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
潘石屹不但是專門作房地產開發的,而且專門是給金字塔尖的一個小群體蓋房子的。但他卻很關注二手房市場,即舊房買賣市場..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就是這樣,表面上看並沒有什麼聯繫,可實際上卻總是相互依存的。比如,一位多年從事野生動物研究的科學家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一隻毫不相干的胡兀鷲謀殺的對象,因為他很了解,胡兀鷲和兀鷲一樣,都屬於食腐動物,不會傷害活的動物,更別說人類了。可是,事情就這麼巧,這位科學家被一隻胡兀鷲從高空投下的一根羊骨頭砸中腦袋,當場殉職。後來才弄明白,原來,同屬於食腐類兀鷲,但胡兀鷲喜歡吃的不是肉,而是骨頭和骨髓。在別的禿鷲搶分動物屍體的時候,胡兀鷲總是不緊不慢地在不遠處冷眼旁觀。等到塵埃落定,地上剩下一堆骨頭的時候,胡兀鷲就開始行動了。他叼起大塊的骨頭飛向空中,照著地面上的石頭準確地投下去,然後俯衝下去吃掉摔碎的骨頭渣子和骨髓。這位不幸的野生動物學家是個禿頂,胡兀鷲就是把他的禿腦瓢錯當成一塊白石頭才造成了誤殺。這表面上看是一件不相干的事,但實際上卻有一定原委。接著講另外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說若干年前,有一位中國老太太離開人世以後到了天堂,也許是天堂裡面不需要辦簽證不怕非法移民的緣故吧,這位中國老太太碰到了一位從美國上到天堂的老太太,也搞不清楚他們誰會英文誰懂漢語,總之,她們聊上天兒了。中國老太太長舒一口氣說:「辛苦了一輩子,我終於在臨死之前用攢了一輩子的錢買上了自己的房子並且住了一晚上。」那位美國老太太說:「Really!我住了一輩子的房子昨天臨死前終於還清了銀行的貸款。」後來這兩位老太太在天堂里享盡了各種福分,又投生回到自己的祖國活了一回,死後,這兩位老太太在天堂又相見了。不過這一回相見有兩個不同:第一是這位美國老太太的中文水平見長,據說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強大了,美國也流行起了漢語熱;第二是這位美國老太太先開口:「唉,我住了一輩子的房子昨天臨死前終於還清了銀行的貸款。」那位中國老太太接茬說:「是嗎?現在中國變化很快,我用前半生的積蓄加上後半生的勞動和各種住房補貼買了房子,雖然跟發展商沒少干架,物業公司也不是什麼好餅,但我後半生總算住在自己家的房裡,昨天我也剛剛還完銀行的貸款。」很多人曾經拿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說事,說這是消費觀念的問題。其實,後半部分至少能說明:這同樣是社會發展的問題和消費能力的問題。言歸正傳,潘石屹所從事的是「前衛的」一手房開發,應該屬於高檔房產,因此購房群體從資金角度來講一直限於一個相對固定的層次。但是,就社會現有的財富和購房人追求更高更大更舒適的方向來講,這個消費層不是恆定不變的。當年房地產市場剛剛啟動的時候,真正有錢買得起房子的人就不是很多,買得起現代城房子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為了能順利賣出房子收回投資,潘石屹當年最盼望的政策有兩個,一個是銀行按揭,另一個就是二手房市場。他認為,這兩項工程的啟動,將會大大釋放房地產的市場消費能力。根據潘石屹後來的講述,建設銀行剛剛開始做現代城的按揭,工商銀行北京分行行長找到了他,表示也願意給現代城項目做銀行按揭。潘石屹告訴對方建設銀行已經做了,沒想到工商銀行的行長說,我們的服務比他們好,我們可以把終端機直接接到你們現場。結果建行一看工商銀行的架勢,就比著干。後來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也都來了。競爭不但提高了各家給客戶的服務,更重要的是現代城的銷售進展迅猛,最終成就了潘石屹的事業。那麼接下來呢?當那些能買得起房子的人都買了房子以後,你開發的房子誰來買呢?這就是潘石屹盼望了多少年仍然沒有火起來的二級市場,即二手房市場。潘石屹曾經在一篇自述文章中講道:「二手房市場現在把很多人的購買**壓住了。你可能已經有了一套房,70平方米,已經住了二三十年,可能不願住了。可這套房不出手就讓我買新房,一是資金上的問題,另外把這房放在那裡也是浪費,要是這套房出手,銀行按揭又能給幫助,我為什麼不住好房子?」潘石屹一直堅持房地產發展商都應該蓋好房子,而不應該貪圖一時的低端市場建設質量差檔次低的房子,因為這不是像那些發展商說的那樣關懷老百姓,而是在浪費社會資源,給城市製造垃圾。只有不斷的建造更好的房子,以後有房子的人才能住上更好的房子——無論是新房子還是二手房子。這些更像一個政治家的胸懷。有人說,亞馬遜叢林中的一隻蝴蝶煽動翅膀,遙遠的德克薩斯就可能颳起一場颶風,兩者看似天壤之距,實則其中千絲萬縷,這就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蝴蝶效應」。潘石屹應該算是最早掌握了這一理論並應用於商業的少數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