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遠存近亡
孟子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時刻保持著警惕就會不斷的加強自身,但是貪圖享樂而有一勞永逸的思想便會導致滅亡!
但是千萬年來我們華夏民族北外族攻破的時候是很少的,大多數時候都是內部開始瓦解,分散,然後致使外部勢力趁虛而入導致國破家亡。這裡面其實存在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既得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取捨,存於長遠利益的遠見卓識,亡於既得利益者的短淺不舍!
往小了說,如果你早上不想起床工作,但是會浪費一天的工作薪酬,你會選擇捨棄即得利益的休息,而選擇長遠利益的報酬。
往大了說,歷史有宋高宗趙構為了一時的皇位權利,採納了千古奸臣秦檜的建議,稱臣,割地,賠款納貢,為了一己之私的既得利益,而毀滅了宋王朝壯大的歷史好時機,並致使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所研究的哲學學術基本上都是屬於人之道的範圍之內,即是如何和平安穩的管理人群,所以不管是諸子百家,還是上古奇書,基本上都是向著這個方向而發展的,但是再好的書,再神奇的大道也無法改變人類貪婪的本性,只能順勢引導,人類的貪婪慾望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可以用理智去引導,下乘的機智和狡詐是無法辦到這一點的,只能是尋求大智慧者,尋求眼界,格局還有境界都高深的智者去帶領。
想要成為智者其實很簡單,反其道而觀之,順其勢而為之便是智者!
所謂反其道者,便是克服即得利益,眼光,境界,格局,布局都需要從長遠的利益出發,人的眼睛是往外看的,看不到自己的行為,所以要用心去觀察,從外部來看待自己,眼睛的視線有限,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長遠,所以用心對待大勢的來臨需要執古之道以御今之勢,用心去學習歷史輪迴的規則,借鑒古史來改正今時!
我們看待歷史喜歡從旁觀者的身份,出局的眼光看待已經發生的事情,從而看得模糊,看得片面。但是反其道而觀之,以入局的眼光,設身處地的身份去融入歷史每一個朝代,便會發現不曾發現的東西,便會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和一些隱藏在其背後的因由,而不是像個旁觀者一樣走馬觀花的以為一些事情的發生是偶然,是可笑是愚昧的,從而看得清晰,看得透徹,看得全面!
看待當今之勢,大多數都是在入局的角度和眼光境界去處理事情,去觀察形式,從而使自己如棋子一般迷惑,不解。當以出局的態度去觀察,去看待,便很容易就發現當世的漏洞,當世的愚昧。從而改正,修正。
歷史上以法家而論天下者,雖然能短暫的提升國力,但無一不是來的快,去的快,鐵血的法律只能適合流水的軍旅,而不能適合長治的社稷,所以當世的治國理念依法而行是行不通的。
所以當世之治必須德法兼容才能長久。
以出局的眼光看待,歷史之上每一次的金錢資源上流都會致使底層空虛,勞累,上層奢靡之風盛行,而如今時代更是達到了空前的盛況,這便預示著糜爛,動蕩和腐敗,不可控因素的開始。
但是以入局的身份而觀,卻只能看到貧富差距的拉開,底層人士看到有錢有權之後的享樂,並且以此為目標而奮鬥,胸無家國情懷!
上層人士唯恐失去眼前的一切美好利益和享樂,開始無底線的去做任何事情,為了個人即得利益而不顧國家長遠利益最終釀成大禍。
所有的失敗,不管是個人,還是商業,還是政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存在即得利益的影子,尤其是政權方面。
觀察整個中國古史,每個朝代都是因為個人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放棄了長遠的大局,大漢藩王將士為了一時的野心,而使天下分崩離析,隋朝之中的隋煬帝為了一時之快致使民怨四起,即使如唐玄宗李隆基這麼英明的皇帝,創造了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開元盛世,到了晚年也因為眼前的享樂而致使紛亂四起。
宋朝的趙構依然如此!
明朝的大臣仕子因仕途不順而紛紛前往女真部落,致使女真強大攻破漢人天下,清末民初,各地軍閥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各自為戰最終也是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
既得利益,是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無法逃脫的魔咒,一旦這種既得利益壯大,影響多人的時候,那麼必定會損毀長久利益,當今時代貪污腐敗,畏罪潛逃者都是既得利益思想的受控者,即使知道腐敗,即使知道國之將亡,也不願意放棄自己得到的利益,即使這种放棄利益可以換來長久的穩定和保存也不會去做。
就像一個人身上得了毒瘤,切除的話雖然會很疼,但是疼就那麼一段時間,等傷好了,這個人還是健康的,但是不去忍痛割捨,這個人便會病入膏肓,捨不得既得利益,那麼就無從談起長久利益。
仕子成群,不舍權勢,結黨營私!
商人成團,不舍金錢富貴,奸詐無道!
這一切的毀滅根源都是只在乎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摒棄長久利益!
也就是境界,眼光,格局下的遠存近亡的道理。
在大格局方面,華夏大地上先輩理念從幾千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並且做到了,每一代人不管生活多麼苦楚都會生下男嬰,不管是懂得還是不懂得,都去照做,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一直處在與食物抗爭的年代里,溫飽從來都未曾真正解決過,所以每一代的養育都是辛勤苦楚的,但是很少有人為了眼前的舒適,為了即得利益而放棄生育和傳承,所以民族得以延續!
做長遠的計劃,必定會付出短暫的辛苦,得到短暫的舒適必定會損失長久的存在!
既得利益是慾望的產物,是未達智慧的行為,長遠利益是智慧之下,理智之內的慾望行為。
成年人裡面沒有對錯,只有利弊,這種言論都是見識短淺的既得利益者,大境界,大智慧之人締造了對錯來使人們分辨利弊,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而鼠目寸光自私自利者是破壞這種事情的始作俑者。
所以要想提升境界,做到一個大智慧者,就要以反其道之境,而觀其勢以借鑒智慧,觀其勢而順其道之行以履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