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雜談

創作雜談

一決定網上掛出的三個原因

當《白妹》處於短篇構思的時候,還想掛到網上。但是當《白妹》進入長篇,乃至夠一本書的容量時,我就根本不打算掛到網上,想直接投遞出版社或刊物界,覺得這部作品和自己以往的應該不同,因為它是以漢語——即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為隱形和真正的主人公的,而我那時因為特別看好漢語資源,正被漢語人生觀打動,心底正在不斷滋生不知天高地厚之激情時刻,因此,我都把這樣的文字寫到日記里:直接投給《人民文學》的主編李敬澤、作家出版社的何建明和當下當紅的「作家保姆」路金波,試試漢語的溫度,碰碰自己的運氣,也想做一個「暢銷夢」,可想而知,我心底的胃口趕上「大象的肚子了」。

諸位忍著點笑——但仍可以對我使白眼。

請各位先寬諒一下我當時的「此」心理狀態——人在草原,難免不和「大象打個對面」,我把這當成我這是對黑色的生活一次紅色的幽默吧!

在這裡,我本著真誠的原則——亦如鄭丙春和袁小秋我的兩個主人公對語言的態度,我實話實說吧,招供了吧!

那麼,後來我有為什麼突然改變主意決定掛出呢?

第一個原因:很快就「入獄」,「坦白交代」:俺這只是「一廂情願」,「剃頭勺子一頭熱」,與其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百般期待萬般忍耐,不如自己先跟自己來一個「兩廂情願」「剃頭勺子兩頭熱」的戀愛,哪怕是「戀愛遊戲」也成。別希望太大,到時候摔的也疼——我有義務保護自己。我對不合時宜的夢想在熱度過後沒幾天,喜歡來個「嘎然而止」。當然,這絕不是扼殺希望或者是我自絕於「黨和人民」,而是轉移到我心靈的硬度能支撐的層面。

第二個原因:《富母親有個窮女兒》發到網上去之後,我的熱情和時間幾乎都被它牽扯,忙於構思、修改它,忙於對它做種種夢幻,忙的我不亦樂乎。這一「樂」,就把《白妹》給擱置一邊,有時候修改一段兒,也好像心猿意馬,心不在焉,走馬觀花,指鹿為馬的,激情被富母親成可欣耀眼的金子的光澤給多半收買了。這還了得?成可欣的故事太長了,我不能把身子都搭在她那裡——她磨磨唧唧的死活不認死而復活的大女兒,我等不起她。

我看要壞事兒,《白妹》斷了線——短路,我比我的兩個主人公還要玩完,而接上線兒的,保有一如既往的激情的,讓它通上電流像河流一樣流動的方法,網上即時修改更有一種令人不忍放棄的壓力和形式。

第三個原因:本來我都準備徹底脫離網路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害苦了我,我得的「時代浮躁病」,吃了許多的「藥物」,挖出了許多宗教的心理安慰,至今還疼痛難忍。但是,當我進入大型網站——小說閱讀網和起點中文網,還是把我「嚇」的不淺——這麼多的會員,這麼美妙的動感,這麼有魅力的交流的平台:一直以來,我缺少大環境條件下的傾心的交流,以前在小網站的交流是「小打小鬧」了,那麼,現在,現在,我才真正感到大網站的鍛造鋼鐵的熔爐的熱度,晚了也算是不晚吧!

二《白妹》網上掛出我個人的感覺

終於掛到網上了,我的心情特別特別的激動。因為是新人,掛的作品又少,寫的又不好,所以點擊量不高,這是很正常的,我能理解。無論什麼情況,我都能看得開,並坦然的接受。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掛出來作品,好不好還其次,最主要的是學習與體會的過程,這對作者的心理影響可是不小。

其實,我心底已經是相當滿足了,因為畢竟有網路這個便捷的交流平台,讓我的心血之作得以亮相,雖然不是什麼出書,但實際上就是一種發表。出書是發表,網路的交流也是發表。這樣一想,對作者的心靈慰藉的力量那可是非常美妙的。這一切,既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我的想象之外。

網上交流作品是非常客觀的,一是一,二是二,讀者和編輯是最為客觀的評價尺度,而作者心裡對自己作品的感覺和期待當然是非常主觀的,總是覺得自己付出了不同於一般人的心血,因而在心底比任何人都看好自己的心血之作,並單相思般的相信自己的作品不但能打動自己,也能打動別人,乃至這個時代。

前者其實很健康,你作品的行與否,自然有讀者、編輯這把客觀、天然、準確的赤字來衡量,這就像是自然科學中的實驗數據一樣,來不得馬虎;而後者包含不健康的因素很多,例如作者本人在作品沒有拿去交流前,往往對作品的熱情過高,期望值太大——每一個作品用心血寫出的東西都堪稱她自己的一個長城和一個里程碑,自我首先重視——這說起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者對此應持保留意見,也就是說要有充分的理由認定:必須能經受住作品在網上交流後來自於讀者的檢驗和打擊,首先要具備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那麼,「醜媳婦最終要見公婆」,那就讓她心底坦然的去見好了。

我對《白妹》的想法就是這樣,對作品的反應如果帶來心理衝擊——早來比晚來要好,不然,你心中的肥皂泡越吹越大,突然滅了,讓你備受打擊,一連串的痛苦和災難也許緊隨而上。所以,在心中這個肥皂泡還沒怎麼大的時候,讓這個「醜媳婦早一點的見公婆」,有個漸進漸滅漸退的過程,精神上也就有了一個可以順風而下的坡度了。

不然,作者的精神可是要吃不消多。例如我對《白妹》,我主觀上想象的確有相當的熱度,每當進入寫作具體的章節,想很快就搞定,結果,進去了就很難出來,不願意出來,聽著她倆的逗哏似的對話,享受著漢語的異樣風采,心中滿是人文情懷,寄託了我心底多少難以直接說到我身上的理想和希望啊!每當我寫作,每當我聽作品里提到的她倆愛聽的《我不是黃蓉》和《一生有你》,我的心都是特別特別的激動,就像是我在談戀愛,就像是我回到了二三十歲時的青春時代——要是時光可以倒流,哈,我也把我生命里的漢語,像鄭丙春和袁小秋這樣運用到如此五光十色,如此充滿思想和智慧,那麼,我還何愁不可以展開一場精彩的戀愛呢!這樣的戀愛肯定勝過「海枯石爛」「此心不移」一樣的愛情!所以,我特別的遺憾當時的我,遺憾本身就是一種懷舊氣質。

否則,沒有自我熱情的作品,心中沒有非常熱烈的自我情感的加入,只是靠作者於己不怎麼有關的想象,作者是很難延續下去的。

但是,這個相當的熱度,畢竟是有限度的,當你把作品拿去交流,你的熱度選擇的應該是嘎然而止——任由評說,你不要再一味的抱有原有熱度的成見。

當初美國作家德萊塞的《嘉莉妹妹》,在發表的前後漫長的過程中,精神上就深受其害,險些得了嚴重的精神危機,使他的再繼續創作耽擱了很長時間。這對我一直是一個警鐘——作品雖是作者完美的理想追求,但它不是你的生命本身,別把命搭進去——那就本末倒置了。

德萊塞那個時代,可能還沒有網上寫作與交流,作家拚命把發表的熱情全部壓在出版商那裡,一旦受挫,作品就暗無天日。不像現在,你出書不成的話,有網路這個美妙的平台啊!交流起來,確實美如天仙,真的,讓作者難以撲滅的文字這個內心事業的熱情之火,有一點燃燒的影子,在很大程度上能釋放你的壓力,是一個舒緩的下山的台階,而不是那樣的陡直那樣可怕,哪怕星星之火也足以,因為它保留了你「可以燎原」的想象。

三天塌下來,有「漢語」頂著

因為是創新的寫法——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寫法,我的確夠大膽的——大膽到毀滅自己的地步,反正在文學這條路上已經死的多次,內心的機體已經死的差不多,就不在乎這一次「死」吧!因為這膽子直接來源於心底的感受和力量,有她倆給我撐腰,我也就不願意膽小,就是最後成了浪費時間和精力,但有助於我心靈生活的感覺和質量,那這也是值得的。我是沾著生命的膽汁兒寫這部作品的。因為,為了趕時髦和為了吸引人,我完全可以去寫有精彩故事情節的虛幻類、穿越類的小說,寫那些奇妙的愛情怪異小說,何苦被這個「費力不討好」的,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漢語」套上了枷鎖呢!

以漢語為潛在的主要的主人公,用語言的語言寫成的小說,那麼,漢語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這麼看重漢語,並把它當作我作品里人物真正的主人公呢?難道我是想做漢語的秀嗎?不,絕不是這樣。

而是我真真實實的、確確實實的感受到了漢語的價值,漢語的激情,漢語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漢語表現力的脆弱,漢語危機——首先從很多虛妄的文學作品向中國走來。我是在去年的一天無意中發現的一本書《漢語危機》,然後像是發了瘋一樣的看了許多《現代漢語》、《語言學通論》和《語言哲學》的書籍,和黑格爾、羅素、維特根斯坦等人成了心底交流的徒弟,尤其是維特根斯坦,瞧瞧人家研究語言和哲學,那生命燃燒的激情,把我都點燃十次了,而我們、我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內心情感的到位,於是,我就比較全面和深刻的感受到漢語的這一切情況的。漢語的危機更令人痛心,而我豈止是「危機」在文學這條路上幾乎已經成為灰燼了,只不過還冒點煙兒,就這點可憐的煙兒了——我終於看到是漢語在燃燒,在燃燒——冒出的煙兒啊!

