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永安

第2章 永安

一面叫著,門開了,梁嬤嬤急匆匆地走了進來。一眼就看到窗邊小小的白色身影,她急忙趕了過來,點了燈,關了窗,接著扳過他的身子上下看了一眼,才道:「哎呦,嬤嬤真是忙糊塗了,竟然把小少爺給忘了!這都什麼時辰了,大和呢?怎麼也沒在跟前伺候?定是跟去鹿園看熱鬧了!這個皮貨,回頭我定罰他!」她一口氣噼里啪啦說了一通,說完拉起凌蕭的手,驚了聲「這麼涼」,便雙手握著一陣揉搓。過了會兒手暖了,她才想起來還沒擺飯,忙要出去叫人,卻被凌蕭拉住了。

「嬤嬤,今日府里事忙,我還不餓,先不用了。」

梁嬤嬤停住腳步,轉頭看他,驚異之餘不由笑道:「哎喲我的小祖宗,什麼事能抵得上你喲!就是聖上駕到,也耽誤不著咱們用飯啊!」說完,她又有些心疼地握住他的手,道,「其實,少爺應該去前廳赴宴的。我看席上好幾位大人都帶了自家後生來,有的年歲比你也大不了多少。少爺這個年紀,正該出去找些玩伴,不用日日悶在府中讀書練劍的。」

凌蕭垂著眼睫,似乎踟躕了一會兒,才簡短道:「我......不喜歡吵鬧。」

梁嬤嬤見他神情,已猜中七七八八,心疼之餘也不戳破,只道:「也是,少爺一向就是個喜靜的性子。少年時多讀些書也好,嬤嬤沒讀過書,不知道書里的精妙,但看讀過書的人,氣度就是與別個不同的。少爺肯用功,老爺也歡喜。聽小廝說,少爺在外面常常得人誇獎,很給老爺爭面呢!」

凌蕭聞言微微抿了抿嘴,一抹幾不可察的笑意在唇邊蕩漾開來,看著梁嬤嬤的眼神里就有了些欣喜,不苟言笑的小臉上也浮現出幾分自豪。但這些情緒很快就又被他壓了下去,一張白凈的臉上又是一副自以為掩飾得很好的,不喜不怒的模樣。梁嬤嬤看著好笑,卻更覺得心疼,只拍拍他的手,道:「行了,都快戌時了,再不用飯身子該受不住了。少爺等著,我去吩咐人擺飯!」說完,她就又風風火火出了門去。

和人說了會兒熱乎話,凌蕭心底里也暖了些。一轉頭,瞧見一旁案上全未翻動的書頁,想起今日課業尚未做完,他便又跪坐過去。案旁置著一疊裁好的宣紙,他取出一張,用鎮尺壓了,又就著今晨的殘墨研了些新墨,便順著上次的地方繼續抄寫下去。

這篇《永安賦》他四歲時就倒背如流了,如今過了三年,卻還是喜歡拿來抄寫。抄寫是為把文義參透,也為練字。這個年紀,別家孩童或許還在吃力地寫大字,他的一手簪花小楷卻已得過林首輔的親口褒獎。可他還是覺得不夠,十分不夠。幼時他曾讀書聖訓子,要其苦練書法,將院中十八口大缸里的水染黑,方能有所小成。與之相比,他覺得自己還是差得太遠。而練字的素材一向就是《永安賦》,倒也不是因為多麼喜歡,而是因為此賦是外祖一字一句,親口傳授給他的。

他雖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可自小便失了雙親,唯一的親人只有外祖父母。外祖是江國的戰神,據說母親當年也是個悍將,雖是女兒身,上陣殺敵卻以一敵百,羞煞多少鬚眉。而就在他出生后不過兩月,母親就在跟索倫人的拼殺中戰死了,至死未透露他生父的姓名。凌雪,衛國公獨女,江國唯一的女將軍,以未嫁之身生子,又在雙十年華葬身北境疆場,只留下一個尚在襁褓的嬰孩,還有數不清的流言蜚語,以及他自出生起,就不得不獨自探尋的身世之謎。

母親的去世給外祖父母的打擊很大。外祖還好,畢竟身為男子,看慣了沙場生死,心志自不可等閑論之。而外祖母卻是切切實實地哀痛成疾,一病不起。等到好容易將她從鬼門關上救回,又處理完母親的喪事,外祖在不惑之年便花白了頭髮,脾氣也變得古怪了起來。

聽人說,外祖早年間是那種策馬紅塵,詩酒趁年華的豪爽性子,為人極自律,待人卻甚寬和。而母親死後,外祖就成了個不苟言笑的黑面閻羅,除了在外祖母面前還有一絲笑容以外,連眼神中都一絲暖意也無,尤其對他這個僅存的血脈所望甚高,因而嚴苛非常。而他也願意用功,喜歡讀書,也愛習武。反正外面紛紛擾擾不堪入耳,他倒寧願進到書中世界來躲清閑。

