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1)
前言導論執政黨建設核心問題是什麼第一章現代政治文明一、政治文明是「物質—精神」文明雙輪的主軸(一)從「生產關係」向「交往關係」傾斜(二)政治文明史上「執政尺度」的三次轉移(三)「以人為本」就是贏得民心、志願參與、賓士天下(四)「公民志願」成為全球化社會中人與人的最重要的交往尺度二、現代政治文明執政主體與其環境的關係(一)組織主體的必要性:政黨尤其是執政黨(二)一屋與天下:環境變化決定政黨制度走向三、現代執政文明奠基於治政和行政的統一(一)治政與行政:執政能力之源(二)治政文明是現代執政文明的靈魂(三)科學治政決定執政黨的生死存亡第二章治政的結構與功能一、治政結構就是執政黨對人及組織的配置組合(一)社會人力資源的配置權和解釋權是治政之本(二)規則&價值&角色:三大治政結構要件二、治政功能是對人及組織的不同配置組合產生的不同結果(一)持續有效的制度力是治政功能之源(二)定規&定位&定向:三大基本治政功能三、治政的終極目標是制定讓人民創造並獲得一切「物質—精神」財富的規則(一)規則就是在時空向度上穩定下來的制度化實踐(二)使民意在所有規則的細節上都體現出來(三)科學治政的本質就是「給政治定規則」第三章治政的內因和外因一、治政內核分析:民心向背綱要(一)「民心向背」為什麼是政治文明的價值尺度(二)價值尺度的變化由人們看到的事實多少所決定(三)自然科學的價值尺度如何轉化為社會科學的價值尺度(四)交往重心從「物」到「人」的轉移——回到家庭(五)價值尺度的來源(六)社會必要消費時間的引入(七)從傳媒到志願:社會必要消費時間的凝結物(八)價值尺度的現實基礎與哲學基礎(九)全向度傳播是穩定的定盤星(十)「天下傳媒」的凸現(十一)「公民志願」成為「價值尺度」(十二)「平天下指數」何以成為「民心向背」的評價體系之本二、治政外因分析:天下分合通鑒(一)天下分合「拐點」意味著怎樣的歷史轉型(二)歷史上的政治氣候是怎樣形成的(三)歷史上傳媒形態是如何解決意識形態問題的(四)歷史上傳媒形態如何作用於人類社會(五)家國傳媒形態如何形成「一體多元」、「天下和合」的政治氣候(六)宗教傳媒形態如何成為政治文明的「反動」(七)政黨傳媒形態如何終結「史前時代」(八)大眾傳媒形態應當怎樣服務於全球化交往時代的世界政治文明(九)如何從政治文明的尺度和高度評價已有的各種傳媒形態(十)為什麼說世界政治文明必須依託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的思想精華(十一)走向「和合」的天下政治氣候終將形成天下傳媒形態(十二)「全交往指數」何以成為「天下分合」的評價體系之本第四章中國傳統治政實踐的歷史考察一、歷史傳承中的治政結構(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二)短命的開端與長壽的治政——秦漢與隋唐的治政反思(三)正確的動作重複一萬次,就是功夫二、治政反思:中國傳統治政實踐的組織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