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十章 草原悟道 將來打算
時光飛逝,一晃眼就要畢業了。到6月20日,老熊順利寫好畢業論文,考了英語六級。6月21日,老熊全班同學去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旅遊。雖然坐火車和汽車用了一整天,不過,第二天,老熊他們還是陶醉於草原美景,直感嘆:「這次來得值!」
6月22日至23日,老熊他們白天在草原上騎馬、射箭、觀看風景;晚上舉行篝火晚宴,吃烤全羊,觀賞蒙族歌舞,然後喝酒、唱歌、跳舞。大家都盡情歡樂、放浪形骸。
火車剛一出居庸關,沿途的景色便截然不同。一路上山巒低矮,山上少有長城一線那種群峰疊嶂的山嶺及山嶺之上蔥蘢的草木,皆是淡淡披上一層綠草或者長些低矮的灌木,雖是盛夏,但是土黃色是主色調。偶爾還能看到廢棄的留著高大的黃色夯土城牆的古代城池。
過了張家口不久,就出了河北轄境,坦蕩如砥的內蒙古高原就展現在老熊他們面前。老熊雖不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景色,仍然十分著迷。老熊家在西南,到處群山連綿,到了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就感覺十分新奇。但到了內蒙,才發覺這種一望無際與華北平原的感覺又是不同。華北平原雖然遼闊,卻被一排排樹木分割開來;而內蒙則是真正一望無際,要麼全是黃色沙漠,要麼全是綠色草原。一言望去,那種單純的色調和遼闊蒼茫的感覺給人予靈魂上的震憾。一下子,心胸就開闊起來,讓人「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而感覺自己的渺小,會不知不覺放下一些平時執著、計較的東西。
而老熊的感覺與上次坐火車截然不同,與前幾次用元神匆匆飛過不同,與其他同學也不同。他在火車上看似與其他同學一樣看風景,其時已經進入胎息和天人合一狀態,火車兩側及前後五十里範圍內的金色全方位映照在老熊識海中,而且色深香味觸法全都具備。老熊雖然在火車上,但是,天蒼蒼、野茫茫、藍天白雲,牛羊駿馬、唱歌的牧民等構成一幅充滿動感的流動畫面一路向他展開,其中那種壯美的感受,是老熊修行前能感受到的千倍萬倍以上。
而且,老熊因為現在正在觀修菩提心,感受更加特別。
不過這種純心性的修鍊比煉體、鍊氣、煉神功法都難得多,而且常常難以突破原有觀念束縛和限制。比如說,第一步將眾生看成自己的母親,向對待母親一樣去對待他們,老熊就難以做到。其他修行菩薩乘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那些老熊也覺得要求太高了,自虐已經不足以形容了,而是根本違背常理:比如忍辱要求向佛祖成道前那樣,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還一點不起嗔心,並且發誓成佛后第一個先度他,如同《聖經》講的,別人打你左臉,還要伸出有臉讓人家繼續打。這根本沒人能做到嘛,老熊雖然現在信佛了,但是儒道二教對他的影響也很大,他覺得這根本違背人的天性,真要這樣做的話,天理何在?
而且,他覺得佛祖、佛教徒,奉行聖經的基督徒,都是高高在上的,沒有誰能做到這一點。而且,他還懷疑經書的真實性和著書者的人品,因為往往書里道德調門唱得越高的人,其實人品越卑劣。因為小人不必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不必管自己做得到做不到,反而拿來要求別人、指責別人。
由此,他對菩提心也有懷疑,加上對類似的「無私奉獻」等說教的懷疑,他自己這幾年養成的想避世,想只求自己自在逍遙的心思又佔了上風。因此,最近菩提心有些退轉,信仰有些動搖。
不過,由於老熊之前主要修鍊的一是道家功法,二是小乘佛法,修大乘佛法時間還很短,也沒什麼影響。信仰方面,他基本三教同時信仰,信佛最晚,時間最短。在修行后,有所變化,對佛教的信仰飛速提升,但是與佛法印證后,對儒道教義反而更加加深了理解,雖未可以修習,但「道行」還是不斷增長。
所以,很多時候,他其實只信仰自己心目中的的大道,他自從觸及到佛性真如后,隱隱認為佛性真如與老子所講的「道」,道家最終極的追求、最高的境界其實是同一事物,只不過佛經描述的更多、更具體,證得此境界的法門號稱八萬四千,遠比道家為多而已。所以,他上次皈依三寶也打了伏筆,皈依的佛是自己理解的加上自己聞見並嚮往的佛,皈依的法是自己認可的法,皈依的僧更是以沒有自我意識的塔上高僧神念為模板由葫蘆元神幻化的自己心目中的僧的形象。
所以,他懷疑現在從世俗中找到的教義,對自己的修行境界影響不大。因為他始終堅信一點,修行是需要自己去證悟、實踐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那些自己證得大道的人的著書才最可信。所以,三教先秦時的原典可信度比較高,老熊也只信釋、老及孔子三人。
