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節 動功篇(一)
動功是以肢體的導引屈伸為主,配以適當呼吸意念的一種鍛煉方法。
它仍然是一種在大腦相對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一種動靜相兼、內外結合、鬆緊互用、剛柔共濟的運動。
它是養生修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有關動功的效用,歷代養生家有眾多的論述,但大體上均以「動則生陽」概括之。
其實,這是很不全面的。
那麼,動功的效用究竟如何呢?《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唐啟玄子對此釋云:「陽氣者,內化精微,養於神氣;外為柔軟,以固於筋。
」後世的許多醫家對上述經文的解釋亦大體如此,都是以陽氣的精粹部分養於神,陽氣的柔和部分養於筋來說明「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而筆者則認為上述經文有其更深刻的涵義,是對各種養生功法的高度概括。
有關「精」字的含義,《廣韻》釋云:「專一也。」
「柔」字的含義,《說文》則解為「木曲直」也。
由「精」「柔」二字的涵義,我們可以得出上述經文的比較準確的解釋。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說明了陽氣對於人體的作用有二,一為「精則養神」,一為「柔則養筋」。
「精則養神」,即專一則養神。
。這實際上是對靜功修鍊的高度概括。
在靜功的修鍊中,要求屏息萬念,神守專一;而「精」的涵義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故「精則養神」,就是指靜功的修鍊主要在於養神。
「柔則養筋」,即曲直則養筋。
曲直本用以形容木的柔和條達之性,這裡引借來說明人體,則主要指肢體的曲伸活動。
這實際上是對動功修鍊的畫龍點睛。
動功的修鍊主要就是通過肢體各部分的導引曲伸來進行的,這又正合於「柔」的內涵。
因此,柔則養筋,也就是說,動功的修鍊主要在於養筋。綜合起來,即:若進行靜功的修鍊,則陽氣就可以溫養人體的神;若進行動功的修鍊,則陽氣就能夠舒養人體的筋。
換句話說,就是把無形的精氣神和有形的筋骨肉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鑄成一個整體。
可見練習氣功必須動靜結合,方能得陽氣之全。
《黃帝陰符經》所云:「可以動靜。
」梁代醫學家陶弘景說:「能動能靜,所以長生。」
都是這個道理。
既然我們明白了動功的主要作用在於養筋,那麼,在養生修鍊的過程中,養筋何以佔有這樣重要的地位呢?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82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
」在解釋上述筋的作用前,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道」究竟指的是什麼。
關於「道」的討論,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
道者,道路也。
這個道不存在於身外而在於身內。
在上述這段引文中,還提出道始於東方的問題。
為什麼是始於東方而不是別的方向?這是因為東方乃春所主,生氣盎然,如生命之始,萬靈之根。
道始於東,即溝通了人與生命之源的道路,人有此源頭活水,則可盡享天年。
若能修持此道,使其不斷地與生氣之源相通,則此道即為養生之道。
道的通暢與否,是由兩個方面的條件來確定的,其一,是主宰其作用的神;其二,是作為其本體的筋。
因此,筋的強健與暢達,就成為養生修道中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了。
當然,還必須體用結合,筋神共養,才能使養生之道暢通無阻,才能不斷地接納天地生靈之氣,以為壽命之本。
以上所述,一方面說明了養筋在養生修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強調了必須筋神並養、動靜結合的重要意義。
此外,動功亦屬道家內丹術的築基功。
由於奠基堅固,才能豎柱安梁。
因此,動功的修鍊對於能否進入到丹功階段是至關重要的。
恰如中國道協王沐先生所言:「內丹系以形體為基礎,必須使身體健康起來,將虧損補足,才能進入正式煉丹階段。」
初事修鍊之人,由於平素勞碌,或安逸少動,百節不流通,以致脈絡壅塞,氣血凝滯。進行適當的動功鍛煉,則可以通關盪穢,強筋健體,為內丹的修鍊打下必要的物質基礎。
筋經功的動功功法甚多,在這本書里我準備逐節介紹行功、筋健功、筋拔斷功、陰陽升降開合功、五嶺功、筋經十四式等功法的姿勢、動作要領。
第一節行功
行功是筋經功中動功部分的基礎功之首,是學道功之人的基本步伐的必修課。
這套行功動作不複雜,易學易會,它對於通經絡、和氣血、平陰陽、強筋骨作用顯著,在筋經功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不是常有「千里之行,功在腳下」的說法嗎?
