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變徵(2)
遷都,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動搖國本的大事,不到萬不得已時是不能動的。原因很簡單,一個國家的核心力量,自然都在都城附近,而將統治機構遷到其他地方,則等於很大程度的放棄了原有的積累,而選擇了新的地方,在新的地方,舊有的勢力,關係,山川,民風將完全不同,可以說風險是不言而喻的。歷朝歷代,遷都多半是因為軍事威脅之下萬不得已之舉,可以說,一個王朝一旦邁出了遷都之舉,恐怕大多數人都認為國祚將盡了。
和宋朝有血海深仇的金國就是這樣,原本蒙古人南下,雖然勢如破竹野戰不可擋,可是,漢化很深的金國死守燕京,鐵木真多次猛攻皆不能下,而由於蒙古人燒殺淫掠,讓燕雲一代的漢人暫時放下了和女真人的矛盾,團結起來共御外侮,而守城軍民也是士氣高漲,加上燕京城高池深,糧草充裕,形式並非不可挽救。
可是,完顏永濟卻被嚇破了膽,居然不顧眾人反對遷往汴京,此議一出,眾人心氣頓喪,不到二十年,金國滅亡。
當然,遷都也有成為善治的,比如遠有盤庚,蕭統還知道後來有朱棣,可是歸根到底,此時遷都,並不符合宋廷的根本利益。畢竟宋廷海上力量強而陸上稍弱,主要經濟來源是海外貿易而不是地租,統治力量核心在江南而不是關中,就是任用官員也是主要以淮泗和蘇杭人為主,可以說前往關中,宋廷沒有任何基礎。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明知不可行的動議,一向乖巧。善於揣摩上意的馬南寶,不但提了,還不是一個人,奏章的後面。是密密麻麻的名字,陳明文,蘇起,王炳輝,等等,不單馬南寶主台灣府時的班底,基本上蕭統大量擢拔地原住民官僚,也全部在冊。可以說,馬南寶及他周邊的大小官員。這一次都聯署了。
更讓蕭統感到很震驚的,是司徒不群的大名也赫然在列!
在祥興初年,剛剛遷台地那段日子,司徒不群一度很是活躍,對很多新政也多有不滿。不過等到東印度公司把源源不斷的金銀運回來,又從各地運來了花鳥魚蟲字畫典籍等等奢侈品以後,司徒不群也就閉嘴了,事實永遠比道理更有說服力,因此嗣後的軍制改革,土地重分等等措施,司徒不群也都沒有唱反調。
不過,由於蕭統重新開科取士,這下子也讓司徒不群找到了新的著力點。畢竟他侄子司徒致遠是昔日榜眼,如今已經官拜高雄令,乃是如今台灣政壇新一代中的佼佼者,而鹽茶司如今則被昔日探花,台南大族黃家家主黃主文把持,可以說位卑利厚,加上蕭統為了遴選人才。特地將科舉考試次數加多而每次錄取人數減小。因此目前台島之上,是三年四次大比。當然每年只選十個人,從人數上來看其實沒什麼變化,不過由於次數多了,廣大的士子們看見了機會,自然都是奮力讀書,以求一逞,把持著禮部的司徒不群又多次被任命為主考,因此其影響力也不可小覷。
蕭統思慮再三,這次遷都動議,也只能解釋為台灣官僚集團對自己的一個試探了,雖然說當日誓師北伐之時,所有人都信心滿滿,可是一年之間,能奪回大半個江南,這樣地戰果還是讓眾人,尤其是還在台灣島上只能通過塘報獲取消息的人感到意外,而多年來,豐沛地貿易收入和台灣良好的氣候,以及百萬軍民的奮鬥,已經把台灣建設成為物富民豐,雞犬相聞,道路四通八達,社會治安良好的美麗島,在這裡,生活富足而輕鬆,舒適而安定,雖然說他們不反對光復大陸,可是真的到了光復在望地一天,問題也就來了。
台南畢竟是行在,宋廷的根,在大陸,在江南,真正完成驅逐韃虜的那一天,斷然不可能還把都城留在台南,到那時候,台灣的人怎麼辦?
當然,這只是大多數普通人的考量,蕭統很清楚,某些人,可就沒有這麼單純了。
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踱了幾十圈,蕭統終於下定了決心。
走進密室,搖動了門口處的鈴鐺,兩長一短三聲響,一個高大挺拔的漢子進來了。
「屬下參見陛下。」來人一絲不苟的行禮。
「靈甫。」蕭統還是略微遲疑了一下,才接著說道:「朕說過,朕該完全的,徹底地信任你,如今,到了朕委你重任的時候了。」
「屬下當粉身碎骨,以報陛下知遇之恩。」張鍾麟有些激動的看著蕭統,臉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只是,這次蕭統卻沒有和以往一樣說上一大堆鼓勵的話,然後派活,畢竟,這次的任務實在太過艱巨,可以說自從山海戰後,蕭統從來沒有這麼猶豫過,這一次,他在賭,賭的就是自己的江山!
思慮了下,蕭統淡淡問道:「靈甫,若是朕讓你為了朕去死,而且會讓你身敗名裂,但是朕保證讓你地家人生活地富足安樂,你說怎麼樣?」
張仲凌震驚了,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抬起頭來,可是那個被自己視若神明地少年天子,卻冷冷地看著自己,那雙銳利的眼睛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陛下……」張鍾麟還是有些不死心的問了一句,卻被蕭統徑自打斷。
「回答朕,你會怎麼辦!」蕭統幾乎是用吼的。
張鍾麟頓時覺得,渾身都塌陷了一番,再也沒有任何力氣,不過,君命不可違,他深深吸了口氣,勉強穩定住情緒,徐徐說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陛下有詔,臣不敢不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