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4)

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4)

從蒙古過來的人們可以沿著「河套平原」進入山西境內,也就是中國古文化的發達地區晉南和豫西,比如澠池、仰韶村。為什麼人們不停留在晉北發展有著明顯的地理上的因素:我說過那裡是個交通不便的地方。很多人靠穿迷宮的運氣可以到達中原這裡。更多的人盲目從賀蘭山這裡被迫走入青海,不過那裡有一條適合人類居住的大川,幾百公里,一直從蘭州通向西寧,終點是美麗的青海湖——這就是有名的「湟水谷地」。這個地區的新石器時期文化發達說明了這個判斷,因為這裡是許多人最終的落腳地,他們不自覺地走到了一個「死胡同里」,所以停留在那裡發展,造成了一個特別發達的古文化帶。其實這個「死胡同」,可以沿「青海南山」南麓與柴達木盆地相連,故而人們說,這裡是古「絲綢之路」的一個分支與通道,或許通了這口「氣」才是這裡活躍下去的一個原因。

青海是中國最大的兩條河流長江與黃河的源頭地區,所以來到青海的人們沿著河流東去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在河流組成的迷宮裡,我一直在尋找人們是怎樣進入「關中平原」的。某些來自文明地區的族群可能掌握了涉河技術,部分人進入了今天陝西地區。還可以設想黃河改道,甚至黃河某年出現斷流也可能使大批人進入關中平原。新石器時期文化發達的痕迹在今天陝西榆林到延安一帶就能發現。但同時期更為發達的地區卻是從青海湖一直到西寧,他們的腳步在嘉陵江上游這個地方被「阻擋」,很明顯人們喜歡「河南」勝過「河北」(指渭河上游),因為寒冷的冬天人們可以方便地南下避冬。然後這條文明線繼續在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大放光彩,一直延續到鄭州基本打住。

嘉陵江的源頭在甘肅天水,也就是伏羲與「大地灣文化」附近,黃河的支流也從這裡經過。明白了這個道理,天水為什麼是新石器時期活躍地區也就大概不奇怪了,一個小小的地區跨越了長江、黃河兩個流域,所謂「左右逢源」之利是也。古代人們之所以喜歡河流,除了用水方便,是否與「以水帶路」有關。畢竟古代大多數人並不會都善於觀測星雲,眼前嘩嘩的流水是惟一可以在到處亂跑尋找獵物之後帶他們回家的路標,我們在森林裡萬一迷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跟隨河流走出去,河流一定能將我們帶出迷途。

這些上古文明的發展路線清晰地指出了河流與中國古代人生活之間的緊密關係,河流是某些人無法逾越的天塹與心頭之患,河流更是他們的生存命脈。

從青海湖到鄭州有一條明顯的新石器時期發展線,是因為這裡氣候與土地適宜人們輕鬆地生活。而在鄭州之後黃河沿岸的居民點趨於散淡,說明了黃河曾經大規模改道的事實存在,因為黃河一出鄭州就徹底失去了約束,進入廣大的平原地帶;而在鄭州之前,黃河一直被牢牢夾在一些大山或高原中,改道只能在相對小的範圍內出現。正是了解了這些地勢條件,古人才可以在青海湖一直到鄭州之前的那條文明線上安然繁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一、遷徙與山水迷宮(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