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打常州逢異城徐達降級 古

第十七章 打常州逢異城徐達降級 古

第十七章打常州逢異城徐達降級古毗陵遭圍困士誠求和(5頁)

1356年秋七月上旬,鎮江翼統軍元帥徐達與左翼統軍副元帥陸仲亨攜先鋒刁國寶、王虎子率兩萬兵馬離開鎮江,進攻東南的常州城。隨行的還有郭興所部及統領的長弓隊。

徐達逼近西北城牆,距離五里遠安營紮寨。派出探子打探常州一番后大吃一驚!

此時常州城沿用五代、宋朝形制,分內城外郭。城牆很不規則。

內城有陸門7個。

東門叫通天門。大約位於古建「域城巷古井」西面的今日紅梅路處。

南門叫陸安門。大約位於古建「新坊橋」北面的今日麻巷街處。

南偏門叫廣化門。大約位於今日南大街與青果巷交匯處。

西門叫朝山門。大約位於古城西南角古建「篦箕巷」西北段對應的今日西直街處。

西偏門叫長春門。大約位於今日西橫街與郵電路交匯處。

北門叫青山門。因門外有座小山,叫青山。大約位於今日北直街與玉帶路交匯處。

北偏門叫和政門。大約位於今日和平北路與紅梅路北端交匯處。

除了西偏門,其餘六個正門的門樓城牆全部外凸。靠近城門攻城,將遭到側面箭雨的阻擊。

內城東南角位於東門南端。

內城西南角大約位於古建「篦箕巷」西北段與今日西直街之間。

內城西北角大約位於今日西橫北路與玉帶路交接處內側。

內城東北處有兩個外凸角和一個內凹角。因為這三個角的城牆為「L」形,連接北牆和東牆。上東北角大約位於今日玉帶路東頭南側。下東北角大約位於今日和平北路與紅梅路交匯處。內凹角大約位於今日中山路與葯皇廟路交匯處。

內城東牆略為弧形。起於下東北角,大約沿著今日紅梅路向南到東門止。

內城南牆為較大的弧形。起於東門南,大約沿著麻巷、青果巷南側到古建「西水關橋」北側,再沿著西灜里路、西直街南側到西南角(篦箕巷一帶)止。

內城西牆從西南角走向東北到今延陵西路處,再沿著郵電路西、西橫北弄東向北延伸,到西北角止。

內城北牆從西北角沿著玉帶路南側直到上東北角止。

「L」形城牆從上東北角向南延伸到內凹角,再沿中山東路略成弧形向東直到下東北角止。

內城東面到南面有很長的外郭。

外郭牆東北段起於內城牆上東北角,大約沿著今日關河內側到和平北路北端止。

外郭牆東段大約從今日和平北路北端沿著關河內側到「東坡公園」東北角止。

外郭牆南段大約從「東坡公園」東北角起沿著京杭運河內側到今日古建「西水關橋」西北側(西水關樓)止。

這條外郭牆總長近5480米。從外郭東門(通天門)到內城東門(通天門),有940多米,形成一個防禦的緩衝區。

京杭大運河流經外郭的南面及西南面,流向西北。

內城西面有一條較短的外郭牆,形成一個大瓮城。此牆從內城牆西南角起,沿著京杭運河東北側向西北延伸,大約到今西直街古建「鎖橋」東南端,然後沿著遺存至今的外郭護城河內側成弧形轉向東北,延伸到內城西面護城河止。即止於內城西偏門(長春門)外北側護城河邊。

出內城東門有一條筆直的官道沿著內河北岸與東南方外郭東門(也叫通天門)相連。這個外郭東門大約位於今日西關河弄與武青路交匯處(「東水關遺址」北面)。

從此門南面東水關的運河拐角向北開通了一條城濠,引入運河水成為城東外郭護城河。即今日關河。

在外郭東水門(今日「東水關遺址」處)有一條內河與運河及城東護城河連通,穿城通向西北,從西牆流出,進入護城河。出牆處被叫作小西水關,大約位於早科坊路與延陵西路交匯處的西端。這條內河今日還在,位於延陵中路西南側。兩者平行。

內城南牆外護城河有個下水門,叫西水門。約位於今日古建「西水關橋」西北側。

在西門(朝山門)運河處向北開通一條城濠,經過西偏門直到北門東側與外郭的城濠(今關河)連通,成為內城西面和北面的護城河。

內城西面大瓮城的南北護城河上各有一橋,是石砌拱橋,正對瓮城城門。

瓮城面積大約3萬平方米,只要有足夠的兵力防守,打開城門讓徐達進,徐達未必敢進!即使敢進,也是送死。居高臨下的包圍,可以以一當十。城頭一千兵可以射殺牆下一萬人。再從西門和西偏門兩頭出兵,則是瓮中捉鱉。

此外,徐達還打聽到常州的兵力很多,超出自己一倍多。徐達馬上派人向朱元璋報告實情,請求增加兵力。

朱元璋立刻命令統軍元帥湯和攜鎮撫吳良、吳禎及張赫帶兩萬兵馬參戰,進攻常州南城。命令領兵副元帥張彪帶一萬兵馬進攻常州東南面的外郭,牽制敵方的兵力。徐達就地主攻西北面。

