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逼反

第523章 逼反

離宮回觀還未幾日,楊國忠卻親上山門,將楊玉環主奴三人迎回了府上,辟了處清幽的宅院,只道是略盡人兄之職,還苦口婆心地勸慰了楊玉環一番,讓其安心好生將養些時日,至於何時回宮的事,皆由其從中斡旋。

5440713

楊玉環與楊國忠本不親厚,只因這些年楊國忠多與楊玉瑤走動極親,且宮外還傳有二人的不少閑言碎語,空穴不來風,那些關扯楊玉瑤與楊國忠有一腿的閑話,楊玉環一早就是半信半疑,以楊玉瑤的狐媚性子,勾.引男人不足為奇,連李隆基都敢媚.惑,何況是這天下的其他男人,更別說楊國忠待楊玉瑤本就有些情意,只不過那種曖.昧不清的東西彼此間都不曾捅破那層窗戶紙罷了。也正因此,楊玉環才不與楊國忠交親,一來不想扯上甚麼流言蜚語,其次也不屑於此,楊玉瑤既貪心不足,楊玉環絕不去沾染,唯一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只怕楊國忠由始至終都只會是楊玉瑤的一個玩物而已,不過這話又說回來,楊玉環不得不承認,楊玉瑤在勾.引男人尤其是別人的女人的男人這方面還真是頗有些手段,但這也正是楊玉瑤的一大死穴。

一個女人,嫁過人生養過不打緊,喪夫喪子回頭改嫁也不打緊,最令人不恥的還在於,被視為不祥之人之後還一再的水性楊花,是以楊玉環從「壽王妃」搖身一變晉封為「貴妃」,在其之後,楊玉瑤也御賜為「國夫人」,但正因楊玉瑤的不知檢點。故而這些年頂就是時有出入宮掖,李隆基再未晉封楊玉瑤受冊妃嬪。一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卻容不得身邊的女人私養姘頭,何況李隆基是一國之君,是故在宮裡宮外傳出楊玉瑤與楊國忠之間的一些秘聞過後,李隆基就再未召幸過楊玉瑤一回。

,

此番楊國忠卻以八竿子打不著的這一裙帶關係為名頭,親自恭請楊玉環隨其入府小住,楊玉環又豈會猜不著楊國忠葫蘆里賣的甚麼葯,念及這幾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遣送出宮。縱便前兩次都又被召回了宮,但事不過三,楊玉環自知這回估摸著李隆基為了江采蘋是動了大怒。若果如是,倘使一狠心任其待在太真觀不聞不問個一年半載,仔細想來著實不划算,當時也怪自己一時氣急敗壞才未能忍克住。即便今下江采蘋遷出長安遷入洛陽上陽東宮已近兩年,但只攆走了一個江采蘋。宮中還有其她妃嬪,倘若當時楊玉環稍加理智一點,不難設計大可不用其親自露面就不愁使喚不動旁人去當這個惡人,一箭雙鵰,不但可置江采蘋於絕路,還可輕而易舉在宮中立威。怎奈當時氣昏了頭,事已至此,也只能再退一步。再進一步試探下在李隆基心裡到底誰人所佔的分量更重一分。

楊國忠的獻殷勤,既在楊玉環意料之中,亦不在楊玉環意料之外,這一年多,楊玉瑤的寵幸已趨於同韓國夫人、秦國夫人無二。識時務者為俊傑,楊國忠的依附不過是遲早之事。索性藉由楊玉環此番回觀奉承一把,反正楊玉環也不是一回被遣送出宮,儘管聖心難揣,但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楊玉環既可在被遣送出宮兩回之後又都被召回宮裡,可想而知,這回被遣送出宮,不出多少日子同樣還會被接回宮,即使多拖上一些日子,只須待李隆基氣消,回宮仍不是納罕之事。

在楊國忠府上好吃好喝,盛情款待,楊玉環自也不見外,既已走到這一步,更是心知肚明只要江采蘋不再留在宮中,只要江采蘋肯捨得下與其繼續相爭,那餘下在宮中的那些妃嬪,便沒一個有能與其爭權奪寵的資格的,而皇甫淑妃等人的勢力同時不費吹灰之力就可瓦解掉,由此以後,那宮中也就只能惟其獨尊,時日一長,縱便封不得皇后,待到那時也必定無人敢與其爭風入主中宮。是以,只要把江采蘋拉下馬,來日方長,不愁大事不成。

楊國忠此時的依附,無疑更可堅定其在後.宮的地位,各懷鬼胎也罷,各懷心思也罷,各為己利也罷,以利相交也罷,現下楊玉環都已不在乎,已是做過一回棄婦,已是遭人嘲弄過一回,好不容易有了今時今日的權寵,又豈可再在天下人面前再跌下來一次,再受盡整個天下的廢棄,絕不能再被人踩在腳下,只有一爭。

