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龍仁之戰

第14章 ◆ 龍仁之戰

就在漢城棄守被之際,駐軍於漢城附近朝鮮文武官員也集結了龐大的兵力開始了勤王作戰。但是六萬勤王軍中除去萬餘常備的正規軍之外,大部份皆為剛剛招募的烏合之眾,戦力並非完備。(「我兵雖衆,皆列郡烏合之軍,行師之際,有如驅羊就牧,散亂無統「。朝-朴東亮《寄齋史草》)

戰時,不修武備,臨戰倉促聚兵的後遺症隨即迸發,因師期太迫,導致倉促募集的士兵在行軍途中苦不堪言,繼而導致兵變發生。而面對作亂的叛軍,各將領麾下的朝鮮常備軍竟無法將其快速鎮壓,由此可見朝鮮軍隊的孱弱。

史記:「師期太迫。兼以霖潦連旬。列邑守令恐被後期之譴。在道驅迫。晝夜兼程。飢渴俱逼。至有自縊於道傍者。艱楚之狀。若是之甚。列邑軍厭憚赴戰,玉果、淳昌軍人先作亂。有邢大元、趙仁者為魁首,阻蘆領為固,已而還入淳昌郡,焚掠官舍、刑獄。郡守金禮國脫身奔告於洸,洸傳令兵使討誅之。潭陽府使領軍上道,道遇亂兵,潭兵亦潰,南原、求禮、順天之軍到參禮驛,一時自潰」。(朝《宣祖修訂實錄》、申炅《再造番邦志》)

兵變延誤了進軍計劃與戰機,在各將竭力彈壓之下,朝鮮軍隊才重新得到整編,但是已折損兩成兵力,可謂是出師不利。五月二十七日,進京勤王的全羅觀察使(正二品)李洸、忠清巡察使(正二品)尹先覺、防禦使(從二品)郭嶸、忠淸兵使申翌、羅州牧使李慶福、助防將白光彥、光州牧使權栗,中衛將李之詩、古阜府使李允仁等部四萬六千朝鮮官兵在京畿要隘龍仁遭到日軍堵截。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李洸遣先鋒將白光彥、李之詩領四千精銳攻打日軍在龍仁城北斗門山築壘陣地時,居然被據險而守的日軍中務少輔(從五位下)脅坂安治家臣脅坂左兵衛和渡邊七右衛門所部六百日軍所擊敗。

先鋒將(從三品)白光彥、助防將李之詩、古阜府使(正三品)李允仁、咸悅縣監鄭淵等將校士卒數百人皆歿於陣中。隨後得到山潛眾忍兵與天福寺薙刀僧兵(一說協防龍仁的加藤隊)增援的脅坂軍將李洸的數萬大軍徹底擊潰。

趙慶男在所其撰《亂中雜錄》中記述道:「初五日,李洸使先鋒將白光彥覘賊於龍仁。賊結壘於縣北北斗門小山,陣微兵殘,勢似孤弱。光彥等以爲虜在目中,肉薄挑戦。從卯至巳,賊兵藏伏不出。午時,我軍懈體,賊騎突至,著金假面,揮劍直前,殺入軍中,左斬右斫,死者不知其數。駐防將白光彥,李之詩,古阜郡守李允仁,咸悅縣監鄭淵等皆死,大軍氣奪,十萬將士,一時皆散,三道之師潰於龍仁。李洸與諸將潰奔,敎書、印信、節鉞、旗麾及軍器軍糧,倍數餽運之物,皆委棄,賊一炬燒之」。

朝軍的無能恰如《再造番邦志》所記載:「以兩道累萬之衆,見百餘倭賊,奪魄褫氣,如落葉當迅風,古所未有也」。

據日方史料所記載,出陣的脅阪軍只有六百,卻取得斬首一千,俘獲三百的戰績。如此,當屬世界戦爭史上兵力比例極為懸殊的一場戦斗。

「王城釜山浦往來之路,日本兵被殺者多矣,安治等相議多築附城於其間。脅阪左兵衛,渡邊七右衛門守其附城,六月五日敵兵數萬來攻甚急,安治聞之,既出王城,黎明馳至,時敵兵陣於高嶺,安治自山陰出旗,以山岡右近為先驅。其出兵也,一騎出後一騎又出,不敢亂出,因是敵不轍進。左兵衛、七右衛門等見安治旗,大喜,出城馳入敵陣,敵兵辟易。安治率兵執幣呌呼於敵後,諸兵彌進,至是敵軍悉敗,安治捕三百人得首級一千級」。(日《肋阪家書》)

朝鮮史料記載了由於陣前將領輕敵,戰意鬆懈,布陣失誤,以至大軍潰敗的原因。(「先鋒將白光彥見賊少,當先挑戰。賊佯斂兵不戰,我軍意懈,不意賊兵潛從草樹間,散伏以進,一時發銃揮劍以入,光彥之詩先中丸死。二將皆以勇力有名,聞其死舉軍氣奪。一夜三四度移陣,翌朝軍中炊煙起,賊兵從山谷間突至,白馬將著金假面,從數十人,耀白刃居前。忠淸兵使申翌在前,望之先走,十萬眾次第潰散,勢如山崩河決。洸、睟、國馨在三十裡外,亦不能整陣,器甲、芻糧委棄如山,賊悉焚之而去」。(李朝《宣祖修正實錄》)

其實,如果朝鮮統兵將領能審時度勢,以所部兵力快速增援漢城,依託防禦工事與日軍周旋,未嘗不能與日軍一戦。

據史料考證,因朝鮮禁軍主力在「忠州之戰」中全軍覆滅,當時漢城的朝鮮軍力只有四千多人,連守御城堞的單兵配置都無法確保,急需軍力充實城防。(「兵曹所抄軍四千五百名,而都城凡三萬堞,弓家七千二百,雖一弓家一名,猶不能半」。李朝《宣祖實錄》)

但令人嗟嘆的是,早在4月24日,李洸、尹先覺在溫陽的部隊雖然未集結完畢,但也有三萬餘人,其中正規軍約有八千兵馬。此時若能快速北上,馳援漢城,充實漢城的防務,同時利用漢江的天塹拒敵,也許能遲滯日軍的進攻。然而,李洸之流執意與郭嶸等軍匯合,在確保極大優勢兵力后,方可進軍作戰。但戰機早已在朝鮮官員的愚鈍、延誤、怯戦之下稍縱即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壬辰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壬辰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 龍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