對外祖,他是敬畏參半的。他欽佩外祖持身中正,剛直不阿的品格,又欣賞他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處事態度,於是仰頭看著外祖時,就常常湧現高山仰止之情。但外祖嚴肅的面容有時又讓他心中擂鼓,生怕自己哪個地方做得不盡人意,令他失望。於是課業未完,即便苦讀到深夜也咬牙堅持;習武受傷,縱使血流如注也不發一言。平日里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童,不論高低貧富,也不管在外面闖了多大的禍事,總能哭鬧著鑽到娘親懷裡撒嬌。他其實很看不上這些嬌滴滴的舉動,卻又莫名地心生羨慕。

是啊,娘親。

娘親。

娘親究竟是個什麼呢?冷的暖的,甜的苦的,硬的軟的,他統統不知道。外祖母也是娘親,聽說梁嬤嬤也當過娘親。他握過她們的手,也靠過她們的懷,暖則暖矣,卻終究不是自家的娘親。

這麼想著,他就在紙上信手寫下了「娘親」二字,全由心生,半點沒過腦子。待他回過神來,再向紙上看去,就見上面端端正正地寫著一句:夫論永安之道,惟在......娘親。

倒也有理。

這麼一走神,便沒心思再抄寫了。他信筆在紙上描繪起來,不多時,一個青年女子的形象便躍然紙上。筆鋒純熟,顯是演練多時。只見這女子鬢髮高挽,全身戰甲,手抱鋼盔,端得英姿颯爽。只不過,這女子是沒有臉的。臉型勾勒成了最常見的鵝蛋形,上面卻是空白一片。他愣愣地望著紙上之人,握筆的小手頓了兩下,卻始終未敢在那片空白之處添上半筆。如此這般,堪堪僵在半空。

「快些快些!這都什麼時候了,少爺該餓壞了!」正當他愣怔之時,院子里忽然又傳來了梁嬤嬤的催促聲。他抬眼往門邊一看,又望了紙上女子一眼,將筆擱下,又將畫紙四折,插進了書頁里。

手剛剛放下,「吱呀」一聲,屋門又被打開,梁嬤嬤領著個侍女進得屋來。一人拎著餐盒,一人捧著銅盆,上面還冒著氤氳熱氣。等到侍女將銅盆放到架子上,又將手巾搭好,梁嬤嬤便打發她出去,接著自己將飯食一一取出,便喚他過去用飯。

「今日廚房做的飯食倒精緻,」梁嬤嬤一面伺候他凈手,一面道,「但我看著都是這邊的口味,不太合少爺的胃口,就命人另做了來,所以耽擱了些時候。」

「無事,隨意便好。」凌蕭隨口答著,接過手巾拭了拭水,接著走到案幾前,就見一葷一素,配上一碗細粳米飯,都是自己喜歡的大椒大料的北方菜式。

「看來在什麼地方生,就長什麼地方的口味,這話還真是不錯。少爺生在北境,雖沒吃過那兒的一口飯,胃口卻一直記掛著那邊。」梁嬤嬤笑著將雙箸遞給他,「來!」

凌蕭接過箸,覺得有些手輕,仔細一看,卻發現不是日常用的檀木象牙箸。新箸色澤更鮮亮些,只是上面斑斑點點,甚是扎眼,讓他有些不喜。

梁嬤嬤見他盯著筷子不動,便道:「今兒個做宴席,夫人說之前用的筷子都舊了,不若一次換成新的。又聽說最近西南那邊流行起一種竹子,叫斑竹,說什麼神仙妃子落淚的,傳得神乎其神,一把竹扇要好幾兩銀子。後來又有人拿來做箸,夫人看著喜歡,就命進了一批來,正得今日宴飲使用。」

凌蕭聞言點了點頭,又掃了那湘妃箸一眼,只道:「倒覺得原來的好看些。」便不再多言,專心用起飯來。

梁嬤嬤原本事忙,但見他一人用飯實在可憐,便也湊到一旁坐了,順便給他講些今日筵席上的見聞。剛講到樞密院的霍大人飲醉了酒,非要跳到畫舫上與舞娘共舞,凌蕭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院中的腳步聲。他抬眼看向屋門,果然,不出片刻,房門又一次開了。小廝大和神色匆匆,卻並不急著進門,而是將鞋底在門外蹭了,又整了整儀容,才端方地踏進屋門,端正一禮,道:「少爺,太子爺駕到,老爺請您過去一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京夢聞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元京夢聞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永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