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清之卒(11)
1895年2月21日下午,被卸去所有武器的北洋海軍練習艦「康濟」號,得到日軍許可,裝載6具靈柩離開威海駛往煙台。靈柩中有3位北洋海軍的高級將領——自殺身亡的提督丁汝昌、艦長劉步蟾、林泰曾;有兩位「留美幼童」——沈壽昌和黃祖蓮。當「康濟」艦艦長薩鎮冰(第一屆船政學堂學生,畢業於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駕艦離港時,汽笛低回,細雨迷濛,日本軍艦降旗鳴炮。37.末日目擊者李鴻章等人數十年的心血被毀於一旦。甲午戰爭,海軍中的留學生們或死或傷,或是被日軍俘虜,或是被朝廷革職。「留美幼童」原本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中國的自強培養的,可是今天,當自強運動迅速走向末日的時候,詭譎的命運,卻要安排一些「留美幼童」,作為這個末日的目擊者,讓他們背負巨大的屈辱——當他們剛剛步入而立之年。1895年1月31日,就在黃祖蓮陣亡的第二天,與他同屬第四批幼童的同學梁誠,作為清廷全權議和大臣張蔭桓和邵友濂的隨員,隨代表團到達日本廣島。30歲的梁誠已經是一名職業外交官,當年被「召回」后,他曾是「電報生」,後來考上總理衙門的章京(秘書)。1886年到1889年,梁誠隨公使張蔭桓在中國駐美國使館工作。20世紀初,他成為中國駐美公使,「庚子賠款留學計劃」是由他的努力而建立的。在梁誠的外交生涯中,1895年赴日和談是最屈辱的經歷。他們到達日本的那天,威海剛剛陷落,北洋海軍的指揮中心劉公島尚未被攻克。為了推遲議和,在戰場上獲取更大的利益,日方蓄意挑剔和刁難中國議和使臣。他們狂傲地指責中國與世界各國幾乎完全背道而馳,稱中方的外交文書不合規格,張蔭桓等不具有締約的全權。他們要逼出「名位極崇能肩重擔」的最高代表李鴻章,到日本議和。使臣被逐,張蔭桓等無奈回國。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到達日本馬關。在李鴻章隨員名單中,又有一位「留美幼童」林聯輝。林聯輝是李鴻章的醫官。他也是第四批幼童,曾和梁誠一同就讀麻省安道渥(Andover)的菲利普學校(PhillipsAcademy)。「召回」后,他被分配到北洋醫學堂(Viceroy'sHospitalMedicalSchool)。這是李鴻章創辦的中國第一所西醫學校;因為一位英國醫生曾治癒李家人的重病,李鴻章相信而且重視西醫。林聯輝是這位英國醫生的得意弟子,1885年,他和他的留美同學金大廷、何廷梁、李汝淦、曹茂祥、周傳諤一起畢業。他留校任教,甲午戰爭前已經擔任校長(總辦)。他是李鴻章身邊的醫生,他比常人更能體察這位72歲的總督的身心創痛。戰爭爆發后的數月里,上有皇帝太后的重壓,下有士大夫們潮水般的攻訐,李鴻章心境昏暗,陷入一片紊亂。這個一生都按嚴格作息時間生活的人,此時起居無節,寢食不安。他惶惶不可終日,時而狂怒,隨意呵斥身邊的幕僚和親屬;時而抑鬱,語言顛三倒四。李鴻章每天需要外國醫生來給他做理療,以至彈劾他的奏章告他「每日須洋人上電氣一百二十分,時用銅綠浸灌血管,若不如此,則終日頹然若醉」……戰爭無可挽回地失敗,李鴻章知道失敗的苦果只能是「割地求和」,但在中國人的道德觀里,戰敗后的妥協仍是賣國,所以他決不願受萬世唾罵。在光緒皇帝召見時,他有言在先:「割地之說,不敢承擔」。又說:「割地是不行的,議不成我就回來」。直到光緒最終做出「割地」的決定,授予他「商讓土地之權」,他才勉強接受使臣之命。1895年3月24日下午,在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進行了3次唇焦舌敝的談判后,李鴻章返回駐地,當他的座轎行至行館附近時,一名日本年輕男子忽然從人群中閃出,在離轎不到兩米的地方,舉槍射擊。子彈擊碎了李鴻章眼鏡的左鏡片,擊中左顴骨,深入到左眼下方。林聯輝疾步趕上來,只見李鴻章流血甚多,鮮血濺滿袍服。他迅速為李鴻章止血裹傷,李鴻章稍稍蘇醒,卻暈眩難支。他喃喃地說,我還以為我必死無疑了……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事件。消息傳出,世界各國紛紛指責,日本呈現狼狽緊張的氣象。日本害怕列強幹預,決定無條件停戰,接著提出苛酷之極的和約草案。在病榻上的李鴻章致電朝廷,日本索取的賠款過巨,中國「萬不能從」;日本要中國割讓東北,中國「萬不能讓」。李鴻章說,如「和局必不能成,兩國惟有苦戰到底」!4月5日,尚未接到清廷指令的李鴻章,向日方遞交了萬言答覆書。這個答覆,除承認朝鮮自主外,在割地、賠款、通商權利諸點都竭力抗爭。在萬言書的最後,李鴻章說,我為朝廷做官已經近五十年了,我知道,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效力於皇上和百姓之事,恐怕就結束在這次和局。所以盼望和約一切妥善,毫無流弊……12天後的4月17日,經清廷最後批准,中國和日本簽定著名的「馬關條約」。這個讓中國蒙受奇恥大辱的條約共十一款,包括規定中國割讓台灣和遼東半島,賠償日本二億兩白銀。耐人尋味的場面又一次出現。談判桌的兩邊,聚集著中日兩國一批歐美留學生。55歲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是幕府時代的留英學生,「明治維新」后,他曾參加岩倉具視代表團赴歐美考察,1882年再次赴歐洲考察憲政制度。52歲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曾赴歐洲考察。李鴻章身邊的3位「參事官」,伍廷芳畢業於英國林肯法律學院,曾是香港執業大律師,在軒尼詩任總督期間出任立法局議員。羅豐祿是當年船政學堂第一屆學生中成績最優秀的,他以翻譯的身份和海軍學生一同赴英國,在倫敦琴士學院學習理科;馬建忠是護送留歐海軍學生的工作人員,到法國后,進大學學習法律、政治、外交,獲得博士學位,他精通多國文字,是《紅樓夢》最早的西文翻譯者,第一部系統研究漢語語法的著作《馬氏文通》出自他手。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