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紹興六年
紹興五年,正月初六。
當民間百姓還在走親訪友過大年的時候,一場關乎大宋國運的朝會準時開始。
每逢歲首舉行「大朝會」,是始於西周的一種禮儀規格最高的朝儀,秦漢直至明清,歷代承襲不衰。
「大朝會」即百官朝見天子。
《周禮·春官·大宗伯》載:「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這便是對「大朝會」的解釋。
諸侯、百官朝見天子的時辰是早晨,故稱之曰「朝」。
天子接見諸侯、百官的政治目的是「圖天下之事」,同時詢問地方的治理情況,謂之「圖考績」,類似今天對各級官員的「績效考核」或曰「目標管理」。
在周代,天子詢問諸侯國內的治理情況,諸侯需作詳盡彙報,故諸侯朝見天子亦稱「述職」,相當於後世領導幹部一年一度的「述職報告」。
大宋自立國以來,每年元旦朝會時,百官朝服依品階班立,各路舉人解元亦隨同冠服位列,由「朝集使」更名的諸州「進奏官」則各執方物入獻。
此元旦,非後世採取西曆公元紀年法確定的年初第一天,而是採取農曆的第一天。
到了趙構登基之後,因為最初幾年被金兵追的惶惶不可終日,連固定的京師或者說都城都沒有,所以,一次正式的大朝會都未曾舉辦過,而是以朝會這個模稜兩可的稱謂取而代之。
朝廷將行在固定於杭州,並將杭州更名為臨安之後,逐漸安穩。
尤其是最近兩年,從西往東,依靠各路將士和軍民的奮勇抵抗,大宋獲得了對金國和偽齊的連續幾場攸關存亡的勝利,因此朝會的規模得到了一定恢復,而時間也固定在了正月初六。
按慣例,大朝會應該是在正月初一。但慣例也是人定的,自然就可以更改。
試想,百官在除夕夜裡陪著趙構在皇宮裡面一起「嗨」到了正月初一的凌晨,一個個困成了馬,到時候站在崇政殿裡面,哈欠連天,誰還有心思或者體力來議論國家大事?
所以,在徵得百官的同意之後,趙構便將新年第一次朝會的時間挪到正月初六,既能讓百官過一個安穩的年,還給了大家私底下交換意見,達成某些共識或者承諾的時間。
秦頌站班的位置並不如何靠前和顯眼,因為他的官職跟政事堂、樞密院的大佬們,以及六部九卿等官員相比,還是低了太多。
不過,因為他的年齡和身高,再加上他作為皇帝寵臣的身份,就算默不作聲的站在許多官員之中,還是會引來不同方向的視線一直默默關注。
新年朝會的第一項,由政事堂的宰輔趙鼎出班,簡要的將紹興四年大宋的政治、軍事、經濟、民生等整體形勢進行回顧總結,並對各地表現突出的官員提出表彰建議。
張浚、李綱、張守、陳規、李光、趙開、劉子羽等文官的名字和吳玠、岳飛、韓世忠、吳磷等武將的名字都在建議表彰的名單內出現,有的名字甚至反覆出現數次。
趙鼎的這個發言草稿,在除夕之前便發給樞密院、各部及大理寺等重要部門徵求過修改意見,所以此時在照章宣讀的時候,朝堂上的百官和高坐在龍椅上面的趙構基本上都清楚大致內容。
之所以在如此嚴肅正式的場合進行宣讀,便是為了統一論調,然後交給專門負責記錄的史官,最終將之變成正統的歷史內容。
經過趙鼎的「暖場」之後,新年朝會進入第二項議程,也就是各部官員出班彙報年度工作方向或者說目標。
首先是禮部侍郎常同出班,重點提及了紹興五年的科舉大考,還有建議朝廷擴大鄉學數量,鼓勵世家大族出資建學等內容。
基本上都是老調重彈,沒有多少新意。
不過,禮部提出收集全國各地書籍孤本,抽調飽學之士進行集中編撰和刊印的建議,倒是引起了不少官員的興趣和支持。
兵部侍郎兼史館修撰王居正進言:「四庫書籍多闕,乞下諸州縣,將已刊到書板,不拘經、史、子、集、小說、異書,各印三帙赴本省;系民間者,官給紙墨工價償之。」
趙構不是糊塗皇帝,更不是文盲皇帝,自然清楚修書的價值和意義,他讓戶部從發行黃金債所得的一千萬貫之中撥出三十萬貫,作為挽救各地孤本書冊散失的啟動資金。
三十萬貫雖然聽著不多,但這只是第一步,只要後面能夠見到成績,朝廷自然捨得繼續往裡面投錢。
禮部取得開門紅,第一個從黃金債券的所得中分走了一杯羹,這讓後面的各部躍躍欲試,各自想著如何爭取更多的款項。
一千萬貫被用掉三十萬貫,不過一個小角而已,後面還有九百七十萬貫呢!
