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第五章
讀書是王道
◣反閱讀和功利性閱讀將導致精神「發育不良」,「唯有用論」只會讓人形成狹窄的視野。
◣看電視和用網路不能代替閱讀,反而會幹擾靜心思考,增加人的惰性。
◣通過閱讀向內尋找,那才是我們希望傳遞給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只是給孩子買書是不夠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不應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鸚鵡學舌式的讀書方法並不可取,善於思考才能獲得真知識。
◣讀書令人愉悅。
◣閱讀時不僅要「過眼」,而且要「過腦」和「過心」,這才是讀書之道。
你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嗎?
你自己愛看書嗎?
家裡有很多書嗎?
你會針對孩子的不同階段挑選合適的書籍送給他嗎?
你和孩子有沒有交流過書中的內容?
我們應該從小、從早,給孩子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並使習慣成自然。
學習最好的和最差的孩子可能因為智商的關係產生差距,但「學習超人」和「學習衰人」都不是常態,大部分孩子屬於中間那部分人,彼此差距不大。
會不會讀書,會不會學習,最終靠的還是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和培養。
如果孩子有自覺學習的習慣和興趣,那他既不會成績太差也不會感覺學習太辛苦。
什麼能使孩子學之隨意,學之無意,學之願意,學之愜意,學之樂意?
那就是幫助他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讓他捧起書、鑽進書、愛上書、離不開書,這才是學習中的王道。
開卷有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他們一年平均閱讀64本。中國人均年閱讀圖書4.72本。即便是閱讀總量在中國排名第一的上海,人均年閱讀也只有8本。而中國擁有十幾億人口,先不論教科書,課外閱讀量卻平均每人一年一本都不到。這個數據也遠低於韓國的11本,日本的40本。與早先的調查相比,讀書率也呈下降趨勢。
據說甚至不少電視台的讀書節目開了又關,關了又開,屢敗屢戰,無奈又不甘。因為讀書節目在國內被看作電視台的收視「毒藥」,市場需求不足,投入與產出失衡,節目被迫「末位淘汰」。
難道中國人真的不需要書籍了嗎?
除了人均閱讀量較低外,國人閱讀還有另一個讓人憂慮的傾向,就是「功利性和實用性突出」。據統計,在全國有限的人均購書中,八成都是課本教材,而在各大書店的銷售統計中,教材參考、考試輔導類的書籍也佔了很大的比重。在書博會上,最受青睞的也是教輔教材、技術培訓、時尚雜誌等功利性和實用性十足的出版物。
其實,我們在看書的時候首先要排除這樣的想法:「我讀它有什麼用?」先不要考慮閱讀書里的內容和知識是否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應該盡量使自己多看一些不同門類的書籍。
功利性閱讀就是閱讀的敵人。非「有用」的書不讀,而「有用」的定義在這裡又變得非常狹窄。只看教科書或教輔書,那不叫閱讀,也不叫教育,那是一種機械的訓練,會導致讀書者精神發育不良。
學習不僅是為了理解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尋求知識本身和身邊一般事物所具有的意義。學習是人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要想實現這些對話,就得先和書對話。
就像在春天種下果樹苗,你不能指望馬上就吃上甜蜜的果子一樣。但如果因為覺得不能馬上吃到果實,就不去種果樹,那你永遠沒有甜果子吃。
只要相信一點:如果你是個勤於閱讀的人,隨著時間累積,有一天將會發現所有的書都沒有白讀,它填充在你思維的每個角落,默默地發光。當你頓悟自己和書之間的親密關係時,將欣喜不已。
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只管「耕耘」不問「收穫」,尤其在孩子小時候,這才是適合孩子智力發展的教育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各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唯有用論」只會讓孩子找到懶惰的借口、形成狹窄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