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 181 章
父子兩個,雖然暫時沒有找到克制李洵的辦法,卻在楊朔的摺子里發現了另一個有用的消息。
「父皇,楊朔說李洵換回了所有大啟的百姓士兵還有和親公主,這是不是意味著,六姐也在其中?」
嘉佑帝精神一振。
六公主……他一時間竟沒有想起來,這賤|人手中掌握著震天雷的配方,若能把她弄回來,豈不是意味著大啟也有震天雷了嗎?
哪怕震天雷如今比不上李洵的新武器,卻不會像先前一樣毫無還手之力。
「李洵恐怕不會輕易同意把你六姐交出來。」
這是必然的,換誰都不願意。
七皇子道:
「光明正大索要,他自然是不會給。但只要我們的人進了城裡,卻可以想別的辦法。人若弄不出來,把配方拿到也行。」
嘉佑帝眼前一亮,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只需要用上一些好手,混進李洵的城裡,便可以使些手段將李明月偷出來。
「好極了!就按你說的辦!」
至於要想什麼辦法進城,七皇子道:
「傳旨吧,冊封李洵為親王。」
傳旨的欽差是可以帶儀仗隊進城的。
嘉佑帝有些不情願:
「如此一來,他依然是你們兄弟幾人里身份最高的。」
先前為了樹立新的靶子,他將三皇子和四皇子弄去辦差,也先後冊封了郡王。
比起李洵當初千辛萬苦立功才獲得的郡王封爵,另外兩位皇子只是走了個過場。
如今若讓李洵成了親王,那他這個皇帝但凡有了個好歹,李洵不管從身份的尊貴還是序齒,都是最名正言順的繼位者。
七皇子勸道:
「父皇,有舍才有得。冊封了親王,讓世人都看到朝廷對他的恩寵與重視,他還有什麼借口謀反?」
嘉佑帝被說服了。
行軍打仗都講究個師出有名,若朝廷看起來待李洵優厚,李洵拿什麼為借口攻伐朝廷?
這也是能暫時穩住李洵的辦法。
接受了七皇子的建議,嘉佑帝心懷大慰。
七皇子果然是最像他的,年紀輕輕就足智多謀。
同時也是最孝順的,其餘皇子哪個不是各懷鬼胎,也只有柔妃給他生的七皇子,才是全心全意為他這父皇著想,全無一點私心的。
*
李洵在西戎王庭雖說只是暫時停留休整,卻也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百姓們安置得如何了?」
李洵將林樂慶召來,詢問情況。
他們先後接收了幾十萬作為人質的百姓,第一批次的在蕃平和長寧,第二批次的在王庭與長寧中間的一個部落城,第三批次便暫時安置在了王庭。
在王庭接收的這一批人有十幾萬。
如此多的人口,自然是不可能全部再帶回長寧。
一方面是因為路途上需要耗費不少糧食,回去后,長寧已經被西戎大軍糟蹋得不成樣子,如今臨近冬天,要解決這些人的衣食住行也是個大問題。
另一方面,李洵趕走了這半幅西戎領土上的西戎人,也需要人口來填充這空蕩蕩的土地。
西戎那邊在遷移的時候,那些未被李洵佔領的部落,基本上都趁著李洵人手不足,把牲畜與其他容易搬走的財物帶著跑了。
但那些被佔領過的城池,留下來的牲畜與糧食,也是一個可觀的數目。
牲畜是需要人照料的,地里的糧食也需要人收割。
所以這些救回來的百姓們,李洵打算直接安置在西戎領土上,也能省去今後一部分人口遷移的花費。
林樂慶回稟道:
「王庭附近的糧食,都組織百姓們搶收回來了,還沒來得及晾曬脫粒。屬下估算了一下,五萬石是有的。」
先前李洵路過王庭的時候就發現了,西戎人也是會選擇一部分適合耕種的土地進行種植的,王庭附近的土地平坦,倒是有不少農田。
他這一場戰事,攪得王庭附近的西戎平民無法收割糧食,所以即使過了收割的季節,糧食也還在地里。
好在這個季節不怎麼下雨,晚了半個月也依然可以搶收回來不少的糧食。
因此,李洵先前便下令,讓林樂慶接收了人質,大體確定身份后,便組織人手先把糧食收割回來。
「五萬石也不錯,至少這些百姓越冬的糧食有了。」李洵對這個收穫還是比較滿意的。
畢竟是白來的,五百萬斤,省著點吃,這十幾萬百姓至少不會在這個冬天被餓死。
林樂慶卻對此不太滿意,抱怨道:
「郡王,那些西戎蠻子是真不會種地!種的地方倒是老寬了,糧食卻長得稀稀拉拉,割起來真是費工夫!他們種的東西屬下以前也沒見過,都不知道咋吃。」
李洵聞言,露出笑意。
「西戎歷來不擅耕種,能想著種點主食都不錯了,不能對他們要求太高。那東西叫青稞,跟中原的小麥差不多吃法。」
林樂慶神色一喜:
「跟小麥差不多啊,那倒是好東西!」
李洵囑咐道:
「那些青稞不能全吃了,得挑一部分顆粒飽滿的留種,明年我們的人也種它。到時候讓周如植來看看,或許能產量更高些。」
除此以外,李洵還知道,西戎這半邊江山,雖說海拔較高,除了種植青稞,還適合種植豌豆和一些藥材,倒是可以好好規劃利用起來。
說完糧食收割,李洵又問起牲畜的收穫。
林樂慶道:
「找到了七萬隻羊,兩萬頭牛,七千匹馬。西戎蠻子太狡猾了,他們走的時候把牛羊全部趕到野外,能找到這些也費了不少時間。」
哪怕王庭不以畜牧業為主,這個數量相對於王庭附近牧場的規模來說,還是太少了。
但人手有限,暫時也只能如此。
李洵這裡又帶回了十萬左右的百姓,核查完身份后,便帶到了王庭副城進行安置。
給所有人分配了城裡現成的石屋,調撥了糧食,然後組織他們出去撿柴火,割草,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準備。
清點完戰獲,安排完百姓,李洵給林樂慶留下四萬兵馬,令他負責防禦西戎進犯,便帶著八千兵馬以及其他交換回來的人質趕往蕃平。
目前的蕃平,已經不再是抵禦西戎的要塞,但它對李洵來說,依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因為它的北邊囤積著大啟的十幾萬兵馬,東邊也是大啟的郡縣。
東邊那些郡縣,雖說嘉佑帝名義上已經允許李洵帶兵通行,畢竟還沒到他的口袋裡。
他必須在嘉佑帝派下重兵之前,吞下通往肅城的郡縣,不然長寧和蕃平便會成為孤城,很難獲得來自肅城大本營的補給。
要佔據這些地方,以他目前的人手是遠遠不夠的。
此次為對付西戎,他總共帶出來了八萬人馬。
這對於他的總兵力來說,已經佔到了一半以上。
肅城,河原,河陵等地的兵力基本上被抽掉了十分之九。只留下一成的人手維護治安。
北戎草原上的人手也差不多,林樂慶帶走三萬人,剩餘的人手也極少。
當然,北戎那邊才初步收復,還是要更謹慎些的。
所以李洵給劉淵傳令,讓他那邊暫時抽調兩萬兵馬北上,前往北戎邊境換防。
這兩方兵馬一去一來,是有空窗期的,也不知道會不會出什麼亂子。
但當時要出其不意,以最小的代價拿下西戎王庭,只能出此下策。
如今沒有消息送來,他便只當沒問題。
*
李洵回到蕃平,伍汲便第一時間前來迎接,向他彙報手頭的工作:
「郡王,百姓基本都安置下去了,返回原籍只怕難以過冬,屬下便讓他們留在了城裡集中居住。還組織特人手耕種了一部分蕃平與長寧的良田,雖說時節晚了些,明年多少應該有些收穫。」
這是李洵未曾吩咐過的,伍汲深知李洵對農事的重視,每拿下一地,便會爭分奪秒地組織百姓進行耕種。
伍汲估算著收集來的戰獲和目前的人口,便知道糧食缺口不小。
即使沒有李洵的吩咐,也來不及進行分地工作,他也無師自通地直接組織百姓們直接選擇良田耕種,儘可能地彌補糧食缺口。
這讓李洵很意外,卻也格外滿意。
「不錯,正是該這樣安排!交到你手裡的事,就沒有讓本王不放心的。」
李洵笑著誇讚道。
這對伍汲來說,卻是從未有過的高度讚揚,心下大喜,面上卻儘可能沉穩地道:
「郡王謬讚,全賴您耐心指點,才有屬下的今日!」
李洵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含鼓勵:
「你悟性很好,多學多悟,以後才好為本王分擔更多。」
不管是情報還是作戰,甚至民生安排,伍汲都做得很好,在他手下所有人里的表現是一等一的,完全可以主政一方且擔當大任。
李洵覺得,再加以培養,他甚至可以直接將伍汲留在西疆,替他掌控西戎的半壁江山。
伍汲這樣精明的人,如何聽不出李洵話里的暗示,心中激動不已,臉上也露出紅光來。
「屬下一定不負郡王期望!」
稍微平復了心緒,伍汲又彙報起了另一件事。
先前李洵傳訊回來,讓他派人去長寧取出嚴崢所說的兵冊副本,核對那些作為人質換回來的長寧降兵的身份,這事他已經完成了。
通過兵冊對比,確實發現了幾個可疑人員,從營指揮使到普通士兵都有。
那彥圖主要將人手安插在了吃空餉的編製里,有了兵冊,倒是很容易發現端倪。
「不過,屬下也不敢保證西戎沒有別的安排,擔心這些人混入軍中壞事,目前暫且把他們單獨安置著,在城南劃了一片地讓他們去集中耕種。」
這安排,也是符合李洵心意的。
他對這些降兵也同樣有顧慮。
哪怕接回了這些人,一路上李洵也對一直對他們有所防範,沒收了所有人的武器,用繩子拴住每個人的左手,讓他們列隊行走。
哪怕人手緊缺,他也沒起用這些兵。
「你做得很好。」
見郡王認可了他的做法,伍汲又道:
「郡王,這些人到底是經過訓練的正規軍,哪怕戰力和身體素質不如咱們麾下的人,卻比現招來的新兵要很好很多,一直放著不用也很浪費,您看是不是還得想辦法把他們編入軍中用起來?」
李洵對此早有自己的規劃,聞言道:
「身為叛兵,不可能直接給他們正規軍的待遇。待核查完身份,便暫時將他們編做廂軍,送到山下去修繕通往肅城的官道吧。」
若他毫無芥蒂地接納了這些曾經的叛兵,那些誓死抵抗西戎而犧牲的人,又該置於何地?
他的軍隊,絕不能縱容隨意投降的風氣。
身為軍人,便要有犧牲性命也寸土不讓的覺悟。所以,哪怕他們的選擇是被西戎脅迫,也不能輕易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