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古代茶文化(背景介紹)

第二百八十五章 古代茶文化(背景介紹)

【茶之起源】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不少人認為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飲茶的發源時間】

神農有個水晶肚,達摩眼皮變茶樹,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神農說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葯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是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乾乾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西周說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秦漢說

西漢.王褒《僮約》: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內容如下: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哺。滌杯整案。園中拔蒜。斫蘇切脯。築肉臛芋。膾魚炰鰲。烹茶盡具。哺已蓋藏。舍後有樹。當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為府椽求用錢。推紡惡敗。傻索綿亭。買席往來都洛。當為婦女求脂澤。販於小市。歸都擔枲。轉出旁蹉。牽牛販鵝。武陽買茶。楊氏池中擔荷。往來市聚。慎護奸偷。

「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為當時社會飲食的一環,且為待客以禮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當時社會地位的重要。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已有飲茶習俗。

六朝說

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為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系「王肅茗飲」而始,日本、印度則流傳飲茶系起於「達摩禪定」的說法。然而秦漢說具有史料證據確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說的正確性。

達摩禪定:傳說菩提達摩自印度東使中國,誓言以九年時間停止睡眠進行禪定,前三年達摩如願成功,但後來漸不支終於熟睡,達摩醒來后羞憤交加,遂割下眼皮,擲於地上。不久后擲眼皮處生出小樹,枝葉扶疏,生意盎然。此後五年,達摩相當清醒,然還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達摩採食了身旁的樹葉,食后立刻腦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禪定的誓言,達摩採食的樹葉即為後代的茶,此乃飲茶起於六朝達摩的說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並說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孫皓以茶代酒:根據《三國志.韋曜傳》中說,吳國皇帝孫皓率群臣飲酒,規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韋曜酒力不勝,只能喝二升,孫皓便常密賜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國時代,當時上層社會飲茶風氣甚盛,同時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

王肅茗飲:唐代以前人們飲茶叫做「茗飲」,就和煮菜而飲湯一樣,是用來解渴或用來佐餐的。這種說法可由北魏人楊銜之所著洛陽伽藍記中的描寫窺得。書中記載說當時喜歡「茗飲」的,主要是南朝人,北方人日常則多飲用酪漿,書中尚記載了一則故事:北魏時,南戶齊朝的一位官員王肅向北魏稱降,剛來時,不習慣北方吃羊肉、酪漿的飲食,便常以鯽魚羹為飯,渴則飲茗汁,一飲便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陽的人均稱王肅為「漏厄」,就是永遠裝不滿的容器。幾年後,北魏高祖皇帝設宴,宴席上王肅食羊肉,酪漿甚多,高祖便問王肅:「你覺得羊肉比起鯽魚羹來如何?」王肅回答道:「莒附庸小國,魚雖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表蘭秋菊各有好處。只是茗葉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給酪漿作奴僕了。」這個典故一傳開,因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別名。這段記載說明了,茗飲是南人時尚,上至貴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須品,而北人則歧視茗飲。其次當時的飲茶屬牛飲,甚至有人飲至一斛二升,這與後來細酌慢品的飲茶大異其趣。

【飲茶的起因】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制。但是人類最早為什麼要飲茶呢?是怎樣形成飲茶習慣的呢?

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

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的習慣。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茶的廣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茶樹的發源地】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

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中國的十大名茶】

包括以下十種:

杭州龍井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老井的品質為最佳。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好茶還需好水泡。「龍井茶、虎跑水」被並稱為杭州雙絕。虎跑水中有機的氮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於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揮。

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太湖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此茶沖泡后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為高級禮品。

黃山毛峰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弔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裡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

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炙人口。

廬山雲霧

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六安瓜片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恩施玉露

產於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白毫銀針

這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北部的建陽、水吉、松政和東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於製作時未經揉捻,茶汁較難浸出,因此沖泡時間應稍延長。

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濕退熱,常作為藥用。在港澳地區,零售商店常將少許白茶拼配進其他茶類,以提高其檔次,進而獲取商業價值。

武夷岩茶

產於福建崇安縣武夷山。武夷岩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葯」美譽

安溪鐵觀音

產於閩南安溪。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后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普洱茶

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普洱茶的呂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藥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在其他的「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中,一般常見到的有產於安徽屯溪等地的「屯綠」、產於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產於雲南的「滇紅」等。

【茶葉的種類】

綠茶: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銀針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西山茶、雁盪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