刑部侍郎劉岑出班,先是彙報了今年的工作重點為核實各地流民的準確身份,從中篩查出在家鄉犯法后混入流民之中的逃犯。另外,刑部想借鑒吏部為官員畫像入檔案的做法,也為在押的各類犯人畫像,讓犯罪案底更加充實準確。
趙構對刑部的年度計劃表示滿意,順便提醒刑部各級官員,要專門派出官員前往荊湖南北兩路,對那邊響應楊幺亂賊造反的隨眾進行逐一的審判,確保不漏一人。
從趙構對於刑部的指示來看,皇帝的心胸並不是特別開闊,就算湖湘一帶已經平復,但秋後算賬的事情哪怕是拖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也沒有忘記。
劉岑謹遵上諭,順便提出刑部的辦案人手不足,前往各地辦案的經費以及完善各地犯罪檔案有較大的缺口,懇請在往年的基礎之上額外撥款,以便專款專用。
趙構沒有駁回刑部的專款申請,同樣給專門管理黃金債券的陳規指示,要求拿出三十萬貫補充給刑部。
接下來,工部、兵部、戶部、吏部的侍郎也紛紛出班,向趙構和朝中百官彙報了年度的打算,然後順便提出了申請撥款的充分理由。
趙構今天似乎格外的好說話,沒有駁回任何一個部門的撥款請求,但也沒有任著各部獅子大開口,而是一碗水端平,每個部門增撥了三十萬貫。
另外,還給御史台、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各撥了十五萬貫,給翰林院、秘書監、國子監、將作監各撥十萬貫。
最後,給政事堂預留了一百二十萬貫的專款額度,給樞密院預留了一百萬貫的專款額度。
給政事堂和樞密院預留的這兩筆巨額款項,屬於東西兩府的機動資金,使用權在宰輔趙鼎和樞密使富直柔的手裡,幾位次相和副樞密使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這樣一來,就把五百萬貫分掉了。
這五百萬貫基本上不會產生利潤,基本上屬於提政務和軍務效率的開銷,跟投資開發完全不同,用掉了就用掉了。
還剩五百萬貫。
除了個別提前得到一些的官員,朝堂上大多數的官員,心裡都在琢磨著剩下的這些錢怎麼使用。
專門負責黃金債券相關事宜的陳規出班,向皇帝大聲彙報:「駐守於池州一帶的劉家軍派人來臨安,每天守在戶部門口不肯走,懇請朝廷增發黃金債券。駐守淮南西路的張家軍也派了武將田師中前來,每天到戶部磨纏,懇請增發黃金債券。」
「蘇州、建康、明州等地的民眾聽說了朝廷在臨安銷售黃金債的消息之後,紛紛涌到臨安,購買債券的熱情日益高漲。為了安撫軍心,穩定民心,臣建議增發黃金債,請陛下授權!」
聽完陳規的彙報,趙構沒有露出喜悅的神情,反而皺著眉頭,似乎有些煩心。
「黃金債券是用戶部庫房內的金錠作為信用擔保,原本是按照一百萬兩黃金兌一千萬貫進行發售,若是冒然增發,朕從哪裡去給戶部再找幾十萬兩的黃金?」
「最關鍵的是,黃金債券等於是用朕和朝廷的信用向民眾借錢,這些借來的錢是有利息的!一千萬貫錢,到了今年年底不僅要還本,還需要一百萬貫的利息,敢問諸位愛卿,誰能告訴我,如何用剩下的五百萬貫在一年時間內連本帶利賺回來一千一百萬貫呢?」
趙構發問,大殿內的百官都覺得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紛紛把脖子縮了起來。
皇帝沒有直接反駁陳規的請求,但似乎已經表明了態度。
正在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在角落裡面響起。
「臣不才,願替陛下和戶部分憂!只要借臣一千萬貫,年底連本帶息還給戶部一千六百五十萬貫!」
百官紛紛回頭,用不解的眼光看著秦頌。
趙構露出感興趣的表情,抬臂揮手,示意秦頌出班站到距離他近一些的位置回話。
站在秦頌前面的官員往兩邊分出一道縫隙,讓秦頌好從後面走出來。
在上百雙的目光注視之下,秦頌走到了陳規身旁,雙手捧著伆板,安然站定。
「秦卿,戶部現在就剩五百萬貫現錢,就這,還是發行黃金債所得。你讓朕從哪裡再給你弄來五百萬貫?」
皇帝說話的語氣很和藹,似乎壓根就沒有懷疑秦頌剛才的說法是在嘩眾取寵。
秦頌朗聲回答:「臣支持陳侍郎增發黃金債的提議,並以為增發的數目控制在五百萬貫為宜!」
趙構點點頭,自語說道:「如果增發五百萬貫,黃金債券的總數目便是一千五百萬貫,到年底連本帶息需還一千六百五十萬貫。秦卿倒是好大口氣,只是你讓朕如何放心的把一千萬貫交給你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