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黃義明巨人墓捉蟲道西學
第十八章:黃義明巨人墓捉蟲道西學
劉惠恕
卻說小童帶領黃義明一行不到兩個時辰,已來到巨人墓前。這小童顯然是自幼練武,腳力甚健,一些都不感到疲勞。約兩個時辰以後,小童帶著黃義明一行來到一座長滿著茂密野草與叢樹的山崗前,翻越山崗,在山崗半腰可見一個幽深的洞口,小童指著洞口道:這就是巨人墓。當黃義明一行踏著半人高的野草步入洞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具巨大的古人骸骨橫躺於洞中,半截骸骨露於地面,半截骸骨則埋於土中。黃義明一行個個都驚得目瞪口呆。
原來這骸骨之巨,其露出土面的頭顱約相當於小童的身高,身長約達一丈半多。如以西方計量單位來計,這具巨人骸骨的身高約達五米,頭顱骨的高度約50餘厘米,寬25厘米,其牙齒比當今成人要大3倍多,其一只巨大的露出土面的腳掌骨,寬約0.2米,長約0.7米。更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具巨人骸骨身邊,放著一根巨大的不知是何種材質的木棒,長約九米,這顯然是巨人當年使用過的工具。黃義明可用雙手移動這根木棒,而趙鳳英等人則要兩人才能抬起這根木棍。眾徒兒不解地問其師傅:上古是否曾有過一個巨人時代?黃義明回答道:
人世間尚有許多未解之謎。中國古時一直認為天圓地方,儒家有語:天地設而民生之,但是卻並沒有回答出人是從何而來的。近有王夫之(1619—1692年)等人好西學,曾涉獵明萬曆時來華傳教士利瑪竇(1619—1692年)、熊三拔(1575—1620年)等人傳華之西學。吾在西南師傅李晉王軍中時,一度與其相熟,聽其所述:西人以地形為圓球,虛懸於銀河之中,凡物四面蟻附。又謂西人有操「演化論」者,其謂世上生命最初皆由海中軟泥產生,原始水生生物后經蛻變,而演變為陸地生物。此說本於古希臘哲人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世紀)。西人又謂中世紀被宗教神學壟斷,主上帝創造世界萬物,而後又有文藝復興時代(其時約相當中國明季),重操古希臘人舊說,將阿那克西曼德「演化論」,作「進化論」解,認為自然發展規律,以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為基礎,凡世間萬物,都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階段發展,物種演變的規律是「優勝劣汰」。按此說,人則是從猿猴演化而來,人猿同祖。而此說與中國《易經》中陰陽、八卦說,將世上萬物還原為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物,以「陰陽」、「八卦」來解釋世間變化絕然不同。
西學尚有他說,以人類史共存五紀,初始為巨人紀,亦稱侏羅紀恐龍時代,巨人與恐龍並存。彼時地球上臭氧層厚,氧氣充實,是以生物長得巨大,陸、水、空生物較今大出數倍,如今3米長的生物,在上古長達5—6米,昆蟲如今蜻蜓,翼展有10厘米,而彼時翼展長達1.5米,此皆見於地下出土之化石化。后因一顆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導致幾個大陸板塊沉入海中。而相撞擊揚起的塵埃與已被氧化的海水相聚,形成巨大蘑菇雲,導致地表被覆蓋,陽光被遮蔽,黑暗籠罩地球,巨大海嘯席捲全球,又下起無休止的大雨。一些原本的海底大陸因為撞擊上升到海面上面,而曾經的陸地,連同陸上生物及文明,全部沉沒海底。此地殼之改變,又引發了無數的火山,持續噴發了約數十萬年。由於無足夠的氧氣和陽光,人類初始巨人紀連同恐龍同時滅亡,陸上生物幾乎全部死光,僅微生物存活下來了,地球進入了冰河時期。而人類殘存的生命體隨後誕生,便進入了其後的小人紀,即彼時人類皆精靈矮人侏儒。小人文明后毀,始出今人紀一世。此時人體形像已同今人。此紀后因月球與地球分離而毀,始出今人紀二世。今人紀二世后毀於洪水,倖存者復創今人紀三世,即當今世,亦即人類文明第五紀。
