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麵食材料分類
中式麵食材料分類
麵粉
麵粉,是麵食最基本的原料,我們吃的麵粉來自小麥。小麥籽粒含有豐富的澱粉、植物性蛋白及少量的脂肪,還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和B族維生素。小麥加工成麵粉,含有麵筋。依據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和品質可分為高筋麵粉、中筋麵粉、低筋麵粉、全麥麵粉。為滿足人們對各種不同麵粉的需求,市場上還有專門的預拌麵粉和專用麵粉。
☉高筋麵粉
高筋麵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為11.5%~13.5%,適合用來做麵包,以及有彈性和嚼勁的麵條等。用手抓起一把麵粉,拳頭攥緊然後鬆開,粉團很快散開,不會結團,就是高筋麵粉。
☉中筋麵粉
中筋麵粉的蛋白質含量為8.5%~11.5%,介於高筋麵粉、低筋麵粉之間,一般的中式麵食都會用到,比如包子、饅頭、麵條等。用手抓起一把麵粉,拳頭攥緊然後鬆開,粉團有一點結團不會很快散開,就是中筋麵粉。
☉低筋麵粉
低筋麵粉蛋白質含量為6.5%~8.5%,麵筋較少,因此筋性較弱,比較適合用來做蛋糕、餅乾等松酥的食品。用手抓起一把麵粉,拳頭攥緊然後鬆開,粉團保持形狀不散,粉質細緻,就是低筋麵粉。
☉全麥麵粉
全麥麵粉是將整粒小麥碾細,無須去除麩皮,包含麩皮和坯芽等磨成的粉。因為麩皮含量多,100%全麥麵粉做出來的麵食體積較小、組織較粗、筋性不夠、口感粗糙,所以常要搭配其他麵粉使用。
☉預拌粉及專用麵粉
預拌粉是根據製品的不同,在麵粉中混合一定比例的其他配料,使用時只要加入適量的液體原料,混合攪拌就可以製作。現在市面上會根據麵食種類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專用麵粉,簡單又方便。區分的關鍵因素就是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和品質。
☉雜糧粉
人們習慣將稻米和小麥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常見的雜糧粉有玉米粉、小米粉、黃豆粉、蕎麥粉、黑豆粉等。這些雜糧粉富含澱粉、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口感和味道也各有不同。可將雜糧粉與麵粉搭配,製作口味不同、健康營養的食品。
☉到底該選哪一種麵粉?
要根據具體要製作的麵食來選擇使用哪一種麵粉。一般的中式麵食選擇中筋麵粉就可以。
☉不開包裝袋如何判斷麵粉類型?
一般市場上售賣的麵粉包裝袋上都會印有「營養成分表」,看這個表格中的「蛋白質」、「每100克」這一欄,標註的數字在6~8範圍內的基本都屬於低筋麵粉;數字在8~12這一範圍的基本屬於中筋麵粉;數字在13以上的基本屬於高筋麵粉。
·如果你想做蛋糕、酥點,用低筋麵粉。
·如果你想做家常主食,如饅頭、烙餅等麵食,可用中筋麵粉或高品質的低筋麵粉。
·如果你想做麵包,可以選用高筋麵粉,也可以選用特高筋麵粉或高品質的中筋麵粉。
注意觀察包裝上是否有完整標識與認證標識,一定要留意包裝上的成分標識,看清是否有添加劑。
水
水是製作麵食的主要原料,麵粉加入水通過攪拌才能形成麵糰,酵母菌要遇到水才能進行繁殖,乾性材料有了水才能溶解或濕潤。
