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節 精氣神說(二)
聚精之法平實易行,大家都可以自修自習。明袁了凡敘述聚精法時說:「聚精之道,一日寡慾,二日節勞,三日息怒,四日戒酒,五日慎味。
今之談養生者,多言采陰補陽,久成不泄,此為大謬。
腎為精之府,凡男女交接,必擾其腎。腎動則精血必隨之而流,外雖不泄,精已離宮,即能堅忍者,亦必有其精數點,隨陽之萎而流出,此其驗也。如火之有煙焰,豈能復反於薪者哉!
是故聚精貴以寡慾為先。精成於血,不獨房室之交損吾之精,凡日用損血之事,皆當深戒。
如目勞於視,則血以視耗;耳勞於聽,則血以聽耗;心勞于思,則血以思耗。
吾隨事而節之,則血得其養,而精亦與日俱積矣。
是故聚精之法,次貴節勞。
夫主閉藏者,腎也;司疏火者,肝也。
二藏皆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君火也。
怒則傷肝而相火動,動則疏散者用事,而閉藏者不得其職,雖不及合,亦暗流而潛耗矣,故當息怒。
人身之血,各歸其舍則常凝,酒能動血,人飲酒則面赤,手足俱紅,是擾其血而賓士之也。
血氣既衰之人,數月無房事,其精必厚,然使一夜大醉,精隨薄矣,是故聚精尚宜戒酒。
《內經》云:『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濃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清淡之味,乃能補精也。
萬物皆有味,調和勝則真味衰矣。
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沖和恬澹之味,益人腸胃。
故淡食可以養精,可以益壽。
」4袁了凡的這一段論述,不僅指出了聚精五法,同時一一講明白了道理。
至於補精之道,多屬丹家秘傳,如取坎填離法、施後補精法、煉陽補精法、采陰補精法、
煉陰補精法、補虧添油法、補天髓法、陰陽雙補法等等。
這類方法大多具有一定的危險因素,如果沒有真師傳授口訣和指導,不容易修成,所以世上知道的人很少。
補精、保精之外,還有固精功法,這在丹經中又叫作「不漏法」。
一般中年以上已破之體,在行保精、補精之法以後,即以不漏為繼修功夫。
不漏又分內外。交合之精不漏,呼吸元氣不傷,思慮之神不用,這叫「外不漏」,所謂固外葯。
先天之精不漏,先天元不傷,先天元精不用,這叫「內不漏」,丹經稱之固內葯。
內外不漏,名「不漏體」。
煉此不漏體,充之實之,補之化之,使其返還先天「童真體」,名「無漏體」,又叫「全真體」。
所謂全真體,即全精全氣全神,圓滿完全,無虧無損之元真童體。
至此,即可轉入煉精化階段。
這一階段是內丹術修鍊的關鍵。
因為它是在「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煉精、氣、神的。
三全修鍊為築基功夫,丹經稱為「道術」;三寶補足后,才能進入內煉階段,丹經稱為「仙術」。
道術、仙術的區別,還在於任、督二脈周天運轉時有葯無葯。
築基階段只是打通任、督二脈,並沒有藥物,只是鍊氣而已。
按此內丹理論,煉丹的藥物是由精、氣、神三寶組成,三寶之中又以精為基礎,煉精以煉元精為主。
元精本身雖屬先天,亦有雜質,不能通過河車路徑上升泥丸。
所以必須與氣合煉,化為精氣相合之「」,輕清無質,才能隨任、督二脈運轉。
這個合三為二的過程,稱為煉精化,煉后只余神、兩個煉丹成分,構成大葯。其具體功法,一般分為四個步驟:採藥、封爐、煉藥、止火。
丹經中稱「采封煉止」四口訣。
《道藏》中收有煉精化一類功法數百種,尤以北宗清修法為世人所稱道,影響甚大,流傳最廣,有心學道者可對此進行深一步研討。
二、氣一一生命的動力
氣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難經》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抱朴子內篇·至理》指出: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需要氣並以氣為生。
因此,「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