一晃又到年節,楊玉環本以為再年宴上必定會被召回宮,可一直等到上元節,也未等見聖旨下,不由得苦悶坐不住。

近來朝中似乎事情很多,連楊國忠三天兩頭兒的也見不著面,楊玉環遂交代丹靈多打聽點,才知原來年節前後關中一帶發生水患,民不聊生大半年,餓殍遍野,扶風太守房冒死奏報災情,不知何故卻被御史台押審,深陷圇圄,差點丟了小命。連日來楊國忠幾乎夜不歸宿,府上婢僕都道是南下視察災荒去了,直到前兩日才快馬加鞭送達入宮急報,上稟關中一帶雨水雖多卻並不足損害民生,且包了大個的粟穗子為證,李隆基一聽之下,大發雷霆,命御史台嚴懲不貸各州府謊報災荒官吏,與此同時,南詔與大唐的邊患也日愈劍拔弩張。

自前一年,吐蕃於鄧川冊封南詔為「贊普鍾南國大詔」,授閣羅鳳為「贊普鍾」,意為贊普之弟,亦號「東帝」,頒給金印,又授閣羅鳳子鳳迦異為大瑟瑟告身都知兵馬大將,南詔朝中大小官吏,均獲吐蕃封賞,南詔與吐蕃還約誓山河,「永固維城。」,由是改是年為贊普鍾元年,詔唐關係徹底斷絕,今歲年節前,大唐廷命漢中郡太守司空襲禮等再置姚州城,以將軍賈瓘為姚州都督,閣羅鳳遣軍將王兵各絕其糧道,又派大軍將洪光乘等,與吐蕃神川都知兵馬使論綺里徐率兵包圍並攻破姚州城,俘虜了賈瓘,唐軍土崩瓦解。

才剛轉過年來,在楊國忠一干朝臣的聯合上書奏稟下,朝廷又命劍南留後李宓率十道兵七萬人再征南詔,唐軍深入到洱海太和城下。閣羅鳳據險守城,避而不戰。李宓孤軍深入,唐軍又水土不服,軍中瘟疫蔓延,加之補給困難,不戰而自潰,李宓只得退兵,南詔軍隊乘機追殺,李宓「沉江而死」,唐軍又全軍覆沒,第二次天寶戰爭又以大唐慘敗告終。至此,兩次天寶戰爭,唐軍「先後喪師已二十餘萬」,軍資大耗,國力大傷。為此楊國忠近日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功過相抵」,故才越發無暇回府。

偏巧這節骨眼上,安祿山又入朝來。

勤政殿。

安祿山正頓首在下:「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節制,恩出常人。楊國忠妒嫉,欲謀害臣,臣死無日矣。」

李隆基危坐正襟在上,龍顏憔悴,彷彿一下子老了十幾歲一樣。前不久,楊國忠秘密上奏,狀安祿山有不臣之跡,擁兵自重,且私下在鑄造銀錢,操練兵馬,原本李隆基並不以為意,卻也不可一聽了之,畢竟安祿山現下是三鎮節度使,手握十幾萬精兵,如有不測,禍亂非小,而在楊國忠有此一奏之前,當年王忠嗣也曾上告過安祿山有謀反之心,為堵悠悠眾口,也為防生變,遂聽從楊國忠上諫,急召安祿山入朝。

況且年前王鉷謀逆一事才壓下,時,內憂外患,若再有何變故,尤其是兵變之憂,勢必不可免除後院起火,只會加重與南詔、吐蕃的邊患,日加動蕩不安。而自從李林甫病故之後,前朝早無可壓制安祿山之人,近一年多以來,安祿山的驕橫也確實可憎,不得不防患於未然。

而在楊國忠看來,原以為安祿山此番必不敢來京,卻不成想安祿山竟好像早已揣知了聖意,當接到傳召入朝的手詔后,即日就出人意料的迅即飛馳入京。安祿山這一舉動,不禁使得楊國忠在御前很難堪,由此一來,李隆基也難以相信楊國忠上告安祿山謀反之言。

面對安祿山的哭訴,李隆基只有好言安慰勸解,並下敕加官尚書左僕射,賜實封通前一千戶,又封其一子為三品官,另一子為五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除此之外,本還欲加授安祿山同平章事,已命翰林學士張垍起草制書。在得知此事後,楊國忠這才連夜趕回京都,聞訊后即及時上諫:「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遂才中止。

不過,如此一來,安祿山與楊國忠二人之間的水火不容,已鬧得滿城風雨,無人不知。

見李隆基待己恩寵如故,安祿山自知是楊國忠又在背地裡讒言,遂乘機求兼領閑廄、群牧,李隆基不願此時前朝生亂,遂允准其請,即任命安祿山為閑廄、隴右群牧等使。不幾日,安祿山又求兼總監,復又任命其兼知總監事。

安祿山利用職權之便,密派其親信選健馬能戰者數千匹,另加飼養。其後又接二連三奏請,言部下討伐奚、契丹等建立了功勛,請以「不拘常格,超資加賞」。於是「除將軍者五百餘人,中郎將者二千餘人」。

夢在大唐愛523: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在大唐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夢在大唐愛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3章 逼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