當然,我不是哲學家,也不是語言學家,我之所以一下子就被「漢語因素」給徹底征服,給徹底震撼住,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在文學寫作中的痛苦的、失敗的二三十年的實踐,突然間的頓悟。這是怎麼樣的一個可以裝得下一個海洋的文字失敗的痛苦情結啊!

要說,我還真的感謝我的這文學寫作上整個的痛苦情結,如果沒有我文學上的極其殘酷和痛苦的經歷,我對漢語的感覺,也許就是處於「本能性」「工具性」的層次上,根本不能發現和體會「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這一令自己心動不已、懺悔不已的漢語的新感覺新靈魂新人生,實際上我給自己打開的是「母語人生」的新角度,和很多人的感覺一樣——漢語,這有什麼可以抒情的!

關於我人生寫作的這個痛苦情結,下面第六小節我要詳細談到。

漢語的確是我們中國人說起來,是很簡單的問題,但也很複雜的問題。小說,誰都知道是用語言寫成的,是語言的藝術。但是,在這裡,我給它重複一次:如果用「語言的語言」寫呢,如果把虛無的語言,虛體的語言寫成充實的語言實體的語言,如果漢語不再只是我的工具我的文學我的至愛,而還是我的價值我的生命我的靈魂,那它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語言小說,而是「語言小說。」

的確,現在文學的現實的、虛幻的、浪漫主義的、現代主義的寫法,幾乎都被文人們挖掘的差不多了,有些作家還在拚命的挖取新的更為虛幻和浪漫的寫法,但是,這裡面究竟還有多少東西可挖呢?我看,沒有多少了,有的只是面對心靈——這個簡單而普通的浪漫,面對語言的直接和素樸——這個最安慰人心靈的手法,過於違背現實的虛幻,例如馬爾薩斯的魔幻現實主義和卡夫卡的現代主義,如果不把語言擰成麻花樣兒,如果不把思想變態,那這也是一種回歸!我願意做這樣的嘗試,那就是從我感受最深的漢語情感開始。

因為以上原因,加之我又名不見經傳,受到冷遇我也是能理解的,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都得堅持下去。我早就打定了這個主意——哪怕只是寫給我一個人用來補充我人生熱能的,也行!我的心靈在哪兒上顫動,就寫哪兒!如果有一天我的信守不住寂寞,忍不了吸引,跑到另一個地方去顫動,那我也去寫虛幻類的、胡編的街邊愛情去!

但現在這個題材,這個生命的激情——漢語,多麼簡單的,我再熟知不過的新生事物,擾的我澎湃著海水一樣的激情,我知道我肯定繞不過去,把自己陷在裡面,雖然寂寞,但多麼美妙,我感覺到我生命的一切,都像春天裡的植物群落一樣,悄然生長和滋潤起來了。

漢語題材——這是我的價值觀,我還是相信我作品的獨特性,感受性和積極性,因為漢語是我們的共同資源,來自於我這個角落的痛徹感受,也是一個小小的經驗之談,漢語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資源——物質的精神的都是。我熱愛她,越是到後來,就越是無以言表。但是,忽然我還是頓悟了:人們都是用語言寫小說,那麼,用語言的語言——漢語的漢語寫小說怎麼樣?這不是無以言表,而是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不是我刻意的去表達,而是我親愛的漢語情感和動能在推動著我表達——不表達它都不允許!

漢語的角度,漢語的精神,漢語的力量,就是這樣給了一種天然的本能的力量和自信,在漢語的所有文學作品和其他作品中,人們各自施展自己的寫作本事兒,成功的作家好像是把語言安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也有局限。那麼,誰可以覆蓋一切?誰可以傲視群雄?只有它,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漢語。

它就像是一個生命體,呼吸心跳動人的脈搏之音,它都有。語言的動能,它的反作用力,至今還是謎一樣,至今還沒有被我們充分的挖掘。

所以,我選擇了漢語情感——一生的情緣,這也是我的決心、毅力,我尤其需要這樣的決心。天塌了有漢語給我頂著,我害怕什麽呢!——許久以來,我都是有這個靠山,有這個後盾和安慰,它是我今生最為穩妥的最為有力量的安慰。它是我近親的血脈,它是我血管里的血液。

就是這每天為數不多的點擊量,就讓我很是興奮,因為它畢竟是一種交流了。讓我感受到的是我的一顆漢語漢字的心。這個最為簡單的東西,一直被我當作工具,現在上升到了情感領域,我真的感覺天地大開,我本人首先深受感染,我母語從業的失敗,使我終不言悔,而且還煥發了超乎我意料到青春一樣的熱情與美好,就是該作品不能成功,也無所謂了,因為我自己的人生受益了,在精神上獲得了重大的解脫和重生,生命難得的與漢語融為不分彼此,魂魄一樣的漢語情懷,真的讓我背後感染。

這就足夠足夠了。

直到有一天,小說閱讀網的簡訊收件箱的一封簡訊:作者您好,方便的話加入某某QQ,有事詳談。我以為是別的事兒。然後交流,告訴我簽約的事情,我幾乎不敢相信是真的。到最後,怯生生的問人家:您看我的《白妹》行嗎?對方答:我能來找你不是已經說明問題了嗎?

的確,我想,當時我的想法還是不錯的:天塌下來,有「漢語」給我頂著。

四一步退一步,退到「嗓子眼兒」里——寫作的過程

06年的春天,我做了一次關於左肺的大手術,幸虧是良性的——讓我在人生懸崖的邊緣上走了一圈兒,但僅僅是這一圈兒,在大型醫院裡看到「光頭們」(化療者)虛弱的走,就足以改變了我今後人生的顏色和行程。生命誠可貴,「方塊字」價更高——我獲得了一次新生,更願意用方塊字來表達我在新生里的一切。我徘徊在生死邊緣的那些日子,我覺得詩歌是多麼可愛,我要好好寫詩;我覺得小說多麼可愛,我要好好寫我的《窗帘》(就是《富母親有個窮女兒》)直到把它完成,拖到生死邊緣的時刻,長達二十年了,如今我更知道珍惜它的存在了。

出院后,我加入了幾家詩歌網站,真的做到了如饑似渴的讀詩、寫詩——每天寫多首,做到了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愛著詩歌,先後擔當了一些版主,用詩一樣的方塊字細細的洗滌著我的血肉我的靈魂,在兩年時間裡,寫下來近千首詩,也正式發表露一些,但現代漢語詩歌寫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困惑和迷茫,往往我用心寫出來的真實生活的詩歌,不被注意,而只是機械的模仿,胡言亂語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什麼的詩歌,反而獲得「精華」,就這樣寫現代漢語詩歌寫到我的「精神危機」乃至「精神崩潰」,這種言不由衷的對待方塊字,非我所願,但是我不會總這樣「無病呻吟」下去,誰都容易厭倦詩歌的「上本身和下本身寫作」。

在寫詩的過程中,我也同時在寫小說,其中包括《富母親有個窮女兒》,包括《我的青草網友》(即《妹妹》)和《計程車》(即《老公的情人在股市》),還有網路里的一些小小說、短篇、中篇等,忙於網上的無數過客旅遊,到處滲入,過足了與虛擬的作品和虛擬的人交往的癮頭兒。

對方塊字的事業就開支龐大,但都有頭無尾。我對方塊字真摯的熱愛,但也是真摯的焦躁——好像我成了一個碼字的機械,而不是用靈魂來寫自己的人。這樣四處出擊的做法,把反思靈魂的時間都給擠沒有了,把集中精力和心思寫作自己最為想寫的長篇都壓縮為走過場了。這當然是一個重大的失誤——不能安靜下來讀讀名著,不能專心的面對具體的作品,就這樣四處飄流,四處招搖,時間帶著傷痛,在我身邊悄悄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溜走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先是寫作《我的青草網友》,這是我得這場大病的一個「精神藥方」也是對我的方塊字事業的系統反思,起一種承前啟後的作用。我和遠在哈爾濱的一個陌生的網友妹妹,她成了我心靈的朋友,在當時特定的時間,我發現凝結在我虛擬的網上交往的和彙集到心靈之中的點點滴滴,也都成了普魯斯特一樣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情結,這裡面有一種美妙的素質,一直深深打動著我的靈魂——

但是,寫到最後,由於我的抽象概括能力還不怎麼樣——當時,我就覺得先放一放它,擱置一下,等能力提高后再寫,也許更有觸筆的力度。所以,基本上完成了主體的框架,寫到24萬字,我就停下了。

接下來,寫《計程車》,這是我根據真實的事情寫的一個普通的計程車司機的往事兒,是在原先的基礎上修改的。但是,一點出奇的地方都沒有——顯然連我自己都不滿意,就這樣把它的名字改來改去,在我的漢語之思醒悟了之後,我有一天突然就明白了漢語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最後完全落在《漢語愛好者》的這個稱謂上,我就有了主心骨一樣。為寫這部作品,那些歲月,我找來一本又一本的唐詩宋詞,摘錄,整天心底激情飛揚,被古漢語的經典詩句感動的多次熱淚盈眶,這讓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古典文化的洗滌心靈的教育——我的主人公是這樣被感動的,我也是這樣被感動的。

但是當我真的想開始最後的寫作,忽然,就迷失了方向,一開始激情飛揚,這個很好,但要把漢語人生——古典精神真要落實到筆下,我發現我的能力還是十分有限,因為我體驗的還不深刻,只是激情,蠻有激情的,但是我心底還沒有足夠的自信,還沒有足夠的感悟,前後落差如此之大,簡直是非常出乎我的想象,因為此時我對漢語人生的理解,還處於多為感性的階段,這是可以理解的——我不可能一下子就認識到位,所以,同樣是寫不下去了,我不強寫,那就如同《我的青草網友那樣》,放,該放的東西你就得放,不能裝腔作勢。

