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誰給青春靈魂戴上鐐銬(8)

第十一章 誰給青春靈魂戴上鐐銬(8)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終身幸福的奠基工程。二是培養孩子的理想、信念,幫助孩子做好發展規劃。理想是前進的動力,信念是人生的支柱,所以家長以有效的勾通,不斷地將孩子的目光引得更高、更遠些,並耐心地引導他們腳踏實地地努力和追求,孩子會信心百倍地走向未來人生。三是以身示範,父母通過自己良好的言行,感染、熏陶孩子。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離開了自身良好的行為,再動人的語言也是蒼白無力的。四是適時地幫助、引導孩子。捕捉教育時機,從細節入手,在孩子遇到困難或感到困惑時,及時給予幫助、引導,並將教育滲透其中。讓孩子的路自己走,這是重中之重。

將孩子作為一個人來對待,從幫助、培養、示範、引導等四個方面努力培養孩子長大成人,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父母卻以自己的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誤導孩子。惟一雷同的是父母往往更重視智力方面的物質投入,更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最高成績回報,而很少顧及到他們在各個年齡各個學習時段不同的心理需求,忽略對子女健康人格的培養。孩子說什麼、想什麼漠然置之,疏淡孩子,忙於生意、忙於工作、與孩子缺乏深層次溝通的父母則更多。甚至多數父母以為孩子吃好、穿好、特別是學習成績好便可以了,沒必要傾聽、探討小孩子的喜怒好惡。父母這一出於自身功利所需的愛,令孩子們與父母關係緊張的多。在我們的調查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60%在家頂撞父母,不願聽父母說話,初中二年級的學生70%與父母關係緊張。60%以上的孩子稱家庭和學校沒有給自己以足夠的自信心,考試的高分也不能帶來穩定的愉悅感。許多孩子說,分數越高,會越焦慮,害怕在下次考試中被同學超過。

更有甚者,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不正視孩子的基礎和眼前的現實,習慣於拔苗助長。一千個孩子,就有一千種人生。考試分數不能代表家庭教育的成功,更不能統領孩子的全部快樂。一味地追求考試高分,只能使孩子的心靈過早地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有一位同學對我說:

在一次考試結束后,我的考試成績是89分,班上第五名,我欣喜地拿給父母看,可爸爸看過分數「啪」地一巴掌打到了我臉上,我當時正一頭霧水,弄不明白怎麼回事,可是事後,我看那考卷,原來老師看錯了,分數是由87分改過來的,老師的一次失誤,就導致了我受到這一重重的一巴掌。

一位學生在來信中提起這樣一件事:

記得有一次,好不容易考到班上第一名,興沖沖地回家報喜,卻被父母澆了盆冷水:「考到班上第一名就如此驕傲,得意,你表姐葦葦這次考試是全年級第一,也沒有你這般得意!」父母橫加指責道。

我並沒有驕傲,得意,我只是想把這個高興的事告訴你。我委屈地說道。

還沒有!母親說。

我當時非常驚訝,父母平常不是的,他們一直要我考班上第一名,我考上了,為什麼還這樣對我冷臉呢?

我委屈得一個人在房裡哭泣。

還有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是,父母過早地教會了孩子去比,且習慣於以自己孩子的弱項與別人孩子的強項比較,而且永遠是學業成績的比較,沒有其他。這樣的思維方式,忽略了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異。須不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永遠存在的。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父母的認同,通過父母的認同,他們可以從中獲得自信心、自尊心,滋長溫潤心靈的成就感。試想,一個在父母的比較中自信心和自尊心連連受挫的孩子,一個違心地遵從父母意願而學習的孩子,一個常常屈從於父母的壓力而被動努力的孩子,內心肯定是不快樂的,靈魂是不優美的,人格是難以健全的。而且,不公平的比,還會讓父母更加焦慮,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無所適從。孩子一旦承受壓力過度,孩子對生活的熱度便會慢慢冷卻,憂鬱、憤懣、叛逆,可能因此而迸發。而許多父母卻對此毫無知覺。他們仍然我行我素,以自己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種種抗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當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機調查: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當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機調查: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誰給青春靈魂戴上鐐銬(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