根竭葉繁,則青青擊木矣,氣疲欲勝,則精靈離身矣。
」當人氣絕的時候,也就是喪身的時候。
這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生命存亡的內在原因。
在人體內,由於氣分佈的部位、作用、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概括而言,主要有四種。
一是元氣,又稱祖氣、真氣。
它稟受於先天,藏之於腎及命門中。
但它必須受後天精氣的不斷滋養,才能不斷地發揮其作用。
其二是宗氣,為飲食水谷所化的水谷之氣,與吸人的自然之氣結合而成。
它積於胸中,司呼吸、發聲的功能,又有推動血液運行的作用。第三為營氣,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氣。由脾胃生化后,轉輸於肺,進入脈道中,以營養全身,所以叫營氣。第四為衛氣,也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一種精氣。其生剽疾滑利,善於遊走竄透,它不受脈道的約束,而行於脈外。因為具有保衛體表、抗拒外邪的功能,故名為「衛氣」。此外,還有肝氣、肺氣、心氣、脾氣、腎氣等等。但清徐靈胎認為,它們都是元氣的分體。其著作《醫學源流論》說:「五臟有五臟之真精,此元氣之分體者也。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經所謂丹田,《難經》所謂命門。」
在道教丹經中,又有先天烈、後天氣之說。且獨創一個「」字,以表示煉精化時精、氣合一之「氣」,或「原始祖氣」、「元氣」。同時以便與後天之氣相區別。
《崔公人葯鏡》丹詞一開始就說:「先天悉,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所謂「先天」者,主要指潛氣內轉(內呼吸)的動力,而後天氣著重指呼吸之氣(外呼吸)。前者是潛藏的內氣,後者是形於體外的氣。
所以元王道淵註解說:「藏則為,形則為氣」。
在人體,「先天」、「後天氣」是不可分割的。
人在出生之後,「落丹田」,為「呼吸之根」。人在進行呼吸運動時,「先天元始祖未嘗不充溢其中。
非後天之氣,無以見先天一之流行;非先天之烈,無以為後天一氣之主宰。
」神仙修鍊之學,不過修鍊性命,返本還原而已。
「采先無一烈以為丹母,運後天之氣以行火候。
以火煉性,則金神不壞;以火煉其命,則道氣長存。
」所謂「綿綿若存,歸於祖氣;內外混合,結成還丹。
自覺丹田火熾,暢於四肢,如痴如醉,美在其中,此所謂得之者常似醉也。」
丹家內煉,以煉精為基,鍊氣為體,煉神為用。
三者又以氣為中心。
鍊氣的功夫,也可以稱為修氣脈法。
修氣修脈,要旨在於使氣脈通暢,氣血和融,並以為神氣相合、精氣相溶之資。
一般氣功,多以鍛煉後天呼吸之氣為主旨,這在丹經中稱作吐納功夫。
丹家鍊氣,雖然也不摒棄後天之氣、吐納功夫,而實以修鍊先天元為要。
先天元系從虛無靜態中來,即是一念不起時,高度入靜中,真機發動,所謂元神見則元烈生。
宋張伯端《青華秘文》卷上說:「元神見則元氣生。
蓋自太極既兮,稟得這一點靈氣,乃元性也。
元性是何物為之?亦氣靈凝而靈耳。故元性復而元氣生,相感之理也。
」元氣產生之後,周流全身,但是當在腎府命門采而用之。
「夫腎府路徑直達氣穴黃庭者,一也;腎為精府,精至直引精華而用之,二也;周流於他處則難覓,至精府而可識,三也;心氣透腎,意下則直至,采之者易為力,四也。
」這就是意守丹田,採取真陽元的原因。
作為鍊氣的輔助功夫,是為養氣。
養氣的要旨,首先貴在養其先天真一元,而不貴在後天呼吸之氣。
其次貴在養其純陽之氣,而不貴在陰柔之氣。
貴在養其中正之氣,而不貴在暴戾之氣。貴在養其謙和之氣,而不貴在驕矜之氣。
儒家常說「變化氣質」,為入聖之門。
變化氣質之道有很多方面,其要點有二:一為「克治」,一為「涵養」。
孔子所說「克己復禮」與《大學》之言「格致誠正」,屬於克治工夫。孟子之「善養其浩然之氣」與宋明理學之「主敬」、「主誠」,則就是涵養工夫了。
其大概意思與道教之養氣、煉已工夫,沒有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