他自上了術數課之後,也覺得先秦之後,出現教派后,人們不斷造神、為了神道設教,編造了許多神秘、迷信的成分。其中在道德要求上,因為三教論爭,為了言語上戰勝,就爭相唱高調。其中,佛門因為最能自虐,連自我也可以捨棄,自然能勝過儒道兩門。後來,宋明理學吸收了佛教教義,公然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結果調門唱得越高,門徒的道德水準越低。
尤其是釋、老、孔子的門徒,唱的道德高調皆比三位祖師爺還高。因此,三位祖師爺的門徒的可信度低很多,可是,對於一般人而言,祖師爺境界太高,只有師從其門徒才能循序漸進,可是如果忘記了祖師爺願意,往往步入歧途。不過,老熊未修鍊前就思考過三教教義,修鍊一開始就修出元神,現在,已經基本有了直接修持、體悟、驗證三位祖師爺境界的資格。所以,老熊秉著懷疑精神,披沙揀金,對道德的認知漸漸有了一套自己的標準。
而且,他堅信自己的懷疑是對的,因為三教的祖師已經對此作了預防。佛祖傳下《金剛經》,指出「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還有「教外別傳、以心傳心,不立文字,見性即佛」的禪宗。孟子講過「盡信書不如無書」。老子講過「道可道,非常道」,莊子講得更直白:「言語能描述的皆是糟粕」。隋唐佛教鼎盛之際,許多高僧皆指出有燒佛、唾佛、毀佛之舉,因為本來自己就是佛,自己也能成佛。還指出,任何文字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而非月亮本身。
綜上所述,老熊雖然皈依我佛,但並非皈依從前及現在的佛教,而是直接皈依佛祖,所以他現在也沒有正式出家;老熊雖然發了菩提心,認可菩提心的功用和自己發菩提心的必要性,但是對菩提心的定義以及具體修法有自己的看法。只不過,大道易知,小術難求,他既然懷疑現成的方法,就暫時找不到能用的方法,所以,最近修持菩提心停滯乃至倒退。
不過,這次畢業旅行,看到大草原上天高地闊的景象,他的精神進行了一次洗禮。之後,22日自己走到草原上體會那種天地在我心中的感覺后,更是有所領悟。
23日這天清晨,他早早起來,奔走了幾十公里爬到那裡最高的一座山上看日出。這裡視野異常開闊,四面一眼望去直到天邊都是碧綠的草原,十分美麗。而且因為沒有工廠和旅遊景點之類,景色更原汁原味,靈氣也比較濃郁。他站在山頂上,陶醉於自然美景中,漸漸進入自己修鍊以來最大範圍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只感覺自己與周圍半徑一百公里的天地共同呼吸,這片地方的色聲香味觸法皆在識海里了了分明。
當一輪紅日升起照徹天際那一刻,他的心神正好由於處在天人合一境界中。所以採到了他修鍊以來的最大範圍內的日出時的陰陽交匯之際的第一抹紫氣。一瞬間,元神似乎吃了一個大補丸,瞬間拋開其他五感,徹底展開,追隨陽光,學習太陽大放光明的意境直欲照徹天宇。而事實上,他的元神也籠罩了半徑一千多里的天空。
草原上早晨的天空萬里無雲,而老熊這次元神全力展開,而下方五感的天人合一境界也未失去,而且隨著他的感悟在慢慢擴大範圍。這種全方位及六感齊用的感受與單純的元神查探感知不同,因為那樣相當於只用了第六感。
而現在,老熊還有了其他五感的感性知覺。人們對真善美的感性體驗往往更加能觸動心靈、觸動靈魂或者識海深處。所以,老熊在現在的狀態下,對於天高地迥,對於太陽放出無量光,對於天空的虛無包容、涵化能力有了更直接更加觸動靈魂的感受。他從中也大受啟發。這一刻,他理解了孔子講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作焉,天何言哉!」的感受,天雖無言,卻無時無刻不啟發著人類至高的大道。他理解了當古代聖賢也這樣感受天地甚至範圍更大千倍萬倍時,的確會用這種天地的無私、廣闊、包容萬有、負載萬物的境界要求自己,改造自己。
他還想到天地不仁,同時也不「不仁」,對什麼都包容、平等對待,這不正是佛法要求的空性嗎?不仁同時也是更高程度的大慈大悲。所以,真正的菩提心和空性見應該如這天地一樣,虛空、包容、平等,而且只做自己,載育萬物他沒有功勞,產生災害毀滅萬物他也沒有罪過。所以,所謂普度眾生的「菩提心」其實仍要拿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這樣,佛法目的是止息紛爭,但這樣去做反而會激起更大的紛爭。他想,所謂普度眾生的大乘佛法比如普賢菩薩那種「願十方世界皆成佛剎」的狂熱信念利於佛門的推廣,但卻不是佛祖的本意。而這種做法的後果是如同南北朝隋唐是那樣,儒釋道三教激烈鬥爭,凡是過於極端的都難以長存不衰,所以,佛教中國化理所當然要做修正。而且,他之前抗拒菩提心的一點就是菩提心要求佛教積極入世,但老熊認為佛教還是出世的好。並且既然菩提心與空性見是一體的,那麼提倡菩提心不如提倡空性見。按菩提心那種做法,雖然標榜利他、普度眾生,其實也是侵犯別人的自由。所以,老熊決定,今後就以這種心境做人做事,可以不必理會關於修習菩提心的自虐性、擴張性極強的法門。直接由大道指引,本立則道生,由大道演化成術遠比由術追尋道更高明,只是,一般人難以做到而已。
