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如何判斷自己的疲勞類型(1)
疲勞既是多種疾病的重要信號,又是健康人勞累后出現的正常現象,這兩者之間極易混淆。因此,人們有必要了解疲勞有關的常識,以便判斷哪些是正常生理現象,哪些則是疾病信號。1.疲勞的分類疲勞主要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生理性疲勞又包括軀體性疲勞、腦力性疲勞、心理(精神)性疲勞和混合性疲勞等四種。當人體在持續長時間、高強度的體力活動時,肌肉(骨骼肌)群持久或過度收縮,在消耗肌肉內能源物質的同時,就會產生乳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又被稱為疲勞毒素)如在肌肉內堆積過多,就妨礙肌肉細胞的活動能力,疲勞毒素進入血液並運行全身,疲勞就產生了。如果腦力活動持續時間過久,也會產生疲勞。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用心看書或演算過久時,會感到頭昏腦漲,記憶力下降,思維變得遲鈍了,這就是腦力疲勞。它產生的原因與體力疲勞相仿,是細胞活動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供不應求的結果。心理疲勞也稱心因性疲勞,它與體力疲勞和腦力疲勞不同,一般不是發生在勞動或學習進行之中,而往往在剛剛開始甚至還沒有開始時就出現了。覺得很累,不想活動,對勞動或學習失去興趣,嚴重者會感到厭煩。所以有人提出:心理疲勞的人不是不能做或不能學,而是不願意做或不願意學。此外,還有綜合性或稱混合性疲勞,是幾種疲勞同時存在。因此,僅靠一種休息方法是不能消除的,應區別不同情況,採取綜合性的休息方法。(1)軀體性疲勞這是健康人勞累后出現的正常現象,休息后便可恢復,但經常勞累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則可導致亞健康狀態,乃至疾病。當劇烈運動時間較長或體力勞動強度較大時,產生一種累的感覺。這是因為每當人體持續長時間、大強度的體力活動使得肌肉持久或過度收縮,產生乳酸、酮酸、二氧化碳(醫學上稱為疲勞毒素)等酸性物質。如果這類酸性物質在肌肉內積貯過多,就會妨礙肌肉細胞的活動能力,自覺渾身酸痛難受。疲勞素進入血液循環,運行全身,會進一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體產生疲乏無力以及煩躁不快的感覺,對工作失去興趣,體力疲勞因此就產生了。(2)腦力性疲勞這是用腦過度的表現,而用腦過度的信號常有以下幾種:(1)頭昏眼花、聽力下降、耳殼發熱;(2)四肢乏力或嗜睡;(3)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力下降;(4)反應遲鈍;(5)出現噁心、嘔吐現象;(6)出現性格改變,如煩躁、鬱悶不語、憂鬱等;(7)看書時看了一大段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人之所以產生疲勞的感覺,是由於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時間持續過久或勞動強度過大,體內組織器官急需要的營養和氧氣供應不足,代謝廢物乳酸和二氧化碳(兩者合稱疲勞毒素)積蓄增多,此時需要有效的休息,使代謝廢物從體內排出,從而消除疲勞。因此,感到疲勞本身是對人體健康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目前的保健新觀點是不等疲勞出現就應該休息(稱主動休息),因為疲勞既現,說明身體已經受到某種損害,也許這些損害尚不可見,但卻在侵蝕著健康、生命。主動休息則可保證身體免受損害,有利於體腦的保健,人們把主動休息稱為健康的金鑰匙。(3)心理性疲勞所謂心理性疲勞,它與因連續工作而致使肌體能量消耗的生理疲勞不同,它是指人長期從事一些單調、機械的工作活動,伴隨著肌體生化方面的變化,中樞局部神經細胞由於持續緊張而出現抑制,致使人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情和興趣明顯降低,直至產生厭倦情緒。心理疲勞常常帶有主觀體驗的性質,並不完全是客觀生理指標變化的反映。對於產生心理疲勞的人,輕者出現厭惡、逃避工作、學習、生活的癥狀,重者還可出現抑鬱症、神經衰弱、強迫行為,以及諸如開始吸煙、酗酒等生活習慣改變的現象。產生心理疲勞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精神緊張和學習、工作過量。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及高度的競爭性,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害怕在競爭中失敗,由此導致了心理的緊張與疲勞,此外,繁雜的信息轟炸、住房擁擠、雜訊、工作條件惡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際關係緊張、事業遭到挫折等等,也都是誘發心理疲勞的重要因素。要解除心理疲勞,人應當對自我要有一個客觀正確的估計和要求,不能對自己要求過高過急,凡事要講求一個適度,根本辦不到的事不要硬拚蠻幹,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4)混合性疲勞這是幾種疲勞同時存在的現象。(5)病理性疲勞病理性疲勞由於各種疾病引起的一種疲勞,不同於生理性疲勞,是這些病的先兆之一。有多種疾病會出現自覺疲勞、無力等明顯的先驅癥狀,諸如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糖尿病、心肌梗死、貧血、血液病和癌症等都可使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疲勞,這種疲勞與體力、腦力、心理性疲勞性質完全不同,其特點有三:一是在健康人不應該出現疲勞時出現,比如活動量本來不大,持續時間不長,在平時是不至於出現疲勞的,但這時卻出現了。與生理性疲勞不同的是沒有明確的誘發因素,如果不通過醫生全面系統的檢查,無法找到原因,所以又稱原因不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