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蹺蹺板,中國有態度(中國篇)_4.中國海軍今非昔比

國際政治蹺蹺板,中國有態度(中國篇)_4.中國海軍今非昔比

4.中國海軍今非昔比

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在山東青島舉行了盛大的海上閱兵儀式,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來自5大洲29個國家的高級海軍代表團和來自14個國家、多達21艘的各式戰艦,和中國海軍新銳艦艇一道,參加了這次盛會。

這是新中國海軍歷史上第四次較大規模的海上閱兵活動,也是第一次舉行多國國際海上閱兵,意義重大。舉辦這樣一次海上閱兵的盛典,可以說是向蔚藍色的大洋遞上了中國的名片,這也是中國對外開放走向深化的表現。

在舉行海上閱兵式的青島附近,是著名的威海劉公島,115年前也就是1894年,曾經是亞洲最強大的北洋艦隊就是在這裡覆滅的。60年前新中國第一任海軍司令蕭勁光大將,到劉公島視察的時候,因為當時海軍裝備缺乏,不得不坐著漁船登上了劉公島,那麼在6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海軍早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60年的時間,稱為一個甲子。在這個甲子之內,中國人民解放軍由一支傳統的小米加步槍式的以步兵為主的作戰部隊,發展出今天的海軍,包括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岸防兵,還有陸戰隊,已經完全成為一個各兵種交織、各個方面作戰——空中、水面、水下,包括島嶼,能力兼備的海上力量。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準確地說是華東海軍。當時華東野戰軍就是第三野戰軍,在泰州白娘廟宣布成立華東軍區海軍,實際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我們今天就把華東海軍成立的這一天,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的日子。

而這一天,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日子,就是毛澤東詩詞里講的,「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舊的政權覆滅,新的政權誕生。在這一天海軍成立,有一個很大的特殊意義。

當時海軍成立的時候,在慶祝海軍節的青島另一側是威海劉公島,兩者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

當時清王朝在劉公島建立了可以說是遠東最強大的海軍,這支海軍後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灰飛煙滅,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基本上是全軍覆滅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到今天發展壯大,基本是與我們的軍事走的同一條路子,就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然後從裝備非常簡陋走向尖端。海軍從成立開始,用簡陋的裝備打了很多仗,基本上海軍在維護國家權益的戰鬥中沒有停止過。

像解放初期的萬山海戰,到1955年解放一江山島,海陸空聯合作戰,海軍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到八六海戰、崇武海戰、西沙海戰、南沙的3·14海戰等,全是海軍維護祖國權益的一系列行動,而這些作戰行動中絕大部分戰鬥我們都是以弱小的力量,抗擊強大的力量。

我們海軍處於相對弱小的環境,因為海軍這個軍種與陸軍、空軍都不太一樣。比如陸軍,你給一個戰士一桿槍,他就是一個戰鬥力;空軍一個飛行員有一架飛機,這飛機載彈,不管是空投或者空射,一個飛行員駕駛一架飛機,也能形成一個戰鬥力,當然它的戰鬥力比陸軍就昂貴多了。

但最貴的是海軍,海軍需要一條艦船,這一條艦船的鋼鐵含量、上面有多少人員的組建,才能擰成一股繩,才能形成完整的戰鬥力。

所以當我們講聯合作戰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針對陸軍講的。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針對空軍講的。而海軍,早就是一支聯合力量了。

海軍出航,本艦包括輪機、槍炮、航海,包括各種各樣的指揮、各種各樣的武器,各個甲板上邊的、甲板下邊的,如果海軍沒有這樣的總體配合,就形不成一個完整的戰鬥力。就是說海軍軍艦往往要數百人動作整齊一致,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戰鬥力。潛艇要有數十人動作整齊一致,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戰鬥力。

海軍的這種要求,它的技術含量、多人和大的代價形成的戰鬥力,是與陸軍、空軍都不一樣的特點。

當然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海軍建設需要的投入比較大,所以比較小的國家,或者經濟力量比較弱的國家,搞海軍往往捉襟見肘。

比如新中國成立很長時間,我們其實並不太富裕,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禦,防備美國從東部對我們入侵,反登陸;防備蘇聯從西北、華北、東北三個方向對我們入侵,主要考慮陸上作戰。所以說新中國成立相當長的一個階段內,對海軍的投入實際上並不是很多。

1974年西沙之戰,我們對陣南越——我們稱之為南越偽軍,南越派來海軍強佔我們的西沙群島,它的軍艦排水量1500噸,比我們大得多,我們出動了獵潛艇和幾艘掃雷艦,都在1000噸以內,五六百噸,噸位比它小得多。

中國雖然很大,南越很小,但當時它的軍艦很大,我們比它小得多。但是我覺得在這次的戰爭中,我們能看得出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面貌,一掃過去北洋水師那種不敢戰、不會戰、不能戰、戰之不勝的狀態。

西沙之戰,我們的軍隊靠著簡陋的裝備,用機關炮掃射,投手榴彈。手榴彈是陸上的武器,西沙之戰都扔上手榴彈了。兩個艦離得非常近,完全是海上刺刀見紅。當時給南越海軍造成重創,擊沉了它的軍艦,完成西沙之戰的勝利,保衛了領海。

這是我們海軍保衛國家利益非常著名的一戰,當時的裝備多麼簡陋,海軍長期建設投入不足,而且又經過「文化大革命」,但是中國海軍官兵有這種戰鬥精神,實際上在西沙之戰中,完全是用精神把對方壓垮了。

西沙之戰後,國際媒體對此戰報道了很多。南越的軍艦被擊沉了,覺得很丟臉,它們說我們使用了冥河式的導彈,是冥河式的反艦導彈把它打沉了,實際上我們當時用的是機關炮、手榴彈。