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普洱茶是在已經制好的綠茶上澆上水,再經過發酵製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名貴品種有:武夷岩茶、鐵觀音、鳳凰單叢、台灣烏龍茶。

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

白茶: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晒製成的。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

將上述幾種常見的分類方法綜合起來,中國茶葉則可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部分:

【基本茶類】

綠茶: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乾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清綠茶。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紅茶: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雲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青茶(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白茶----是我國的特產。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晒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黃茶: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

【再加工茶類】

再加工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為再加茶,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

藥茶:將藥物與茶葉配伍,製成藥茶,以發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於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薑茶散」、「益壽茶」、「減肥茶」等。

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我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收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

從世界上來看,在以上類茶中,以紅茶的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

【國外飲茶大觀】

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核等級和價格。

英國:英國各階層人士都喜愛飲料。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他喜愛現煮的濃茶,並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

泰國:泰國人喜愛在茶水裡加冰,一下子就冷卻了,甚至冰凍了,這就是冰茶。在泰國,當地茶客不飲熱茶,要飲熱茶的通常是外來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放在木臼中搗成粉末,加水放在鍋中煮開,然後加上一些,還加牛奶和羊奶。

紐西蘭:紐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時間。各鄉鎮茶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里: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裡,然後燉在泥爐上煮開。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腌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鐘,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加入乳酪與糖。

俄羅斯:俄羅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檸檬一片,也有用果漿代檸檬的。在冬季則有時加入甜酒,預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許多白糖,只喝二三杯這種甜茶,嘴裡就會感到粘糊糊的,連飯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花里幾片新鮮薄荷葉和一些冰糖,飲時清涼可口。有客來訪,客人得將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禮貌。

南美:南美的馬黛茶。南美許多國家,人們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子製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們是用吸管從茶杯中慢慢著品味著。

【如何正確的辨別春茶夏茶和秋茶】

在我國氣候條件下,除華南茶區的少數地區外,絕大部分產茶地區,茶樹生長和茶葉採制是有季節性的,茶葉通常按採制時間,劃分為春、夏、秋三季茶。

春茶、夏茶與秋茶的品質特徵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質特徵,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描述。

第一是干看。主要從干茶的色、香、形三個因子上加以判斷。凡綠茶色澤綠潤,紅茶色澤烏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白毫,且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而且香氣馥郁,是春茶的品質特徵。凡綠茶色澤灰暗,紅茶色澤紅潤,茶葉輕飄鬆寬,嫩梗寬長,且紅茶、綠茶條茶條索鬆散,珠茶顆粒松泡,香氣稍帶粗老,是夏茶的品質特徵。凡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茶葉大不不一,葉張輕薄瘦小,香氣較為平和,是秋茶的標誌。

第二是濕看。就是對茶葉進行開湯審評,作為進一步判斷。

凡茶葉沖泡後下沉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綠茶湯色綠中顯黃,紅茶湯色艷現金圈;茶葉葉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者,為春茶。

凡茶葉沖泡后,下沉較慢,香氣稍低;綠茶滋味欠厚稍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雜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較強欠爽,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茶葉葉底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者,為夏茶。凡茶葉沖泡后香氣不高,滋味平淡,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者,為秋茶。

【我國茶區分佈】

西南茶區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東南部,是中圃最古老的荼匾,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荼、緊壓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國發展大葉種紅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雲貴高原為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形複雜,有些同緯度地區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差別很大,大部分地區均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熟,茶區土壤:四川、貴州和西藏東南部以黃壤為主,有少量棕壤;雲南主要為赤紅壤和山地紅壤。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區豐富。

華南茶區位於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海南等省(區),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品種資源豐富,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產大葉種紅碎茶,茶湯濃度好。除閩北、粵北和桂北等少數地區外,年平均氣溫高達攝氏19—22度,最低月(一月)平均氣溫為7—14度,茶樹年生長期10個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國茶區之最,一般為1200—2000毫米,其中台灣省雨量特別充沛,年降水量常超過2000毫米。茶區土壤以磚紅壤為主,部分地區也有紅壤和黃壤分佈,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

江南茶區位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約佔總產量的三分之二。主要生產荼類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峯、洞庭碧螺、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茶園主要分佈在丘陵地帶,少數在海挾較高的山區。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8度,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一般在一8度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乾旱。茶區土壤主要為紅壤,部分為黃壤或棕黃壤,少數為沖積土。