五與一個過去式的男人和一張歌伴舞光碟以及兩個現在時的女孩兒有關

1940年12月21日,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在影都好萊塢因心臟病突發,悄然長逝。「菲茨傑拉德復興」發端於1945年,到了50年代,它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重新閱讀和評價菲茨傑拉德作品的回歸熱。到了60年代,已去世20多年的菲茨傑拉德終於實現了他生前曾說過的「要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的宏大願望。

我是通過閱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認識菲茨傑拉德的,我至今十分感謝村上春樹的原因,不是這部極為暢銷的作品——其實它至今還躺在我的床頭櫃里,看了一半,不想被他的少男少女們的諸多「性衝動」擦傷了眼球,倒是對他的師傅——菲茨傑拉德,嚴重的幸福的「刮傷了心靈」——他成為我的文學路上第一位也可能是最後一位以「刮傷心靈」為名的師傅。

我師傅——菲茨傑拉德,這是我最為驕傲的一個稱呼,此生不移。

凡是我能找來的菲茨傑拉德的書我都找來了,網上的卻搜不太多。《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最後一位君子》和《瘋狂星期天》等等,一一看過。,記憶深刻。兩個字:陶醉,還有兩個字:大師。英語文學的大師。《瘋狂星期天》裡面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頭與肩》,首先攫住了我的心,我決定模仿大師,短篇。並暗自決心:要寫出像師傅那樣的作品,發揚我們漢語的音樂性。

一張濟南音像出版社的《歌伴舞光碟》,06年出版發行的。開始寫作《白妹》不久的一天清早,我無意中把買來多時卻一時沒怎麼聽的這張光碟放進vcd,裡面的一組包含有《衝動的懲罰》、《我不是黃蓉》和《一生有你》的舞曲,經過特定的處理,節奏感釋放出了某種情感的力量,漸漸讓我著迷。很快,我的女主人公袁小秋就歌伴舞上了《我不是黃蓉》,我的男主人公鄭丙春就在燒烤攤上被《一生有你》唱出了眼淚,遲遲不願意從袁小秋身邊離去。

以後,每當寫《白妹》之前,我都站著或走著聽幾遍這支歌伴舞,就像是毒藥一樣,我需要它把我的心臟徹底的「毒黑」,不這樣,我的情緒上不來,我寫不下去。細細的品味到了音樂的魅力,感受到了當漢語和音樂結合,那動人的魅力原來就是從這幾支微不足道的歌伴舞的音樂中慢慢的溢出來的。與其說我是在聽這個音樂,是在寫小說,真的不如說,我在感受漢語的音樂性。這張光碟——我的《白妹》需要的光碟,給了我一次很好的感受和欣賞漢語音樂性的機會。我感覺很充實很崇高似的。這就足夠了。

我本人真的感謝我的《白妹》。

那些天,只要一回家,一躺下,就聽這支舞曲,反覆的聽,別的一點不聽。聽到後來,滿腦子都是它的旋律,聽到倒了胃口。但是,倒了胃口,也還是在反覆的聽,它就像是「毒品」一樣,把我天衣無縫一樣的嚴密的吸引到漢語的音樂性上來了。誰說光是大麻、白粉有癮頭,漢語的欣賞也有癮頭——只是物極必反,這裡面也有個度數,否則也容易走向極端,但是,我很清楚,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正眼仔細瞧瞧漢語——儘管我們人人都在都在打著漢語的旗號打著漢語的各種主意甚至是歪主意,我們需要點癮頭——多一點點也沒有什麼,是正當的愛好。愛好我們的漢語直到上癮,無罪。

也巧的是,孩子在換歌碟的時候,偏偏磨傷了這兩支舞曲。別的都沒有事兒,就把我上癮的這兩支舞曲給磨傷了,放出來的聲音傷痕纍纍,簡直是在割斷我的喉管一樣的難受。老天是想和我過不去,但是,沒關係。從此,我踏上了一條,找尋一模一樣這張光碟之路,網上有的是雷同的,但是,就是沒有我上了癮頭的這個旋律,我一個也不要。就要原裝的。

跑遍了淄博市我所能跑遍的音像店,沒有。拜託多個進貨的人打聽搜求,沒有,快過年了,那陣兒,對一張兩年前的老光碟,早就淘汰了。如果剩貨沒有,那就幾乎沒有了。電話打到濟南,廣州的製作者,沒有。說是要從網上發過來原版,但原版刪除了,沒有。到從不去的酒吧舞廳打聽,沒有。在電台上發廣告求購,沒有。總之,什麼都沒有。怎麼努力尋找,都沒有。

天旋地轉,我覺得我的《白妹》完蛋了,我這個人也完蛋了。找的越辛苦,就越是覺得幸福,就像是挖寶,抓到大彩一樣。在整個過程中,我期待的與其說是一張光碟,倒不如說是漢語。越是找不到,就越是找。越是找不到,就越是感覺到幸福。發誓找不到它,我就不寫《白妹》了。這樣一弄,事情大發了,為了一張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光碟,居然捨棄對師傅的摯愛模仿,那,太不必要了。但是,我相信我是一定能找到的,就像我相信不管發生什麼樣的失意、失敗,我一定還在寫我的小說,一直以幸福的「刮傷心靈」為內置職業。

所以,找了兩個月,我的《白妹》停了兩個月。其實,我也不是在無所謂的在較真兒,不是非這樣無聊下去不可。其實,這是必須的——我如此在意一張光碟。其實絕對是必須的。因為,我寫的是漢語的音樂性,我不是脫離自己的心靈在寫什麼男歡女愛的街頭愛情,那麼,給我重大靈感的這張音樂的光碟沒有了,怎麼可行呢!捨我其誰!就是這個感覺。

終於,我在外部上與音像店不相關的新華書店,在一個寒冷的冬日的下午,在落滿塵土的架子上發現了我的這個重大靈感。售貨員還說不是呢,我說就是。真的就是,唯一的剩下來的一個。我笑著說,看來它就知道兩年後我來找它,就是給我留下了。售貨員就笑。

終於,我保住了我的漢語音樂性之美的根苗和血脈,我的《白妹》終於開始了。多麼的不容易!高興,自不必說,但是,失望也不小:因為,找到了它,就意味著一種結束。凡事,在渴望在尋找的過程中,你才會看到的更多,感受的也最為深刻。也最為幸福。但一旦實現了,一切的幸福好像就結束了。世間萬事萬物的辯證法,就是如此。由不得你只要在這樣,而不要那樣,兩樣東西——得到了就得失去,失去了的就是得到,你都得要要。

一決定網上掛出的三個原因

當《白妹》處於短篇構思的時候,還想掛到網上。但是當《白妹》進入長篇,乃至夠一本書的容量時,我就根本不打算掛到網上,想直接投遞出版社或刊物界,覺得這部作品和自己以往的應該不同,因為它是以漢語——即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為隱形和真正的主人公的,而我那時因為特別看好漢語資源,正被漢語人生觀打動,心底正在不斷滋生不知天高地厚之激情時刻,因此,我都把這樣的文字寫到日記里:直接投給《人民文學》的主編李敬澤、作家出版社的何建明和當下當紅的「作家保姆」路金波,試試漢語的溫度,碰碰自己的運氣,也想做一個「暢銷夢」,可想而知,我心底的胃口趕上「大象的肚子了」。

諸位忍著點笑——但仍可以對我使白眼。

請各位先寬諒一下我當時的「此」心理狀態——人在草原,難免不和「大象打個對面」,我把這當成我這是對黑色的生活一次紅色的幽默吧!

在這裡,我本著真誠的原則——亦如鄭丙春和袁小秋我的兩個主人公對語言的態度,我實話實說吧,招供了吧!

那麼,後來我有為什麼突然改變主意決定掛出呢?

第一個原因:很快就「入獄」,「坦白交代」:俺這只是「一廂情願」,「剃頭勺子一頭熱」,與其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百般期待萬般忍耐,不如自己先跟自己來一個「兩廂情願」「剃頭勺子兩頭熱」的戀愛,哪怕是「戀愛遊戲」也成。別希望太大,到時候摔的也疼——我有義務保護自己。我對不合時宜的夢想在熱度過後沒幾天,喜歡來個「嘎然而止」。當然,這絕不是扼殺希望或者是我自絕於「黨和人民」,而是轉移到我心靈的硬度能支撐的層面。

第二個原因:《富母親有個窮女兒》發到網上去之後,我的熱情和時間幾乎都被它牽扯,忙於構思、修改它,忙於對它做種種夢幻,忙的我不亦樂乎。這一「樂」,就把《白妹》給擱置一邊,有時候修改一段兒,也好像心猿意馬,心不在焉,走馬觀花,指鹿為馬的,激情被富母親成可欣耀眼的金子的光澤給多半收買了。這還了得?成可欣的故事太長了,我不能把身子都搭在她那裡——她磨磨唧唧的死活不認死而復活的大女兒,我等不起她。

我看要壞事兒,《白妹》斷了線——短路,我比我的兩個主人公還要玩完,而接上線兒的,保有一如既往的激情的,讓它通上電流像河流一樣流動的方法,網上即時修改更有一種令人不忍放棄的壓力和形式。

第三個原因:本來我都準備徹底脫離網路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害苦了我,我得的「時代浮躁病」,吃了許多的「藥物」,挖出了許多宗教的心理安慰,至今還疼痛難忍。但是,當我進入大型網站——小說閱讀網和起點中文網,還是把我「嚇」的不淺——這麼多的會員,這麼美妙的動感,這麼有魅力的交流的平台:一直以來,我缺少大環境條件下的傾心的交流,以前在小網站的交流是「小打小鬧」了,那麼,現在,現在,我才真正感到大網站的鍛造鋼鐵的熔爐的熱度,晚了也算是不晚吧!

