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卦第四十三
夬卦第四十三——剛柔相濟得太平
(乾下兌上)
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譯夬卦象徵決斷,宣揚法令於朝廷之上,並以誠信為號召。有危險自邊疆來告,不要立即出兵,而應先去了解情況。
◎《彖》解釋道:夬,決的意思,陽剛決斷陰柔。下卦為乾是健,上卦為兌是悅,決斷不可嚴厲仍應平和。宣揚法令於王廷,是一陰在五陽爻之上。不以誠信為號召有危險,那危險就會暴露明顯。邊疆有危來告立即出兵不利,是因為崇尚武力只是一條死路;有利於行動,是因為陽剛生長最終會成為乾卦。
◎《象》解釋道:大澤到了天上,就是夬卦。君子從中得到啟示,要把利祿布施給下面,不可以居功自傲。
【智慧解讀】
夬卦上卦為兌卦是悅,下卦為乾卦是健。以卦形來說,是陽剛將陰柔決斷的形象。君子雖然可以剛健地勇往邁進,但在做法上,應當使人心悅誠服。一個陰爻的小人,高坐在許多陽爻的君子頭上,已經是罪惡,必然不能長久。但如果君子只依靠武力,過於魯莽,反而容易讓小人有機可乘,造成大的損失。這告誡我們:做事應當剛柔相濟,提高警覺,不可冒進。行動要審慎,最理想的方式是用柔,感化並使其改過從善。這樣,既能很好地達到目的,又不會招致災禍。
【要訣】剛柔相濟,輔以感化。
【例解】
貞觀年間,唐太宗殿試射箭比賽。大臣們勸太宗以安全為重,不要在大殿前舉行比賽,以免被暗箭所傷。唐太宗答道:「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之士亦加猜忌乎!」對邊疆少數民族,他也重視感化,將心比心,南詔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曾接受唐朝雲南王的封號;吐蕃為藏族的祖先,與唐幾次通婚,保持「和同為一家」。後來,唐太宗在總結定中夏、服夷狄的經驗時再次強調:「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可見,不能一味地使用武力,應剛柔相濟、輔以感化,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
▲唐太宗像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譯初九,前面的腳趾強壯,若貿然行動,不能取勝必有災禍。
◎《象》解釋道:不能取勝而去行動,會有災禍。
【智慧解讀】
「初九」是第一爻,陽爻陽位得正。但位於全卦最下方,雖剛健卻不足。就好像一個人只是前面的腳趾強壯,就魯莽地行動,必然招致災禍。這告誡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過分高估自己的實力,這樣很容易產生輕敵的心理。草草行事,妄想一步到位,是很難實現的。有時候甚至會被對手乘機反咬一口,蒙受損失。正確的做法就是在現有實力的基礎上,加上萬全的策劃與準備,那麼所做的事情就易於成功了。
【要訣】行事謹慎,不可冒進。
【例解】
在1998年的中國足球甲級聯賽中,升班馬武漢紅金龍開局以後,一直高歌猛進,前三輪排名第二。面對這一勝利,紅金龍上下一片樂觀,甚至認為自己很可能成為中國的凱澤斯勞滕,創造當年升級、當年就奪冠的佳績。因此,當時他們根本不把上屆冠軍大連萬達放在眼裡。恰好大連萬達前幾輪表現不如意,上上下下都憋了一肚子火。紅金龍仍然不知道形勢的緊迫性,開場就和攻擊力極強的大連萬達打起了對攻,這正中萬達的下懷。開場不到1分鐘,萬達就進球了,紅金龍一潰千里,被連灌七球,自己一球未進。此戰過後,兩支球隊的命運迥然不同,紅金龍士氣大挫,連戰連敗,差點未能保級成功;而大連萬達則一路高歌猛進,取得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最後早早地就獲得了聯賽冠軍。紅金龍的失誤,就在於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魯莽進攻,反而被對方抓住了弱點。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譯九二,時刻警惕呼號,即使黑夜敵人來犯,也不用擔心。
◎《象》解釋道:有敵進攻而無憂,是因為能夠很好地把握中庸之道。
【智慧解讀】
正當要將小人決斷的時候,剛爻柔位,這正象徵著剛柔相濟,不會衝動冒進,而「九二」又恰在內卦的中央,能夠把握中庸的道理。這一卦是說決斷小人,應提高警惕,防範反擊。它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時刻保持警惕,越是事情的關鍵時候,就越要小心。就像行軍打仗,只要我們時刻保持對敵人的壓力,同時有穩妥的防守,就必然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先保存好自己的實力,才能發展壯大,好的防守是進攻的基石。
【要訣】以守代攻,伺機而動。
【例解】
公元322年,晉元帝病死,晉明帝(司馬紹)即位,拜溫嶠為侍中。明帝對溫嶠格外信賴,朝廷的機密大事都讓他參與,詔命文件都讓他預先得知,不久又任命他為中書令。當時的權貴王敦勢力龐大,並有謀反之心。溫嶠覺得自己這種境遇甚為王敦所忌,就請求明帝讓自己出任司馬,且裝成恭敬王敦的樣子,經常接近他,同他談論要事,甚至參與王敦的密謀,附和王敦的篡位慾望。王敦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將他引為心腹。溫嶠回都后,向明帝奏明了王敦的逆謀,請求早做防備。明帝加溫嶠中壘將軍,叫他都督東安北部諸軍事。由於對王敦的實力及動向都了如指掌,最終消滅了王敦的叛亂。這正是溫嶠能夠以守代攻,伺機而動的結果。
九三,壯於,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譯九三,顴骨強壯怒形於色,有兇險。君子應剛毅果斷,獨自前往,遇雨被淋濕甚至受人嫌疑被人慍怒,但不會遭遇災禍。
◎《象》解釋道:君子剛毅果斷,最終沒有災禍。
【智慧解讀】
