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全]
九月六日,中德外長在莫斯科聯合發表聲明,表示要「推動全世界的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打倒萬惡的殖民主義者」、「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係」和「促成國際合作」云云。聲明還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作為上述問題的基礎和指導原則。
同時,兩國外長還在宣言中指出,中德對蘇戰爭,是為了把俄羅斯人民從邪惡勢力的壓迫下解放出來,對俄羅斯的處理也將遵循上述原則,按照民族分佈組建新的國家和政府。
這一篇文章做下來,看似與《大西洋憲章》相仿,強調的問題卻截然不同。直接把德英之間的戰爭,定義為一出場反抗殖民主義的解放戰爭。事到如今,德國的擴張已到了極限。再說,德國的擴張,多是採取扶持傀儡政府的方式,直接吞併的少之又少,且多為德裔人口占多數地區。這個聲明不僅不影響德國的戰略,還會為之服務。唐紹儀稍微暗示,德國人便心領神會,雙方默契的通過了這一宣言。
說白了,《莫斯科宣言》一文不值,都是「假、大、空」的樣子貨。但是,這篇宣言的發表,卻為各殖地國家提供了另外一個選擇。反正也不花費什麼,騙不到也沒有損失,騙到一個是一個。不過,在強大實力的支持下,不少國家自動自覺地就*了過來,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宣言說的很好,但並沒有具體成立什麼組織。中國是想把未來的聯合國放在本國,但時機尚未成熟,中國的中立立場還是很寶貴的,不能與德國捆在一起。中國在回國后,成立了一個友好聯盟,吸納了泰國等幾個附屬國家,以為將來作準備。德國連個架子都沒有成立,希特勒才不想成立個機構從他手裡分權的。這些都是后話了,說一下,也就算了。
在中德外長舉行會議的同一時間裡,中國開始了另一個意義深遠的行動。早在中國軍隊控制了西伯利亞廣大地區后,中國軍隊就有準備,有步驟的對當地居住的蘇聯人,全面進行登記,併發放有效證件。這在當時只是個極普通的行動,中國的花費大了點兒,登記的詳細了些兒,卻也沒有人放在心上。
畢竟,這樣登記可以極大地限制蘇聯抵抗力量的活動,控制局面,短期內的效果顯著。誰知道,中國還有更深遠的禍心。
從八月下旬起,中國駐軍借口游擊隊在邊遠地區活動,而將當地的居民全部強制性撤離。逾期不撤離,還在當地活動者,一率按游擊隊處理。但上了悶罐車,情況就變了。中方不顧蘇聯人的死活,直接將其關在車裡,每天僅保持空氣流通,一直將其運到了烏拉爾山以西的中國控制區域里。
因為,一切行動都是在中國控制區域里進行,直到九月底,運抵該地區的俄羅斯人數量太多,中國方面控制不住,逐漸向周邊地區擴散。德國人才發現問題,並據此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對德國人的抗議,中國人不但置之不理,還正式將生活西伯利亞各地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等俄國主要民族居民,都強行裝車運往烏拉爾山以西——即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德國人控制區域。德國人是一百分地不滿,卻因沿途都在中國軍隊的控制範圍內,也無力阻止。只好加緊進攻喀山——中國軍隊撤離是以戰鬥結束為始的,並通過外交途徑緊急與中方磋商。
當時,中國外長唐紹儀正與德國、猶太人代表進行秘密會談,商議如何安置猶太人。在接到了德方的強烈抗議后,早有心理準備的唐紹儀錶現的很為難,在德國人反覆抗議后,才主動提出繼續接收猶太人,以換取德國人的默許。三方遂達成妥協,簽署了「邪惡的(阿拉伯人語)」秘密協議《伏爾加格勒協約》。
協約規定:中國繼續無限制接受猶太人入境,暫時居留;德國不干涉中國將俄羅斯主要民族居民驅逐到烏拉爾山以西的行為;猶太人出資,中國以優惠價格提供裝備,並幫助訓練一批猶太部隊;該部隊應當在隨後的德軍向中東的進攻中,配合德軍作戰,中國應並派出軍官指導其作戰;德國同意在佔領巴勒斯坦以後,幫助猶太人在當地建國,成立猶太國家,並為猶太人遷移提供便利。