二《白妹》網上掛出我個人的感覺

終於掛到網上了,我的心情特別特別的激動。因為是新人,掛的作品又少,寫的又不好,所以點擊量不高,這是很正常的,我能理解。無論什麼情況,我都能看得開,並坦然的接受。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掛出來作品,好不好還其次,最主要的是學習與體會的過程,這對作者的心理影響可是不小。

其實,我心底已經是相當滿足了,因為畢竟有網路這個便捷的交流平台,讓我的心血之作得以亮相,雖然不是什麼出書,但實際上就是一種發表。出書是發表,網路的交流也是發表。這樣一想,對作者的心靈慰藉的力量那可是非常美妙的。這一切,既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我的想象之外。

網上交流作品是非常客觀的,一是一,二是二,讀者和編輯是最為客觀的評價尺度,而作者心裡對自己作品的感覺和期待當然是非常主觀的,總是覺得自己付出了不同於一般人的心血,因而在心底比任何人都看好自己的心血之作,並單相思般的相信自己的作品不但能打動自己,也能打動別人,乃至這個時代。

前者其實很健康,你作品的行與否,自然有讀者、編輯這把客觀、天然、準確的赤字來衡量,這就像是自然科學中的實驗數據一樣,來不得馬虎;而後者包含不健康的因素很多,例如作者本人在作品沒有拿去交流前,往往對作品的熱情過高,期望值太大——每一個作品用心血寫出的東西都堪稱她自己的一個長城和一個里程碑,自我首先重視——這說起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者對此應持保留意見,也就是說要有充分的理由認定:必須能經受住作品在網上交流後來自於讀者的檢驗和打擊,首先要具備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那麼,「醜媳婦最終要見公婆」,那就讓她心底坦然的去見好了。

我對《白妹》的想法就是這樣,對作品的反應如果帶來心理衝擊——早來比晚來要好,不然,你心中的肥皂泡越吹越大,突然滅了,讓你備受打擊,一連串的痛苦和災難也許緊隨而上。所以,在心中這個肥皂泡還沒怎麼大的時候,讓這個「醜媳婦早一點的見公婆」,有個漸進漸滅漸退的過程,精神上也就有了一個可以順風而下的坡度了。

不然,作者的精神可是要吃不消多。例如我對《白妹》,我主觀上想象的確有相當的熱度,每當進入寫作具體的章節,想很快就搞定,結果,進去了就很難出來,不願意出來,聽著她倆的逗哏似的對話,享受著漢語的異樣風采,心中滿是人文情懷,寄託了我心底多少難以直接說到我身上的理想和希望啊!每當我寫作,每當我聽作品里提到的她倆愛聽的《我不是黃蓉》和《一生有你》,我的心都是特別特別的激動,就像是我在談戀愛,就像是我回到了二三十歲時的青春時代——要是時光可以倒流,哈,我也把我生命里的漢語,像鄭丙春和袁小秋這樣運用到如此五光十色,如此充滿思想和智慧,那麼,我還何愁不可以展開一場精彩的戀愛呢!這樣的戀愛肯定勝過「海枯石爛」「此心不移」一樣的愛情!所以,我特別的遺憾當時的我,遺憾本身就是一種懷舊氣質。

否則,沒有自我熱情的作品,心中沒有非常熱烈的自我情感的加入,只是靠作者於己不怎麼有關的想象,作者是很難延續下去的。

但是,這個相當的熱度,畢竟是有限度的,當你把作品拿去交流,你的熱度選擇的應該是嘎然而止——任由評說,你不要再一味的抱有原有熱度的成見。

當初美國作家德萊塞的《嘉莉妹妹》,在發表的前後漫長的過程中,精神上就深受其害,險些得了嚴重的精神危機,使他的再繼續創作耽擱了很長時間。這對我一直是一個警鐘——作品雖是作者完美的理想追求,但它不是你的生命本身,別把命搭進去——那就本末倒置了。

德萊塞那個時代,可能還沒有網上寫作與交流,作家拚命把發表的熱情全部壓在出版商那裡,一旦受挫,作品就暗無天日。不像現在,你出書不成的話,有網路這個美妙的平台啊!交流起來,確實美如天仙,真的,讓作者難以撲滅的文字這個內心事業的熱情之火,有一點燃燒的影子,在很大程度上能釋放你的壓力,是一個舒緩的下山的台階,而不是那樣的陡直那樣可怕,哪怕星星之火也足以,因為它保留了你「可以燎原」的想象。

三天塌下來,有「漢語」頂著

因為是創新的寫法——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寫法,我的確夠大膽的——大膽到毀滅自己的地步,反正在文學這條路上已經死的多次,內心的機體已經死的差不多,就不在乎這一次「死」吧!因為這膽子直接來源於心底的感受和力量,有她倆給我撐腰,我也就不願意膽小,就是最後成了浪費時間和精力,但有助於我心靈生活的感覺和質量,那這也是值得的。我是沾著生命的膽汁兒寫這部作品的。因為,為了趕時髦和為了吸引人,我完全可以去寫有精彩故事情節的虛幻類、穿越類的小說,寫那些奇妙的愛情怪異小說,何苦被這個「費力不討好」的,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漢語」套上了枷鎖呢!

以漢語為潛在的主要的主人公,用語言的語言寫成的小說,那麼,漢語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這麼看重漢語,並把它當作我作品里人物真正的主人公呢?難道我是想做漢語的秀嗎?不,絕不是這樣。

而是我真真實實的、確確實實的感受到了漢語的價值,漢語的激情,漢語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漢語表現力的脆弱,漢語危機——首先從很多虛妄的文學作品向中國走來。我是在去年的一天無意中發現的一本書《漢語危機》,然後像是發了瘋一樣的看了許多《現代漢語》、《語言學通論》和《語言哲學》的書籍,和黑格爾、羅素、維特根斯坦等人成了心底交流的徒弟,尤其是維特根斯坦,瞧瞧人家研究語言和哲學,那生命燃燒的激情,把我都點燃十次了,而我們、我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內心情感的到位,於是,我就比較全面和深刻的感受到漢語的這一切情況的。漢語的危機更令人痛心,而我豈止是「危機」在文學這條路上幾乎已經成為灰燼了,只不過還冒點煙兒,就這點可憐的煙兒了——我終於看到是漢語在燃燒,在燃燒——冒出的煙兒啊!

當然,我不是哲學家,也不是語言學家,我之所以一下子就被「漢語因素」給徹底征服,給徹底震撼住,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在文學寫作中的痛苦的、失敗的二三十年的實踐,突然間的頓悟。這是怎麼樣的一個可以裝得下一個海洋的文字失敗的痛苦情結啊!

要說,我還真的感謝我的這文學寫作上整個的痛苦情結,如果沒有我文學上的極其殘酷和痛苦的經歷,我對漢語的感覺,也許就是處於「本能性」「工具性」的層次上,根本不能發現和體會「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這一令自己心動不已、懺悔不已的漢語的新感覺新靈魂新人生,實際上我給自己打開的是「母語人生」的新角度,和很多人的感覺一樣——漢語,這有什麼可以抒情的!

關於我人生寫作的這個痛苦情結,下面第六小節我要詳細談到。

漢語的確是我們中國人說起來,是很簡單的問題,但也很複雜的問題。小說,誰都知道是用語言寫成的,是語言的藝術。但是,在這裡,我給它重複一次:如果用「語言的語言」寫呢,如果把虛無的語言,虛體的語言寫成充實的語言實體的語言,如果漢語不再只是我的工具我的文學我的至愛,而還是我的價值我的生命我的靈魂,那它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語言小說,而是「語言小說。」

的確,現在文學的現實的、虛幻的、浪漫主義的、現代主義的寫法,幾乎都被文人們挖掘的差不多了,有些作家還在拚命的挖取新的更為虛幻和浪漫的寫法,但是,這裡面究竟還有多少東西可挖呢?我看,沒有多少了,有的只是面對心靈——這個簡單而普通的浪漫,面對語言的直接和素樸——這個最安慰人心靈的手法,過於違背現實的虛幻,例如馬爾薩斯的魔幻現實主義和卡夫卡的現代主義,如果不把語言擰成麻花樣兒,如果不把思想變態,那這也是一種回歸!我願意做這樣的嘗試,那就是從我感受最深的漢語情感開始。

因為以上原因,加之我又名不見經傳,受到冷遇我也是能理解的,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都得堅持下去。我早就打定了這個主意——哪怕只是寫給我一個人用來補充我人生熱能的,也行!我的心靈在哪兒上顫動,就寫哪兒!如果有一天我的信守不住寂寞,忍不了吸引,跑到另一個地方去顫動,那我也去寫虛幻類的、胡編的街邊愛情去!

但現在這個題材,這個生命的激情——漢語,多麼簡單的,我再熟知不過的新生事物,擾的我澎湃著海水一樣的激情,我知道我肯定繞不過去,把自己陷在裡面,雖然寂寞,但多麼美妙,我感覺到我生命的一切,都像春天裡的植物群落一樣,悄然生長和滋潤起來了。

漢語題材——這是我的價值觀,我還是相信我作品的獨特性,感受性和積極性,因為漢語是我們的共同資源,來自於我這個角落的痛徹感受,也是一個小小的經驗之談,漢語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資源——物質的精神的都是。我熱愛她,越是到後來,就越是無以言表。但是,忽然我還是頓悟了:人們都是用語言寫小說,那麼,用語言的語言——漢語的漢語寫小說怎麼樣?這不是無以言表,而是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不是我刻意的去表達,而是我親愛的漢語情感和動能在推動著我表達——不表達它都不允許!