麵粉加水,即會形成麵糰,而水量的多少或水溫的高低,則會影響麵糰的性質,利用此特性即能調製不同口感的麵食。麵粉在正常的吸水範圍內,水分越多,麵糰越軟;反之,水分越少,麵糰越硬。隨著水溫的升高,麵粉的吸水量也會增加,主要是因為麵粉中的澱粉受熱會產生糊化作用。不同的麵食類別需要軟硬度不同的麵糰。但配方中加水量沒有絕對性,需要根據麵粉的種類、材料、水溫及產品類別、製作方法作相應調整。
製作麵食使用的水質好壞與成品品質也有密切的關係。若水質過硬則麵糰的筋度和韌性都會增強,會抑制發酵;若水質過軟,則麵筋的韌性降低,會增加麵糰的黏性,吸水量減少。製作麵糰以潔凈的自來水、純凈水為佳。本書食譜中若無註明沸水、溫水等特定水溫標準,用室溫水即可。
乳製品
乳製品是以生鮮牛奶為主要原料,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根據質地不同,可分為乳製品、奶粉、鮮奶油、煉乳、乾酪等。
產品中加入乳製品可使麵糰增加特有的奶香味,能使蒸製品顏色更白更柔嫩,提升油炸或烘烤製品的色澤度,並可增加營養,促進食慾,更適合用於製作老人或兒童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製作麵糰時加入乳製品,相應原配方的液體用量要適當調整,不可與水等量交換。並且,因牛奶的貯存條件限制,它並不適合用來製作需要長時間放在溫暖處發酵的麵食食品,以免生成過多的雜菌引起變質,因此,製作麵食時是否使用乳製品要格外謹慎。
蛋
製作中式麵食加入蛋液,可增加產品的色澤和香味,還可起到提高麵食膨鬆度的作用。
蛋黃提供天然的金黃色澤,其中所含的卵磷脂,可使麵糰的油、水乳化,增加產品柔軟性,使組織細緻,進而延長保存期限,增加風味。蛋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尤其在兒童麵食中加入,可增加營養。
蛋液塗抹在產品表面,經烘烤后可產生金黃的光澤,不僅能使外表更美觀,又能防止水分蒸發,保持了產品的柔軟性。此外也可作為餡類或油炸麵糊的黏結與增香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蛋用量的多少,對麵糰的質地、色澤、組織、口感、保存都會產生很大影響,用量多時,質地鬆軟、色澤深、組織粗、口感松、保存時間短;用量少時,質地硬、色澤淺、組織細,口感紮實、保存時間長。另外,蛋液的添加量會影響麵糰的性質,如吸水性,也會對麵糰的攪拌、發酵過程產生影響。因此配方中加入蛋液后,其他液體的用量要作適當調整。
其他液體
製作中式麵食時,可以用榨取的各種色彩的蔬果汁液代替水加入麵糰,使麵糰呈現各種不同的色彩,使成品色彩豐富,風味獨特,進而提高食慾。例如,菠菜汁可調製綠色麵糰,紅心火龍果汁可調製紅色麵糰,胡蘿蔔汁可調製橙色麵糰,莧菜汁可以調製粉色的麵糰等。需要注意的是,加入果蔬汁后原配方的液體量要做出適量的調整。並且,加入果蔬汁后,麵食成品經過加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褪色現象。所以產品要按需加入適量果蔬汁,並且不要加熱過久。
糖類
製作中式麵食時,糖類用量的高低,對麵糰的吸水性、攪拌和發酵等均會產生影響,因此使用糖時必須針對產品的特性斟酌選用。糖類可改善麵糰品質,改進麵糰的組織,使麵糰韌性降低。糖類具有供給酵母菌營養,調節發酵速度的作用,進而可以調節食品的柔軟度,使成品鬆軟。製作中式麵食常用的糖類有白砂糖、綿白糖、紅糖、液體糖漿、糖粉等。
☉白砂糖
白砂糖簡稱砂糖,為粒狀晶體,根據晶體大小,有粗砂糖、中砂糖和細砂糖三種。製作麵糰或調味時,較常使用細砂糖。這種糖的顆粒大小一般只有粗砂糖的1/4~1/5,更易於溶化。本書食譜中將細砂糖統一簡稱為白糖。
☉綿白糖
綿白糖又稱綿糖,其質地綿軟、細膩、潮潤、入口溶化快,結晶顆粒細小均勻,適合直接撒、篩或粘,因含水量較高不易保管。
☉糖粉
