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章
腳下的人掙動起來,發出嗬嗬的嘶吼聲,陸英這才發覺他手腳都被縛住,口中塞了麻核。
見陸英俯身,徐文遠喝止道:「莫動。」
兩步上前,徐文遠冷道:「已咬舌了兩次,我叫人將他的嘴堵上,這才保住他一條狗命。
陸英收回探向鄭恪的手,低頭打量著污穢中的人影,看得出他年紀尚輕,面孔因拒絕進食而消瘦,但眼睛里的光卻是狂熱的,望著陸英的目光帶著不屑一顧。
陸英對徐文遠道:「我有分寸,還請許大人帶人在外稍待,我有話想單獨問他。」
知道事關重大,自然不許閑雜人等走漏風聲,徐文遠將火把留下,帶著獄卒沿著石階重又向上。
等到地牢的大門重又關上,陸英乾脆在地上坐了下來,這舉動令鄭恪很是意外,冰冷的眸子警惕地打量著他。
陸英看得出此人雖身陷囹圄多日,但神志是清醒的,顯然心智堅毅,也無怪能幹得出如此心狠手辣之事。
而陸英沉靜如水的眸子像一抹深潭,叫目光中帶著探究的鄭恪心中顫了顫。
靜默中,陸英道:「即便你不說,我也猜的出,你背後的人是誰。」
詫異從鄭恪的眸中一閃而過,但更多的是不屑。
陸英也沒有理他,只是道:「京城隆福寺中有位慧心法師,你可識得?」
鄭恪面上一片茫然,陸英料到似地微笑道:「不認識也是自然,想你不過是個小嘍啰罷了。」
鄭恪的唇角收緊了,冷冷地盯著他,見他已入彀,陸英道:「我也是後來才知道,這位慧心法師曾在欽天監任職,他人雖歿了,但生前的手稿殘頁尚在。」
鄭恪微微蹙眉,似不懂他言意所在。
見他聽得認真,陸英笑了笑道:「也就在幾個月前,他夜觀天象,發覺紫微沖北斗,耀於北天。」
講到這兒,陸英感到鄭恪一下屏住了呼吸,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於是陸英繼續道:「紫微是帝星,這預示著,王朝的更迭。」
鄭恪眸中的火焰燃燒得更甚,唇角扭曲著,手腳掙動起來,鐵鏈深深地勒進肉里。
陸英饒有興緻地打量著他,忽然道:「你是不是以為,若是如此,你們便復國有望?」
他的聲音很低,鄭恪卻一下僵住了。
陸英心中再無疑問,起身走向他道:「只可惜,你方才聽到的,不過是我編出的鬼話。」
「而現在……」
他居高臨下打量著他道:「即便你不說,我也有了想要的答案。「
鄭恪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眯起眸子望他,陸英蹲下道:「不過,其實有件事我尚有些好奇。「
鄭恪的神情更加警惕,陸英卻悠悠道:「二十多年前,朝廷圍剿亂黨,山窮水盡之時,有人負著所謂殤懷太子投水自盡。」
「前朝血脈既已斷絕,那麼如今,你們興的又是什麼風浪?」
聽了這話,鄭恪乾脆轉過頭去,看也不看他。
陸英好整以暇道:「你說不出話,那我就猜一猜。」
望著鄭恪微微顫動的背影,陸英道:「其實若是當年的殤懷太子未死,如今也該是二十八、九歲年紀。」
鄭恪聞言並沒有轉回身,但借著火光,陸英敏銳地發覺他乾瘦的手指蜷曲,在地上劃出幾道深深的痕迹。
陸英繼續道:「或者,其實當年的那前朝餘孽本就是對雙生子,一個投水,而另一個則被人帶走,悄悄養育長大。」
雖竭力剋制,但鄭恪的肩膀還是劇烈顫抖起來,陸英卻視而不見似地,低聲道:「又或者,其實連投水的那個也未死,一對雙生子皆活了下來,一人在明,而一人在暗,共謀復國大事。」
「我猜的,對不對?」
鄭恪猛然轉過身來,正見陸英瞭然地望著他。他終於明白過來,若說陸英先前只是懷疑,那麼他不自然的反應便是坐實了陸英猜測。
心中後悔的厲害,鄭恪知道,自己根本就不該和他有任何交流。
這人當真是個可怕的敵人。
掙紮起身,鄭恪用力向身邊的青石牆撞去,但陸英卻拽起縛他的鐵鏈,輕易將他按翻在地。
這會他不再像先前那樣溫潤,將他踹倒在地牢的泥濘之中,陸英冷淡道:「別急著尋死,後面的路還很長。」
徐文遠帶著人在地牢外等了半個時辰,方聽見拾階而上的腳步聲,他用力舉著火把映照,陸英沉靜的面孔一點點浮現出來,徐文遠終於放下心,急切道:「如何?」