江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北部,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為中國北部茶區。主要生產綠茶。茶區年平均氣溫為15—16度,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一般為一10度左右。年降水量較少,約為700—1000毫米,分佈不勻,常使茶樹受旱。茶區土壤多屬黃棕壤或棕壤,是中國南北土壤的過渡類型,但少數山區,有良好的微域氣候,故產品質量亦不亞於其他茶區,如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等。

【人們為什麼喜歡喝茶】

茶的最早發現與利用,是從藥用開始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晉張華《博物志》也同樣有「飲真荼,令人少眠」的說法。陶弘景《雜錄》中所說「茗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君服之」。其實對丹丘子飲茶的記載還有早於此的漢代的《神異記》:餘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棲之餘,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丹丘子為漢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一個道家人物,歷史上的餘姚瀑布山為產茶名山。因此「大茗」與「仙茗」的記載亦完全一致。這幾則記錄中的「荼」與「茗」,也就是今天的茶。更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早在晉代郭璞在註解《爾雅》時,即解說:(茶)樹小如梔子,冬生葉,一名葬,蜀人名之苦茶。此中所謂「蜀人」之記載,即可視為飲茶習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還有西漢壺居士在《食忌》中所說:「苦荼,久食羽化。」都說明茶開始時被利用是和葯聯繫起來的。

荼與茶通,是唐顯慶年間蘇恭、長孫無忌等人詳註《唐本草》定荼為茶以前茶的異體字。有關荼的最早的正式文獻記載是《詩經》,其中共有多處提到荼字,如《邶風。谷風》中的「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鄭風。出其東門》中的「有女如荼」,《豳風。七月》中的「采荼薪樗」,《豳風。鴟鴞》中的「予所捋荼」,《大雅。綿詩》中的「堇荼如飴」,和《周頌。良耜》中的「以薅荼蓼,荼蓼朽止」,意思分別為苦菜、茅花和陸地穢草,與後來用於飲用的茶並無非常明顯的聯繫。茶之進入飲食的確切事實當在漢代,王褒《僮約》中有「武陽買荼」、「烹荼盡具」語,烹當然是為了食的。此外據《太平御覽》卷八六七引,成書於三國魏的字書《廣雅》中有這樣的記載:「荊巴間採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若飲先炙令赤,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可見茶之最早進入飲食,正如後來陸羽所說是從加入蔥、姜、橘皮等物煮而作茗飲或羹飲,形同煮菜飲湯,用來解渴或佐餐,飲食兼具,還不是單純的飲品。所以唐時尚有「茶之為食物,無異於米鹽」的說法。茶成為純粹的飲品大抵是在唐中期陸羽《茶經》之後,由於陸羽及其《茶經》的提倡和引導,人們在茶中的添加物才逐漸減少,茶也才慢慢地變成單純的飲品。可見,茶最初進入飲食是食飲兼具或藥用的物品,而當茶用作食物時,與禮等廟堂文化毫不相干。

茶在英國人是: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我國被譽為「國飲」。現代科學大量研究證實,茶葉確實含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生化成份,茶葉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還對現代疾病,如輻射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可見,茶葉藥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廣,是其他飲料無可替代的。茶葉具有藥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等。具體作用有:

有助於延緩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據有關部門研究證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對人肌體有害的過量自由基的效能相當於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於其它同類物質。茶多酚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據日本奧田拓勇試驗結果,證實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

有助於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對人體脂肪代謝有著重要作用。人體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后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有助於使這種斑狀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有助於預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斷亞硝酸銨等多種致癌物質在體內合成,並具有直接殺傷癌細胞和提高肌體免疫能力的功效。據有關資料顯示,茶葉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對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症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均有裨益。

(附):茶葉中含有哪些有益成份?

茶葉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將近500種。主要有咖啡鹼、茶鹼、可可鹼、膽鹼、黃嘌呤、黃酮類及甙類化合物、茶鞣質、兒茶素、萜烯類、酚類、醇類、醛類、酸類、酯類、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還含有鈣、磷、鐵、氟、碘、錳、鉬、鋅、硒、銅、鍺、鎂等多種礦物質。茶葉中的這些成份,對人體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錳能促進鮮茶中維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葉抗癌效果。它們的共同作用,對人體防病治病有著重要意義,故有「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質鍶90和鈷60毒害的能力。據有關醫療部門臨床試驗證實,對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用茶葉提取物進行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對血細胞減少症,茶葉提取物治療的有效率達81.7%;對因放射輻射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症治療效果更好。

