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潁川鬼才D郭奉孝(一)

第九章 潁川鬼才D郭奉孝(一)

潁川,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o年)置。以潁水得名。禹州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成為黃河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後來,禹州又成為秦朝36郡之一――潁川郡的郡邑。據史載,那時的潁川已相當繁華,轄「17城,戶26344o,口1436513」,堪稱全國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史記》載:「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春,二月,以鳳皇、甘露降集京師,赦天下。潁川太守黃霸在郡前後8年,政事愈治;是時鳳皇、神爵數集郡國,潁川尤多。」傳說中的稀世寶物「鳳皇」、「神爵」,能在潁川大量出現,或許正是因為那裡的繁華和富有吧。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悠久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使這片土地成為孕育出才俊麟兒的沃土。這裡形成了陳、賴、韓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許由、大禹、夏啟、太康、仲康、少康、呂不韋、張良、晁錯、司馬徽、等名垂歷史的人物……

潁川郡屬於豫州八郡之一,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中樞,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戰國時期,秦兵東來時,很多大的戰役都生在潁川這一區域。東漢定都洛陽,更突出了它的位置的重要性。

《後漢書》寫道「潁川郡,秦置。洛陽東南五百里。十七城:陽翟、襄、襄城、昆陽、定陵、舞陽、郾、臨穎、潁陽、潁陰、許、新汲、鄢陵、長社、陽城、父城、輪氏」。自東漢以來,中州(指潁川、汝南、南陽三郡)既是學術中心,也是政治中心。中州士人的活動影響著歷史的節奏。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潁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夏禹建都於潁川。歷史上潁川人才輩出,數不勝數。

據《史記》記載「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猶有先王之遺風。潁川敦願」。《漢書》也寫到「潁川、南陽,本夏禹之國。夏人上忠,其敝鄙朴……潁川,韓都(即指禹州曾經為韓國都城)。士有申子、韓非,刻害餘烈,高仕宦,好文法,民以貪遴爭訟生分為失」。如西漢名臣晁錯「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生所,……錯為人峭直刻深」。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法家代表申不害、韓非不僅重法治,還重術治,有濃厚的權謀思想。也正是因為潁川地區的民俗較異,難於治理,先後有幾任太守採用不同的方式來改變其民俗。趙廣漢看到「潁川豪傑大姓相與為婚姻,吏俗朋黨」的局面,「厲使其中可用者受記,出有案問,既得罪名,行法罰之」,「又故漏泄其語,令相怨咎。又教吏為??,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托以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使「得強宗大族家家結為仇讎,奸黨散落,風俗大改,吏民相告訐,盜賊以故不,又輒得」。可以看出西漢宣帝時趙廣漢採用誅其惡、分化瓦解的手段來治理。

而韓延壽和黃霸的方法則不同「,先是,趙廣漢為太守,患其俗多朋黨,……潁川由是以為俗,民多怨仇。延壽欲更改之,……乃歷召郡中長老為鄉里所信向者數十人,設酒具食,親與相對,接以禮意,人人問以謠俗,民所疾苦,為陳和睦親愛、銷除怨咎之路。長老皆以為便,可施行,因與議定嫁娶、喪祭儀品,略依古禮,不得過法」。在這裡,兩人傳記的內容互相矛盾,可以看出趙廣漢並沒有把潁川治理好,反而導「致民多怨仇」。韓延壽和繼任的黃霸只好採用「柔」的方式,用安撫教化的方式來穩定潁川的統治。但這種穩定是表面性的,並沒有改變潁川士人「申、韓遺風「」、好爭訟分異「」、俗多朋黨」等地域文化特徵。東漢時,潁陽人王霸「,世好文法」。陽翟人郭躬「,家世衣冠,父弘,習《小杜律》。躬少傳父業,講授徒眾常數百人。郭氏自弘后,數世皆傳法律」。長社人鍾皓「,世善刑律,教授門徒千餘人」。「韓融少能辯理而不為章句學」。陳?授徒「,潁川荀慈明、賈偉節、李元禮、韓元長皆就陳君學」。郭嘉「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可見潁川原有的「高仕宦,好文法,喜爭訟,多朋黨」剽悍之風終西漢一世無太大改變,此風延至東漢就自然成為潁川多智謀之士。