其實,德國還有一個更好的建議,就是在馬達加斯加島建立猶太國。中國也很贊同這個建議。然而,實際困情況卻不允許。
馬達加斯加為世界第四大島,位於非洲西南,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海岸線長5000千米。全島由火山岩構成,境內河流縱橫,資源豐富。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季節變化不明顯;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馬達加斯加全島面積在六十萬平方公里上下,當地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十一個人。當地人又與猶太人沒有歷史宗教上的衝突,猶太國成立后,不會面臨過多的危機。但那裡是法屬殖民地,目前在英國的控制中。自日本把注意力轉回太平洋后,佔領當地更是遙遙無期。猶太人想在馬島建國的話,就得等德國佔領非洲,才有希望。
德國人等不了,中國人等不了,猶太人也等不了。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猶太人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了先在巴勒斯坦建國。當然,如果有機會的話,猶太人也不反對再在馬達加斯加建一個。說句實在話,三方都以為該方案希望渺茫,還是佔領中東現實一點兒。
從利益上分析,德國需要石油。高加索油田才部分恢復生產,羅馬尼亞的油田供應不了全歐洲,德國迫切需要佔領中東。而從另一個主體來說,中國也需要石油。這東東總是多多益善,光*伊朗,並不保險。中國不希望直接與美英軍隊交戰,但中國需要控制中東,至少分享中東——猶太部隊就等於是中國的代表。要不然,中國怎麼會如此熱心,又是訓練部隊,又是派教官的。
至於猶太人,實力最弱者並沒有什麼發言權。能夠建立自己的國家,還想要求什麼,猶太人也不能再奢求更多了。德國與阿拉伯人關係還不錯,但把猶太人趕到阿拉伯人的土地上,總要好過令其待在自己的土地上。一個「邪惡」的協議,就此達成。
三方在此協約中,均有其利益所在,很快便落實執行了。德國人不喜歡猶太人,卻也不反對有猶太炮灰。
在蘇聯戰場三年漫長的戰鬥中,德軍損失慘重,各種原因(戰死、傷殘等,不包括受傷痊癒者)累計損失人員接近二百萬,甚至超過二百萬——我沒有得到詳細的數字,這是調查局根據情報綜合估計的。
德國只有八千萬人口,男男女女各一半,即四千萬;其中青壯年約四分之一,即一千萬。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參軍入伍,有些人身體不健康,不適合作軍人,這就要去除一部分。可以說,在40年德軍進攻蘇聯時的八百五十萬,是德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處於頂峰的時期。其後,就每況愈下了。按人口的自然成長看,德軍每年可以獲得的補充,不過是五六萬。三年累計也不會超過二十萬,而德軍則在三年中損失了二百萬。
加之,德國控制了全歐洲的廣大領土,需要在各國分兵把守。以南斯拉夫為例,鐵托的游擊隊可不是好惹的。如今總算是從蘇聯這個大泥潭裡,拔出一隻腳來。然德國還面臨著美英兩國的進攻,希特勒迫於歐洲形勢,就在43年中連續從蘇聯戰場抽調兵力,否則蘇聯也堅持不到現在。
不顧怎麼考慮,德軍需要兵員補充,需要炮灰,需要新血,以維持戰線,這是不爭的事實。猶太人由中國訓練扶持,代表了中國的某些企圖,德國也不能不加以考慮。猶太人除了中國,再沒有依賴,不想德軍把猶太部隊作炮灰,也需要有中國軍官為其爭取。
綜上所述,一支不倫不類的,由中國軍官和猶太軍官共同指揮的猶太部隊,迅速成立了。
兵員不是問題。不說中國已經接收了二百多萬猶太人,在中國大肆向俄羅斯歐洲部分運俄國人的時候,德國人也迅速組織了大批運力,全力向西伯利亞運送猶太人。只是由於距離較遠,人員分佈分散,德軍沒有準備,動手時間晚等種種因素,中國人在43年將生活在西伯利亞的一千多萬俄國人運到了歐洲,扔進簡易房完事。德國人才運了五百多萬猶太人到西伯利亞。不過,這也足以完成兵員的招募了。有猶太拉比(猶太教神父)支持蘇聯對德作戰,就有反對派。這些都不難。光是從德軍的戰俘營中,找到的猶太人就有五六萬,多少也受到過一些訓練。
