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聖駕停留開平衛三日,旋即啟程,道往大寧。
天子儀仗過處,里中父老路旁迎駕,奉稻麥高粱。聞有耄耋老者,朱棣立刻召見。
老者被子孫攙扶,顫巍巍行至駕前,朱棣翻身下馬,以示對老人的尊重。隨扈文武紛紛下馬,向老人行禮。
老者鬚髮皆白,雙目已有些渾濁,口齒倒還清晰。
「使不得!」滿口的牙齒已經脫落,雙手蒼老枯瘦,活似乾枯的樹皮。被朱棣扶著,竟不知該如何是好,「陛下,可千萬使不得!」
「耆老受得。」朱棣笑道,「這是朕的兒子,還有朕的孫子。瞻壑,過來,見過耆老。」
朱瞻壑身著盤龍常服,穩穩噹噹走到朱棣身邊,向老者行禮。
「老人家康泰。」
朱瞻壑的禮儀極好,便是禮官也挑不出丁點毛病。白胖的小臉,說話時,臉頰隱約浮現出兩個酒窩,
老者愈發激動,路邊。看到這一幕的百姓無不跪拜在地,臉頰泛紅,山呼萬歲之聲不絕。
「聖德仁厚之君,聖天子!」
今日之後,永樂帝在民間的聲望必將邁上新台階。
老者奉上的稻穀高粱被妥善收藏,豐盈的麥穗昭示著豐年的喜悅。
自朱棣登基,南北邊塞不平,各省府州縣水旱蝗災不斷。北疆邊塞之地,曾以荒涼著稱的大寧宣府卻連年豐收,官倉堆滿。今年秋收,需將陳年穀麥從倉中運出,方能送入新糧。
「豐年時節,三司州縣可曾借口雜稅,盤剝於民?」
白彥回領宦官放下輕便木椅,朱棣攙扶老人坐下,自己坐到老人一旁,張口詢問稅收之事。
「回陛下,並無。」老者年事已高,腦袋卻不糊塗。聽天子問起,沒有半分猶豫,「仰賴陛下聖明仁德,多年減免糧稅,草民一家十餘丁口,已是連續三年家有富餘。「
「如此便好。」朱棣欣慰道,「如此,方不違高皇帝愛民之政。」
聽到這裡,孟清和長出一口氣,高度緊張的神經瞬間鬆弛。
大寧已設布政使司,每年兩季稅糧自當由其掌管。但他仍是大寧鎮守,萬一有人趁他不在,對稅糧下手,或巧借明目徵收苛捐雜稅,他也逃不脫責任。
想起大寧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之前所為,孟清和暗暗咬牙。
早就想收拾他們,一直尋不到合適的機會,又要顧忌皇帝的臉面,只能先放下。若因一時猶豫反被其累,他冤不冤?
經過和老者一番談話,朱棣心情大好,又詢問不少民情。
老者回答時,隨扈史官奮筆疾書,生恐落下一句話。
伴駕的翰林學士胡廣卻眼神微閃,在永樂帝詢問老者,大寧官員民間官聲如何時,瞅准機會,把孟清和拎了出來。
「臣聽聞,興寧伯自出任大寧鎮守,開農田興互市,同草原牧民多有往來,在民間聲望極佳。敢問耆老,可有此事?」
聽到此言,朱棣眼中沒了笑意。孟清和心中一跳,暗道不好。當初,此人就在永樂帝跟前給他上眼藥,說他「尾大不掉,恐生異心」。現如今,又說他「同草原牧民多有往來,在民間聲望極佳」,這是不遺餘力要置他於死地!
沈瑄的臉色沉了下來,朱高煦抱起朱瞻壑,拍拍兒子的後背,看著胡廣的眼神,活似在看一個死人。惹誰不好,偏偏惹興寧伯,找死啊。
「不敢瞞這位官人,自朝廷派興寧伯鎮守大寧,草民等的日子確是越來越好。」老者笑呵呵說道,「然草民等都清楚,這是仰賴天子恩德,若無聖德天子,怎會有鎮守這樣的好官,草民等又如何過上今天的日子?」
胡廣完全沒料到,一個鄉野老人會說出這樣一番話。
按照老者的意思,興寧伯是朝廷委派的官員,感激他,不就是感念朝廷,感恩天子?
