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14)

第28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14)

從現在起,"認真工作"已經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認真"。

◆工作繁多想偷懶時

表現為

√對於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總是一拖再拖。

√一拖再拖的事情越來越多,乾脆避開它們去偷懶。

√到最後覺得那堆問題已經不太可能解決了,因而放棄。

解決辦法

1.小事情要儘快完成

儘管是瑣碎小事,假如總不重視,養成了推遲的習慣就一發不可收拾。越是小事就越要儘快做好,這樣可以省下時間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2.當作證明自己的機會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工作越多,越想開小差。工作少反而會變得不安,輕鬆一下的想法也隨之消失。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是補償心理在作怪。工作多的時候會想:"這麼多事情,乾脆歇一會再做吧……"工作少了下來,維持生計的緊迫感就會越加強烈,也就沒有心情去休息了。這樣想想看,也很有道理。

不過,工作繁多正是證明我們自己能力的好機會。將那些工作熟練完成,得到的不僅是別人的信任,就連自己也會佩服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工作繁多卻想輕鬆一下的時候,記得告訴自己,那是驗證自身能力最好的機會。

3.要做到一定程度

把自己的工作按時完成後,給自己點補償時間是好事。但是在沒有完成的情況下給自己補償時間是很危險的。因為工作這項活動有慣性作用,如果不做到一定程度,取得一些成果就中途放棄,那麼再繼續的時候就又會回到起點。

所以,工作做到一定的程度對我們十分必要。要是想玩就玩,再重新開始的時候會更加艱難。對於這一點,工作過的人大都深有體會。但感受歸感受,很難轉化為具體行動。畢竟輕鬆一下相對於手頭枯燥的工作顯然更有誘惑力。但成功抗拒了那種誘惑的人都知道——戰勝誘惑,留下的成果遠比想玩就玩更加"有趣"。

11.討厭正在做的事情時

活在這個世界,我們一直被精神貧窮所困擾。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職業,但做真正想做的事,這樣的人卻很難找。很多人碰到一點小小的困難就放棄了,再去尋找新的工作。賺錢多少成為了他們衡量職業好壞的標準。

回想當年,母親靠賣餡餅養活了我們五個兄弟姐妹。記得那時候我還上初中,一放學就竄進母親的店鋪,坐在火爐邊拿起餡餅吃起來——這就是我的午飯。現在想想,沒有什麼能比那時候更艱難了。那是狹小的屋子裡四個人擠在一起睡覺的時代,那是多年的中午便當都和泡菜一起渡過的時代。

當時,雖然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其他事情,但和提倡幸福、舒適、健康、和諧的現代社會相比,那時候在精神上反而更加充實。那是連一粒豆子也要大家來分享的時代,那是人人都默默地堅守著做人道理的時代。母親說,餡餅大多是窮人家的口糧,所以要多放點餡。平淡的話語中飽含著關懷。與此相比,現代人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同時,反而丟卻了精神追求,慢慢失去自己的人格。我們的父輩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天職,從中尋找樂趣,實現價值。他們,就算扛著又黑又髒的煤球艱難地走著也不會抱怨,只要想到那些坐在溫暖的炕上驅走嚴寒的人們,就一把甩去額頭的汗水,堅定地走下去。他們,難道不就是從工作中找回自我的人嗎?

上中學時我最不喜歡的事就是值日。一到值日,就得早早將水壺灌滿,把教室里收拾乾淨。除此之外,每次上課前還要擦黑板,彈黑板擦。反正只要是跟班裡有關的事情都要做,非常麻煩。所以,那時候一直都盡量逃避值日。

包粉筆也是值日生的主要任務。用報紙或者口香糖的包裝紙把粉筆包起來,這樣寫字的時候粉筆末就不會沾到手上了。每節課一般要用兩到三支粉筆,如果有十節課的話,一天下來就要包二三十支。所以就算準備充分,粉筆也是很容易就用完,那時的我經常為此受到老師的批評。

有一天,數學老師請假沒來上班,另一位老師來給我們代課。這位老師其實也不陌生,每周三下午,他都會和別的老師一起做體育活動,被我們親切地稱為"禿頭"老師。他雖然很胖,頭髮也很稀少,可是打排球非常厲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生參考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生參考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