漢語的角度,漢語的精神,漢語的力量,就是這樣給了一種天然的本能的力量和自信,在漢語的所有文學作品和其他作品中,人們各自施展自己的寫作本事兒,成功的作家好像是把語言安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也有局限。那麼,誰可以覆蓋一切?誰可以傲視群雄?只有它,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漢語。

它就像是一個生命體,呼吸心跳動人的脈搏之音,它都有。語言的動能,它的反作用力,至今還是謎一樣,至今還沒有被我們充分的挖掘。

所以,我選擇了漢語情感——一生的情緣,這也是我的決心、毅力,我尤其需要這樣的決心。天塌了有漢語給我頂著,我害怕什麽呢!——許久以來,我都是有這個靠山,有這個後盾和安慰,它是我今生最為穩妥的最為有力量的安慰。它是我近親的血脈,它是我血管里的血液。

就是這每天為數不多的點擊量,就讓我很是興奮,因為它畢竟是一種交流了。讓我感受到的是我的一顆漢語漢字的心。這個最為簡單的東西,一直被我當作工具,現在上升到了情感領域,我真的感覺天地大開,我本人首先深受感染,我母語從業的失敗,使我終不言悔,而且還煥發了超乎我意料到青春一樣的熱情與美好,就是該作品不能成功,也無所謂了,因為我自己的人生受益了,在精神上獲得了重大的解脫和重生,生命難得的與漢語融為不分彼此,魂魄一樣的漢語情懷,真的讓我背後感染。

這就足夠足夠了。

直到有一天,小說閱讀網的簡訊收件箱的一封簡訊:作者您好,方便的話加入某某QQ,有事詳談。我以為是別的事兒。然後交流,告訴我簽約的事情,我幾乎不敢相信是真的。到最後,怯生生的問人家:您看我的《白妹》行嗎?對方答:我能來找你不是已經說明問題了嗎?

的確,我想,當時我的想法還是不錯的:天塌下來,有「漢語」給我頂著。

四一步退一步,退到「嗓子眼兒」里——寫作的過程

06年的春天,我做了一次關於左肺的大手術,幸虧是良性的——讓我在人生懸崖的邊緣上走了一圈兒,但僅僅是這一圈兒,在大型醫院裡看到「光頭們」(化療者)虛弱的走,就足以改變了我今後人生的顏色和行程。生命誠可貴,「方塊字」價更高——我獲得了一次新生,更願意用方塊字來表達我在新生里的一切。我徘徊在生死邊緣的那些日子,我覺得詩歌是多麼可愛,我要好好寫詩;我覺得小說多麼可愛,我要好好寫我的《窗帘》(就是《富母親有個窮女兒》)直到把它完成,拖到生死邊緣的時刻,長達二十年了,如今我更知道珍惜它的存在了。

出院后,我加入了幾家詩歌網站,真的做到了如饑似渴的讀詩、寫詩——每天寫多首,做到了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愛著詩歌,先後擔當了一些版主,用詩一樣的方塊字細細的洗滌著我的血肉我的靈魂,在兩年時間裡,寫下來近千首詩,也正式發表露一些,但現代漢語詩歌寫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困惑和迷茫,往往我用心寫出來的真實生活的詩歌,不被注意,而只是機械的模仿,胡言亂語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什麼的詩歌,反而獲得「精華」,就這樣寫現代漢語詩歌寫到我的「精神危機」乃至「精神崩潰」,這種言不由衷的對待方塊字,非我所願,但是我不會總這樣「無病呻吟」下去,誰都容易厭倦詩歌的「上本身和下本身寫作」。

在寫詩的過程中,我也同時在寫小說,其中包括《富母親有個窮女兒》,包括《我的青草網友》(即《妹妹》)和《計程車》(即《老公的情人在股市》),還有網路里的一些小小說、短篇、中篇等,忙於網上的無數過客旅遊,到處滲入,過足了與虛擬的作品和虛擬的人交往的癮頭兒。

對方塊字的事業就開支龐大,但都有頭無尾。我對方塊字真摯的熱愛,但也是真摯的焦躁——好像我成了一個碼字的機械,而不是用靈魂來寫自己的人。這樣四處出擊的做法,把反思靈魂的時間都給擠沒有了,把集中精力和心思寫作自己最為想寫的長篇都壓縮為走過場了。這當然是一個重大的失誤——不能安靜下來讀讀名著,不能專心的面對具體的作品,就這樣四處飄流,四處招搖,時間帶著傷痛,在我身邊悄悄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溜走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先是寫作《我的青草網友》,這是我得這場大病的一個「精神藥方」也是對我的方塊字事業的系統反思,起一種承前啟後的作用。我和遠在哈爾濱的一個陌生的網友妹妹,她成了我心靈的朋友,在當時特定的時間,我發現凝結在我虛擬的網上交往的和彙集到心靈之中的點點滴滴,也都成了普魯斯特一樣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情結,這裡面有一種美妙的素質,一直深深打動著我的靈魂——

但是,寫到最後,由於我的抽象概括能力還不怎麼樣——當時,我就覺得先放一放它,擱置一下,等能力提高后再寫,也許更有觸筆的力度。所以,基本上完成了主體的框架,寫到24萬字,我就停下了。

接下來,寫《計程車》,這是我根據真實的事情寫的一個普通的計程車司機的往事兒,是在原先的基礎上修改的。但是,一點出奇的地方都沒有——顯然連我自己都不滿意,就這樣把它的名字改來改去,在我的漢語之思醒悟了之後,我有一天突然就明白了漢語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最後完全落在《漢語愛好者》的這個稱謂上,我就有了主心骨一樣。為寫這部作品,那些歲月,我找來一本又一本的唐詩宋詞,摘錄,整天心底激情飛揚,被古漢語的經典詩句感動的多次熱淚盈眶,這讓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古典文化的洗滌心靈的教育——我的主人公是這樣被感動的,我也是這樣被感動的。

但是當我真的想開始最後的寫作,忽然,就迷失了方向,一開始激情飛揚,這個很好,但要把漢語人生——古典精神真要落實到筆下,我發現我的能力還是十分有限,因為我體驗的還不深刻,只是激情,蠻有激情的,但是我心底還沒有足夠的自信,還沒有足夠的感悟,前後落差如此之大,簡直是非常出乎我的想象,因為此時我對漢語人生的理解,還處於多為感性的階段,這是可以理解的——我不可能一下子就認識到位,所以,同樣是寫不下去了,我不強寫,那就如同《我的青草網友那樣》,放,該放的東西你就得放,不能裝腔作勢。

五與一個過去式的男人和一張歌伴舞光碟以及兩個現在時的女孩兒有關

1940年12月21日,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在影都好萊塢因心臟病突發,悄然長逝。「菲茨傑拉德復興」發端於1945年,到了50年代,它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重新閱讀和評價菲茨傑拉德作品的回歸熱。到了60年代,已去世20多年的菲茨傑拉德終於實現了他生前曾說過的「要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的宏大願望。

我是通過閱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認識菲茨傑拉德的,我至今十分感謝村上春樹的原因,不是這部極為暢銷的作品——其實它至今還躺在我的床頭櫃里,看了一半,不想被他的少男少女們的諸多「性衝動」擦傷了眼球,倒是對他的師傅——菲茨傑拉德,嚴重的幸福的「刮傷了心靈」——他成為我的文學路上第一位也可能是最後一位以「刮傷心靈」為名的師傅。

我師傅——菲茨傑拉德,這是我最為驕傲的一個稱呼,此生不移。

凡是我能找來的菲茨傑拉德的書我都找來了,網上的卻搜不太多。《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最後一位君子》和《瘋狂星期天》等等,一一看過。,記憶深刻。兩個字:陶醉,還有兩個字:大師。英語文學的大師。《瘋狂星期天》裡面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頭與肩》,首先攫住了我的心,我決定模仿大師,短篇。並暗自決心:要寫出像師傅那樣的作品,發揚我們漢語的音樂性。

一張濟南音像出版社的《歌伴舞光碟》,06年出版發行的。開始寫作《白妹》不久的一天清早,我無意中把買來多時卻一時沒怎麼聽的這張光碟放進vcd,裡面的一組包含有《衝動的懲罰》、《我不是黃蓉》和《一生有你》的舞曲,經過特定的處理,節奏感釋放出了某種情感的力量,漸漸讓我著迷。很快,我的女主人公袁小秋就歌伴舞上了《我不是黃蓉》,我的男主人公鄭丙春就在燒烤攤上被《一生有你》唱出了眼淚,遲遲不願意從袁小秋身邊離去。

以後,每當寫《白妹》之前,我都站著或走著聽幾遍這支歌伴舞,就像是毒藥一樣,我需要它把我的心臟徹底的「毒黑」,不這樣,我的情緒上不來,我寫不下去。細細的品味到了音樂的魅力,感受到了當漢語和音樂結合,那動人的魅力原來就是從這幾支微不足道的歌伴舞的音樂中慢慢的溢出來的。與其說我是在聽這個音樂,是在寫小說,真的不如說,我在感受漢語的音樂性。這張光碟——我的《白妹》需要的光碟,給了我一次很好的感受和欣賞漢語音樂性的機會。我感覺很充實很崇高似的。這就足夠了。

我本人真的感謝我的《白妹》。

那些天,只要一回家,一躺下,就聽這支舞曲,反覆的聽,別的一點不聽。聽到後來,滿腦子都是它的旋律,聽到倒了胃口。但是,倒了胃口,也還是在反覆的聽,它就像是「毒品」一樣,把我天衣無縫一樣的嚴密的吸引到漢語的音樂性上來了。誰說光是大麻、白粉有癮頭,漢語的欣賞也有癮頭——只是物極必反,這裡面也有個度數,否則也容易走向極端,但是,我很清楚,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正眼仔細瞧瞧漢語——儘管我們人人都在都在打著漢語的旗號打著漢語的各種主意甚至是歪主意,我們需要點癮頭——多一點點也沒有什麼,是正當的愛好。愛好我們的漢語直到上癮,無罪。