糖粉由白砂糖磨製而成,又稱糖霜。外形為細白粉末狀,遇水容易溶化,是製作中式點心常用的一種糖,使用前需要先過篩,也可以直接與其他原料混合使用。傳統的糖粉,會添加3%~10%澱粉混合,作用是防潮和防止結塊。
☉紅糖
紅糖又稱黑糖,用傳統的製糖技術製作,把甘蔗榨汁后,經濃縮、乾燥、攪拌、粉碎而成。可用於中式點心製作,在製作饅頭或發糕時加入紅糖可調節製品的顏色,更具有特殊風味。
☉液體糖漿
液體糖漿是一種具有甜味的黏稠糖液,可用於製作月餅皮等中式麵食。糖漿可用白砂糖熬煮或用澱粉轉化而成。常見的有麥芽糖漿、葡萄糖漿、轉化糖漿、蜂蜜等。
油脂
油脂是製作麵食常用的原料之一,會影響麵食製品的柔軟性、酥性、體積和穩定性。麵糰中加入油脂后,麵筋的韌度會降低,麵食口感會變柔軟。油脂還能讓麵食變得酥、松、脆,並形成不同層次。添加了油脂的麵糰會變得濕潤,香氣、色澤、口感都會得到提升。
依據來源不同,油脂一般可分為動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與動植物混合性油脂三種;依外形和外觀,油脂可分為固體油和液體油兩大類。為了健康營養,本書配方所用的油脂捨棄了化學加工油脂,以家庭容易自製的豬油和很容易買到的玉米油、花生油、黃油等油脂來製作麵食。
☉豬油
豬油是用豬的生板油或肥肉熬煉而成,呈現柔軟的乳白色油膏狀,有豬油香味。豬油的起酥性與融和性良好,熔點較低,天熱時呈液體狀,天冷時會呈冷凝狀,是製作酥性點心使用最多的一種油脂,會使麵食酥鬆、潔白。
☉黃油
黃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的固態油脂,它是烘焙製作的主要原料,在中式麵食製作中多數用於餡料製作。黃油按成分可分為動物性黃油和植物性黃油。植物性黃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黃油,而是由植物性油脂和添加劑人工合成的物質,含有反式脂肪酸,人體無法正常代謝,對健康無益。家庭自製所選用的多為牛奶提取物的動物性黃油,因此在選購時,要看清產品的包裝,確認是否註明含有植物性黃油。
☉液體油
市面上常見的有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油、橄欖油等。花生油、芝麻油、橄欖油自身都有明顯的香味,而玉米油、葵花油沒有特別明顯的香味。可根據製作麵食種類的不同和熟制方法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液體油脂。本書配方表中除了體現產品特殊口味的指定用油(如乳山喜餅指定要用花生油才會有特殊的香味)。其他如無特別註明的,則可靈活選用任何一種香味不太明顯的液體油。
為了延長麵食製品的保存期,需選擇適合的油脂。油脂貯存的條件也很重要,需貯存在低溫、乾燥陰涼處,避免日光照射。高溫環境會破壞油脂結晶,所以最好將其置於冷凍環境。
酵母
酵母是常見的生物發酵劑,沒有酵母就不能製作發酵面。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麵粉中加入酵母,酵母菌利用麵糰中的糖類和其他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快速繁殖,並利用酵母分泌的酵素將糖分解,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生成物,二氧化碳會被麵糰的麵筋包住,令加熱后的麵食體積膨脹變大,更富彈性,產生特有的發酵香味,口感會更加鬆軟,適用於製作饅頭、花捲、發糕等麵食。普通活性乾酵母是市場上較常見的、家庭製作麵食常用的發酵劑。此外,也可使用自行培養含有酵母菌的老面、種曲、面引子來發酵製作麵食。
