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別把自己依託在兒女身上
三、別把自己依託在兒女身上
當歲月的年輪送你獨自前行時,千萬不要過早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押在兒女身上。從初入老境到完全失能,是一個不短的過程,無須給兒女太多的壓力。儘可能自己把控,主動安排好自己的事。如果您應邀看護下一代,別光想著自己成了「孩奴」,盡量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平淡地活好每一天,日子才能過得有滋味。
人老了,能力在衰退,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不論悲歡,守住自己的一方生活,感激每一份溫潤。多理解家人,多理解孩子,儘可能少成為他們的負擔。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心,才能活得有質量。
王大媽退休了,老伴病逝也兩年了。她有一個女兒,女婿在一家大的網路公司工作,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小兒子。女婿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女兒看他幫不上自己,就帶孩子搬到母親這裡來了,一住就是兩年。王大媽一早就去送孩子上學,之後到菜市場買菜,回家后趕緊打掃衛生、做飯,然後再去把孩子接回來。她還要看著外孫做功課。女兒一進門就有熱飯熱菜,搞衛生、收拾屋子什麼都不用她做。女兒把母親這兒當成溫柔之鄉了。雖然王大媽沒有時間旅遊、和朋友聚會,但因為有女兒一家的陪伴而少了寂寞,多了忙碌,日子過得飛快。
可作為母親,她心裡還是有一些擔憂。女兒小兩口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女婿一周只回來一兩次。她家是平房,面積也並不大。為了圖小外孫能上個好小學,也不能換房搬家。小兩口在一起有諸多不便。母親建議女兒一家在女婿公司附近租一所房子,他們也採納了這個建議。可只租了兩個月,就把房子退了,因為住得遠了,小外孫上小學,接送不方便。王大媽怕這樣時間久了,影響他們的夫妻關係,很想讓女兒回到自己的小家單過。可是女兒從小依賴慣了,現在這樣,下了班一切現成,她不用太操心,就不願意搬走。老伴兒過世之後女兒就搬了過來,對王大媽來說,是個很大的安慰。她從心底也不想讓女兒走,她不願意自己獨自一人生活,只是有些為女兒擔心而已。
的確,家的溫暖不僅僅是由於愛,還因為有人守護。這會給人一種心理安慰,這種安全感是金錢買不到、名望帶不來的,只有親情才能辦到。但是母親的家要珍惜,女兒的小家也須呵護。王大媽得相信自己喪偶之後的恢復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促其生長的,當需要時就可以喚出。
任何一個母親,無論單身與否都沒有必要把自己寄托在兒女身上。傑出人物的生命軌跡或許能給人一些啟迪。生於1917年的李佩不久前去世了。她生前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英語系教授。她不但長得漂亮,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而且有極強的氣場,很有吸引力。她一周里穿衣服不會重樣,耄耋之年出門,也要把頭髮梳得一絲不苟,別上好看的發卡。更要緊的是,她一生都不曾放棄追求。20世紀50年代,李佩夫婦帶著女兒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國。回國后,丈夫郭永懷在中科院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懷和好友一起開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識到丈夫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發工作。1968年12月5日凌晨6時許,一架民航飛機在即將著陸時突然失事,一頭扎在了機場附近的玉米地里,13具燒焦的屍體散落一地,有兩具抱在一起的屍體格外引人注目。當人們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具屍體的胸部中間,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前來接應的士兵當場跪地痛哭,那是他們力學所的副所長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失去丈夫的李佩經歷了人生最大的打擊。她挺住了,沒被擊垮,依舊努力做好自己。
當「文革」結束時,她已經年近60。重新恢復工作,她籌建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英語系,培養了最早的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當時國內沒有研究生英語教材,她就自己編寫,每次上課,帶著一大卷油印教材發給學生。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李佩向學生介紹美國大學招收研究生的辦法,鼓勵大家申請自費留學。
她爭分奪秒地搶時間,70多歲學電腦,近80歲還在給博士生上課。20世紀90年代,唯一的女兒郭芹病逝了。女兒病逝后僅幾天,她又拎著收錄機去給博士生上英語課了。
她81歲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總共辦了600多場。她請的主講人是各個領域的大腕,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寧、饒毅都登過這個大講壇。大講壇的內容非常豐富:農村問題,中國古代文學史,天體演化,昆蟲,愛斯基摩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美國總統大選等。開論壇是極其瑣碎的工作,要和主講人溝通,確定主題與時間,來來回回要打幾十個電話。她甚至帶著年輕人在中關村四處張貼海報。她說,不能貼得太早,也不能貼在風口處,會被風刮跑了。她親力親為,充實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一個人,無論什麼原因,是否自願選擇單身生活,只要自己獨立生存一天,都永遠別放棄追求與理想。心有所系,才能活得充實。做人做到極致,意義便包含在生存之中。孤獨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奮鬥目標與動力。極致老太李佩可以成為大家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