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教育力

大自然的教育力

大自然的教育力

大自然中到處是「為什麼」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優秀的學習能力,能去探索和思考萬事萬物。這些能力的培養不能等到上學以後再考慮,更不能僅僅局限於學校課堂里。而是需要父母從孩子嬰幼兒時期起便從細小的事情和遊戲中去引導,去滲透在點點滴滴的生活和玩耍里。

我們大可不必刻意為之,重點是要留意身邊事物。當然,我們得有心、得用心!知識和學問不會局限在課堂和考卷上,周圍所有的事物都是書本,我們要把思路打開,就要從身邊開始閱讀,要從眼皮底下探索。

生活就是教育。

遊戲就是教育。

自然就是教育。

如:我們在野外最常見的動物就是螞蟻,孩子在旁邊用樹枝撥弄它們的時候,如果你僅僅是感覺無聊地看一眼,甚至擔心孩子玩耍弄髒衣服的話,就不能發揮引導他的作用。

這時候你可以童心未泯地和孩子一起觀察螞蟻的活動軌跡,討論螞蟻通過什麼來相互交流,一隻弱小的螞蟻發現了食物后怎麼去告訴別的螞蟻,小螞蟻是否真的力氣很小。

爸媽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找找,看螞蟻們是不是在做同樣的事情,或者是否還有別的種類的螞蟻……

以上這些都是身邊小事,類似的事情還可以參考一些人文故事,比如歷史上有名的「楚霸王之死」中,張良就是利用螞蟻嗜糖的特性來組字暗示,從心理上戰勝了「楚霸王」項羽的。

關於螞蟻,可以提的問題太多了,而且螞蟻的趣事也特別多。當父母提出相關問題,就會引導孩子以某種方式去思考它。

最後當孩子面對一物一事時,就會知道從哪兒開始了解、琢磨事物的本質,從而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

我們最終的目的不是要告訴孩子「螞蟻是什麼」,而是要讓孩子學會怎樣去思考。

關鍵不在於告訴他真理的內容,而在於讓他進入探索真理的過程。

自然界還有其他類似的無窮無盡的「為什麼」,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人們去尋找答案。

這便是學習最初的動力和源泉!

我們背著書包上學,是為了解所有和人有關的事物,包括生命、環境、技能、文化等。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文」,而非以北大清華、耶魯哈佛畢業生自居,也非成為商海精英、官場名流。

學習的最終目的不僅是養家糊口、安身立命,還要讓我們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有智慧地去愛、去快樂、去追求,在工作和生活中靈活變通。

教只能給予推動,應使學生自己去找到必須認識的東西。

——柏拉圖

什麼是「懶螞蟻效應」?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3個分別由30隻螞蟻組成的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則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些少數螞蟻叫作「懶螞蟻」。

有趣的是,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它們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獲知新的食物來源。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懶於雜務,才能勤於動腦。

相對而言,在蟻群中,「懶螞蟻」更重要;同理,在企業中,能夠注意觀察市場、研究市場、分析市場、把握市場的人也更重要。

在大自然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有很多家長在中學階段煞費苦心地尋找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方法,無奈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與其到那時千方百計尋找考高分的方法,不如在早期的教育中就使孩子有學習的慾望,有學習的興趣,體會到獲得知識後會有一種無可替代的精神愉悅,像糖一樣有甜絲絲的滋味,能夠讓自己感到充實快樂。據說猶太人在孩子嬰兒時就往書上抹蜂蜜讓他舔,從直覺上品嘗知識的味道,嘗到甜頭了才有繼續和保持的動力。

人是需要對很多事情賦予意義的動物,這樣人的生命才顯得有意義,才能知道原來自己和一般意義上的動物是有區別的,所以哲學、心理學等學科都在很努力地探求這個問題。

說到底,世間萬物的趣味性都是人去發現和發明的,這些意義和解釋會讓人覺得快樂,覺得自己的存在更有意思,而只有通過學習你才能了解到「人對這些事物懂得了什麼或者賦予了什麼」,從而激發學習的慾望。

就算是螞蟻這麼一點點的小生物,只要人們通過了解和學習,都會探索出很多有意思的內容。當孩子了解了一個小小生物竟是如此有趣,那麼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拒絕去學習和認識螞蟻,也不會想著在生物課學習螞蟻的時候開小差打盹,因為他會渴望了解更多和螞蟻有關的有趣內容,就像等待觀看聰明的喜羊羊怎麼逃開貌似強大的灰太狼一樣。

這就是學習,這就是教育,好的教育不著痕迹,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種樂趣!