這鄭恪他已審過幾次,是個水鹽不進的主,任是如何打罵利誘,皆不肯指認任何人,徐文遠拿他沒辦法,又不能真將人給打死了,這事就成了僵局。
陸英道:「他已全招了,如今還要麻煩徐大人一件事,準備輛馬車將人犯壓上去,我今夜便帶他回京城,交給皇上發落。」
聽他說得胸有成竹,徐文遠眸中儘是欣喜。心中雖不可置信,這人犯連口中的麻核都未取,如何招供,但還是忙不迭地應下了,對陸英更是欽佩不已。
是夜,在禁軍的層層護衛之下,一輛不起眼的馬車離開德歸,隆隆地疾馳在官道之上,一路奔向京城。
這邊不表,且說陸英離開京城之後,因大量災民湧向京畿,強佔田地食水,騷亂不斷。
順天府尹將此事上報,朝中更是吵得不可開交。以廖仲卿為首的內閣諸臣建議派禁軍三大營鎮壓驅散,寫好了票擬,到了司禮監時卻被駁回了。
之後另有一道旨意從宮中傳出,叫直隸總督打開保定府的城門,接收災民,就近安置。
保定府離京城不過百里,歷來是北上要道的咽喉。在廖仲卿看來,這麼做簡直像是把自己的脖子送給別人砍。
而且這旨意雖是皇上下的,但不消說是藍軒的主意。自毓坤即位之後,廖仲卿自持擁立有功,不滿毓坤倚重司禮監,更是看藍軒這個從先帝朝起就把持朝政的內侍不滿。
只是先帝朝時,皇帝在西苑修道,就連內閣首輔也鮮少有機會面聖,更不要提內閣中的其他之人,唯有司禮監一家獨大,因此眾人敢怒不敢言。但如今卻不同了,且不說先帝朝時司禮監正副三位首領中的兩位秉筆,尚璟和郎燕生因不被毓坤所喜,逐漸淡出權力圈外,但如今的內閣之中,既有當初擁立毓坤的老臣,也有她即位后扶植的新人,逐漸已與司禮監分庭抗禮。
而廖仲卿心中清楚明白,如今的局面也正是毓坤想要的。她並不願藍軒一人獨斷朝綱。
自以為揣摩出了皇帝的心思,廖仲卿早就做好的打算,而如今正是個極好的機會。
乾脆借著這次的事發作,新賬舊賬一起清算,也就在發給直隸總督的聖旨出了京的那日,一道彈劾藍軒奏本已在擺在毓坤的案前。
奏本上清清楚楚列了藍軒的八大罪狀,字字誅心。
為了這一日,廖仲卿其實已準備了很久,奏本上聯名的官員就有幾十人。陸英雖不在京城,沈崢卻同樣得到了消息,但他並沒有在奏本上簽名。
望著謝意不解的目光,沈崢道:「這次雖是個機會,但時傾走時叫我們切不可輕舉妄動,一切等他回來。」
「況且……」沈崢遙望著紫禁城的方向嘆了口氣道:「廖公這次的事做的急了些,自以為窺得了皇上的心意,但恐怕……適得其反。」
也就在奏本遞上去的那一夜,乾清宮的暖閣中長燈不滅,到了後半夜的時候,連唱太平的宮人聲音中都透著疲憊。
而就在這最濃稠的夜裡,紫禁城西華門最南面的一道僅供內侍出入的小門悄無聲息地打開了,御馬監的首領太監尚璟帶著兩個人走了出來。
兩個監門衛望著尚璟微微佝僂的身影想,想當年先帝朝時,這位也是司禮監說一不二,威風赫赫的人物,但如今不得皇上的歡心,便被發配到御馬監來,明著是從秉筆太監升為首領太監,但卻明升暗降,恐怕再不得重用。
然而被這兩人在心中嘀咕的尚璟卻似毫無所動,在西面的御苑之中,先前瓦剌世子,如今的承禮侯脫歡進貢的汗血寶馬每日都需要從懷來草場現採的紫苜蓿餵養,而他做這樣養馬的活兒已做了一年有餘。
見尚璟出來了,宮門外的馬車夫忙把裝紫苜蓿的馬車趕來,尚璟身邊的內侍上前將韁繩接過,兩個監門衛例行上前,要用長戈刺入草垛之中。
然而這一次卻被尚璟身邊的另一個內侍攔了。
那兩個監門衛一怔,只聽那人嘆道:「統共就這麼草,壞的爛的都用不了,大人們通融則個。」
也就在他說話的時候,那兩個監門衛感到手中多了塊碎銀,再抬眸的時候,只見遠處的尚璟也正望著他們。
畢竟要賣他個面子的,再說這車天天打著門過,那兩個監門衛將手一揮,運馬草的馬車啟動,緩緩駛入宮中。
兩面皆是深深的朱牆,那馬車最後停在御苑馬廄旁一處破落的院子里。
將身邊的人都屏退了,尚璟走到馬車旁,三長兩短地敲了五下車轅,低聲道:「出來罷。」
紫苜蓿馬草被從裡面分開,趙彥從馬車上下來,望著尚璟那張平淡無奇的面孔道:「原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