中國將所有俄羅斯主要民族居民送往歐洲,卻沒有動當地生活的少數民族。尤其是世代居住在此的少數民族,還直接給予了中國國籍。這不是什麼榮譽,而是實實在在的好處。稅收教育等優惠政策,是所有人共享的。類似《宅地法》這樣的優待,卻必須得擁有中國國籍才可以的。《宅地法》的實施,迅速瓦解了當地人的抵抗意志。要知道,這些人在沙俄/蘇聯統治時期,都是受到歧視的。
稍為晚些時候,其他族裔當地居民的積極爭取,努力配合中國駐軍抓捕游擊隊等抵抗力量,也陸續獲得了加入中國國籍的資格。游擊戰術放在別人那裡可以用一用,我可知道它的缺陷。遷移走所有的俄羅斯人,斷了它的補給、消息來源和兵力補充,又籠絡住其餘居民,使之為我所用。意圖抵抗者在居民點存不住身,在邊遠地區又起不到什麼作用,自身生存都成問題,還怎麼抵抗。
在這二百六十多萬少數民族和五百多萬猶太人的大力協助下,西伯利亞的局勢很快就得到了控制。44年夏天,移民大潮浩浩蕩蕩向西伯利亞進軍。從此以後,中國牢牢地把這塊土地掌握在手中。
冬天的強制性遷移,是一件很悲慘的事。很多「人道主義者」強烈譴責中國的這一舉措。他們宣稱,因此死亡的俄羅斯人和猶太人數以百萬計。這自是污衊了。猶太人遷移到西伯利亞,會按家庭成員分配到一所合適的住宅、少量燃料和食品。俄羅斯人被遷移走的足足是猶太人的三倍,猶太人的住宅當然不成問題。
而俄羅斯人的待遇就差很多了。他們抵達歐洲后,會被強制勞動,修建了大片大片陰暗潮濕的半地下式簡易住房。這些住宅也被描寫成了吞噬人生命的魔窖,卻使絕大多數俄羅斯移民渡過了寒冷的冬季。並不是說,俄羅斯人沒有因移民死亡的。確切的數字已不可知,但後來的歷史學家根據當時的資料研究發現,遷的移俄羅斯人在一千六七百萬之間,死亡者則在二三十萬之間(多死於疾病),即百分之一二。這不一個值得誇耀,卻是可以接受的數字。
我在當初接收猶太人的時候,曾同意為猶太復國組織訓練部隊,幾年下來也訓練了一支一萬二三千人的猶太師。猶太人有意以此為骨幹,中國也有心擴大其在猶太人中的影響,默契地在訓練中增加了許多內容。訓練完成的部隊,倒有幾分教導師的意味。
在44年初,以猶太師為骨幹,並補充了大批的「退役」中國軍官在其中,中國在西伯利亞組建了一支龐大的猶太部隊,包括六個滿員師和一個炮兵旅。其中,滿員師又包括兩個裝甲師、兩個步兵師和兩個輕步兵師。所有這些部隊,都曾拉到新疆沙漠里,做好了適應性訓練。
派遣到猶太部隊的孫立人准將,授予臨時中將軍銜,評價說,這支半數人只完成三個月新兵訓練的部隊,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給予他兩個中國師,他就能輕易地打敗它(指該部隊)。不過,古德里安將軍參觀過猶太軍隊的訓練后,還是基本滿意的。配備了拉比的猶太部隊,又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而戰鬥,訓練極度刻苦,作戰意志相當頑強,精銳的裝甲師可以配合德軍進攻,其餘部隊也可以擔當守備部隊。德過人也沒有更多的期望了。
順便說一句,德軍在進攻喀山的時候,沒佔到便宜,反而不大不小的吃了個虧。不時說,德軍沒有攻克喀山,勝券在握的德軍為了減少損失,以圍困為主,才令蘇軍堅持了兩個多月。一叫真,蘇軍很快就吃不住勁了,德軍在十月七日即行攻克喀山,消滅了蘇聯。但斯大林早已下了同歸於盡的決心,準備了一顆固定式的原子彈。蘇聯的原子彈研究始終很受重視,但為技術條件所限,蘇聯原子彈重達三十噸,沒法投入實戰。不過用來同歸於盡,還是措措有餘的。
我聽說消息后,不由得出了身冷汗。多虧答應了希特勒,不然的話,這顆「蛋」就被中國軍隊吃了。這顆原子彈的威力不是很大,測量當量約二千七八百噸,不算什麼,德軍直接損失也就二千幾百人,但後續的輻射殺傷就很麻煩了。在中國方面的強烈要求下,中國得以派出人員參與到原子彈的實戰殺傷研究和對被輻射德軍的治療中。自然,中國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這就不必細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