有助於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病毒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對消炎止瀉有明顯效果。我國有不少醫療單位應用茶葉製劑治療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癒率達90%左右。

有助於美容護膚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它洗臉能清除面部的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

有助於醒腦提神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有助於利尿解乏

茶葉中的咖啡鹼可刺激腎臟,促使尿液迅速排出體外,提高腎臟的濾出率,減少有害物質在腎臟中滯留時間。咖啡鹼還可排除尿液中的過量乳酸,有助於使人體儘快消除疲勞。

有助於降脂助消化

唐代《本草拾遺》中對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記載。我國邊疆少數民族有「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因為茶葉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當今時尚語言說,就是有助於「減肥」。這是由於茶葉中的咖啡鹼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幫助消化,增強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謂「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這裡。

有助於護齒明目

茶葉中含氟量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為10毫克——15毫克,且80%為水溶性成份。若每人每天飲茶葉10克,則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1.5毫克,而且茶葉是鹼性飲料,可抑制人體鈣質的減少,這對預防齲齒、護齒、堅齒,都是有益的。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小學生中進行「飲后茶療漱口」試驗,齲齒率可降低80%。另據有關醫療單位調查,在白內障患者中有飲茶習慣的佔28.6%;無飲茶習慣的則佔71.4%。這是因為茶葉中的維生素C等成份,能降低眼睛晶體混濁度,經常飲茶,對減少眼疾、護眼明目均有積極的作用。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晒乾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為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分佈於各產茶省、市、自治區。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產量最高,質量最優,是我國綠茶生產的主要基地。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綠茶占國際貿易量的70%以上,銷區遍及北非、西非各國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綠茶銷量占內銷總量的1/3以上。同時,綠茶又是生產花茶的主要原料。

【「茶」字及飲茶習慣的由來】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得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於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不僅字形,「茶」的讀音在西漢已經確立。如現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漢時曾是劉欣的領地,俗稱「荼」王城,是當時長沙國13個屬縣之一,稱為「荼」陵縣。在《漢書?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顏師古注為: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這個反切注音,就是現在「茶」字的讀音。從這個現象看,「茶」字讀音的確立,要早於「茶」字字形的確立。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態紛呈,對同一物有多種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爾後,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並且有了飲茶的習慣。

【喝茶的好處】

喝茶可以減肥

茶葉所含的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等多種成分,在綜合作用下,有預防和抑制肥胖的功效。在日本,特別喜歡中國的烏龍茶。因為烏龍茶對分解脂肪的作用較強,可以幫助解除油膩,幫助消化,有減肥作用。法國巴黎聖東安尼醫學系臨床主任卡羅比醫生研究證實,常飲雲南產的普洱茶,可降低人體中的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法國婦女,特別是女青年很講究形體美,她們把普洱茶稱為「減肥茶」。法國醫生用普洱茶作了試驗,受試者每人每天飲三杯普洱茶,堅持一個月,結果有的體重減輕了,有的血脂降低了。法國醫生還用雲南陀茶對40名男女肥胖者進行實驗,讓他們每日早、午、晚各飲一杯陀茶,連用一個月後,有40%以上人的體重有不同程度的減輕。這是法國人喜歡喝雲南茶的一個原因。根據茶能減肥的作用,茶葉成為「減肥茶」、「健美茶」的主要原料。

喝茶可預防蛀牙

飲茶或用茶漱口、刷牙,不但能除口臭,還可防治齲齒。據報道,北京市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周大成,從70年代即開始研究茶葉在預防齲齒方面的功效、飲茶、用茶湯漱口、刷牙,或者用含茶的牙膏均可,但以茶湯刷牙為最好。這是因為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難溶於酸的「氖磷灰石」。就象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的防酸杭齲能力。利用茶防齲是牙齒保健的途徑之一。因此,可在兒童中推廣用茶湯漱口、刷牙和飲茶。低氟地區,提倡飲用一般低檔茶(高檔茶和名茶含氟量較低),可以防止齲齒。每人每天飲用10克茶葉沖泡的茶湯,即可滿足人體對氟的需要。含氟量較高的茶葉有福建「烏龍茶」、雲南、「滇紅」、浙江「杭綠」、江西「茉莉花茶」和貴州「茯磚」等。

茶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飲茶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有人通過臨床實驗證實,一個月中日喝三碗沱茶的人,他們的血脂下降了13%,膽固醇也有所減低,對80名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結果有30名患者經用綠茶進行五天治療后,有的血壓下降,有的恢復到正常;有人還對喝茶與冠心病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分為不喝茶、偶爾喝茶、常喝茶三個組,發現不喝茶的冠心病發生率為3.1%,偶喝茶者患病率為2.3%,常喝茶者為1.4%。由此可以看出喝茶對預防冠心病的效果。