☉活性乾酵母
這是最常用的發酵麵食製劑,使用方便,在市場上也比較容易買到,有真空包裝和非真空包裝之分。非真空包裝的是普通活性酵母粉,在使用前必須放在30~38℃的溫水中,水量是酵母量的5~10倍,放置10分鐘,以喚醒酵母菌使其恢復活性,之後加入麵粉中一起揉成麵糰,若水中加入2%~4%的糖,可加快酵母菌繁殖,使用效果會更佳。如果遇到低於16℃的冷水,發酵會變得很慢,天氣冷或麵糰溫度低時,需要提高用量;天熱時,可降低使用量。
快速活性乾酵母(真空)
真空包裝的最小顆粒狀的快速活性乾酵母,由於含水量低,酵母菌呈休眠狀態,在真空包裝下可保持1年左右。這種酵母不需要「激活」,可直接與麵粉混合使用,攪拌5分鐘以上自會溶解。
沒有開封的快速活性乾酵母在室溫下可以保存1年之久。一旦開封,最好冷藏保存。如果購買的量比較大,就分裝成小份冷凍起來,這樣至少可以保存1年。冷凍過的酵母菌在加水前,要先讓其恢復至室溫。
如果不能確定酵母菌是否還存在活性,建議在製作麵食時都可以按照前面講的方法,先把酵母菌激活。激活酵母菌時,可以往水裡加少量糖,如果酵母溶液冒泡了,就表明酵母菌還有活性。如果要製作麵包,因為其含糖量很高,會降低酵母菌的活性,就需要選用耐高糖的酵母。
☉新鮮濕酵母
新鮮濕酵母是將糖蜜加入酵母菌種,在適當溫度、濕度、養分環境下,培養出酵母菌,再用壓榨的方式製成的酵母菌塊,外觀呈淡黃色或乳白色,有酵母菌的特殊味道。
新鮮濕酵母
新鮮濕酵母含水量較高,是活性酵母,應貯存在3~5℃的環境中(以避免室溫下自行發酵腐壞),可保存3~4周。新鮮濕酵母使用量比活性乾酵母須多一倍,使用時,只需添加適量溫水(水溫40℃以下)供酵母菌恢復活力,再加入麵粉揉成麵糰或剝成小塊直接加入麵粉中攪拌,使用方便。
☉天然酵母
天然酵母不含任何添加劑,是一種天然健康的發酵劑,且比一般酵母風味更佳。它多以穀物、蔬果營養成分為培養基,增殖產生大量活酵母菌、乳酸菌、酒精等物質,經過一定時間的催化,使菌群活化。很多人認為這些菌群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食用這些被天然酵母酵發的麵食更健康,所以如今天然酵母麵包等十分流行。
天然酵母的培養方法各式各樣,有些需要自行培養菌種,有些像速溶酵母粉一樣,需要冷藏或冷凍保存。須注意的是,每一種天然酵母的培養基不同,酵母用量就會不同,需按配方做出相應的調整。
☉老面
老面是由剩餘麵糰經發酵而成的人工面種,又稱面頭、引子。前一次做麵食留下來的面任其發酵,第二天把這塊麵糰與溫水攪勻放到新材料里一起揉,就可以發酵了。這塊隔夜的麵糰就叫老面。用老面製作的麵食饅頭常被稱為「老面饅頭」。
用老面做出來的麵食質地細膩,香醇可口,勝於一般發酵的產品,老一輩人喜歡用這種發酵方法製作麵食。但是老面麵食製作比較困難,老面在保存過程中往往會同時有乳酸菌存在,發酵時間稍長就會有獨特的酸味出現,故用老面發麵製作麵食時需要加食用鹼來中和其酸味。但鹼粉的用量要看老面的酸度和所添加麵糰的分量,全憑經驗,較難掌握。鹼粉放少了成品仍然會有酸味,放多了則會使成品顏色發黃,鹼味大。而且老面發酵很慢,何時發好,也是憑經驗才可知曉。老面又很難保存,冷藏只能放置數天,若使用有誤,會造成成品失敗及口味不佳。
☉酵母用量對麵食的影響
通常麵糰內酵母的添加量越多,發酵能力越強,發酵的時間就越短。酵母的使用量為麵粉重量的1%~2%時,發酵能力最強。但若酵母的用量超過這個限度,發酵能力則有可能降低。因此,酵母的用量必須根據麵粉重量、酵母的發酵能力、發酵環境和製作方法來適當調整。
☉酵母與溫度、水量和麵粉的關係
·溫度