當然,這種局面一方面可以說體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戰鬥精神,另一方面我們今後也絕不會讓這種局面再出現。

我們一定要加強海軍裝備建設,現在已經有了非常大的發展。

通過這次海軍建軍60周年海上閱兵,能看到60年來我們海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近10年來,發展速度最快。而近七八年、八九年的發展速度,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的發展速度。而最核心的一條原因是,國家的綜合國力增強了。我們的經濟產出、財政收入、國民總收入,發展非常快,上升很多。有錢了,就有了建設強大海軍比較好的物質基礎,沒有這樣的物質基礎是不行的。

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表示,人民海軍建設的當務之急是大力推進整體轉型、提升海上核心軍事能力。這種轉型主要是根據國家利益、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需求。

我們的海軍長期是一支近岸作戰力量,防備敵人的登陸,防備美蔣竄犯大陸,防備敵人從渤海灣、膠東半島、遼東半島、江蘇這一帶登陸,這是我們長期防禦的重點。長期以來,海軍處於近岸防禦的態勢,防止敵人打進來。

但是從今天看,中國的安全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隨著我們國力的增強,今天敢於入侵我們的力量已經不復存在。我們今天的問題是,維護祖國統一的任務,維護海洋權益的任務,維護我們海上航道安全的任務,一系列全新的安全訴求提出來了。

如果海軍還按照過去近岸防禦建設思路,等待別人打進來,防止別人登陸,防止別人從海上接近我們,已經無法完成我們今天所要完成的任務。我們今天的任務要求我們海軍具有更大的活動範圍、更大的監控範圍、更大的火力控制範圍。

之前我們內部也發生過爭論,如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要不要去亞丁灣護航的問題,要不要去,有沒有必要去。很多人說我們連家門口的事還沒有完全管好,我們還有一些海洋權益存在爭端,東海、南海都有這個問題。

還有同志講,我們國家還沒有完成統一,跑到亞丁灣幹什麼。實際上我們今天感到,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編隊在亞丁灣成功完成護航任務返回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海軍擔負的角色,它是中國在新的環境中、新世紀條件下履行大國責任,同時也是對我們國家利益的有效維護。

這種決策和責任,我們一方面要做好思想準備,另一方面要做好能力的準備。

思想準備要齊頭並進,實際上完成一種思維模式的轉型,從過去單一近岸防禦的思想轉化成在一個更大的範圍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我們講海軍轉型,當然有很多很專業的話,如果不是搞海軍的話,可能不一定聽得懂,但是我們從這個角度一講,就能明白,就是如何維護我們變化發展的國家利益。我們的軍事力量,尤其海上力量,如何在維護國家利益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是新世紀中國海軍既光榮又艱巨的任務。

參加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有美國海軍拉夫黑德上將。拉夫黑德是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實際上是美國海軍一號人物,這是美國海軍方面所做的一個非常友好的表示。

還有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海軍各個層面的領導,都到中國來訪問,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友好的表示。

當然這種友好的表示,也隱含著對我們力量的注重。如果單單是友好的話,美國沒有必要派海軍的第一號人物來。從美國海軍來說,這是對於發展迅速的中國海軍和海上力量,表示出一種中國海軍應當得到的尊重。

像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2007年4月訪美的時候,他就得到過這種尊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在五角大樓外歡迎他,美國國防部長、美軍參聯會主席、海軍作戰部長都在五角大樓裡邊等他。

這絕不是五角大樓或者美國三軍系統對吳勝利司令個人的尊重,這是美國最高軍事當局,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力量的尊重。這種軍人之間的尊重,絕不單單是一個禮節的問題,它第一是對你力量的認識,第二是對你力量的承認,這點認識和承認都是很重要的。有這種充分認識和承認才真正能讓一個國家維護自己的安全。

中國作為內陸國家,有2萬公里的陸疆,但是我們還有1.8萬公里的海疆。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對陸疆的宣傳是足夠的,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我們有960萬平方公里領土,這指的是我們的陸疆。但是從小學到大學,相當多的人不知道我們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權益,這是我們的海疆。

12海里領海,然後毗連經濟區,然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這個範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認定的,我們有300萬平方公裏海洋權益。

這是我們教育中確實存在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對於一個民族事業是有影響的。我們的一寸土觀念,好像守住每一寸土地就可以了,實際上聯合國也劃歸了我們管轄的海洋權益範圍。這300萬平方公裏海洋權益,包括海底的油氣構造、海底錳結核礦、海水潮汐的利用等,至於漁業資源就不用說了。

實際上,海洋是人類發展的大自然寶庫,對這一部分我們的認識是不夠的。

根據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歷史經驗,我們的主要危險來自海上。1840年,帝國主義國家從海上過來入侵,八國聯軍、英法力量迫使我們簽訂屈辱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北京條約》等。所以我們習慣把海上看成威脅的方向。

我們在今天看,海洋不是威脅的方向,海洋是發展的方向。這是一個民族思維做出的很大的轉變。當然也有安全的威脅,但是總體來看,有沒有克服威脅的能力?我們海軍建設就是本著這一點的。中國人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海洋權益,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把海洋真正作為一個發展的方向。

這種觀念的變化,當然不僅僅是軍隊,還包括地方。

海軍節就是非常好的契機,通過海軍節,從小範圍來說,讓國民、讓世界認識新中國海軍建設;從大範圍來說,實際上讓我們國民從一個更大的範圍認識中國的海洋權益,也是從一個更大的範圍讓世界看到,中國人對自己海洋權益的認識和對自己海洋權益捍衛的決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
上一章下一章

國際政治蹺蹺板,中國有態度(中國篇)_4.中國海軍今非昔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