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擔財
李家灣的村民們守在李若禹和他大伯家這兩台村子里僅有的電視機面前,一直看到臨近晚上十二點,才陸陸續續的離開,當然他們在離開之前,也不忘了對主人說一些吉祥的話,一來這是新年,二來長期在這兩家蹭電視看也不好意思。要知道這個時候,到別人家看電視,大多都要給上主人家一毛兩毛的,不過李若禹和他大伯家也從來沒收過錢,畢竟李家灣的村民都是一個家族的,而且現在他們也看不上那點錢,反而經常拿些零食和茶水招待一下村民們,倒有點像是免費茶館了。
等到央視春晚那首幾乎沒有人不熟悉的《難忘今宵》歌聲響起,院子里的村民們也走得差不多了,因為到了零點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這個年代的農村,幾乎人人都要守歲,沒有一個是像平時一樣早早就睡覺了的,就連小孩子都要守到零點,然後興高采烈地看著自己的父母長輩燃放鞭炮。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普天下人都盼望著新年零點的到來。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所以,九十年代的農村,還有城市,大家都非常重視這個守歲和放鞭炮的習俗,希望可以用鞭炮驅散頭一年的各種晦氣,在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
不過到了二十一世紀初,這些習俗反而越來越不受人們重視了,年味兒也越來越淡,人們也大多不再繼續看著春晚守到零點,而是躺到床上呼呼大睡了。這一點,李若禹倒是深有體會,特別是在大城市,由於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了,再加上很多人對春晚也開始吐槽,所以看春晚守歲的人就越來越少。現在,李若禹重生了,他怎麼能不好好體味一下這濃濃的年味兒呢!
等到零點鐘聲一響,李保生就猛吸了幾口煙,然後把嘴上的香煙放了下來,用那支紅得發亮的煙頭去點燃了五百響的土鞭炮,然後迅速地退出幾步,隨著鞭炮引信被點燃,發出一陣咻咻的聲音,一個接一個粗如拇指的土炮就掉落下來,發出一連串爆炸聲,頓時間整個院壩就是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伴隨著這電閃雷鳴的還有一陣陣迅速瀰漫的硝煙,整個院壩里充滿了煙火的味道,還有喜慶的味道。
李若禹和他的家人都高興地看著這五百響炮放完,今年特別好,沒有一顆炮是啞炮,也沒有發生中斷的情況,這寓意來年會大吉大利,所以就連李若禹的奶奶都高興得合不攏嘴!李若禹的父母更是高興,現在兒子也工作了,而且待遇還非常不錯,這日子會越來越紅火,這不,往年常常有很多啞炮,而今年似乎一個也沒有,五百響炮燃放完的時間也比往年短了不少!
不過,接下來還有一個活動,只有做完了這最後一個活動,他們才會躺到床上睡覺。而這個活動就是在榮州一帶非常流行的「擔財」,也就是說在新年的頭一天凌晨,家家戶戶都要到那幾口老井去挑水,這些老井的水也就是所謂的「財」。誰第一個挑,那麼誰就會在新年發更多的財,所以不管哪一戶人家,都想要爭著去挑到這新年的第一擔水。
李保生見五百響炮也放完了,就對李若禹道:「大娃,快點,我們要搶在前頭把第一擔財給挑回來!」
李若禹趕緊用拿起一副用土話叫做「爪勾」的擔子,勾上兩隻大水桶就跟在父親的後面,父子倆腳步很快,他們都希望快點到達那口老井,希望還沒有人拔得頭籌。往年,李保生都沒搶到過第一擔水,因為他們家離那口老井比較遠,卻離李保官家比較近些,所以總是落在李保官後面。
等到父子倆打著電筒到了老井邊,也發現不少人打著電筒奔著老井過來,不過他們算是最快的,應該還沒有人搶到第一擔水。李若禹趕緊拿起老井邊的一根長達六七米的竹竿,這就是取水的工具,用井邊的一隻小桶上繫緊的繩子穿過竹竿最粗的那一頭,然後在繫緊,這就可以把小桶放進深達十幾米的老井中取水了。
這老井有一個泉眼,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在附近二十幾戶人每天挑幾擔水的情況下,水位也能夠常年保持在離井口三四米的樣子。李若禹懷著激動的心情,把小桶連著竹竿放進這口老井裡,小桶很快就入水了,李若禹迅速地抓住竹竿用力往上提,雙手不停地交換,很快就提出了新年的第一桶水。
