放了這些婦弱病殘的人離開!」
刀疤男愣一下,繼而道:「好傢夥,這是第一個有人識破的啊!」
身後一個身穿白鶴展翅袍,面容卻十分兇惡的男子笑道:「你這個馬賣的錢,能和這佔道利用乞討賺的錢相比嗎?還有,你是從哪冒出來的?憑什麼和我們大哥講條件?」
刀疤臉示意男子噤聲,幾步往前。
祝玉瑾一襲白衣,毫無懼色,盯著男子看。
「看你小臉挺水靈的,怎麼,留在此地,做我的五房小妾如何啊?」刀疤臉近前,露出一嘴黃牙,笑呵呵的說道。
祝玉瑾微微一笑,「好意心領了。」話罷,白衣輕揚,腿部發力,一腳踢在了刀疤臉的襠部,而後飛身起,束起的頭髮散開來,一個迴旋踢,把他踹在了地上。
刀疤臉躺在地上打滾,嗷嗷的叫,指著她大喊:「殺了她!殺了她!」
那些一眾幫凶見到大哥被打,掄槍掄刀沖了上來,凶神惡煞之狀令人心驚,那些躲在一旁的民眾百姓,只看到眼前的瘦弱女子烏絲飛揚,白衣婉轉,繼而那些幫凶就紛紛倒地,不省人事了。
祝玉瑾從刀疤臉和一眾幫凶身上,掏出了許多錢財細軟首飾,遞給了這些民眾,「這些給你們,快些離開西梁城吧,找個安身的地方,不要再被這些人操縱了。」
一老婦上前來,握住她的手,道:「姑娘啊,你是個大好人,是我們這些西梁城孤苦的恩人。」說了這話后,嘆了口氣,「如今這世道,處處不安寧,朝廷又是宦官當道,眼看著戰事四起,不止是我們西梁城如此破敗,恐怕別處也是世道不平啊!」
祝玉瑾道:「大娘,見你們之中並無多少青壯,是何故呢?」
老婦道:「各地戰亂,幾個城池的諸侯王紛紛儲備軍力,所以,現在許多城裡的青壯已經所剩無幾了。我大兒去年戰死了,如今我那可憐的小兒子也被抓走了,現在不知怎麼樣了……」提及到此,老婦忍不住老淚縱橫。
祝玉瑾一時間也有些動情,她從手腕上取下一個剔透純白光澤的玉鐲,塞到老婦手中,道:「大娘,莫要悲傷,且告訴我你小兒姓名,改日遇到,我定幫他一把。」這手鐲,是她十五歲上崑山派修行時,父親贈給他的。
老婦再三推辭不要玉鐲,祝玉瑾硬是塞到她的手中,老婦這才千恩萬謝的收下了,繼而她從懷中掏出一塊玉墜,交到祝玉瑾手中,「姑娘,你年不長卻有如此氣魄,改日定成大器。」
「多謝大娘吉言。」祝玉瑾拱了拱手,並告訴了老婦自己的姓名,后問道:「這玉墜是?」
老婦道:「我小兒名馮煥洲,小字廣淼,我把這玉墜交給你,他若見了這玉佩,定會知道的。」
祝玉瑾點了點頭,收好了玉墜,與這一些民眾百姓道了別,策馬離去了;殊不知,她今日的小小善舉和這麼一塊玉墜,在後面的廝殺中會救她幾條性命。
*
天色漸晚,比起燈火通明的皇宮,京城邊上的小城顯得寧靜自然,一處廣闊的街道上,素雅的獅頭門簡單不失氣度,樑上高懸這兩盞大燈籠,燈籠上寫著一個『祝』字。
「父親,到底出了什麼事,您這麼著急的把我喚回來?」剛回到祝府,還未吃上一口飯,祝老父就把女兒叫進了屋內,並說旁人不得打擾,這樣弄得祝玉瑾更加緊張。
祝熹轉身看了女兒一眼,心中暗暗讚許,女兒看起來比五年前離開祝府的時候穩重多了,且眉目間多出一份淡若,看來有所成。「瑾兒,我們祝家世襲帝師;你爺爺在的時候,太皇以禮相待,並經常找他商量國事,乃是我們祝家之無上榮光。」這話完,嘆了一口氣,又道:「老夫我雖然學力不及前帝師,但為了先皇也是付出了畢生心血,才換得了宣和王朝的幾十年安寧。」
祝玉瑾點了點頭,道:「父親,這些我都知道,您到底想說什麼?」
祝熹拂了拂他的鬍子,又嘆了一口氣,「瑾兒,想必你下山的時候也有所見聞了,有何感想?」
祝玉瑾道:「民不聊生,空城座座,世道混亂,人心惶惶;追溯陳勝吳廣,不假時日,就會有人揭竿而起的。」
祝熹有些讚賞的點了點頭,又問道:「你覺這是何原因?」
「為官者不清,為臣者不忠,為民者不平,想必是當朝皇帝的原因。」祝玉瑾有些試探性的說道,她知道老父有重要的事說,所以拋磚引玉。
祝熹聽了這話,蒼老的面容上露出絲絲擔憂,搖搖頭,繼而從一處錦盒裡拿出了一張羊皮紙,遞給了她。
祝玉瑾接過那羊皮紙,上面寥寥幾行字,卻有半個龍符之印!
------題外話------
我心執筆,你心執眼。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