茶葉是腸道疾病的良藥

醫聖張仲景說:「茶治便膿血甚效」。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茶是腸道疾病的良藥。茶中的多酚類物質,能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茶多酚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能凝固蛋自質,將細菌殺死。如把危害嚴重的霍亂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等,放在濃茶湯中浸泡幾分鐘,多數會失去活動能力。因此,中醫和民間常用濃茶或以綠茶研末服之,治療細菌性痢疾、腸炎等腸道疾病。方法是茶葉3克,水一碗,煎服,一日三次;或用濃茶一杯,醋20毫升,混合服下,一日三次;也可用茶葉、薺菜花各15克,煎服,一日三次,飯前服用。其次,用水泡茶時,如果飲用水不潔,茶葉能吸收水中的雜質,並使之沉澱,有凈化、消毒作用,這對預防腸道傳染病有好處

古書上的功效

《中藥大辭典》中記載:茉莉花有「理氣開郁、辟穢和中」的功效,並對痢疾、腹痛、結膜炎及瘡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常飲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風解表、療瘺、堅齒、益氣力、降血壓、強心、防齲防輻射損傷、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壽、身心健康。

【喝茶的正確方法】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

另外,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喝茶的時間最好在晚飯之後,因為空腹飲茶會傷身體,尤其對於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

【茶葉的選購】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干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裡粗略介紹一下鑒別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凈度。

嫩度

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干看外形,濕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鑒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條也無鋒苗和白毫。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採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準為例: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細緊有鋒苗緊細尚有鋒苗尚緊實尚緊稍松粗松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

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制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比如龍井,最好的獅峰龍井,其明前茶並非翠綠,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黃。這是獅峰龍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澤上明顯區別於其它龍井。因獅峰龍井賣價奇高,茶農會製造出這種色澤以冒充獅峰龍井。方法是在炒制茶葉過程中稍稍炒過頭而使葉色變黃。真假之間的區別是,真獅峰勻稱光潔、淡黃嫩綠、茶香中帶有清香;假獅峰則角松而空,毛糙,偏黃色,茶香帶炒黃豆香。不經多次比較,確實不太容易判斷出來。但是一經沖泡,區別就非常明顯了。炒制過火的假獅峰,完全沒有龍井應有的馥郁鮮嫩的香味。

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后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凈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凈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干香和濕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籠統的介紹。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盡量沖泡后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找一些該茶的資料,準確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所在了。國內茶葉品種車載斗量,非專業人士,不太可能每種茶都判斷出好壞來,也只是取自己喜歡的幾種罷了。我不太在各處的茶葉店買茶,一般是在產地或者是茶藝館里買,所以一到春天就到處跑。產地的茶總的來說較純正,但也由於制茶技藝的差別,使得茶葉質量有高低之分。茶藝館里的茶,價錢比外面的貴出許多,但這裡比較容易找到好茶,一則是可以試過知其好壞,二則比較好的茶藝館的茶,本身就是經過認真挑選的,若無法到產地購茶,也不失為一個選擇。還有就是一些比較大的茶莊,可以當場試茶。如果對某種茶很有鑒別能力,則可以到茶葉批發市場去購買,那裡的茶,相比於小茶葉店,比較新,且可選的種類多,價格比較便宜。但是我自己的經驗,這裡一般不太容易找得到非常好的茶,特別是綠茶。因為特級綠茶價錢偏高,茶葉批發市場和小茶葉店因成本的緣故都較少經營,好茶多數被大的茶莊和茶葉公司收購。

【茶文化知識】

茶葉的品質好壞,在沒有科學儀器和方法鑒定的時候,可以通過色、香、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而用這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質量的優劣,通常採用看、聞、摸、品進行鑒別。即看外形、色澤,聞香氣,摸身骨,開湯品評。

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艷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黃色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必是下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

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氣低沉,定為劣質茶;有陳氣的為陳茶;有霉氣等異味的為變質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吸引茶客。

口味----或者叫茶葉的滋味,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比例得當,滋味就鮮醇可口,同時,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上等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飲后口有回甜。

外形----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因為茶葉的好壞與茶採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制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劃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鬆散,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脈謎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脈謎蹤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五章 古代茶文化(背景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