溫度是影響發酵的最主要因素。發酵時,適宜的溫度可以促進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提高酵母菌活力。溫度不當會減弱酵母活力。麵糰發酵的溫度最好控制在25~28℃,這是酵母菌發酵最適宜的溫度,最高不宜超過35℃。發酵時如果溫度過低,麵糰發酵速度會變得緩慢,甚至導致發酵失敗;發酵時如果溫度過高,酵母菌會死亡,造成麵糰酸度過高,致使發酵失敗。
·水量
酵母菌在麵糰中生長繁殖的快慢,與麵糰的軟硬程度(水分含量高低)有關。如果麵糰含水量低,酵母菌生長繁殖速度慢,需適當延長發酵時間。如果麵糰水量高,酵母菌生長繁殖速度快,會加速麵糰發酵。但如果麵糰水量過多,雖然容易發酵,體積卻會因發酵產生氣體而迅速膨脹,使得麵糰過於鬆軟,麵筋的網狀結構鬆散,麵糰容易軟塌濕黏,不利於麵食製作。
·麵粉
麵粉品質不同對發酵也有一定的影響。麵糰在發酵時會產生葡萄糖,酵母菌可利用這些糖分進行繁殖,以加速麵糰的發酵。如果麵粉變質或是澱粉受損,麵糰在發酵時無法較好地為酵母菌提供葡萄糖,酵母菌就會「生長不良」,麵糰就發不起來。所以在製作發麵麵食時可以在麵糰原料內加入少許的糖,促使麵糰更好地發酵,也是為酵母菌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以彌補麵粉品質不好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其他膨發劑
☉泡打粉
泡打粉又稱為發粉、焙粉,是一種複合膨鬆劑,由蘇打粉添加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製成的白色粉末。泡打粉是一種快速發酵劑,主要用於麵食製品的快速發酵,增加產品的體積和膨鬆度,一般選用無鋁泡打粉為佳。
泡打粉
泡打粉和液體混合時會發生反應,因此保存時一定要放在密封容器中,標註好日期,並避免受潮。泡打粉保存1年後會慢慢失去效力,所以購買時不要買太大包裝的泡打粉。如果想檢測一下泡打粉是否還有效,可以往熱水中撒一些泡打粉,如果滋滋冒泡表示還可以使用。
☉小蘇打
小蘇打也稱為碳酸氫鈉,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和麵糰配方中的酸性物質發生反應,釋放二氧化碳,用作食品製作過程中的膨鬆劑。小蘇打在存放時要避開潮濕的環境,如果小蘇打結塊了,在量取前一定要過篩。
☉泡打粉和小蘇打不能代替酵母
兩類發酵劑的原理不一樣,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酵母是生物發酵製劑,而泡打粉之類的發粉是化學發酵製劑。兩種發酵劑的工作特性不同,所以針對不同麵食製品也不能相互替代。
雙效泡打粉起發快,不受發酵環境限制,其主要成分是小蘇打、酸性鹽、中性填充物(澱粉)、磷酸二氫鈣等。食品級的磷酸二氫鈣在雙效泡打粉中,主要起膨鬆劑或助酵劑的作用。泡打粉在製作面點時可不需要發酵過程,做成的生坯就可直接放入烤爐烤制或入蒸鍋蒸制。
相反,酵母屬於有益的微生物,可以替代原料中的泡打粉,更有益於健康。但酵母起發速度相對較慢,還容易受到溫度、濕度等外界條件限制。
通常在麵食製作時,原料中加入酵母的同時也會加入一定量的泡打粉,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提升麵食的膨鬆度,並加快發酵速度。如果介意泡打粉是化學製劑也可以省略不用。
☉小蘇打和泡打粉也不能互相替代
小蘇打和泡打粉的成分不同,酸鹼程度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小蘇打在製作酸度較高的麵糰時可以更好地中和酸鹼度,並改善口感,如油條、巧克力蛋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