在電筒的照射下,這桶水顯得特別清澈!是好水!李若禹還記得這口井應該是在七十年代初打的,不過很可惜的是到了九十年代末,由於家家戶戶都在自家的院壩里打了井,用水泵直接抽到自家的水缸里,用不著再跑大老遠的去擔水,所以這口井後來就荒廢了,甚是可惜!而且伴隨著老井的荒廢,人們都不再搞這個「擔財」的活動了,年味也越來越淡。
李若禹雙手並用,三下五除二就把兩個大木桶給裝滿了,這個時候前來搶第一擔財的村民們也陸續到了。最先到的還是李若禹的大伯和堂兄,堂兄擔著兩個大桶。
到了近前,李保官就呵呵笑道:「哎呀,看來今年我們來遲了一步呢!這頭擔財還是給咱們李家灣的大學生搶到了,這是天意呀!」
李保生也呵呵笑道:「大哥,往年這頭擔財都是讓你們給搶到了,不過今年我們的運氣很不錯,總算是頭一回搶到!」
李若禹把竹竿遞給李若風道:「大哥,這個給你!其實第二擔財也很好,這都是財嘛!我想今年大家都會有一個好收成!」
李若風也笑道:「若禹,那就借你吉言了!」
擔起這一擔水,李若禹和他父親便跟大家告辭,然後快步走回家,把這一擔重有一百多斤的「財」倒進自家水缸里,這才算大功告成。
聽說父子倆搶到了第一擔「財」,黃淑英和李若禹的奶奶都非常高興,這可是頭一遭啊,再加上現在李若禹的工作也很不錯,一切都是那麼充滿希望!所以一家人在互道晚安之後便各自回房睡覺去了。
李若禹卻是興奮得睡不著覺!好多年沒有體驗過這種生活了,在滬海這種大城市裡呆久了,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人就像上足了發條的機器,每天就是不停地工作,卻忽略了生活當中的樂趣!儘管李若禹後來也成為了行業專家,公司高管,收入也不菲,但是始終找不回在老家時那種快樂。要說人一旦有了財富,應該更幸福才對,不過李若禹卻深深地感受到,不是有了錢就一定會比沒有錢幸福。也許在九十年代的農村,人們是比較窮,但是在精神上卻是富足的。所以李若禹就在想,即使將來成就一番事業,也不能忘記這些傳統,要把這種幸福感繼續保持下去!
想著想著,李若禹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這一覺一直睡到大天亮,等到李若禹起床,母親也把早飯給做好了。
早飯是傳統的水磨湯圓。自家種的糯米混合一定比例的普通稻米,用自家的石磨一點一點磨成米漿,然後再用紗布把水分濾干,這樣就得到了最純正的湯圓粉。在九十年代的榮州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這麼做的,而這種純正的湯圓粉,比後世超市裡面賣的那些工業化生產的湯圓粉不知道好吃多少,李若禹一聞到那種久違了的香味,就忍不住直吞口水!
李若禹還記得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吃湯圓,甚至在吃湯圓的時候生怕別人來搶一樣,吃起來完全就是囫圇吞棗,有一次就發生了意外,一個雞蛋大的湯圓就卡在喉嚨上下不去了,而且這湯圓裡面的紅糖化開之就非常燙,那一次李若禹被燙得直跳腳,差點被憋氣丟掉小命!所以李若禹對湯圓是又愛又怕。
大年初一早上吃湯圓,同樣有著不一般的講究。首先從寓意上,這湯圓就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裡面的紅糖代表著新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紅紅火火!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每家每戶都在在包湯圓的時候,在某一個湯圓裡面放上一枚硬幣,如果誰吃到了這枚硬幣,就代表著誰在新一年裡運氣最好!
李若禹記得小時候,這硬幣基本上都是自己吃到了,也不知道是自己的運氣真那麼好,還是母親故意把有硬幣那個湯圓放到自己的碗里?不過李若禹知道,這多半是母親故意而為之,她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最疼愛的兒子,天下的父母又有哪個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