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原因(2)
嗯,我不是每個人中的一個。我就是我。再說,我也不相信每個人都這麼做,我想只是有許多人這麼講。◆◆◆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你應該很容易就發現這麼做的人。◆◆◆是的,我發現少年懷孕率很高。◆◆◆「每個人都這麼做」是一個相當可憐的借口。那種壓力根本就不會影響我——很簡單,我根本不想要「每個人」所擁有的東西。我不想有性病、離婚、破碎的家,或從父母一方到另一方彈來彈去的孩子。◆◆◆一件事發生的頻率並不能準確地說明它的價值。例如,讓我們說大多數人得了癌症——這難道就意味著我也得迫切地得癌症嗎?因為每個人都有性行為所以自己也要這樣,這種看法和上面的例子一樣愚蠢。我們需要現實一點:並沒有太多青少年有勇氣對性壓力提出以上的答覆。想想看,十三四歲就面對被拒絕的壓力。他們大多數只是想讓那個男生或女生喜歡他們,他們在尋找認同、融入和被接納的方法。他們並不願意去抗拒潮流,讓自己成為一個古怪的人。道德傳統要我們保持婚前純潔,但是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如果它讓你感覺好,就做吧。這兩個說法中的一個必須要倒塌,而我們必須通過言語和行為來證明我們站在哪一邊。一個年輕女孩告訴我,她男朋友一直給她壓力,要和她發生性行為,他還告訴她大家都這麼做。她看著他的眼睛說,「每個人但除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