也巧的是,孩子在換歌碟的時候,偏偏磨傷了這兩支舞曲。別的都沒有事兒,就把我上癮的這兩支舞曲給磨傷了,放出來的聲音傷痕纍纍,簡直是在割斷我的喉管一樣的難受。老天是想和我過不去,但是,沒關係。從此,我踏上了一條,找尋一模一樣這張光碟之路,網上有的是雷同的,但是,就是沒有我上了癮頭的這個旋律,我一個也不要。就要原裝的。

跑遍了淄博市我所能跑遍的音像店,沒有。拜託多個進貨的人打聽搜求,沒有,快過年了,那陣兒,對一張兩年前的老光碟,早就淘汰了。如果剩貨沒有,那就幾乎沒有了。電話打到濟南,廣州的製作者,沒有。說是要從網上發過來原版,但原版刪除了,沒有。到從不去的酒吧舞廳打聽,沒有。在電台上發廣告求購,沒有。總之,什麼都沒有。怎麼努力尋找,都沒有。

天旋地轉,我覺得我的《白妹》完蛋了,我這個人也完蛋了。找的越辛苦,就越是覺得幸福,就像是挖寶,抓到大彩一樣。在整個過程中,我期待的與其說是一張光碟,倒不如說是漢語。越是找不到,就越是找。越是找不到,就越是感覺到幸福。發誓找不到它,我就不寫《白妹》了。這樣一弄,事情大發了,為了一張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光碟,居然捨棄對師傅的摯愛模仿,那,太不必要了。但是,我相信我是一定能找到的,就像我相信不管發生什麼樣的失意、失敗,我一定還在寫我的小說,一直以幸福的「刮傷心靈」為內置職業。

所以,找了兩個月,我的《白妹》停了兩個月。其實,我也不是在無所謂的在較真兒,不是非這樣無聊下去不可。其實,這是必須的——我如此在意一張光碟。其實絕對是必須的。因為,我寫的是漢語的音樂性,我不是脫離自己的心靈在寫什麼男歡女愛的街頭愛情,那麼,給我重大靈感的這張音樂的光碟沒有了,怎麼可行呢!捨我其誰!就是這個感覺。

終於,我在外部上與音像店不相關的新華書店,在一個寒冷的冬日的下午,在落滿塵土的架子上發現了我的這個重大靈感。售貨員還說不是呢,我說就是。真的就是,唯一的剩下來的一個。我笑著說,看來它就知道兩年後我來找它,就是給我留下了。售貨員就笑。

終於,我保住了我的漢語音樂性之美的根苗和血脈,我的《白妹》終於開始了。多麼的不容易!高興,自不必說,但是,失望也不小:因為,找到了它,就意味著一種結束。凡事,在渴望在尋找的過程中,你才會看到的更多,感受的也最為深刻。也最為幸福。但一旦實現了,一切的幸福好像就結束了。世間萬事萬物的辯證法,就是如此。由不得你只要在這樣,而不要那樣,兩樣東西——得到了就得失去,失去了的就是得到,你都得要要。

一決定網上掛出的三個原因

當《白妹》處於短篇構思的時候,還想掛到網上。但是當《白妹》進入長篇,乃至夠一本書的容量時,我就根本不打算掛到網上,想直接投遞出版社或刊物界,覺得這部作品和自己以往的應該不同,因為它是以漢語——即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為隱形和真正的主人公的,而我那時因為特別看好漢語資源,正被漢語人生觀打動,心底正在不斷滋生不知天高地厚之激情時刻,因此,我都把這樣的文字寫到日記里:直接投給《人民文學》的主編李敬澤、作家出版社的何建明和當下當紅的「作家保姆」路金波,試試漢語的溫度,碰碰自己的運氣,也想做一個「暢銷夢」,可想而知,我心底的胃口趕上「大象的肚子了」。

諸位忍著點笑——但仍可以對我使白眼。

請各位先寬諒一下我當時的「此」心理狀態——人在草原,難免不和「大象打個對面」,我把這當成我這是對黑色的生活一次紅色的幽默吧!

在這裡,我本著真誠的原則——亦如鄭丙春和袁小秋我的兩個主人公對語言的態度,我實話實說吧,招供了吧!

那麼,後來我有為什麼突然改變主意決定掛出呢?

第一個原因:很快就「入獄」,「坦白交代」:俺這只是「一廂情願」,「剃頭勺子一頭熱」,與其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百般期待萬般忍耐,不如自己先跟自己來一個「兩廂情願」「剃頭勺子兩頭熱」的戀愛,哪怕是「戀愛遊戲」也成。別希望太大,到時候摔的也疼——我有義務保護自己。我對不合時宜的夢想在熱度過後沒幾天,喜歡來個「嘎然而止」。當然,這絕不是扼殺希望或者是我自絕於「黨和人民」,而是轉移到我心靈的硬度能支撐的層面。

第二個原因:《富母親有個窮女兒》發到網上去之後,我的熱情和時間幾乎都被它牽扯,忙於構思、修改它,忙於對它做種種夢幻,忙的我不亦樂乎。這一「樂」,就把《白妹》給擱置一邊,有時候修改一段兒,也好像心猿意馬,心不在焉,走馬觀花,指鹿為馬的,激情被富母親成可欣耀眼的金子的光澤給多半收買了。這還了得?成可欣的故事太長了,我不能把身子都搭在她那裡——她磨磨唧唧的死活不認死而復活的大女兒,我等不起她。

我看要壞事兒,《白妹》斷了線——短路,我比我的兩個主人公還要玩完,而接上線兒的,保有一如既往的激情的,讓它通上電流像河流一樣流動的方法,網上即時修改更有一種令人不忍放棄的壓力和形式。

第三個原因:本來我都準備徹底脫離網路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害苦了我,我得的「時代浮躁病」,吃了許多的「藥物」,挖出了許多宗教的心理安慰,至今還疼痛難忍。但是,當我進入大型網站——小說閱讀網和起點中文網,還是把我「嚇」的不淺——這麼多的會員,這麼美妙的動感,這麼有魅力的交流的平台:一直以來,我缺少大環境條件下的傾心的交流,以前在小網站的交流是「小打小鬧」了,那麼,現在,現在,我才真正感到大網站的鍛造鋼鐵的熔爐的熱度,晚了也算是不晚吧!

二《白妹》網上掛出我個人的感覺

終於掛到網上了,我的心情特別特別的激動。因為是新人,掛的作品又少,寫的又不好,所以點擊量不高,這是很正常的,我能理解。無論什麼情況,我都能看得開,並坦然的接受。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掛出來作品,好不好還其次,最主要的是學習與體會的過程,這對作者的心理影響可是不小。

其實,我心底已經是相當滿足了,因為畢竟有網路這個便捷的交流平台,讓我的心血之作得以亮相,雖然不是什麼出書,但實際上就是一種發表。出書是發表,網路的交流也是發表。這樣一想,對作者的心靈慰藉的力量那可是非常美妙的。這一切,既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我的想象之外。

網上交流作品是非常客觀的,一是一,二是二,讀者和編輯是最為客觀的評價尺度,而作者心裡對自己作品的感覺和期待當然是非常主觀的,總是覺得自己付出了不同於一般人的心血,因而在心底比任何人都看好自己的心血之作,並單相思般的相信自己的作品不但能打動自己,也能打動別人,乃至這個時代。

前者其實很健康,你作品的行與否,自然有讀者、編輯這把客觀、天然、準確的赤字來衡量,這就像是自然科學中的實驗數據一樣,來不得馬虎;而後者包含不健康的因素很多,例如作者本人在作品沒有拿去交流前,往往對作品的熱情過高,期望值太大——每一個作品用心血寫出的東西都堪稱她自己的一個長城和一個里程碑,自我首先重視——這說起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者對此應持保留意見,也就是說要有充分的理由認定:必須能經受住作品在網上交流後來自於讀者的檢驗和打擊,首先要具備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那麼,「醜媳婦最終要見公婆」,那就讓她心底坦然的去見好了。

我對《白妹》的想法就是這樣,對作品的反應如果帶來心理衝擊——早來比晚來要好,不然,你心中的肥皂泡越吹越大,突然滅了,讓你備受打擊,一連串的痛苦和災難也許緊隨而上。所以,在心中這個肥皂泡還沒怎麼大的時候,讓這個「醜媳婦早一點的見公婆」,有個漸進漸滅漸退的過程,精神上也就有了一個可以順風而下的坡度了。

不然,作者的精神可是要吃不消多。例如我對《白妹》,我主觀上想象的確有相當的熱度,每當進入寫作具體的章節,想很快就搞定,結果,進去了就很難出來,不願意出來,聽著她倆的逗哏似的對話,享受著漢語的異樣風采,心中滿是人文情懷,寄託了我心底多少難以直接說到我身上的理想和希望啊!每當我寫作,每當我聽作品里提到的她倆愛聽的《我不是黃蓉》和《一生有你》,我的心都是特別特別的激動,就像是我在談戀愛,就像是我回到了二三十歲時的青春時代——要是時光可以倒流,哈,我也把我生命里的漢語,像鄭丙春和袁小秋這樣運用到如此五光十色,如此充滿思想和智慧,那麼,我還何愁不可以展開一場精彩的戀愛呢!這樣的戀愛肯定勝過「海枯石爛」「此心不移」一樣的愛情!所以,我特別的遺憾當時的我,遺憾本身就是一種懷舊氣質。

