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蹺蹺板,中國有態度(中國篇)_3.空軍建設向來直面挑戰
3.空軍建設向來直面挑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1日建軍,到今天已有相當長的歷史,過去不管紅軍長征、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這個軍隊是一支以陸軍為核心的武裝力量。我們經常講打出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這個勝利主要是靠陸軍。
當然基於這樣的限制,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並不具備掌握國家資源的條件。城市掌握不了,更不要說機場了,各種技術元素掌握不了。
抗戰期間,當時中國為了抗日,蘇聯空軍對中國國土防空做了很大的支援,美國空軍陳納德飛行隊,也對中國的空中力量做了不小的支援。但是我們自己的力量非常小,當時的民國政府空軍力量薄弱,當時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基本沒有自己的空軍,只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蔣介石「圍剿」鄂豫皖蘇區的時候繳獲過一架飛機—「列寧」號。
我們的整個空軍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建立的,東北解放軍空軍建立得比較早,空軍航校在那裡建立。當時我們的軍隊到了東北之後,主要接手的是日本人的裝備,日本人修建的機場,還有日本人留下的一些飛機,以及我們俘獲的日本空勤人員和地勤人員。
這是我們最初在東北建立空軍的一種條件,主要利用當時的日本技術裝備。
我們看歷次戰役幾乎沒有空中力量,因為當時我們的軍隊全部是地面部隊,沒有空軍,當然也沒有海軍。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全是單一軍種,就是陸軍。而且陸軍中最大量的是步兵,陸軍中其他兵種像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這些力量都不是很強。
新中國成立以後就不一樣了,空軍建立並不是在一個和平時期按部就班、緩慢建立的,而是急速建立的。按照美國遠東空軍司令的說法,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空軍強國。
為什麼說一夜之間呢?就是新中國建立之初面臨朝鮮戰爭,當時戰火燃燒到我們的邊境線之後,鴨綠江大橋被炸、丹東被炸,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兵就成為一種必然。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們出兵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當時中國和蘇聯達成這樣的協議,我們出地面部隊、蘇軍提供空中掩護。後來斯大林出於種種考慮,我們地面部隊出動之後,他的空中掩護來得比較晚。
雖然蘇軍也提供了空中掩護,但範圍比較小。就從鴨綠江到清川江這一帶,建立了所謂的「米格走廊」,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維護我們的入朝部隊後方的安全。但是當我們的入朝部隊繼續往前打的時候,清川江以南,一直到志願軍真正的第一線,大量的空間暴露在美國空軍轟炸和掃射範圍以內,我們從空中吃對方的虧很多,對我們帶來的威脅也很大。
在朝鮮戰場,志願軍急需空中掩護,在這種強烈的需求下,中國空軍建立了。
我們今天毫不否認,蘇聯當時給予我們大力的支持。可以想見,一個原來根本沒有空中力量的國家,突然之間能夠像美國遠東司令講的,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空中強國,如果沒有蘇聯支持的話,客觀地說我們是做不到這一步的。
當然我們前面講了,老航校在東北建立的時候,日本一些教官像林彌一郎在中國空軍建設中提供了空軍技術、航空技術等幫助。東北航校期間,蘇聯免費給我們提供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米格-15戰鬥機——當然我們也購買了一部分,提供了包括空勤、地勤、廠站全套的訓練輔助。
當時的空軍飛行員,很多都是陸軍戰鬥英雄、骨幹,檢查完身體,經過空中培訓,在蘇聯老大哥手把手的帶領之下學習飛行。之後,就出現了這樣的奇迹:飛行時間不到100小時,竟然把美國王牌飛行員擊落了。
美國王牌飛行員大多參加過「二戰」,在「二戰」中戰績輝煌,飛行了七八百個小時,多的達兩千多個小時,竟被我們年輕的空軍打下來了。
這麼一支年輕的空軍,飛行100多個小時,竟然敢在空中和全世界一流的空中力量較量,而且擊落對方,當然我們的損失也很大。