眾徒兒聽黃義明所述,如入雲端霧裡,問何說為確?黃義明道:我亦不知,但人類上古曾存巨人紀,似有物證可證。即中西兩域,多地曾出土上古巨人遺骸,其身高約在3米至10米之間,頭蓋骨大如鐵鍋,有人推算其活時,體重約達千斤。其身側常置使用過的巨大工具,多人抬拿不起。古人墓側,尚同時出土有諸多上古巨獸骸骨化石,中國人謂之龍骨,西人初謂巨大史前蜥蜴,后統一名恐龍,其中最高者有暴龍,約有三層樓高。而見之上古人洞岩中所存石雕畫,有暴龍逐人畫,其比例似與今人與牛之比。另有圖畫為人騎在恐龍身上打仗,其比例約近今人與大型家畜的比例。另有上古人在岩上所刻巨大人像,從地面上幾乎無法分辨,只能俯空方得分辨。另有頗多上古遺存至今的巨石建築,似非今人力所能及。此類巨石建築,分佈甚廣,高山、平原、海洋具存,其數量之多,工藝水平之高,建造難度之大,均令人驚嘆。如西方英國現存巨石陣,由幾十塊巨大的直立石柱組成圓心,最高的達9米,重50噸,平均重量近30噸,更有重達7噸的巨石橫架在兩根豎起的石柱之上。或雲復活島上約有1000餘座巨人石雕像,高度大多在3—6米之間,最大石像約10米高,重約82噸,均由一塊石頭雕成,石雕像部分埋在石場下面很深的淤泥中。另一最大未完成石雕像高約21米高。或雲古埃及有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9米(約今40層大廈高度),塔身是用23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達1.5噸至50噸,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等等。
一說古有大西國,又名亞特蘭蒂斯,一稱「大西洲」,其後沉入大洋之中。其最早向人類傳播了文明,而埃及造金字塔技術即為大西國所傳。有人曾在世傳大西國沉沒處之水下洞穴中發現一具長3.5米的巨人骸骨,因此疑西人傳大西國即巨人文明所創。而有關於人類上古曾有巨人世的記載,尚見於中、西的不同神話傳說。如希臘神話傳說中有獨眼巨人,古羅馬神話傳說有巨人五兄弟,中國古藉《山海經》中,記有夸父追日及龍伯釣靈龜的傳說等等。據《國語》所記:春秋時期吳國攻越,駐兵會稽時,挖出一副上古人骨架,身高達3丈以上。吳王不解,把骨架運回吳國,並派人請教孔子。孔子認為:這是被大禹處死的防風氏遺骨。另見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一所記:有人在挖墳時,挖出一巨人骨骸,「脛骨長二尺余,顱骨大如斗。」由此可見古人所傳巨人說並非全虛。
此外,有關小人世存在的傳說,似亦有憑證。有人曾從化石上見到過小人遺像,其身體比例如同今世之貓、犬。另西域久存紅柳娃傳說,雲烏魯木齊附近深山中,每當紅柳發生時,有名紅柳孩者,長僅一、二尺許,結柳葉為冠,赤身跳躑山谷間,捉獲之,則不食以死。又雲烏魯木齊深山中牧馬者,常見小人高尺許,男女老幼皆有,遇紅柳吐花時,輒折柳盤為小圈,著頂上。作隊躍舞,音呦呦如唱曲。或至行帳竊食,為人所擒,則跪而泣。系之,則不食而死。縱之,初不敢遽行,行數尺輒回頭,人追,仍跪泣。去人稍遠,度不能追,始攀澗越山去。其形似小兒,而喜戴紅柳,因呼曰紅柳娃。
言畢,黃義明對眾弟子說道:我講這麼多話,無非想說明一點,有些不明之事,不必強行求一。唐太宗謂:鑒聽則明,偏聽則暗。我讓方知命先生設奇技館,亦是為了探知未明之事。
鑒於黃義明所述大西國之事,實關係到人類文明史的一個重大學術問題,筆者在此僅追述其說始末。
有關於大西國的傳說,始見於古希臘哲人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柏拉圖在該著中記錄其表弟柯里西亞斯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其梗概如下:
上古大西洋上,有一個高度文明的巨大大陸大西國,盛產黃金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圍繞。宮內牆壁鑲滿黃金,金碧輝煌。神殿是以黃金、白銀、象牙、「歐立哈坎」的金屬裝飾,島上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壯觀。
大西國的城市,是由諸多浮於海上的同心圓連接而成,由低至高,排列向中心。中心部位是大本營,直徑2.5千米,連接有兩個同心圓層的海洋通道景觀,從城市中心,可以望見城市外層。亞特蘭蒂斯內海區域,右有燈塔,上有兩金屬雕塑支撐著巨燈,背景是天空中的三輛飛車及城市中心的莊嚴建築。有階梯通向一座綜合院校。在城市中心,設有鍍金圓頂的天象館及其他公共建築。
大西國有設備完善的港埠、船隻,有能載人飛翔的飛車。亞特蘭蒂斯島海岸險峻,中央是寬闊肥沃的平原,首都波塞多尼亞十分繁華,市中心有壯麗的王宮和守護神波塞冬的神殿,四周建有三層的環狀運河。外側的運河寬500米,可通行大型船隻。內側運河都以寬100米的水道和外海銜接。環狀都市外有寬廣的平原,四周被深30米、寬180米、全長1800公里的溝渠環繞。內側的運河,以每18公里縱橫交錯的方式圍繞,如同棋盤的整齊方格。人們用運河水種植穀物蔬菜,再通過運河將產品外運至消費地區。在水路與大海相接處,有三座港口,港口附近是居民區,船隻和商人絡繹不絕。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擠滿著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
亞特蘭蒂斯的建築呈同心圓狀,互相用艦隻分隔開。隨著逐步深入大西國中心地帶,人的身份限制逐漸嚴格。圓環內圈是最重要的廟宇和保留地。城市建築之美妙,令人感受到音樂韻味。鍍金的圓屋頂,由於風力和溫度不同,發出和諧的聲音。特蘭蒂斯擁有大量的公用建築,如波塞冬神殿、寺廟、圓形劇場、競技場、公共浴池等。
對於亞特蘭蒂斯,「三」是其重要特徵。線條重複三次,建築群由三組類似建築組成,三個金字塔組成塔群。城市每一層的街道都呈對角線分佈,從海濱一角到另一角,地下尚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地下長廊。亞特蘭蒂斯首府是波賽多尼亞,意譯為海神市,代表大西洲的精粹,是文化、藝術和工藝水平的集中體現。其為紀念碑式的城市,亦是其它國家的典範。波賽多尼亞的四周,建有雙層環狀陸地和三層環狀運河。在兩處環狀陸地上,尚有冷泉和溫泉。大陸上還建有造船廠、賽馬場、兵舍、體育館和公園等。
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強盛,除了本島物產豐富外,當時掌握著對西方世界的霸權,來自埃及、敘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不斷。由於亞特蘭蒂斯文明程度極高,國勢富強,逐漸腐化,遂發動征服世界的戰爭,而這一戰爭背棄上帝的意志,導致天神震怒,喚起大自然的力量,終於消滅了罪惡之島。當時是亞特蘭蒂斯正要與雅典展開一場大戰,沒想到突然遭遇地震和水災,不到一天一夜,完全沉沒海中,變成了希臘人海船遠行都無法到達的地方。
而根據美國預言家埃德加凱西(EdgarCayce,又譯埃德加凱斯,愛德加凱西,1877年3月18日—1945年)的夢境解析,大西國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其為六面體(橫斷面是六角形)的巨大柱體狀的玻璃樣物質,能吸收陽光並將其轉變為能源。設置在波塞迪亞(亞特蘭蒂斯首都)太陽宮中央能源所內,其創造了20世紀人類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將其集中增強,以不可直視的強光向世界傳播。亞特蘭蒂斯人不僅有將光線發展成動力能源的文明,尚能使人體再生及返老還童,因此亞特蘭蒂斯人的生活如在天堂。此超文明於公元前1.2萬年突然沉入海底,沉沒原因是以磁歐石為中心的能源系統發生爆炸,以致使地球的地基搖動,導致巨大的大陸沉沒,倖存下來的人遷移他方,亞特蘭蒂斯人就此消失。