第一式:預備式
面向南方站立,兩腳自然分開,寬度與肩同,兩腳平均著力;雙手下垂放於身體兩側。
突然空放一口氣,盡量吐盡濁氣。
與此同時,垂肩墜肘,全身放鬆,兩膝微屈,含胸收腹,口鼻同時一呼一吸3次。
第二式:學道行
在預備式的基礎上雙腳靠攏,雙手微屈,四指併攏,大拇指尖的內側掐著食指內側指甲根的商陽穴上,雙肘略彎,吻唇,合齒,舌尖輕輕舔在上齶的齒齦上;
出左腳向前踏在地上,站穩后,右腳突然向後蹬,同時右腳趾亦向後抓並向上提起;
當右腳向前踏在地上之後,左腳也同前面右腳一樣的動作;
來回左右腳輪流進行,共走200步。
走完之後成直立姿勢。
作此功時必須注意,第一步要走穩定之後,再走第二步;意念集中在腳上;
用鼻呼吸,務求自然放鬆。
此功練得好,久走就會產生雙腳輕快舒暢甚至有騰空而起的感覺。
第三式:丫雀步
在學道行動功的基礎上,再練此功。
先出左腳,合肘向前抬起至胸前,使前臂與胸平行,掌心向前,手指向左;同時左手五指稍併攏成勾狀向右後勾甩。
接下來出右腳,在出右腳時左手肘向前抬起至胸前,前臂與胸平行,掌心向前,手指向右,同時右手五指併攏成勾狀向左後勾甩,緩步前行。
行40步結束,回到直立姿勢。如此左右腳反覆交替前進。
第四式:泳步
從預備式姿勢開始,先出左腳向前開步,同時左手掌心向下向前出手,由前向左後方划半圈,掌心與地面成平行如探食物一樣。
收回時隨左手掌划半圓時吸氣,意念好象要將宇宙中的真氣取回,當左手收回時,右腳向前開步,右手掌與左手掌相同,掌心向下向前出手,由前向右後方划半圓,然後收回,出手時呼氣,默想隨著呼氣把身體內的病氣廢氣從右手掌勞官穴排出去。
就這樣走24步,然後出右腳、右手,姿勢與左腳、左手同。如此交替進行,做完回到直立姿勢。
第五式:鷹飛步
從預備式姿勢開始。
全身放鬆指尖向下與地面垂直,吸氣時雙手的肩、肘、掌各向左右向上提起,左腳亦上提,吸氣,當左腳向前跨出一步落地時,雙臂、肘、掌同時亦落下於身體兩側,呼氣,成鷹飛狀。
動作時意念在兩掌心之中。然後左右腳輪流進行。如此進行各24步,可調和氣血。
做完后回到直立姿勢。
第六式:陰陽和氣步
從預備式姿勢開始,出左腳向左划半圓收回,左手手心向下成陰掌,亦向前向左划半圓收回,當同時出左腳、左手時用鼻吸氣,手腳收回后,右手手心向上成陽掌,右腳同時亦向右後平穩地划半圓收回,同時用鼻呼氣。
這樣共做24次,完后,右手與右腳亦象左手左腳一樣動作吸氣,左手左腳亦同於右手右腳動作時呼氣,如此24次,意念在手心,完后回到直立姿勢。
第七式:浪步
此功又叫搖櫓步。
在第六式結束時直立的基礎上,營造意境:我現在就站在水中的船上,手拿木槳。
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同時全身放鬆,提左腳、左手執櫓前部向後,右手執櫓上部時吸氣,脊柱亦隨之向上蠕動,當左腳向前踏地時,櫓槳前部向前搭出,拉回,右手執櫓槳後部向前推出,呼氣15、16,做24次后,再作右手右腳動作,與左邊相同,做24次,完后回到直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