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18章 老驥伏櫪2

18.第18章 老驥伏櫪2

只是此時的大明朝廷猶如一盤散沙,他可不認為僅僅憑藉著皇帝陛下的信任和支持就能無往而不利。儘管這種信任可謂史無前例,宮中也沒有提及要派出太監隨行監督。

能否將這一盤散沙重新捏合到一起才是最為關鍵,而這卻要看皇帝陛下的雄才大略,自己一時也只能冷眼旁觀、愛莫能助。

說實話,徐光啟對此不是很有信心,他也很為此感到擔憂。

可既然皇帝陛下有著勵精圖治的一腔熱血,他就算拼上自己的一把老骨頭也要助皇帝陛下一臂之力。即便最後功虧一簣,他也義無返顧。

從上海至陝西,沿途三千多里的慢慢長途,而且越走天氣越加寒冷,觸目所及也充斥著荒涼景象。

按照他一向低調的做事方式,徐光啟此次雖然懷裡揣著皇帝陛下的聖旨,也不想大肆張揚自己的欽差身份。因此出門時也只有兒子徐驥和兩名老僕相隨。臨行之前松江知府倒是熱心地要派護衛隨行,也被他一併辭謝。

而且一路行來,只要能夠自己應付,幾乎沒有叨擾沿途的地方官府。

兒子徐驥默默隨行,與家人徐福徐祿一起照顧著老父的飲食起居。雖然徐驥也明白老父低調的含義,可心中依然難免叫屈。

雖然此前一直置身官場之外,可畢竟出身官宦之家,徐驥因此並不昧於官場的一些行事規則。即便老父不像絕大多數官場中人那樣,憑藉著欽差的身份隨處打秋風,可安排個食宿兀的也是應有之意呀。

哪想到自己只是稍稍露出了意思,就被老父的一聲叱喝打斷。

因為有這些抵牾,父子倆的言語就有些不合。除非有必要,徐驥乾脆做起了悶口葫蘆。

近午時分,儘管氣溫比上海低了許多,可陽光卻難得地明媚起來。只是管道之上塵土益發多了起來,北風一吹,更是滿頭滿臉地襲來。

徐福坐在車轅上趕車,徐祿騎著牲口隨行車旁。

徐光啟坐在搖搖晃晃的車裡,看了一眼旁邊一直噘著嘴的兒子徐驥,不由輕笑出口。徐驥卻並沒有給予老父溫和的回應,而是輕輕「哼」了一聲,隨即還把頭扭向了一邊。

兒子徐驥雖然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可為人做事卻仍欠不少火候。徐光啟本想借路上長途的機會,適當加以點撥。可沒想到他的抵觸竟是如此之大……看來,只能另找機會了。

對於兒子心中的不快,徐光啟並沒有放在心裡,「小孩兒心性,過一段時間就好了,」知子莫如父,徐光啟不會為兒子的些許「無禮」而惱火。他現在最感鬧心的,是因為另一件事。

儘管徐光啟一直保持低調,但以「冠帶閑住」而被皇帝陛下委以欽差身份赴陝西公幹的消息還是無法嚴守秘密。

應該是在上海的教友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才通知了已經在陝西的湯若望。

因為原在陝西西安府的金尼閣身體欠佳,今年早些時候湯若望就被派去接替了。之前徐光啟與其相交甚篤,多有切磋,其中當然是徐光啟受教更多。

湯若望到陝西之後,兩人還通過幾次信函,彼此通報了各自近期的情況。

就在從上海剛剛上路兩天之後,徐光啟就又收到了湯若望的信函。就是這封信函,令徐光啟感到無所適從。

在信中,湯若望自問自答地猜測徐光啟至陝西公幹的目的。

本來徐光啟所擅長的,無非就是天文曆法、軍事練兵和農事。若是為前者,肯定會去京城欽天監,去陝西那必然是后兩者。以兩人的熟悉程度,湯若望自然一猜便中——流民。

接著,湯若望就開始抱怨陝西地方官的昏庸顢頇不開化,他自己在那裡的傳教受到了相當大的阻力。幸好有徐光啟即將蒞臨,他的到來必將開創傳教事業的新局面,「上帝都會感到欣慰的,」

最後,湯若望毫不意外地提出,徐光啟應該為「傳播上帝的福音」做出自己的貢獻,而且他還隱晦地提出,教會方面肯定也會做出人力物力方面的貢獻,協助徐光啟完成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務。

萬曆二十八(1600)年徐光啟與利瑪竇相見,萬曆三十一(1603)年受洗,先後受教於利瑪竇和湯若望等西洋教士,而此後徐光啟也一直是教會中最得力的幹將。

因此,徐光啟也真心希望洋教在大明得以廣收門徒。他也明白,湯若望的言外之意也正是如此。

可是,此時在陝西發展教眾卻並不是好時機。

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最容易被某些神秘力量感召。此時如果洋教趁勢而為,肯定會迅速召集廣大教眾。

但是,這種時候也是最為敏感,上位者的神經也是最為緊張。陰魂不散的白蓮教每每變換著花樣現世,已經使歷朝歷代的當政者產生了足夠的警惕。

拋開其他因素,陝西地方官府阻止洋教的傳播無疑是正確之舉。他們的初衷,或許並不是要成心阻止洋教的發展傳播,而是不想使形勢一發而不可收拾。

只是自己做為洋教中的一員,對於摯友的要求應該如何給予回應卻著實是個難題。

肯定不能支持,這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如果洋教趁機大肆傳播的話,多半會吸引更多的信徒,可是否能夠始終控制欲如那就是大成疑問的事情了。

而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住眾多的信徒,不僅洋教本身就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也勢必要引起朝廷的側目甚至敵視。而一朝種下禍根,對洋教未來在大明的傳播就更為不利。

最理想、或最合適的做法,就是洋人出人出物而不「出面」,此時賣一個大大的人情給朝廷,以此換取朝廷對今後太平時期洋教傳播的支持。

但是,這就要有一個先決條件——朝廷要給予肯定的承諾,而這個承諾只有朝廷、只有皇帝陛下才可以做出。他徐光啟不僅沒有資格做出承諾,因為身份尷尬也不方便居中溝通。

只是這一層關礙,如何能夠對湯若望解說清楚,著實令徐光啟感到頭痛不已。

話說的輕了吧,害怕湯若望對大明官場的「官話」理解不透,說重了的話,又怕傷了彼此的交情。而其中的利害,又必須事先徹底講明,否則後患無窮。

「只能寄希望於老湯的領悟力了,」考慮來考慮去,徐光啟也只得暫時如此打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哉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哉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18.第18章 老驥伏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