否則,沒有自我熱情的作品,心中沒有非常熱烈的自我情感的加入,只是靠作者於己不怎麼有關的想象,作者是很難延續下去的。

但是,這個相當的熱度,畢竟是有限度的,當你把作品拿去交流,你的熱度選擇的應該是嘎然而止——任由評說,你不要再一味的抱有原有熱度的成見。

當初美國作家德萊塞的《嘉莉妹妹》,在發表的前後漫長的過程中,精神上就深受其害,險些得了嚴重的精神危機,使他的再繼續創作耽擱了很長時間。這對我一直是一個警鐘——作品雖是作者完美的理想追求,但它不是你的生命本身,別把命搭進去——那就本末倒置了。

德萊塞那個時代,可能還沒有網上寫作與交流,作家拚命把發表的熱情全部壓在出版商那裡,一旦受挫,作品就暗無天日。不像現在,你出書不成的話,有網路這個美妙的平台啊!交流起來,確實美如天仙,真的,讓作者難以撲滅的文字這個內心事業的熱情之火,有一點燃燒的影子,在很大程度上能釋放你的壓力,是一個舒緩的下山的台階,而不是那樣的陡直那樣可怕,哪怕星星之火也足以,因為它保留了你「可以燎原」的想象。

三天塌下來,有「漢語」頂著

因為是創新的寫法——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寫法,我的確夠大膽的——大膽到毀滅自己的地步,反正在文學這條路上已經死的多次,內心的機體已經死的差不多,就不在乎這一次「死」吧!因為這膽子直接來源於心底的感受和力量,有她倆給我撐腰,我也就不願意膽小,就是最後成了浪費時間和精力,但有助於我心靈生活的感覺和質量,那這也是值得的。我是沾著生命的膽汁兒寫這部作品的。因為,為了趕時髦和為了吸引人,我完全可以去寫有精彩故事情節的虛幻類、穿越類的小說,寫那些奇妙的愛情怪異小說,何苦被這個「費力不討好」的,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漢語」套上了枷鎖呢!

以漢語為潛在的主要的主人公,用語言的語言寫成的小說,那麼,漢語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這麼看重漢語,並把它當作我作品里人物真正的主人公呢?難道我是想做漢語的秀嗎?不,絕不是這樣。

而是我真真實實的、確確實實的感受到了漢語的價值,漢語的激情,漢語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漢語表現力的脆弱,漢語危機——首先從很多虛妄的文學作品向中國走來。我是在去年的一天無意中發現的一本書《漢語危機》,然後像是發了瘋一樣的看了許多《現代漢語》、《語言學通論》和《語言哲學》的書籍,和黑格爾、羅素、維特根斯坦等人成了心底交流的徒弟,尤其是維特根斯坦,瞧瞧人家研究語言和哲學,那生命燃燒的激情,把我都點燃十次了,而我們、我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內心情感的到位,於是,我就比較全面和深刻的感受到漢語的這一切情況的。漢語的危機更令人痛心,而我豈止是「危機」在文學這條路上幾乎已經成為灰燼了,只不過還冒點煙兒,就這點可憐的煙兒了——我終於看到是漢語在燃燒,在燃燒——冒出的煙兒啊!

當然,我不是哲學家,也不是語言學家,我之所以一下子就被「漢語因素」給徹底征服,給徹底震撼住,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在文學寫作中的痛苦的、失敗的二三十年的實踐,突然間的頓悟。這是怎麼樣的一個可以裝得下一個海洋的文字失敗的痛苦情結啊!

要說,我還真的感謝我的這文學寫作上整個的痛苦情結,如果沒有我文學上的極其殘酷和痛苦的經歷,我對漢語的感覺,也許就是處於「本能性」「工具性」的層次上,根本不能發現和體會「漢語情感」和「漢語動能」這一令自己心動不已、懺悔不已的漢語的新感覺新靈魂新人生,實際上我給自己打開的是「母語人生」的新角度,和很多人的感覺一樣——漢語,這有什麼可以抒情的!

關於我人生寫作的這個痛苦情結,下面第六小節我要詳細談到。

漢語的確是我們中國人說起來,是很簡單的問題,但也很複雜的問題。小說,誰都知道是用語言寫成的,是語言的藝術。但是,在這裡,我給它重複一次:如果用「語言的語言」寫呢,如果把虛無的語言,虛體的語言寫成充實的語言實體的語言,如果漢語不再只是我的工具我的文學我的至愛,而還是我的價值我的生命我的靈魂,那它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語言小說,而是「語言小說。」

的確,現在文學的現實的、虛幻的、浪漫主義的、現代主義的寫法,幾乎都被文人們挖掘的差不多了,有些作家還在拚命的挖取新的更為虛幻和浪漫的寫法,但是,這裡面究竟還有多少東西可挖呢?我看,沒有多少了,有的只是面對心靈——這個簡單而普通的浪漫,面對語言的直接和素樸——這個最安慰人心靈的手法,過於違背現實的虛幻,例如馬爾薩斯的魔幻現實主義和卡夫卡的現代主義,如果不把語言擰成麻花樣兒,如果不把思想變態,那這也是一種回歸!我願意做這樣的嘗試,那就是從我感受最深的漢語情感開始。

因為以上原因,加之我又名不見經傳,受到冷遇我也是能理解的,

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都得堅持下去。我早就打定了這個主意——哪怕只是寫給我一個人用來補充我人生熱能的,也行!我的心靈在哪兒上顫動,就寫哪兒!如果有一天我的信守不住寂寞,忍不了吸引,跑到另一個地方去顫動,那我也去寫虛幻類的、胡編的街邊愛情去!

但現在這個題材,這個生命的激情——漢語,多麼簡單的,我再熟知不過的新生事物,擾的我澎湃著海水一樣的激情,我知道我肯定繞不過去,把自己陷在裡面,雖然寂寞,但多麼美妙,我感覺到我生命的一切,都像春天裡的植物群落一樣,悄然生長和滋潤起來了。

漢語題材——這是我的價值觀,我還是相信我作品的獨特性,感受性和積極性,因為漢語是我們的共同資源,來自於我這個角落的痛徹感受,也是一個小小的經驗之談,漢語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資源——物質的精神的都是。我熱愛她,越是到後來,就越是無以言表。但是,忽然我還是頓悟了:人們都是用語言寫小說,那麼,用語言的語言——漢語的漢語寫小說怎麼樣?這不是無以言表,而是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不是我刻意的去表達,而是我親愛的漢語情感和動能在推動著我表達——不表達它都不允許!

漢語的角度,漢語的精神,漢語的力量,就是這樣給了一種天然的本能的力量和自信,在漢語的所有文學作品和其他作品中,人們各自施展自己的寫作本事兒,成功的作家好像是把語言安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也有局限。那麼,誰可以覆蓋一切?誰可以傲視群雄?只有它,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漢語。

它就像是一個生命體,呼吸心跳動人的脈搏之音,它都有。語言的動能,它的反作用力,至今還是謎一樣,至今還沒有被我們充分的挖掘。

所以,我選擇了漢語情感——一生的情緣,這也是我的決心、毅力,我尤其需要這樣的決心。天塌了有漢語給我頂著,我害怕什麽呢!——許久以來,我都是有這個靠山,有這個後盾和安慰,它是我今生最為穩妥的最為有力量的安慰。它是我近親的血脈,它是我血管里的血液。

就是這每天為數不多的點擊量,就讓我很是興奮,因為它畢竟是一種交流了。讓我感受到的是我的一顆漢語漢字的心。這個最為簡單的東西,一直被我當作工具,現在上升到了情感領域,我真的感覺天地大開,我本人首先深受感染,我母語從業的失敗,使我終不言悔,而且還煥發了超乎我意料到青春一樣的熱情與美好,就是該作品不能成功,也無所謂了,因為我自己的人生受益了,在精神上獲得了重大的解脫和重生,生命難得的與漢語融為不分彼此,魂魄一樣的漢語情懷,真的讓我背後感染。

這就足夠足夠了。

直到有一天,小說閱讀網的簡訊收件箱的一封簡訊:作者您好,方便的話加入某某QQ,有事詳談。我以為是別的事兒。然後交流,告訴我簽約的事情,我幾乎不敢相信是真的。到最後,怯生生的問人家:您看我的《白妹》行嗎?對方答:我能來找你不是已經說明問題了嗎?

的確,我想,當時我的想法還是不錯的:天塌下來,有「漢語」給我頂著。

四一步退一步,退到「嗓子眼兒」里——寫作的過程

06年的春天,我做了一次關於左肺的大手術,幸虧是良性的——讓我在人生懸崖的邊緣上走了一圈兒,但僅僅是這一圈兒,在大型醫院裡看到「光頭們」(化療者)虛弱的走,就足以改變了我今後人生的顏色和行程。生命誠可貴,「方塊字」價更高——我獲得了一次新生,更願意用方塊字來表達我在新生里的一切。我徘徊在生死邊緣的那些日子,我覺得詩歌是多麼可愛,我要好好寫詩;我覺得小說多麼可愛,我要好好寫我的《窗帘》(就是《富母親有個窮女兒》)直到把它完成,拖到生死邊緣的時刻,長達二十年了,如今我更知道珍惜它的存在了。

出院后,我加入了幾家詩歌網站,真的做到了如饑似渴的讀詩、寫詩——每天寫多首,做到了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愛著詩歌,先後擔當了一些版主,用詩一樣的方塊字細細的洗滌著我的血肉我的靈魂,在兩年時間裡,寫下來近千首詩,也正式發表露一些,但現代漢語詩歌寫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困惑和迷茫,往往我用心寫出來的真實生活的詩歌,不被注意,而只是機械的模仿,胡言亂語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什麼的詩歌,反而獲得「精華」,就這樣寫現代漢語詩歌寫到我的「精神危機」乃至「精神崩潰」,這種言不由衷的對待方塊字,非我所願,但是我不會總這樣「無病呻吟」下去,誰都容易厭倦詩歌的「上本身和下本身寫作」。