父母們擔心的一個問題是:我的知識有限,根本應付不了這麼多問題。

這沒有關係,你可以坦誠地和孩子說:「爸爸媽媽也有不懂的東西,我們回家后一起去找答案!」這也是我前面提到過的共同成長所包含的內容。

如果你平時有心力,能夠多涉獵,或者本身愛好一些自然萬物的知識,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夠更大程度地影響孩子,那當然更好。

尤其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父母的博學會在孩子心裡加分——孩子因為敬仰你的才華,他會適當降低自己的青春叛逆程度。

螞蟻的哲學精神五部曲

第一部:螞蟻從不放棄。如果它們奔向某個地方,而你想方設法阻止它們,它們就會尋找另一條路線。它們或往樹上爬,或從地下鑽,或者繞行,直到它們尋找到另一條前進路線。向螞蟻學習從不放棄,直到找到一條路線通向想去的地方。

第二部:螞蟻在夏天就開始為冬天做打算。多麼深刻的洞察力!它們不會天真地認為夏天會永遠持續下去,所以即使在盛夏,螞蟻也會積極地為自己儲備冬天的食物。向螞蟻學習,陽光明媚的時候,就懂得去考慮暴風雨的來臨。

第三部:螞蟻在冬天裡又想著夏天。整個冬天,螞蟻都在提醒自己:「冬天不會持續太久,我們很快就能到外面去。」於是在氣溫變暖的第一天,螞蟻就會出去活動;如果氣溫變冷,它們再返回洞里,從不一味地等待,永遠會在氣溫變暖的第一天出去。

第四部:螞蟻從不搞窩裡斗,只要一個洞穴出入就是自己的兄弟,兄弟之間永遠是合作夥伴,而不是敵手,無論幹什麼事都萬眾一心。比如,一隻小螞蟻,發現一塊大食物,自己拉不動,於是便叫來一隻二隻,直到更多的螞蟻來幫忙。大家都拼盡全身力氣,把東西搬回家后,大家共同享用。它們擁有天然有效的行為規則,保證公正和秩序,規則的核心就是「蟻性」。

第五部:螞蟻在整個夏天會為冬天準備多少食物呢?它們會竭盡全力儲備儘可能多的食物。多麼令人嘆服的哲學——全力以赴!

這裡的「才華」是指博學,而不是指掙了很多錢,或當了很大官,社會地位很高。

地位和錢在現實中雖然有所作為,可在這樣的問題面前還是無用武之地。

當然,如果你和孩子的心很遠,即便才高八斗同樣也束手無策。

說來說去,有一點自始至終最重要,那就是孩子和你之間的感情到底怎麼樣?

操作細則:

注意交流時的語言方式,用孩子易懂的話交流,不說學術用語。如:螞蟻喜歡吃什麼呀?螞蟻會說話嗎?螞蟻迷路了怎麼辦?螞蟻搬不動怎麼辦呀?

我只是把可能涉及的內容盡量完整地羅列出來,以上的內容不用面面俱到。

孩子可以學到:

·語言能力

·分類能力

·創造力和想象力

·思維能力

·探索能力

·觀察能力

·表演能力

家長不是一本百科全書,你可以找出自己偏重了解的那一方面,如學理工之人也許偏自然類,學文之人也許偏人文類。

另外,這種交流也沒有嚴格的步驟,無須從頭至尾全來一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愛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愛養
上一章下一章

大自然的教育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