是誤打誤撞,還是刻意?
無論原因為何,孟清和都能成功脫身。
胡廣心下不甘,還想說什麼,卻被夏元吉截住話頭,錯過機會,再難開口。
「臣觀鄉民獻上谷穗頗佳,可篩選為糧種……」
經過剛剛一番應對,在場眾人都看出老者不凡。
胡廣十分懊惱,還是過於急躁了。
以為只是個庶人,不曾想,歷經元末戰亂,在北疆之地生活數代,五世同堂,衣食豐足,如何會是尋常之人?
但事已至此,後悔已經來不及。
這時他才明白,天子不是被他的話挑起懷疑,而是對他產生了不滿。思及天子剛才的目光,胡廣臉色不由得發白。
朱高煦收起嘴角的冷笑,轉向孟清和,「胡學士不過是出頭椽子,躲在他後邊的人,輕易不會被抓住把柄,興寧伯還需當心。」
「謝殿下提醒。」
朱瞻壑拍拍朱高煦的胳膊,「父王,放兒下來。」
「不累?」
「兒不累。」朱瞻壑認真道,「兒年紀漸長,不應累到父王。」
滿身大紅的年畫娃娃,端正神情,一板一眼,怎麼看都喜感。
朱高煦很感動,兒子知道關心爹了啊!
不料想,這份感動只維持兩秒,就被三頭身一拳打破。
「少保。」朱瞻壑走到孟清和身前,仰頭道,「我尚幼,待壯時,必效仿皇祖父,懲治奸人。「
翻譯過來,我現在年紀還小,有人欺負少保,我還沒有辦法。等我長大了,再有人不開眼,一定為少保出氣。敢起刺,通通拍死!
感動的換成了孟清和。
朱高煦磨碎后槽牙,到底誰是這混小子親爹?!
沈瑄一直沒出聲,視線略過三頭身,直接「殺」向三頭身親爹。
「殿下武藝高超,步馬嫻熟,他日校場一戰,如何?」
朱高煦瞬間石化,找他單挑?這是為何?
「趙王殿下言,殿下久無對手很是寂寞。」沈瑄笑道,「殿下同趙王殿下果真兄弟情深。」
朱高煦:「……」
兄弟?哪門子的兄弟?!背後-插—刀兄弟!如果朱高燧當面,朱高煦不敢肯定,是否會控制不住,拔-刀和兄弟對砍。
孟清和只當沒聽到沈瑄所言,蹲□,笑眯眯向朱瞻壑道謝,繼續感動中。
朱瞻壑則是閃著星星眼,父王要同定國公切磋?兒早就期待這一天吶!
朱高煦仰望藍天,終於淚流滿面。
親兒子,親兒子啊……
聖駕中途不能停留太久,召見老者,不過盞茶時間。
老者被兒孫攙扶退至路旁,朱棣躍身上馬,朱高煦沈瑄回到各自崗位,朱瞻壑沒再要求騎馬,而是乖乖聽話,乘馬輦。
「少保同我一起。」
「世子先上輦,下官隨後。」孟清和將朱瞻壑交給宦官,道,「勞煩黃少監。」
等朱瞻壑上了馬輦,孟清和立刻轉身,叫來一名眼熟的宦官,低聲吩咐兩句,隨手遞過一枚銀錠,「勞煩了。」
宦官手一翻,銀錠瞬間落進袖子里,笑道:「伯爺儘管放心,咱家一定辦得妥帖。」
孟清和點點頭,轉身登上馬輦。
車亭內,坐褥花毯均為錦緞製成,檻座略高,軟座鋪紅毯。矮桌楔入車板,茶壺茶杯皆為竹制,為永樂五年,西南番邦貢品。
孟清和算不得雅人,看不出這套茶具好在哪裡,只是覺得,在馬車上,用竹子總比用瓷器琉璃安全些。
路況不好,車行顛簸,瓷器易碎,哪怕鋪了坐褥皮毯,被熱茶濺到也不是小事。
車亭內空間不小,靠車壁立有兩隻矮櫃,紅漆,底座雕有祥紋,每槅飾以銅花葉片,牢牢楔入車壁之內,同車亭仿似一體。不是見宦官從櫃中取物,壓根不會發現眼前有兩隻柜子。
朱瞻壑端正坐著,矮几上是幾盤精緻的糕點。