周王張士誠聞訊后,心急火燎,馬上派遣大將張總管和湯總管各帶一萬人馬前來援助。

徐達聞訊后對部將說:「周軍久經沙場,將多剽悍,勢不可擋,我當以計取之。」

徐達派先鋒刁國寶、王虎子帶兵先到城東十八里遙觀村驛道處埋伏。這裡有一片小樹林,驛道穿林而過。其次,離城較遠,不易引起敵軍的懷疑。

徐達接著命令總管王均用率騎兵部隊在城西北戰場的南面側翼隱蔽。當徐達率主力部隊與張、湯二將正面交戰時,王均用帶領騎兵突然快速出擊,從側翼衝殺了他們的步兵部隊。頓時,張氏軍隊大亂,頭尾不能相顧。

張、湯二將擔心被截斷後路,自己陷入包圍圈,緊急下令撤退。但是其頭部和腰部被徐達和王均用兩部衝殺得七零八落。

張、湯二將帶領一萬多人撤出了戰場。當兩人率先進入遙觀村附近的樹林時,突然從地面彈起一根絆馬索,把張總管的坐騎絆倒,刁國寶、王虎子帶領伏兵從驛道兩旁樹林中同時衝出,包圍、活捉了張將軍、湯將軍。

儘管如此,但是徐達攻打常州二十來天,沒有拿下,朱元璋很生氣。由於攻打金陵、鎮江一帆風順,他一開始就低估了常州的防禦能力,倉促下令攻打。而徐達還是一個不成熟的指揮官,事先也沒有探查常州的城防。

七月庚午(二十二)日,吳王下令:「自徐達始,以下將校皆降一級。」

湯和、張彪也參加了攻打常州,卻沒有被罰。

下達降級令時,朱元璋還有一封信轉交徐達,告誡他說:「爾將不戢(jí:禁止)士卒,虐取保二之資,致怨而叛。弟子虐降致叛,老師無功。此乃吾所以責將軍之故,望勉思以補前過。否則,再罰無赦!」

張士誠的兩員大將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居然被朱元璋的手下活捉,常州又被圍困,這使張士誠的一些將領產生擔憂,開始考慮後路。

八月己酉朔日(初一),張士誠的水師元帥江通海主動向朱元璋投誠。朱元璋任命他為俞通海的水師二軍總兵。

1356年冬十月,丁未朔日(初一),有些空閑的朱元璋想起了常遇春夜襲牛塘,救出徐達的功績,隨即晉陞他為管軍總管。不久,覺得他完全有能力統帥多路部隊,比徐達強,於是破格提升為統軍大元帥,為以後的戰役提前準備前線指揮官。

十月戊申日(初二),朱元璋圍攻常州的幾萬軍隊儘管還是沒有攻下這座與眾不同的城池,但是也未撤軍。雙方都很沮喪。張士誠憂慮、害怕之心越來越重,最後終於服軟,寫了一封較長的求和信。他派遣下屬孫君壽趕到應天府,把求和信呈交吳王。

張士誠在信中說道:「始吾竊伏淮東,甘分(情願分享)草野之利。緣(因為)元政日弛,民心思亂,吾才乘時舉兵,起自泰州,西佔高郵,東連海邊。元官將帥,并力攻吾,卻自取潰敗。吾殺了平章實理門、參知趙伯器,遂成深仇。不料彼遣翰林待制烏馬兒齎(jī:攜帶)詔撫諭,餌以爵祿。吾卻而不受。今春據姑蘇(蘇州),若無名號,何以服眾?江東稱孤(稱王),勢使然也。伏惟(趴著想)上(吳王)賢,以神武之資,起兵淮西,跨有江東金陵。此乃帝王之都,用武之國,可為左右建立大業。誠賀之!向(以前)獲詹、李二將,禮遇未遣。繼之蒙上(吳王)遣使通好,在下愚昧不明,久稽(扣留)行李(使者)。今又蒙上遣兵逼我常州,晝夜相攻,咎實自遺(自送),夫復何說?然省己之過,願與上講和,以解困厄。歲(每年)輸糧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三百斤,以為犒軍之資。從此各守封疆,不勝感恩!」

朱元璋復通道:「睦鄰通好,友邦之常識。開畔(打開邊界)發兵,以靖安疆場,實因爾昔日用師犯吾京口(都城之門,指鎮江)。吾軍至奔牛、呂城,陳保二望風降附。爾乃誘其叛逆,紿(tài:哄騙)執吾詹、李二將。既遣儒士楊憲齎書通好,又復拘留。構(造成)開畔發兵,誰負其咎?吾是以遣將率兵攻圍常州,生擒張、湯二將,尚以禮待,未忍加誅。爾既知過,能不墮(破壞)前好,歸吾使臣、將校,乃(只)饋糧五十萬石,即當班師。況爾所獲詹、李,乃吾偏裨(副職)小校,無益成敗。而張、湯二將,爾左右手也!爾應三思,大丈夫做事,當赤心相示,浮言誇辭,吾甚厭之!」

張士誠收到信后,沒有回信。他願意每年獻糧二十萬石,朱元璋卻想一次要夠五十萬石,不要金銀。這是非常現實的,誰知明年、後年會是什麼狀況?

