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無情卻有情
池遇日常像影子一樣生活在這座府第里,不問世事,不管家事,他在大祈朝並無存在感。然而隨著喪禮完畢,池鹿鳴悲哀地發現,他的離世完全改變了這個家族的格局。
沈浮心如死灰,堅持要去廟裡修行。池鹿鳴不忍母親古佛青燈聊伴終身,苦勸無果,極是無奈。最終在眾人協調下,雙方各讓一步,在府中另闢一院以作佛堂,請來一位女師傅,陪她在此念經修行。
偌大的安鄉侯府現下人丁單薄,池鹿鳴同樣亦不放心訪娘他們婦孺兩人,意欲將她們及母親全部攜帶至上京,以便她可以照管。沈訪娘以守孝為由堅辭,池非也更道他是池家當家男兒,自會頂立門戶,照顧好祖母與母親。
繼紛亂的家事之外,池鹿鳴更陷入深深的抑鬱之中。她年幼遭遇外祖父母相繼離世,彼此懵懂孩童,尚不足以理解死亡的意義;她少年時遽逢兄長棄世,彼時她氣憤大於悲憤,不及細細思量時即遭遇國破家亡與人生變故,忙於為稻糧作謀,死亡之題暫時封存腦後;如今全家安定平順,死亡卻不期而至,讓她猝不急防,難以接受。
她由此心灰意冷,多年在宮廷中的掙扎努力,不過期盼有朝一日能全家團聚,再回少年時代和樂之家,如今已成為再也不可實現的執念了,即使她貴為一品親王妃,又有何義?
池鹿鳴亦不提回上京,鎮日呆在池遇書房裡,坐在池遇坐過的椅子里,感受父親曾經日復一日的生活,反覆設想父親每日所思所想,幾乎要陷入魔怔了。
沈訪娘忙碌之餘,每日過來陪她坐坐。一日,訪娘小心翼翼勸道:「妹妹該回上京了,王爺是不可在此久留的。」
池鹿鳴疲累道:「回哪兒?哪兒是我的家?」回上京?她與寶慶王早已呈分居之勢,她回去,亦不過是獨自空守著一座偌大的王府。她曾經明媚如陽光,以為只要堅韌只要努力,便可獲得愛情與家庭。回首一望,十數載過去了,她折騰半生,依然像當年那個茫然的少女,手裡依然空空如也。
沈訪娘走出書房,見到門口等待的寶慶王,朝他歉然搖頭。寶慶王好脾氣地擺手示意無妨,也並不進去打擾池鹿鳴,自己走了。沈訪娘吁了一口氣,這位王爺平易近人,並不如世人所傳跳脫無狀,亦不知他們夫妻二人究竟為何不睦。
池鹿鳴夜夜難以入睡,每每至東方暨白,才可倉促闔眼。有一日,寶慶王待池鹿鳴醒來,二話不說,將她帶到了舊京最高的雲霧山山頂的一座不知名的佛寺里。有一位寶相莊嚴的方丈接待了他們,他面容圓潤,眼神堅定,說話和緩,讓池鹿鳴心生平靜。
彼此見禮后,方丈並不請他們入禪室,當空坐在蒲團上,頭頂流雲,身感風過,間或有花絮隨風飄過,散發著植物的氣息,池鹿鳴精神大為放鬆。她閉上眼,仰面朝天,感受天空、雲霧與山風。方丈與寶慶王亦不干涉她,兩人互飲茶水,隨她自去。
不知過了多久,池鹿鳴睜開眼,跪拜在方丈跟前,急切問道:「大師,人生可有靈魂?」若有靈魂,父親是否知道她的內疚與懺悔?不等方丈回答,她又問:「可有來世?」若有來世,父親再世為人是否可以免於苦難?
方丈道:「天道自可輪迴,人自□□亡后至再次為人時便為中陰生,可知一切。」
池鹿鳴又問:「我該如何救贖自我?」
方丈起身,示意她跟著,他們走到一石階處,下有一條溪水流過。方丈指著溪水邊一塊半浸在水裡的石頭道:「水自淌過,石亦光滑。」
池鹿鳴仍是茫然,道:「大師恕我愚鈍,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方丈朝她溫和笑道:「水滴穿石非一日功也,施主且耐心些,一切終會過去。」
池鹿鳴雖仍不得解,但莫名感到了一股寧靜的力量,讓她不再那麼焦躁與不安。此後,三人再未交談,足足坐了半日,方才告辭而去。
寶慶王卻了轎輦,與池鹿鳴穿行山間。又走了一個多時辰,才下得山來。是夜,許是累了,池鹿鳴終於得以安睡。
次日,她醒來后,依然去父親書房。未想寶慶王已端坐在書桌前寫字,旁邊放滿了字紙,想必是已寫了好一會兒了。見她來到,寶慶王極為自然地喚她過來:「過來,看這字如何?」
池鹿鳴略為一怔,猶疑了一下,走過去一看,他寫的是《妙法蓮花經》上的偈語,正寫道:常說清凈法,而自凈佛土。
寶慶王雖有文名,字卻實在一般。池鹿鳴失笑,望著他一臉的期待,實在說不出奉承之言。只道:「與我一般。」
寶慶王毫不介意,將筆放下,亦笑道:「不善文者才長於書,我自幼不願在此事上所費時間過多。」
池鹿鳴氣結,道:「照你說來,我父親因為是武將,不善為文,才去練字?」池遇一筆行書寫得雖不頂尖,但在武將中已是上流。
寶慶王一本正經道:「嗯,想來應是如此!」
池鹿鳴不甘心,自去找父親書法以求證明。她在書桌案頭翻著,不想翻到一張字紙,上寫著她與兄長二人的名字,其餘無字。猝然見父親遺筆,並不如記憶中剛勁有力,不免悲上心來,忍不住大慟,雙手握字紙於胸前,哭泣不已。
寶慶王見她如此,心生憐憫。待她哭個暢快后,他走過去,抽出字條,看過後,即平鋪於桌上,細心用宣紙將剛剛所沾的淚水印去。隨後又輕輕將池鹿鳴攬入懷中,撫摸著她的頭溫和道:「待回到上京,著人裱好,永存身邊。」池鹿鳴抽咽不已,不能作答。
寶慶王又道:「我們回王府。」說完,緊緊擁抱住她。
池鹿鳴歷經了骨肉分離與生死之痛,亦分外憐惜他。或許,這兩個孤獨的靈魂都渴望歸宿,需要相互依靠與慰藉,彼此救贖。
※※※※※※※※※※※※※※※※※※※※
這是一個成長與經歷的故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