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穿卡爾・威特的謊言

戳穿卡爾・威特的謊言

剛上三年級的一個星期天,正趕上鎮上的集日。我們是「四九逢集」,即農曆的日期末尾是「四」或「九」時趕集。周圍十里八鄉的每天都有大集,五天一個輪迴。這是農村的習俗,也是市場的繁榮。每逢大集,各方鄉親、大人孩子就都挎著籃子拿著提包,興高采烈趕集去。我聽母親說集上有賣書的,當時就來了精神。昨天晚上我就打好了主意,纏著母親要去趕集,「我們都有作文課了,我想去買本教我寫作文的書,讓我跟你去吧。」母親當然不忍駁我的面子。趕集的路上碰到同村的大娘嬸子,總免不了問問我的學習情況。這集上人可真多,擠著都費勁。好不容易找到那個書攤了,見背靠的牆上掛著書,地面上鋪了層油布紙也擺著書,我的眼睛就亮了起來。沙海淘金似的,我在那兒挨個翻,挨個選,母親在旁邊耐心地看著我。翻開一本,「不是我想要的」,再翻下一本。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選好了兩本書。一本《班主任工作札記》,作者姓霍,是一位老師,它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我們課本一個地方出的。還有本《早期教育與天才》,這書倒沒看出什麼好,只是我想成為一個天才。這裡的書其實很貧乏,沒有寫作文的書,我就買了這兩本,說不定霍老師這書能教我呢。「媽媽陪我買完書,我該陪媽媽趕集了。」心裡想著,一扯母親的衣襟,「走,我們趕集去。」我們買了好多吃的,回到家裡我卻顧不得吃了,先捧起了霍老師的書,把另一本寫得枯燥的書給了姐姐。這還是我第一次買書呢,第一次看自己選的書。以前父親給我買過一些連環畫書,大都是歷史故事,還有神話,還有打仗的,即八路軍或解放軍。在學校里傳閱小人書,簡直形成了一道文化景觀,我還借過同桌桂秋的呢。開口時我有點不好意思,她倒答應得很爽快。姐姐買過幾本電影剪輯,大姐在扉頁上寫著:「小書不怕看,就怕萬人傳。一旦傳沒了,再買不給錢。」大姐這個時候已經在家幹活了,美麗的校園離她而去。她的成績那麼好,本來不該是這樣的結局呀。即使成績不好的人,也會有別的潛能。她不是沒有考上高中,而是根本沒有一試身手的機會。中考前學習壓力太大了,又加上營養不良,大姐班裡好幾個女生都曾在跑早操時暈倒過,大姐也是因為身體的原因沒能參加中考。就這樣改變了人生?本來大姐完全可以成才的呀,她的潛能還沒來得及發揮呢。可是在農村,在城市,有多少這樣的人才就被過早地無聲無息埋沒了呀,這僅僅能歸結為命運的不公嗎?根本不是的。怪他們缺乏自我奮鬥嗎?也不是的。是我們的社會和教育過早地就堵死了他們的成長路,沒有給更多人成長的機會,再多一次機會。而他們原本一樣可以成為棟樑之才的呀,可惜!可惜啊。只有真正屬於大眾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對於大姐來說,當然這不是結局,可過早離開了學校,還能怎麼樣呢?想不跟別人一樣,想衝破世俗,真是「難於上青天」哪!我自己之後的艱難成長曆程足以驗證這點。這個時候的我,還是安心捧讀手裡的書吧。霍老師這本工作札記其實是些小故事,寫得可生動了,比另一本書強多了。看書的時候,我還會和姐姐討論,有不懂的就問她。這兩本書也算我的啟蒙讀物了,一直讀透,不止一遍。都看完了,就和姐姐分析書中的得失正誤,我已經能夠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了,我覺得早期教育那本書說得有些不對頭。它開頭說的是200年前的德國「弱智」卡爾·威特是怎麼被造就成「神童」的。我覺得這簡直就像痴人說夢話,編這瞎話的人把我們當傻子呀。早期教育造就不了天才,更改變不了一個白痴。把一個出生沒幾天不懂事的嬰兒,就無端看成弱智的人,才真正有病呢。書的作者包括那個老卡爾·威特,離入教育之門還遠著呢,他們根本就沒領悟早期教育的真諦,早教難道就是早灌輸辭彙早接觸書本嗎?也太偏頗太狹隘了。哼!長大了,我一定要揭穿他的無恥謊言。生活即教育,過度催熟即透支潛能,自古「神童」少大成。神童不等於天才。而且,嚴重脫離社會現實的教育理論,就只能成了紙上談兵。就這樣我在心底埋下了一個小小心愿。互動留言:為什麼個人的命運如此難測?什麼條件下我們的前途會沒有意外?教育的發展就需要達到這個目標:不讓一個人的命運輕易改變,不使任何人的前途輕易毀掉。而這比早期教育也許要緊迫百倍。關於早期教育,本段標題並不是故作驚人之語,也不是以否定一切的姿態引人注目,而是基於一種理性的思辨。對它不必完全否定,但更不要誇大其詞、誤導受眾。本書後文解讀部分,特別收錄了一篇曾在《人民教育》雜誌發表過的同題研究文章,恰是印證了「我」的心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部生動實用的「教育兵法」--教育能夠改變什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部生動實用的「教育兵法」--教育能夠改變什麼
上一章下一章

戳穿卡爾・威特的謊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