出現了一大批戰鬥英雄,如李漢、王海、張積慧等著名空軍戰鬥英雄。他們敢於在空中與敵較量、空中拼刺刀。
朝鮮戰場上出現了一批作戰效能非常好的空軍部隊,後來回來組建空軍的時候,就以這些在朝鮮戰場投入過實戰、取得過戰績的飛行部隊和飛行員、飛行骨幹為核心,組建了新中國最初的空軍。
所以,我們的空軍就是在戰鬥中打出來的,它不是在和平環境中建設的,因為戰鬥任務要求非常急迫。在這樣的環境下造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雖然很年輕,但是戰績輝煌。
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創造了輝煌的歷史,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當時那樣一種戰鬥精神,我覺得值得代代相傳。
空軍當時有一個口號叫作201發炮彈,它是什麼意思?當時的飛機是米格-15、米格-17,它的空中帶彈量大約是200發,201發炮彈的意思是說:把炮彈打光了,撞也要撞上去。這種精神成為我們建立年輕空軍的精神支柱。
任何一支軍隊光有物質沒有精神是不行的。精神支柱在哪裡?201發炮彈就是我們空軍非常典型的精神支柱。
當然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今天空中作戰形勢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近距離用機炮完成對對方的攻擊,把對方擊落,甚至用撞擊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戰鬥任務,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了。實際上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開始,一直到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再往後延伸,在空中實戰中被對方機炮所擊落的飛機,基本上沒有了,全部是被空空導彈所擊落的。
近程的導彈、中程的導彈,基本上是在不見面的情況下,就把對方擊落了。過去空戰的形式,追逐、躍升、攀升、俯衝,擺脫對方、攻擊對方,這種形式在未來非常少了。
今天的作戰形勢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裝備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今天超視距攻擊就是你看不見我,我看不見你,導彈一發射就把你打下來了。即使超視距攻擊成為未來空戰的主要形式,但任何一支軍隊建設,它的戰鬥精神是不能丟的,這種戰鬥精神滲透在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
因為未來空軍建設還會碰到很多麻煩問題,包括裝備建設、數據鏈建設、空軍飛行員素質的培養、人機結合、人與裝備有機結合等挑戰。迎接這些挑戰,精神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在2009年的國慶首都閱兵儀式上,包括預警機、殲-10飛機等在內的一批空軍新型裝備精彩亮相,展示了人民空軍的風采。有人評論說,十一亮相的空軍裝備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攻防兼備,還有一個就是中國製造。
空軍技術牽扯到非常複雜的技術儲備,比如發動機的技術、材料技術,還有電子技術。就發動機技術來說,空軍的發動機與地面發動機完全不一樣,比如和坦克的發動機、汽車的發動機完全不一樣,甚至它與海軍軍艦的發動機都不一樣。
海軍艦船發動機的要求是什麼?體積大、重量大、馬力大,而空中不行,空中要盡量減重,分量一定要輕,盡量壓縮空間。
另外航空發動機與汽車發動機不一樣在哪裡?比如說汽車發動機出了故障,沒問題,我們停下來修理修理就行了。那空中怎麼辦?失去動力的飛機很危險,會墜毀。
空中發動機要求體積小,安全穩定性高。
另外,飛機工作環境惡劣,地面不管夏天多熱、冬天多冷,溫差也很有限。我們看平常出差坐的民航飛機,飛行高度9000米至10000米,那9000米至10000米空中的溫度是零下50攝氏度左右,到了地面飛機一停,機場溫度一般很高,大水泥板子,毫無遮掩,一般都在40攝氏度以上,這就有將近100攝氏度的溫差。
同時,在空中工作,噴氣發動機的工作環境壓力非常大,溫度有上千攝氏度。在這種情況下,對發動機材料要求非常高。
所以說,一個國家搞航空技術,實際上就是這個國家的高科技技術結晶。電磁設備、火控雷達、搜索雷達、各種感測設備等現代飛機的這套電子設備也相當複雜。
現代一架飛機,尤其是一架軍用飛機,特別是戰鬥機,是這個國家全部高科技技術的結晶。對於我們來說,雖然新中國成立60年了,但是我們的技術家底並不是很厚,所以我們取得的這個成績,總體來看海外評價也是很高的。