周王不甘心局面的被動,到處尋找突破點。長興縣位於湖州城西北直線距離24公里,張士誠發現駐守長興的部隊是歸附朱元璋的當地民兵,就遣使以糧食、厚祿誘惑首領鄭元帥。結果鄭元帥叛投了張士誠。長興納入「周國」湖州的管轄範圍。隨後,張士誠派遣大將趙打虎駐守長興,節制鄭元帥。

再說吳軍攻打常州。守軍畢竟也是起義軍,面對吳軍的進攻自然憤憤不平,同仇敵愾。徐達、湯和、張彪攻打常州快四個月了,還是沒有攻下,朱元璋的軍隊已經死傷近兩萬人,官兵的情緒越來越糟,軍心浮動。必須打一次大勝仗才能扭轉頹勢。

朱元璋與馮國用商議后調整部署。調統軍大元帥常遇春攜中翼副元帥唐勝宗、都先鋒陳德、鎮撫桑世傑率部悄悄抵達常州城東南三十裡外紮營隱蔽。這時,朱元璋想起了一員被冷落的虎將——趙德勝。

他下令撤出張彪的部隊,大張旗鼓地開往西北,前往丹陽替換趙德勝。命領軍先鋒趙德勝率部悄悄夜行進軍常州,跟隨常遇春。

又調遣都先鋒胡大海攜管軍總管郭子興(與朱元璋義父同名)、萬戶吳復率部悄悄到城南三十裡外紮營隱蔽,聽從常遇春指揮。命徐達率部到城南靠近湯和所部紮營。如此,完全讓開了常州西、北兩面及東面。

張士誠得知張彪所部撤走,徐達與湯和匯合,不知是計,以為朱元璋軍糧難以為繼,放棄圍城,逐步撤軍,認為有機可乘。於是,派大將張德林率部裹挾鄭元帥的部隊圍攻徐達、湯和的營壘。徐達、湯和指揮將士憑藉營壘全力抵擋。

得到探報的常遇春立刻率唐勝宗指揮陳德、桑世傑、趙德勝、胡大海所部迅速出動,對張士誠的部隊實行了反包圍。

當五支部隊狠狠痛打周軍的屁股和兩肋時,徐達、湯和按照朱元璋的計劃全軍出擊。周軍遭到前後左右夾擊,死傷無數,大將張德林被活捉,潰敗的上萬兵馬逃進常州城。吳軍士氣大振。

朱元璋對於將領,喜歡多多益善。對於俘虜的敵軍將領,都是以禮相待,希望對方降附。張德林也不例外。他答應歸附后,朱元璋任命他為領軍先鋒。

十一月丁丑是朔日(初一)。壬午日(初六),朱元璋又命令廖永安、俞通海各帶精兵一萬參加圍攻常州。跟隨參戰的還有猛將張德勝等。

張士誠聞訊后急忙派遣大將呂珍乘快馬從東門馳入常州,督軍堅守。

這時,朱元璋也冷靜下來。為了減少部隊傷亡,命令徐達、湯和、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及胡大海六路大軍從四面八方靠近城池駐紮,採取圍困戰術。從此,一兵一馬、一糧一草都進不了城,常州城增加了一萬多兵馬,糧草消耗加快,日子很不好過。

再說這個月,劉福通指揮「宋國」的衛都紅軍攻佔了河南府路城(今洛陽市)。

不久,答失八都魯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從陳留(今開封陳留鎮)發兵,攻破了附近夾河的幾個「宋國」衛都紅軍營寨;十二月,攻下「宋國」的西大門太康縣,兵鋒直指東面約85公里的「宋國」都城亳州。劉福通的戰線太長,亳州已無多少兵馬,他不得不帶領河南府的部隊回援。

十二月丙午朔日(初一),由於「江淮府」一詞引起了識別上的混亂,朱元璋將江淮府改為鎮江府。考慮到徐達、湯和兩部攻打常州,鎮江守護的步軍指揮無人,便任命郭子興兼鎮江管軍總管,晉陞都先鋒王志為秦淮翼右副元帥。兩人協同鎮守鎮江。

這一天,江浙行省寧國路(今安徽宣城市)長槍軍元帥謝國璽進犯廣興府(今廣德縣),廣興翼元帥鄧愈率部出城迎戰,打敗了謝國璽,生擒他的總管武世榮,俘虜一千餘長槍兵。從此,朱元璋組建了自己的長槍部隊。後來命長槍將王國寶擔任長槍軍頭領,為管軍總管。

所謂「長槍」,是指長度超過一丈(約3.2米)的長矛,元末的長槍約為1.2丈(3.8米)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末翹楚朱元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元末翹楚朱元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打常州逢異城徐達降級 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