「九三」是剛爻,而且在一連三個剛爻的上方,超過了中位,剛強過度,因而決斷的心情在臉上顯露了出來,以致招致小人的畏懼和憎恨,甚至有被報復的兇險。這告誡我們:在做決斷時,尤其是決斷可能會損傷某些人的利益時,切不要過於張揚,以免成為眾矢之的。應隱忍不動聲色,相信自己一定是能夠成功的。
【要訣】謙和低調,不可強為。
【例解】
《三國演義》中,許攸本是袁紹的部下,他足智多謀。官渡之戰時,他為袁紹出謀劃策,可袁紹不聽,他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聽說他來,沒顧得上穿鞋,光著腳便出門迎接。後來,在擊敗袁紹、佔據翼州的戰爭中,許攸立了大功。他便自恃有功,在曹操面前開始不檢點起來。有一次,他當著眾人直呼曹操的小名,說道:「阿瞞,要是沒有我,你是得不到翼州的。」曹操不好發作,只能勉強言笑。後來,許攸更加放肆。最終曹操將他殺了。
▲《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著)書影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譯九四,臀部沒有皮膚,行走很艱難;牽羊讓它自由地行走,就不會發生後悔的結果。聽到話固執地不去相信。
◎《象》解釋道:之所以行走艱難,是因為沒擺正位置;聽不進忠告,是因為愚蠢地將聽到的話當作耳邊風。
【智慧解讀】
「九四」處於陽爻陰位,又不在中位,象徵心中遲疑、坐立不安,就像臀部無皮,以致進退艱難。這一爻是告訴人們應當如何做決策。我們在決斷的時候,不能猶豫不決,一定要果斷。同時,要保持頭腦清醒,對事情的發展有很好的認識,用心分析和採納各方面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不然,果斷就變成了一意孤行,很可能出現偏差。
【要訣】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例解】
明英宗時期,瓦剌軍大舉入侵,明英宗受太監王振的蠱惑,認為由自己出馬,定能大勝。他沒有與朝臣商量,便輕率地作出了決定,下旨詔示群臣。文武朝臣聽到御駕親征的詔令,萬分吃驚。兵部尚書鄺野、侍郎于謙及吏部尚書王直苦勸英宗不要親自率兵出征,其言發自肺腑,入情入理,陳述道:「天氣炎熱,旱氣未回,糧草供應不足,水泉猶塞,人畜所需,確有困難。況車駕遠行,四方急奏,不能既達。其他不測之禍,難保必無。」大臣們請求英宗選派幹將援救大同。可是,英宗誰的話都聽不進去,當即下令:「如有再進諫者,殺無赦!」結果他所率領的50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獲。明英宗的失誤,就在於一意孤行、不聽忠告。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譯九五,像剷除莧陸草一樣果斷地清除小人,行於中道沒有災禍。
◎《象》解釋道:行於中道沒有災禍,是居中位還未光大。
【智慧解讀】
「九五」在這一卦五個陽爻的最上方,是這一卦的主爻,也是清除小人的主角。它處在上卦中央的君位,剛毅中正,有將小人清除的決心,又不失中庸之道,不會衝動偏激,所以不會有災難。這一爻的關鍵是清除小人必須把握中庸原則,這一原則對我們做人行事同樣重要。即在態度上要堅決,而在方法上要考慮周到,這樣便能做到無懈可擊,也不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要訣】不動聲色,一舉殲滅。
【例解】
魯庄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庄公準備迎戰,曹劌請求拜見。庄公同他共坐一輛戰車出戰。兩國的軍隊在長勺作戰。庄公打算擊鼓命令進軍,曹劌說:
「不行。」齊國軍隊一連敲了三次鼓,軍心已有些懈怠,以為魯國勢微,不敢進攻。這時曹劌說:「可以進攻了。」結果,齊國的軍隊潰敗,庄公準備率軍追擊,曹劌說:「不行。」他登上車轅,察看敵情,認定齊國的軍隊是真的大敗了,才建議大舉追擊。他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齊國有詐。最終,魯國的軍隊戰勝了齊國軍隊。正因為曹劌在關鍵時刻果敢決斷,考慮周全,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上六,無號,終有凶。
《象》曰:無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譯上六,號叫也沒有用,最終必會有兇險。
◎《象》解釋道:號叫也難逃兇險,小人高居在君子的頭上,最終必然是不能長久的。
【智慧解讀】
「上六」陰爻,是要被清除的小人,就是大聲呼號,也不會有人理會,最終難逃兇險。這一爻,說明小人遲早會被清除。這給我們兩個方面的啟示:一是正義的力量一定能戰勝邪惡,只要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對的,即使阻礙重重,也要充滿信心;二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存在僥倖心理,如果妄圖將自己的私慾建立在損害大眾的基礎上,必然會招致大眾的反抗,最終落得慘敗的下場。
【要訣】堅守正道,剋制私慾。
【例解】
隋煬帝即位的當年即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便立即修建「西苑」,僅掘的人工湖就有十餘里長。為了皇家氣派,隋煬帝凡游「西苑」,僅侍女就要上千人跟班服侍。下江南進運河時,隋煬帝乘坐的那艘名叫「龍舟」的御船,長200尺、高45尺,僅第二層總共有大小房間120間,而且所有的房間都是用金子和玉石裝飾。除了這艘「龍舟」外,作陪的如「朱鳥」、「白虎」一樣大小的船還有千餘只,隨從人員近1萬人,而拉縴划船的軍士則有8萬人之多!正因為隋煬帝處處以自己的私慾為重使得民不聊生,所以最終迅速亡國。
▲隋煬帝龍舟出行圖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