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切政治都是鄉土的(5)
「長期以來我一直認為,強調民主國家與**國家的不同,擴大他們已經存在的溝壑,是不會帶來任何好處的,」肯尼迪說,「不管我們是不是喜歡,畢竟我們大家都必須一起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在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和阿道夫·希特勒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三周之後,肯尼迪在倫敦發表了這番代表美國孤立主義立場的「綏靖」言論。羅斯福意識到機會來了。如果他能夠說服肯尼迪這樣的反對派,那麼,在安撫整個美國和日益高漲的恐戰情緒方面,他就等於往前邁進了一大步。即使對於偉大的羅斯福來說,要想降服這位愛爾蘭巨人也要費一番功夫。10月16日,肯尼迪致信羅斯福要求解除自己的職務。但在一周之內,羅斯福就完全控制住了事態。在1940年大選投票前9天,羅斯福邀請肯尼迪到白宮共進周日晚餐。到星期二那天,肯尼迪發表了全國廣播講話,給他所在的民主黨的候選人送上了在很多人看來是整個選戰中最有效的一篇助選辭:「星期天,我從飽受戰亂之苦的歐洲回到我們可愛的祖國安寧和平的海岸,我內心的信心又被喚醒了,我相信我們這個國家必須而且也會置身於戰爭之外。」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立刻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宣布:「共和黨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粗暴地指責羅斯福總統正準備把我們的青年送到倫敦去,肯尼迪大使簡短而誠實的聲明粉碎了這種無稽之談。」在這件事情中,有一點再清楚不過了。約瑟夫·肯尼迪在美國應該在歐洲扮演什麼角色這樣的大問題上,他內心的信念並沒有發生使徒保羅式的大轉變(保羅是《聖經》中的著名人物,曾是猶太教徒,狂熱地反對基督教,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得見耶穌顯靈而皈依了基督,從此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傳播基督福音的事業)。他對英國仍然不抱什麼好感,對反納粹事業也沒有多少興趣,對已決定把美國帶入戰爭的總統並不愛戴。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羅斯福知道,這位大使在自己的長子小約瑟夫身上寄予了最高的政治野心。年輕的小約瑟夫幾個月前作為代表參加了民主黨全國大會,他沒有追隨羅斯福、而是追隨了羅斯福最有力的挑戰者詹姆斯·A·法萊。他的前途於是就成了政治交易的籌碼。16年後,老肯尼迪面帶得意的微笑,向他的共和黨朋友克萊爾·布茲·盧斯透露了這個秘密:「我不過是和羅斯福做了一筆交易。我們同意,如果我支持他1940年的總統競選,他就支持我的兒子約瑟夫1942年競選馬薩諸塞州州長。」羅斯福的兒子詹姆斯·羅斯福用政治遊戲的術語談到過羅斯福和肯尼迪的這次高峰會晤。據他透露,當時他父親向肯尼迪攤牌,他很樂意為肯尼迪家族年輕一代在政治上的發展提供幫助,但如果肯尼迪大使放棄支持本黨候選人的原則,就會使這些年輕人的事業在還沒有起步的時候便受到損害。羅斯福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推銷員,他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無與倫比的賣點。沒有想到,後來的結果是,老肯尼迪當然永遠也沒有機會去討還債務。他的長子小約瑟夫參加了美國空軍,在歐洲上空一次英勇的轟炸行動中犧牲了。30年之後,肯尼迪家族的另一位成員又被別人上了一次內容近似的推銷課。當時,馬薩諸塞州的愛德華·M·肯尼迪身為參議院多數黨的議會督導員,是參議院民主黨的二號人物。1970年12月,他準備競選連任這個位置,但這時一位意想不到的競爭者——西弗吉尼亞州的羅伯特·C·拜爾德出現了。特別出人意外的是,問題的關鍵不是兩年前的一起車禍,當時在那次車禍中,一輛轎車內的一名女子身亡,而駕駛那輛車子的是肯尼迪。競爭的焦點集中在參議院的內部問題上。亞瑟王的繼承人不幸遇到了一位超一流的政治零售商。在西弗吉尼亞老家,羅伯特·拜爾德會在鄉村集市上認真地拉他的小提琴。在華盛頓,他以事事上心而聞名。只要其他參議員覺得需要辦的事,就是雞毛蒜皮在拜爾德眼裡也不是小事。他過去的一位同事說得好:「如果你拿出鉛筆,他也會過來幫你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