另據19世紀中期美國考古學家德奈利經畢生研究,出版的學術專著《亞特蘭蒂斯——太古的世界》一書中所提出的十三個學術觀點:1、遠古大西洋中確有大型島嶼,是大西洋大陸的一部分;2、柏拉圖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的真實性不容置疑;3、亞特蘭蒂斯是人類脫離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4、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特蘭蒂斯人口漸增,於是遷居至世界各地;5、聖經《創世紀》中描述的「伊甸園」即亞特蘭蒂斯;6、古代希臘及北歐傳說中的「神」,即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女王及英雄;7、埃及和秘魯神話中,留存著亞特蘭蒂斯崇拜太陽神的遺迹;8、亞特蘭蒂斯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9、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亞特蘭蒂斯;10、歐洲文字中許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亞特蘭蒂斯;11、亞特蘭蒂斯是塞姆族、印度和歐洲各民族的祖先;12、約12000年前,亞特蘭蒂斯因地理巨大變動而沉沒於海中;13、少數居民乘船逃離,遺留上古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能夠為德奈利學術觀點提供旁證的材料是:古埃及的許多習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找到奇異的「印記」。而在瑪雅人的陵墓壁畫中,可以輕易找到與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圖案。這樣的「巧合」不勝枚舉,這證明這兩個地區有著文化與習俗的必然聯繫。而二者之間的聯繫渠道,即遠古時代居於大西洋中央的大西國。當時的大西國文明,實已達到當時人類文明的巔峰。
而經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西方學者在大西洋海下的考古研究及海底探測證實:古希臘哲人柏拉圖所述說的大西國,位於現今南半球大西洋中之亞速爾群、百慕大群島和巴哈馬群島之間的遼闊海域中,其與柏拉圖在《對話錄》中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位置完全一致。在這片遼闊的海域底下,發現了一座由岩石修築的城市,位於巴哈馬群島附近。另外發現了其它岩石建築,其中包括防禦工事、牆壁、船塢和道路等。發現了一條用用長方形和多邊形的平面巨石頭砌成的大道。在百慕大三角海底發現了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大、還要古老的金字塔,塔底邊長300米,高200米,塔尖離洋麵僅100米,塔下部有兩個巨大的洞穴,海水以驚人的速度從洞中流過。在百慕大三角海區之下發現了一座古城,拍攝的照片顯示有平原、縱橫的大路和街道、圓頂房屋、角斗場、寺院、河床等,這些景象與柏拉圖書中的描繪完全相同。此外,海域內發現8座巨型金字塔建築,金字塔按軸線規律分佈。此外尚見有巨石陣、城市廣場、大廈和公共設施等建築。而在薩歐米格島之間,發現一座高60米、寬8000米的海底巨大金字塔,位於海面之下40米,四面稜線正好朝向正東、正西、正南與正北,與吉薩金字塔類似。此外,在水底發現有一片由扁平的長方形與多邊形石塊鋪成的寬闊石板地面,地面上的石塊每條邊有5米長,厚度從50—150厘米不等,估計每塊石頭重25噸。