潁川郡治所陽翟,陽翟最初為乃夏之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如今潁川城內文風鼎盛,四處可見書生打扮的。

劉俊一行人一身輕裝打扮,雖然渾身還是錦繡綢緞,卻只不過像是哪家富家子弟出外踏青的模樣。方玉宏一身白衣打扮,低聲對身旁的劉俊道:小俊,城內高手眾多,儒門高手就有九位,這陽翟城內果然藏龍卧虎。

劉俊點點頭示意項均去問問路,項均心領神會,快步走到一個攤位上,看見擺攤的一個中年人,好奇的問道:大叔,咱們這陽翟城這麼多書生啊。

那中年人笑道:年輕人,聽你口音是江東來的吧?那就難怪了,離城不遠的郊外有家潁川書院,乃潁川荀家所設,要說這荀家可是潁川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如今一代更是不得了,神君有八子,並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

項均回到劉俊身邊恭敬道:小王爺,在陽翟城郊有座潁川書院,在這潁川最有名。可能小王爺要找的人會在那。

劉俊輕點頷,有些喜悅道:聽說這潁川書院乃是荀氏一家的別莊,書院成立后就被捐出來做學堂了,我很小就聽說荀淑品行高潔,學識淵博,鄉里稱其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遷升當塗長,當時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后出為朗陵侯相。荀淑辦事明理,人稱為「神君」。他的八個兒子,並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荀爽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學,則數第一。傳言「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他自幼聰敏好學,潛心經籍,刻苦勤奮。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趙典舉荀爽至孝,拜郎中,對策上奏見解后,棄官離去。為了躲避黨錮之禍,他隱遁漢水濱達十餘年,專以著述為事,先後著《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號為碩儒。黨錮解除,司空袁逢薦荀爽為官,不就。如今就去見見這荀氏八龍也不虛此行啊。

心血來潮的劉俊在項均的帶領下來到城郊,潁川郡多是山地,所以潁川書院是倚山而建的,書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潁川豪門荀氏的一座別莊,書院成立后就被捐出來做學堂。

赫赫有名的潁川書院,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燙金的匾額,沒有黃銅的獸面門環,低矮的圍牆刷得雪白,一扉顯然年深日久的木門開啟著,正門的上方掛著一塊黑漆紅字木匾,上面書著大大的四個字:潁川書院,落款:水鏡先生。字體遒勁有力,紅與黑相映,紅如鮮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沉穩而凝重。

進入大門,走過青石板路,正對著是一間大屋,屋宇方正,青磚砌就,上有雕花瓦當,屋中央是一個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懸著孔夫子的畫像,黃銅香爐中插著幾枝香,裊裊香煙緩緩上升,浙浙散開,穿過旁門,就是讀書的地方,矮几上滿滿都是書卷,坐墊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擺放一邊,輕輕撥弄一下琴弦,音色圓潤清脆。

劉俊看著四下無人,有些奇怪,走進書院的後院,卻見後院一棵蒼老的古松下圍滿了一群書生。

劉俊走近一看,卻是兩個中年儒士在對弈,雙方下的均是一手好棋,兩條大龍互相盤纏爭奪,幾竟白熱化。但是他們下的有些奇怪,看兩人臉色俱是氣定神閑,可見意不在此。看了看棋路,居然是以昔日荀子破公輸技巧。兩人棋路一樣,卻走法不同。站在青衣中年旁邊的一個臉色有蒼白的少年盯著棋盤眼神有些閃爍。劉俊心中一動,再看了少年臉色,心中暗道:難道這少年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傾城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傾城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潁川鬼才D郭奉孝(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