「少保一起用點心?」
似曾相識的一句話,將孟清和的記憶帶回數年之前。
在前往南京的路上,一樣在世子車亭里,還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熾,溫和的笑著,讓宦官將一盤點心送到他面前。
「孟百戶,同孤一起用些?」
孟清和捏了捏額角,收回飄遠的思緒,道:「世子用點心時,下官為世子講兩個草原上的故事,可好?」
「好!」
朱瞻壑大眼發亮,他最喜歡聽少保講故事。雖然夏尚書的學問很好,但他還是覺得,聽少保授課更得其趣。
「世子應知,殘元退入草原后,部落-分-裂,成為今日韃靼,瓦剌,兀良哈。」
朱瞻壑點頭,「我知。」
「兀良哈為我朝所用。韃靼瓦剌在草原游牧,其下又分數個部落,彼此之間互有往來,也有讎隙。」孟清和頓了頓,才接著道,「今日講給世子聽的故事,便出自韃靼阿蘇特部……」
馬輦前行,太常旗在風中烈烈作響。
秋高之際,碧空萬里。
鷹隼金雕劃過長空,尖銳長鳴破開烈風。
聽到啼聲,朱棣突然來了興緻,取來長弓,搭弓射箭,又是一聲尖銳的鳴叫,護衛齊聲高呼,「陛下英武!」
孟清和剛講完一個故事,正端起茶杯,聽到呼聲,馬上靠向車壁,推開一側槅門,「怎麼回事?」
隨車宦官答道:「回伯爺,陛下三箭得金雕一對。」
挽弓射鵰?
孟清和咂舌,原來不只鐵木真有這愛好。
「皇祖父-射-下兩隻金雕?」朱瞻壑突然起身,嚇孟清和一跳。
「世子小心。」
「無礙,我站得住。」
話雖這麼說,車輪壓過石頭,還是沒穩住,幸好被孟清和接到懷裡。
車門旁的宦官更嚇得手腳僵硬,冒出一身冷汗。
朱瞻壑又站起身,這次更小心,走到槅門旁,探頭向外望。果然見到護衛縱馬馳回,手上高舉兩隻金雕。金雕翅膀和-腹-下-箭矢仍未取出,觀箭尾,便知是天子所用。
孟清和曾在草原上獵狼,卻從未獵過猛禽,只因箭術實在不過關。不過,找遍整個開平衛,能三箭射下兩隻猛禽,在邊軍中也是少有。
由此可見,永樂帝的武力值當真不一般。難怪能把鄰居挨個按到地上揍,鼻青臉腫算運氣好,缺胳膊斷腿只能自認倒霉。
途中休息時,白彥回來到朱瞻壑的車輦前,手裡提著兩個皮囊,恭聲道:「奴婢見過世子。陛下-射-下-兩隻金雕,令奴婢送來給世子。」
說完,將皮囊交給身後兩名小宦官,道,「此二人可養猛禽,陛下給世子聽用。」
「謝皇祖父賞賜。」朱瞻壑先謝恩,隨後道,「皇祖父可在車前?」
「回世子,正是。」
「孤去見皇祖父。」朱瞻壑起身下輦,「請白公公帶路。」
白彥回應諾,神態愈發恭敬。
孟清和趕在朱瞻壑之前下輦,護著他落地,卻沒同他一起去見永樂帝。
目送三頭身離開,孟伯爺靠在車輦旁,撓撓下巴,射-猛禽給孫子玩,永樂大帝果真武功蓋世,霸氣側漏,非一般人可比。
朱瞻壑謝恩回來,車駕繼續上路。
為節省時間,除遇耆老人瑞參見,途中過州縣不停。
孟清和搜腸刮肚,給朱瞻壑講了一路故事。以三頭身接收知識的速度,夏元吉找孟清和單挑的可能性,再次無限攀升。
兩隻金雕被照料得極好,但聽照料它們的宦官說,翅膀傷了,其中一隻恐怕再飛不起來。
不能飛的猛禽,是否能活下去?
永樂帝將兩隻受傷的金雕賜給三頭身,是否另有深意?
