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莫學南唐
御宴一直持續到華燈初上,才堪堪散去。官家趙禎和皇後娘娘一起攜手而去,群臣們都眼含深意的目送二人離開。
隨後都笑著離了席,三五成群說笑著離了皇宮。
官家高興,群臣也盡興,只有趙毅一人心事叢叢,獨自走在離開皇后的路上,富弼則敬佩的看著他,說他有范仲淹的志向,卻比范仲淹多了一份變通。
第二天早朝,群臣都奏過事後,趙毅出班奏道:
「臣有本奏。」
「哦,旭之有本?速速奏來。」
「啟稟官家,臣去歲科舉,得中頭名,被選入諫院,授予正七品言官。
年前高升工部執事郎,這不足半年,又要高升,德不配位,臣心中惶恐。思前想後,決心不授此職,還請官家收回成命。」
什麼?你要拒絕升遷?難道皇後娘娘提這三個條件,不是你的點子?現在怎麼又要抗旨?
趙禎也疑惑不解,說道:
「什麼德不配位?你雖升遷的快了些,但功績卻是實打實的。先前救了朕,又護佑皇后皇莊之行圓滿,提升一級也無可厚非,有什麼可惶恐的呢?」
「可是臣畢竟入朝時日尚短,不可貿然得此高位。」
「執意不授?」
「定然不授!」
「那你的功績,朕該如何酬?」
「官家若想酬謝,也不必給臣陞官,臣正好想越職言一事,官家恕我無罪就行了。」
「越職言事?我大宋雖不許越職言事,但你若是所言為公,也算是一片公心,朕准了,官照升。」
「謝官家,這是臣的奏本。」
趙毅從袖子中拿出奏本,李憲下殿接過,回身遞給趙禎。
趙禎看后眉頭微皺,這奏的是什麼玩意兒呀。
「旭之,你這奏的是什麼東西?怎麼這些事你也要管?」
趙禎把一伸手,李憲會意,接過奏摺走下殿,遞給了呂夷簡。
呂夷簡看過後又傳遞給了其他人,不一會,朝中大臣就都知道了趙毅奏的是什麼了,乃是民間女子裹腳的事。
他要求朝廷立法,禁止女子裹腳。
朝中眾人都疑惑的看向趙毅,覺得他很是奇怪,這別人裹不裹腳與他何關?這是一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時代。人父母給自家女兒裹腳,關別人何事?這事就是朝廷也不好管。
還是宋授率先開口說道:
「這女子裹腳,乃是民間自發,朝廷怎好乾涉?這不是違背民意嗎?」
趙毅問道:
「那敢問宋大人,民間為何要給女子裹腳?」
宋授笑著說道:
「自然是小腳更美於大腳,愛美之心爾!」
「哈哈哈哈哈哈……」
趙毅突然大笑,笑的眼淚都出來了,殿前御史都有人彈劾他御前失儀了。
趙禎並不怪罪,但還是呵斥了他:
「夠了,你有何言,儘管說來便是,學什麼隱世狂賢!」
「臣笑宋相公,竟也學南唐後主,喜歡這三寸金蓮!」
宋授臉一紅,說道:
「喜歡這三寸金蓮的,豈止我宋某一人?」
趙毅忽然吟起了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大人,這首虞美人寫的如何?」
「自然是前無古人,宋某不及也。」
趙禎並沒有學過這首詞,作為一個帝國繼承人,沒有人敢教他亡國之君的詩詞,怕影響了他的心性。
趙禎只覺得這首詞寫的百轉千腸,十分之好,可是又奇怪自己為何從來沒有聽說過,於是他問道:
「這是何人所作?為何朕從未聽過?」
趙毅回道:
「啟稟官家,這乃是南唐後主李煜所作之虞美人。
他一生寫下無數美輪美奐的詩詞,字也可稱大家。只是他平日里只好詩詞歌賦,品畫鑒花,荒廢了朝政,終做了亡國之君!誰又敢把他的這些詩詞,拿來讀給您聽呢?」
「哦,原來還是一代帝王,只可惜投錯了胎,若是生在平民百姓之家,定然能名流千古。」
「官家所言不錯,若是生在平民百姓之家,自然可名流千古。可是生在帝王之家,卻只喜歡吟詩作對,做了亡國之君,他的詩詞,必將隨他一起,千古傳誦,不過卻是惡名而已。」
宋授說道:
「趙毅,你提這亡國之君幹什麼?還把他那些只會自艾自憐詞拿出來,猥瀆聖聽,你可知罪?」
「我提亡國之君幹什麼?因為這裹腳就是自李煜而始,我怎能不提?」
裹腳自李煜而始?這朝中大臣知道的還真沒幾個,只知道是南方傳過來的,卻並沒有人知道是誰最先開始的。
宋授說道:「一派胡言!」
趙毅說道:
「後主有愛妾窈娘,嫵媚風騷,能歌善舞。
李煜為她築六尺蓮花台,飾以寶物細帶。窈娘用帛纏足,使腳纖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形,在蓮台上翩翩而舞,以博後主歡心。
東昏侯蕭寶卷,是風流昏庸之輩,曾讓匠人以金蓮花鋪地,潘妃從其上裊裊婷婷走過,戲稱「步步生蓮」。
這種風氣,隨之在民間傳播開來,南唐朝儘是附庸風雅之輩,詩詞歌賦,三寸金蓮,裊裊婷婷,紙醉金迷。在繁花似錦中,被我太祖所滅其國,盡得其國之書畫,美女……
這便是三寸金蓮之由來,宋大人,可還要問我為何提南唐後主嗎?」
「牽強附會!即使三寸金蓮始於南唐那又如何?
我大宋豈是南唐可比?而且我大宋還得了南唐的土地,寶物,奇珍,美女等等數不勝數。
若按你所說,豈不是都應該摒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防微杜漸總沒有錯。靡靡之風最是要不得。」
呂夷簡問道:
「女子裹腳,便是靡靡之風了?」
「女人因何裹腳?還不是為了投其所好?
「投誰所好?」
「投士大夫所好!士大夫獨愛小腳,民間景然而從,這才使得偌大天下,短短几十年,裹腳之風盛行。甚至到了非小腳而不娶的地步!
這難道還不是士大夫腐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