在寫詩的過程中,我也同時在寫小說,其中包括《富母親有個窮女兒》,包括《我的青草網友》(即《妹妹》)和《計程車》(即《老公的情人在股市》),還有網路里的一些小小說、短篇、中篇等,忙於網上的無數過客旅遊,到處滲入,過足了與虛擬的作品和虛擬的人交往的癮頭兒。

對方塊字的事業就開支龐大,但都有頭無尾。我對方塊字真摯的熱愛,但也是真摯的焦躁——好像我成了一個碼字的機械,而不是用靈魂來寫自己的人。這樣四處出擊的做法,把反思靈魂的時間都給擠沒有了,把集中精力和心思寫作自己最為想寫的長篇都壓縮為走過場了。這當然是一個重大的失誤——不能安靜下來讀讀名著,不能專心的面對具體的作品,就這樣四處飄流,四處招搖,時間帶著傷痛,在我身邊悄悄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溜走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先是寫作《我的青草網友》,這是我得這場大病的一個「精神藥方」也是對我的方塊字事業的系統反思,起一種承前啟後的作用。我和遠在哈爾濱的一個陌生的網友妹妹,她成了我心靈的朋友,在當時特定的時間,我發現凝結在我虛擬的網上交往的和彙集到心靈之中的點點滴滴,也都成了普魯斯特一樣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情結,這裡面有一種美妙的素質,一直深深打動著我的靈魂——

但是,寫到最後,由於我的抽象概括能力還不怎麼樣——當時,我就覺得先放一放它,擱置一下,等能力提高后再寫,也許更有觸筆的力度。所以,基本上完成了主體的框架,寫到24萬字,我就停下了。

接下來,寫《計程車》,這是我根據真實的事情寫的一個普通的計程車司機的往事兒,是在原先的基礎上修改的。但是,一點出奇的地方都沒有——顯然連我自己都不滿意,就這樣把它的名字改來改去,在我的漢語之思醒悟了之後,我有一天突然就明白了漢語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最後完全落在《漢語愛好者》的這個稱謂上,我就有了主心骨一樣。為寫這部作品,那些歲月,我找來一本又一本的唐詩宋詞,摘錄,整天心底激情飛揚,被古漢語的經典詩句感動的多次熱淚盈眶,這讓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古典文化的洗滌心靈的教育——我的主人公是這樣被感動的,我也是這樣被感動的。

但是當我真的想開始最後的寫作,忽然,就迷失了方向,一開始激情飛揚,這個很好,但要把漢語人生——古典精神真要落實到筆下,我發現我的能力還是十分有限,因為我體驗的還不深刻,只是激情,蠻有激情的,但是我心底還沒有足夠的自信,還沒有足夠的感悟,前後落差如此之大,簡直是非常出乎我的想象,因為此時我對漢語人生的理解,還處於多為感性的階段,這是可以理解的——我不可能一下子就認識到位,所以,同樣是寫不下去了,我不強寫,那就如同《我的青草網友那樣》,放,該放的東西你就得放,不能裝腔作勢。

五與一個過去式的男人和一張歌伴舞光碟以及兩個現在時的女孩兒有關

1940年12月21日,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在影都好萊塢因心臟病突發,悄然長逝。「菲茨傑拉德復興」發端於1945年,到了50年代,它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重新閱讀和評價菲茨傑拉德作品的回歸熱。到了60年代,已去世20多年的菲茨傑拉德終於實現了他生前曾說過的「要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的宏大願望。

我是通過閱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認識菲茨傑拉德的,我至今十分感謝村上春樹的原因,不是這部極為暢銷的作品——其實它至今還躺在我的床頭櫃里,看了一半,不想被他的少男少女們的諸多「性衝動」擦傷了眼球,倒是對他的師傅——菲茨傑拉德,嚴重的幸福的「刮傷了心靈」——他成為我的文學路上第一位也可能是最後一位以「刮傷心靈」為名的師傅。

我師傅——菲茨傑拉德,這是我最為驕傲的一個稱呼,此生不移。

凡是我能找來的菲茨傑拉德的書我都找來了,網上的卻搜不太多。《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最後一位君子》和《瘋狂星期天》等等,一一看過。,記憶深刻。兩個字:陶醉,還有兩個字:大師。英語文學的大師。《瘋狂星期天》裡面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頭與肩》,首先攫住了我的心,我決定模仿大師,短篇。並暗自決心:要寫出像師傅那樣的作品,發揚我們漢語的音樂性。

一張濟南音像出版社的《歌伴舞光碟》,06年出版發行的。開始寫作《白妹》不久的一天清早,我無意中把買來多時卻一時沒怎麼聽的這張光碟放進vcd,裡面的一組包含有《衝動的懲罰》、《我不是黃蓉》和《一生有你》的舞曲,經過特定的處理,節奏感釋放出了某種情感的力量,漸漸讓我著迷。很快,我的女主人公袁小秋就歌伴舞上了《我不是黃蓉》,我的男主人公鄭丙春就在燒烤攤上被《一生有你》唱出了眼淚,遲遲不願意從袁小秋身邊離去。

以後,每當寫《白妹》之前,我都站著或走著聽幾遍這支歌伴舞,就像是毒藥一樣,我需要它把我的心臟徹底的「毒黑」,不這樣,我的情緒上不來,我寫不下去。細細的品味到了音樂的魅力,感受到了當漢語和音樂結合,那動人的魅力原來就是從這幾支微不足道的歌伴舞的音樂中慢慢的溢出來的。與其說我是在聽這個音樂,是在寫小說,真的不如說,我在感受漢語的音樂性。這張光碟——我的《白妹》需要的光碟,給了我一次很好的感受和欣賞漢語音樂性的機會。我感覺很充實很崇高似的。這就足夠了。

我本人真的感謝我的《白妹》。

那些天,只要一回家,一躺下,就聽這支舞曲,反覆的聽,別的一點不聽。聽到後來,滿腦子都是它的旋律,聽到倒了胃口。但是,倒了胃口,也還是在反覆的聽,它就像是「毒品」一樣,把我天衣無縫一樣的嚴密的吸引到漢語的音樂性上來了。誰說光是大麻、白粉有癮頭,漢語的欣賞也有癮頭——只是物極必反,這裡面也有個度數,否則也容易走向極端,但是,我很清楚,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正眼仔細瞧瞧漢語——儘管我們人人都在都在打著漢語的旗號打著漢語的各種主意甚至是歪主意,我們需要點癮頭——多一點點也沒有什麼,是正當的愛好。愛好我們的漢語直到上癮,無罪。

也巧的是,孩子在換歌碟的時候,偏偏磨傷了這兩支舞曲。別的都沒有事兒,就把我上癮的這兩支舞曲給磨傷了,放出來的聲音傷痕纍纍,簡直是在割斷我的喉管一樣的難受。老天是想和我過不去,但是,沒關係。從此,我踏上了一條,找尋一模一樣這張光碟之路,網上有的是雷同的,但是,就是沒有我上了癮頭的這個旋律,我一個也不要。就要原裝的。

跑遍了淄博市我所能跑遍的音像店,沒有。拜託多個進貨的人打聽搜求,沒有,快過年了,那陣兒,對一張兩年前的老光碟,早就淘汰了。如果剩貨沒有,那就幾乎沒有了。電話打到濟南,廣州的製作者,沒有。說是要從網上發過來原版,但原版刪除了,沒有。到從不去的酒吧舞廳打聽,沒有。在電台上發廣告求購,沒有。總之,什麼都沒有。怎麼努力尋找,都沒有。

天旋地轉,我覺得我的《白妹》完蛋了,我這個人也完蛋了。找的越辛苦,就越是覺得幸福,就像是挖寶,抓到大彩一樣。在整個過程中,我期待的與其說是一張光碟,倒不如說是漢語。越是找不到,就越是找。越是找不到,就越是感覺到幸福。發誓找不到它,我就不寫《白妹》了。這樣一弄,事情大發了,為了一張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光碟,居然捨棄對師傅的摯愛模仿,那,太不必要了。但是,我相信我是一定能找到的,就像我相信不管發生什麼樣的失意、失敗,我一定還在寫我的小說,一直以幸福的「刮傷心靈」為內置職業。

所以,找了兩個月,我的《白妹》停了兩個月。其實,我也不是在無所謂的在較真兒,不是非這樣無聊下去不可。其實,這是必須的——我如此在意一張光碟。其實絕對是必須的。因為,我寫的是漢語的音樂性,我不是脫離自己的心靈在寫什麼男歡女愛的街頭愛情,那麼,給我重大靈感的這張音樂的光碟沒有了,怎麼可行呢!捨我其誰!就是這個感覺。

終於,我在外部上與音像店不相關的新華書店,在一個寒冷的冬日的下午,在落滿塵土的架子上發現了我的這個重大靈感。售貨員還說不是呢,我說就是。真的就是,唯一的剩下來的一個。我笑著說,看來它就知道兩年後我來找它,就是給我留下了。售貨員就笑。

終於,我保住了我的漢語音樂性之美的根苗和血脈,我的《白妹》終於開始了。多麼的不容易!高興,自不必說,但是,失望也不小:因為,找到了它,就意味著一種結束。凡事,在渴望在尋找的過程中,你才會看到的更多,感受的也最為深刻。也最為幸福。但一旦實現了,一切的幸福好像就結束了。世間萬事萬物的辯證法,就是如此。由不得你只要在這樣,而不要那樣,兩樣東西——得到了就得失去,失去了的就是得到,你都得要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白妹
上一章下一章

創作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