孟清和想不明白,也沒打算徹底想明白。歸根結地,永樂帝教導孫子,和他並無太大關係。想得太明白未必是件好事。
永樂七年十月底,聖駕過大寧。
十一月初,聖駕返回北京。
同月,聖旨自北京出,封韃靼太保馬兒哈咱為順安王,樞密知院脫火赤為忠義王,領兩萬韃靼騎兵歸草原。
「朕所討論者唯首惡。爾既歸順稱臣,亦吾赤子,無再拘押之理。」
放人的同時,朱棣又下令,賜給兩人金銀布帛,部落牧民給口糧羊馬。許兩部每年春夏秋時節到互市交易。
「朕已下令,爾等守法,無擾邊之事,邊塞官軍亦無侵害。」
簡言之,老實放牧,朕就不派人揍你。否則,後果自負。
不管馬兒哈咱和脫火赤心中怎麼想,此時都是感激涕零,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跪地砰砰磕頭。
「天可汗,您的榮光將廣布草原!」
三個字出口,同時被召見的兀良哈壯漢們不爽了。
怎麼著,女真還沒解決,這兩個老小子又要打蛇隨棍上?可再不爽,當著永樂帝的面卻必須老實。至於以後,走著瞧!
打發了馬兒哈咱和脫火赤,集結的十餘萬邊軍奉命返回各衛所。
官軍啟程之前,封賞名單終於擬定。
魏國公列第一,定國公第二。其後為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武安侯鄭亨,安平侯李遠。孟清和沒擠入第一梯隊,只列在第二梯隊第四位。不過,發下的賞賜卻十分豐厚。
「賜黃金五十兩,白銀三百兩,寶鈔八百錠,絹紗布帛各二十匹。」
「臣謝陛下隆恩。」
送賞的不是白彥回,孟清和遞出紅封,沒有多問。送人離開后,獨自對著十幾箱賞賜發獃。錢給得不少,甚至能同侯爵平齊。官位和爵位卻一動沒動。皺起眉頭,心中突然沒底。
沈瑄歸來時,孟清和仍沉浸在思緒中。直到掌燈,才恍然回神。看向長身玉立的國公爺,猶豫著,還是道出心中擔憂。
陛下是不是在敲打他?
沈瑄挑起一邊的眉毛,略微有些差異,「十二郎為何這麼想?」
不是明擺著嗎?
孟清和將聖旨交給沈瑄,封賞武將,最低也該給個榮譽稱號,不管事也無礙。只給錢不陞官,不是敲打還是什麼?
沈瑄垂眸,捏了一下孟清和的耳垂,「十二郎想多了。」
孟清和仍是懷疑。
「十二郎不信吾?」
「不是不信,而是……」他心裡沒底。
「十二郎可願同吾一賭?」沈瑄俯身,雙手抵在圈椅的扶手上,溫熱的氣息拂過孟清和耳際,「瑄曾言,欲與十二郎秉燭夜談。若此事非十二郎所想,可……」
聲音漸低,最後幾不可聞。
孟伯爺表情漸變,倏爾臉色通紅,頭頂冒煙。
「十二郎意下如何?不言,瑄只當十二郎應下。」
國公爺笑得過於迷人,察覺到不對,孟清和剛要張口,帶著冷香的氣息便迎面罩下,聲音全被堵了回去。
他不賭!孟伯爺瞪眼,堅決不賭!
沈瑄輕笑,含住紅潤的唇角,舌尖掃過唇緣。
不賭?可不是十二郎說得算。
孟清和一個機靈,腦袋很快成了一團漿糊,再說不出一個字。
當日,孟伯爺被定國公從前堂抱回三廂。
三日後,封孟清義為三等伯的敕書發下。得知消息,孟清和直接暈倒了事。
太激動?
非也。
想起同國公爺的那個賭,孟伯爺只想找塊豆腐撞一撞。他完全肯定,依賭約,自己的曠-工天數將再創記錄。
最後,是南京傳來的消息救了他。
第二次下西洋的鄭和船隊,已於月前返回福建海港。據悉,此行收穫極豐。
朱棣立刻坐不住了,下令動身回京。孟清和和沈瑄奉命一同南歸。考慮到啟程日期,秉燭夜談的日子暫被延後。
孟伯爺鬆了口氣,卻又有點可惜。
抬頭望天,忽然覺得,面對定國公,他是愈發的「坦誠」。
嘆息一聲,美-色-誤人,當真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