同時,太陽初升時的瞬間時豪光萬千,照徹天地的意境也讓他對佛性如同牟尼寶珠照徹識海也多有感悟。
老熊就這樣靜靜思索著,感悟著,他的頭腦中觀念迅速轉變,境界飛快提升。而因為他天人合一,與天地融為一體,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於是,天地靈氣如同洪流一般湧進老熊身體。如果平時,老熊身體肯定承受不了,但現在,老熊在感悟中,身體完全放空,沒有意念干擾,身體內真元高速運轉,如同漩渦一樣吞噬天地靈氣。而且,葫蘆也全力發動,大力吸收老熊的真元同時吸收太陽光飛速轉化為可供老熊元神和真元吸收的靈力,被老熊轉化后,葫蘆抽取大部分,如此循環,老熊的境界、元神及真元固然大為增長,葫蘆莊園中365株葫蘆苗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慢慢生長。
感悟分析完菩提心和空性見后,老熊又感悟到三教其他根本義理。雖然三教合一的調子唱了上千年,但要真正合一談何容易?尤其真正用來實證修行時。想著想著,老熊激起了《西遊記》中那首詩:「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向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身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心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師。」尤其是「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這句最讓老熊神往。這句比「從心所欲不逾矩」更加具體形象。聯想到《西遊記》中作者對佛道二教的態度,在其筆下,道祖太上老君屢屢失算,而且比較小氣,而許多道士皆是妖怪所化;佛祖帶頭索要「人事」(即唐僧取經時要收賄賂),縱容門人**,佛門敗類也有很多。只要菩提祖師神龍見首不見尾,高蹈世外。不管是否真有菩提老祖其人,但這個人物所作所為及道法完美融合了三教教義,而且又具隱士風範,不染塵俗,但看不下去塵俗的無煙瘴氣時,教出一個徒弟孫悟空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將四兩撥千斤用到了極致。菩提老祖無疑是作者吳承恩的真正的信仰,老熊決定自己從此也皈依菩提老祖,也相當於皈依代表三教合一的自己的本心。不過,鑒於菩提老祖未必存在,自己也還沒有達到開宗立派的境界,老熊決定明面上在識海中設三教祖師偶像,三教都皈依。相比,以他們三人的境界和心胸,也不會怪老熊的。何況,如今的寺廟中也有孔子殿,孔門信徒則出道入釋的比比皆是。
老熊就這樣站了幾個小時,直到天際一架飛機飛過,才驚醒了老熊。雖然難得的機緣被打斷,老熊倒也沒什麼不滿,總不能一口氣吃成胖子吧。
而有了這樣巨大的收穫,其他的活動相比之下就沒什麼可說的了,老熊過後除了對同學們喝酒、話別的情景有記憶外,都沒什麼印象。
而這次頓悟,也決定了老熊今後的修行之路和畢業去向。他決定自主創業,而具體做法是依靠葫蘆莊園,種田種到沙漠、戈壁里去。這種選擇可以融匯三教,選擇沙漠符合道家的不爭無為,符合老熊的出世理想;而且改造沙漠,也是造福蒼生的大事,與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經世濟民的主張和大乘佛法的菩提心也不違背。而且相比諸佛、菩薩的大願,一般修行者如同玄奘和鑒真一樣一生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了不起。所以,老熊決定將改造沙漠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自己成佛成道的福德來做。到現在,老熊終於可以發下一個較為具體的誓願了:「願地球不再有沙漠,而人間多一片凈土。」老熊敢發這個誓願是因為他有龍魂,有葫蘆莊園做依仗。
有了決定,又有這次感悟的收穫,接下來的旅行和24日的歸途,老熊無比坦然和輕鬆。
<ahref=http://www.>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