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殿上考校
第136章殿上考校
「謝陛下。」魏衍知道,這是永寧帝的聲音,他沒有慌張,沉著地起身,恭敬地立在殿中。
永寧帝極為滿意地點點頭,卻依舊用一副沉沉的聲音問:「魏衍,你可知,朕為何讓你前來?」`
魏衍早就料到今日定然是跟自己拔得頭籌有干係,面上卻佯裝不知,抬頭對上龍椅上的永寧帝,不慌不忙地回道:「陛下,草民不知。」
永寧帝暗道,到底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便提點一二:「來時,你可看到門外的舉子?本次科考,有人膽大妄為,竟做出徇私舞弊之事,此次叫你來此,也是與此有關。」
永寧帝沒把話解釋清楚,刻意說了個大概,若是真參與舞弊的人,只怕被嚇得立刻就招供了。
但魏衍捫心自問,無愧天地,便依舊面不改色,拱手道:「陛下,草民並未參與此事,還望陛下明察。」
徐恆上前,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帶著不屑道:「是非曲直,不能只憑你空口白牙,還要由陛下查證。」
魏衍年紀雖輕,被人直接對上,絲毫沒有怯意:「如何查證?」
左丞君仲安怕這孩子意氣用事吃了虧,立刻好心上前提點道:「魏衍,陛下此次讓你來,只是要看看你是否真有才幹,並未說你與此事有關。至於查證,無非就是考校一番罷了。」
魏衍拱拱手,恭敬沖永寧帝又是一拜:「陛下,魏衍願意自證清白。」
永寧帝點頭:「好。既然如此,你就再考一次策論好了。」策論是科考的重中之重,也是最能看出真才實學的一門科,宮外張貼的文章也都是策論範疇。
他說完,沖身邊躬身而立的內官點點頭,內官從龍案上接過永寧帝方才剛寫好的考題,雙手捧著,走到殿中。
這時,又來幾個內官抬著張桌子和團椅,還有捧著文房四寶的內官一同走來。
桌椅擺在朝堂得正中間,前面正對著永寧帝,左右兩旁則為官者幾排朝中重臣。若沒有點膽魄,別說行文了,就連握筆都不能拿穩。魏衍沒有客氣,抬起衣角,端正坐下。
內官將考題放到案几上,在朝臣的監督下小心翼翼地放下。
魏衍壓住心底的慌亂,瞥見兩側瞪大眼睛的重臣,有些好笑,這些人神情各異,大多數都抱著看戲的目的,想看自己出醜,他怎麼能讓他們得逞?
他閉上眼睛,沉下心來,半晌,才睜開眼睛,緩緩打開考題。
宮裡的東西果然不一樣,宣紙雪白,做工精細,還有淡淡的香氣。
考題寥寥幾列,龍飛鳳舞的字跡,一看就是永寧帝親筆所書。
魏衍低聲念了幾遍考題:「朕為君以來,屯藏糧,收失地,以百姓為先,以求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然,天災難逆,人心難左,民之心浮動難安,盜匪不覺,流民漸增,為君者,該何以順道?民之於君又何為?」
此題中,永寧帝說了自己登基以來,為了百姓盡心竭力,但近日,天災不斷,盜匪猖獗,各地暴民不少,便藉此出題,身為君主,如何對待百姓?百姓,對君王來說,又算什麼?
為君之道,當以民為本,腦中不覺想起日前看到的城外流民無家可歸的畫面,君主,自然當勤政愛民,之前所看書籍中,關於為君之道的不再少數,旁徵博引,稍加潤色便可構成一篇文章。
他想了想,稍作構思,腦中立刻就形成了一篇為君者治國之道的疏策文,他拿起筆,沒有猶豫,就要開始落筆,卻又猛地停住。
不對,永寧帝向來是個自負的人,哪裡需要別人來指揮他如何治民,如何為君?不覺哂然一笑,明明不是個為國為民的君主,出個考題都要彰顯自己一心為民的氣度。
在永寧帝手下為官多年,揣度為君者的心思,是身為臣子每日必做的事情,腦中思緒萬千,永寧帝這題,看似是考策論,實則是在藉此向朝臣們說,他治國盡心竭力,天災難為,不是君王的錯誤。
前世,曾在朝局最亂的時候,永寧帝為了賢德愛民的名聲,在朝中興了一個勸諫之風,若有人能提出君王過失,一經採納,便會加官進爵,給予獎賞。
但政令下了一月,卻沒有一人敢去提,就是因為知道永寧帝的猜忌多疑的心思。
前鎮北侯虞譽怎麼死的?還不是因為功蓋蓋住,在陛下面前口無遮攔,沒有收斂,這才被陛下猜忌。
老虎的屁股誰敢摸?一不小心命就沒了。
魏衍想了想,便成竹在胸,嘴角勾起一抹勢在必得的笑意,他不過是個還未入仕的舉子,在永寧帝眼裡,恐怕連朝政都不知道是什麼?還敢有膽子教陛下如何為政,況且,這麼多的朝臣在場,讓一個孩子告訴陛下如何為民,他不要面子了啊?
魏衍心裡一驚,這個陷阱,差點就掉進去了。
他想了想,這篇策文絕不能有一點兒對陛下的不敬,不僅如此,還要誇,歌功頌德文章看了不少,現在正是用的時候,但也不能光怕馬屁,不然在官員中的風評不好,而且文章也沒有內涵。
想了想,他有了思路,決定換個概念,獨闢蹊徑。有了框架,便文思泉湧,下筆有如神助,很快便洋洋洒洒寫下千字。
在場官員離得很近,引頸看去,千字的文章很快就看完。
文章立意極為新穎,看似不切題意,實則句句切題。沒有長篇議論為君該如何以民為本,而是讚揚了當今朝局安定,陛下勤政愛民,然後從百姓的角度,講述他們眼中何為官,何為君,並援引歷朝歷代勤政愛民的事迹,提出自己對為官之道的看法,真是一篇力透紙背的好文。
他們不由連連發出讚歎。
「拿上來朕看看。」永寧帝只聽著殿中肆起的誇讚聲,按耐不住,忙讓身邊內官下去拿了考卷。
他急不可耐的將捲紙展開,拿在手上認真品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手力透紙背的好字,然後才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