但我們還得持相對冷靜的態度,我們與國外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不管在材料、發動機、無線電、儀錶,甚至飛機攜帶的空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等各種各樣的設備,都存在差距。
當然我們在努力、全力以赴地做這些事。比如我們第一架預警機空警-2000,已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技術水平。
現在空警-2000上面用的雷達是相控陣雷達。連美國的預警機用的飛機雷達,基本還是模擬信號的,還沒有數字信號。就是它的預警機所用的雷達,還不是相控陣雷達。當然美國人有這個技術,但是它的大量的老裝備不能輕易淘汰。
這個雷達就是飛機上面有一個跟蘑菇一樣大的盤子,它是轉動的,轉動的雷達要靠機械掃描,我們完全完成了電子掃描,技術有很大跨越。這是空警-2000相控陣雷達比美國現役雷達的先進之處。
但是我們也有問題,比如我們空警-2000的載機,那是俄羅斯的伊爾-76,不是我們自己設計、自己生產的,我們在大飛機上有很大缺陷。當然我們的大飛機項目已經上馬了。
但是從這點可以看出,我們與國外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並不是說我們今天什麼都有了,這是不客觀的,我們還有很多要努力的方面。
就需求來看,如果按照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所要求的國土防空來看,我們把國土防空空白全部填補上了,現在沒有差距了。
但差距是動態的,根據國家利益發展變化提出不同的要求,當然國家利益也是動態的。國家利益的動態性,牽扯到國家力量。國家實力本身是動態的,所以國家利益也是動態的。
我們從一個很好的方面來看,今天國家高速發展已經日益具有強大的物質基礎。隨著發展,我們正在形成很多全新的利益層面,我們不僅要維護領空安全,還必須關注外層空間安全,要在一個更大的範圍營造中國的安全環境。
我們需要在更大範圍維護我們的安全。比如我們空軍到南沙巡航的問題,以前沒有過這樣的能力,現在可以了,我們空軍可以到祖國南沙,包括曾母暗沙這一帶完成空中巡航,這就是新時期國家戰略利益提出的全新要求;再比如以前講台海兩岸,我們的飛機基本上沿著海岸線飛,但我們現在可以將台海兩岸完全覆蓋。當然考慮到種種因素,我們沒有這麼做,但是我們的空中力量現在有這個能力。
空軍建設需要相當大的經費支撐。以前我們國民經濟不太景氣,軍費開支很有限,建設一支強大的空軍是夢想。今天不一樣了,國家能提供充足的物質資源,雖然我們今天有技術差距,但是毫無疑問,隨著國家物質財富極大地豐富和國家利益的發展變化,空軍任務在發展變化。
根據我們現在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全新要求,空軍現在要實現的,不僅僅是維護領空安全的問題,還有外層空間安全的問題。
現在每天有7000個到9000個各種各樣的衛星,變軌經過中國上空,其中有大量的間諜衛星,拍攝、偵察我們地面目標的舉動。如何在新時期維護中國的外層空間安全,也是一個問題。
包括我們可以看見的俄羅斯失效的衛星在空中相撞,美國失效的衛星落入地面被美國導彈擊毀,等等,這些我們未來都要加以考慮。出現這樣的外層空間災難,我們要怎樣有效維護空中的安全?這就是今天「空天一體」的提出緣由。
我們過去的空軍都是防禦性的,就是準備敵人打進來,我們再進行國土防空,在我們領空上作戰。那麼我們今天提出一些全新的要求,就是隨著中國要履行國際義務和跨地區活動,比如中俄聯合軍演,尤其是2007年軍演在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州,要求我們空軍殲轟-7、直升機執行這種跨境的行動,跨越將近8000公里的道路遠程奔襲,挑戰很大。
建立一支能夠在更大範圍內活動的、信息主導的、空天一體的、攻防兼備的空軍,成為對我們強有力的目標牽引。
需求提出來了,我們的「空天一體」存在一定差距,要攻防兼備,但我們長期以來是防禦型的,要做到攻擊型很難。比如我們的殲擊機就是敵人來了,在高空完成截擊任務,我們的殲-6、殲-7,包括殲-8飛機都是這樣的性能。它的特點是,航程比較短、載油量比較小,而且火控雷達、掃射雷達距離比較有限,因為它是防禦型的,防禦型是完全在地面引導之下,完成空中作戰的。這就是差距。
要完成攻防兼備,就必須有足夠的作戰半徑,起碼1000公里以上,當然更遠一些到1500公里以上的作戰半徑更理想。不依託地面引導,空軍衛星結合數據鏈系統,完成空中獨立作戰,同時要求預警機能夠在更大範圍內指揮轟炸機、強擊機、殲擊機,對預警機的要求、對數據鏈的要求、對空中飛行員個人素質的要求,都是全新的挑戰。
按照過去的標準,現在我們的裝備、訓練好像都可以了,可按照今天的標準和未來的標準,我們的差距還很大,我們還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