整個石板地面長70米、寬10米。地面是由大塊齊整岩石用一種類似水泥的東西膠合起來的,這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物取名「比米尼大牆」。1968年以來,在比米尼島一帶發現了巨大的石頭建築群靜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碼頭、城牆、門洞等,其與英國南部索爾茲伯里的史前遺迹巨石陣和蒂林特巨石城牆十分相像。
當黃義明和他的徒弟們停止了關於大西國的對話后,聽到了在巨人墓墳道一角所傳來的宏亮蟋蟀叫聲。循聲找至墓穴深處,發現蟋蟀叫聲是從地下一個雞蛋大小的深洞中傳出。黃義明叫趙鳳英與錢壯壯赴墳外取水,二人出去很久后,在小溪邊找到了一個前人拋棄的水桶。二人打了一桶水交黃義明,黃義明順洞澆下后毫無迴響。黃義明又叫二人再去取水,當澆下第三桶水時,只見從洞中竄出一條怒目圓睜,吐著蛇信的金環蛇,蛇的頭上蹲著一隻紅牙黑項的大蟋蟀鼓著翅膀高聲鳴叫。黃義明連忙用左手持蟋蟀網壓住蛇頭,用右手拖住蛇尾,將金環蛇拖往網外,朝地下猛地一甩甩死,蟋蟀頓時跳入網中。黃義明用右護住網口,慢慢將蟋蟀放入隨身帶的竹筒中,用碎草塞住筒口。又對趙鳳英說道:阿大,快將此蛇拿至溪邊,剖出蛇膽洗盡晒乾,珍藏在身邊,這是千金難買的解毒良藥,說不定哪天能救你一命。趙鳳英講了一聲謝師傅,匆匆提起死蛇,朝墳外溪邊跑去剖蛇取膽。
且說一切弄定,黃義明一行返回張萬祺茅屋,已是近晚時分。張萬祺見黃義明一行返回,並捕得了蟋蟀,先是取出一隻明官窯宣德蟋蟀罐洗盡,隨後讓黃義明將蟋蟀放入罐中。這宣德蟋蟀罐卻有講究,只見罐底罐蓋均有「大明宣德年制」青字,罐身上均布滿青花葡萄飾紋。原來明代唯有宣德一朝好蟋蟀,宣德皇帝在位九年零七個月,雅好鬥蟋蟀。為了滿足宮中之需,他下令燒造了很多瓷器蟋蟀罐。他曾密令蘇州知府況鍾進貢蟋蟀千隻,用世襲的官職賞賜蟋蟀進貢者。而「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為捉找上等蟋蟀,官府不惜拆除民牆,毀壞農作物,太監藉機敲詐民財,沿途勒索民物,這小小的斗蟲,給民眾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後人有浦松齡者,曾寫有《促織》一文,以譏其事。宣德十年(1436年)皇帝病死,由年僅八歲的太子、正統帝朱祁鎮繼承位。為防止朱祁鎮玩物喪志、荒廢學業,太皇太后張氏命令:「將宮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務悉皆罷去。」結果是按照太皇太后的這道命令,不僅砸碎了宮中所有的蟋蟀罐,景德鎮官窯御窯廠中已燒制好尚未及進貢的蟋蟀罐,也全部被打碎深埋地下。結果是明官窯宣德蟋蟀罐尚存世者,成了稀罕之物和皇帝賞賜給臣下的珍品。而張萬祺手中的這隻蟋蟀罐,是當年魯王贈送給張煌言的御品,價值甚高,張煌言又轉交給其子張萬祺保存。張萬祺的書童好玩蟋蟀,但張萬祺一直不準小童動用此罐。現見黃義明捕蟲成功,特取出來讓黃義明用。
黃義明打開蟋蟀罐蓋,將竹筒打開,讓蟋蟀慢慢爬入罐中,但見此蟋蟀雙槍雙須,頭大背圓腿長,威風凌凌,捕捉之時無一點受傷。黃義明又放入一小碟清水,讓蟲洗了下身子,放入幾粒米粒餵了。用蟲草逗了一下,頓見蟋蟀張牙舞爪,鳴翅高歌。小童將家養的一隻好蟲放入,只一口,便將小童養的蟋蟀別出盆外。張萬祺笑道:此蟲必能為黃元帥贏得十萬兩軍銀。
眾人在張萬祺家中匆匆吃了一噸晚飯,解開各自馬騎,乘著月色趕回大戲台。張萬祺家中原養有兩匹馬,遂與小童同騎一匹馬,讓另一匹馬馱著準備好的行李同行。入夜,黃義明一行趕至大戲台,立即通知楊展雄、孫員外、趙員外明日上午仍在城長議事大廳再議邦政大事。這一夜卻苦了黃義明,捉到一條好蟲,從夜晚真鳴到天亮,害得一夜未睡成好覺。
2021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