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046

第46章 046

太皇太后和皇太後到了杭州,便在行宮住下了。蘇杭一帶風景甚好,今年江南許多府縣都有提前預備,因此倒不懼水災。

太皇太后與皇太后便不往別處去,只在蘇杭一帶住著,順道遊覽風景。

康熙還要帶著姜鄢和胤礽先至江寧,即南京,去明孝陵拜謁洪/武皇帝。

到南京頭一晚,行宮裡,康熙同胤礽姜鄢一道用晚膳。

洗去旅途疲乏后,康熙姜鄢坐一塊兒,胤礽一個人坐旁邊,一起在院子里坐著乘涼。

「太皇太後來信說,與皇太后同游蘇杭,心情甚好。知道咱們還要些時日才會過去,囑咐朕不必著急,讓朕將該辦的事辦好。說大野澤之事已經傳至蘇杭,百姓街巷傳頌,都言大清盛世,對朝廷十分感念。」

太皇太后寫了信過來。康熙看了。太皇太后應該是太高興了,那寫來的信字龍飛鳳舞,若工整些姜鄢還能認,這種姜鄢怎麼也認不全,滿文也認不大好,康熙怕她費眼睛,乾脆也給她念了一遍。

胤礽在旁邊聽著,也不必跟著看信了。

康熙還是稍微簡化了些的。太皇太后信上說,百姓們將大野澤的事到處傳頌,都在感念皇上愛民如子,對皇太子也是讚譽有加,稱大清後繼有人了。

甚至還提到了姜鄢。說宮裡的娘娘也去了河工現場,可見皇上對河務有多重視。皇上親下現場,生怕百姓生民為水災受苦,這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

康熙第二日在小縣中的喬裝低調出行,並沒有刻意封鎖消息,只是沒有讓人鬧出太大的動靜來。離開縣城后,康熙曾在街上帶著皇太子與后妃閑逛的事就傳開了。

有幸見過的人忍不住回味,沒有見過的人深感遺憾。那日康熙他們逛過的店鋪,待過的酒樓,都被許多人慕名而來,康熙的事迹在大野澤傳頌。

而胤礽和姜鄢的事,也在百姓之中口口相傳。太子仁厚,宮裡的娘娘亦平易近人,民心數日間沸騰聚攏,甚至姜鄢當時的打扮都開始慢慢流行起來,從前女子寬大的衣裳都改成了窄袖,雲肩也不用了,都學著姜鄢那般穿衣挽發。

康熙給太皇太后回了信。他潑墨揮毫,寫了對太皇太后的問候。康熙既動了筆,乾脆代勞了,他的話寫完了。便由姜鄢胤礽口述,將他們要說的話順著後頭寫下來。

一封厚厚的書信寫好,封妥后,令人送去了太皇太后與皇太后處。

康熙想起明日的事,同胤礽和姜鄢說:「明日流程你們都已知曉了。不過,朕令有些事情要告訴你們。」

從來帝王拜謁前朝帝陵,都是有一套固定流程的。康熙這邊也不例外。禮部制定了詳細流程來,康熙看了,修改了一些,最終定下的是他改后的版本。

可是這個版本,尚未公布出去,改的都是康熙自己這邊的流程,王公大臣們那邊並沒有修改,康熙也沒有讓他們提前公布出去,畢竟等真正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會隨機應變的。

而康熙要的,就是那個驚喜的效果。

可作為明日要與他一同前去的姜鄢和胤礽,康熙是要提前告知的。

「三跪九叩?」胤礽先吃了一驚,「這般禮重么?」

康熙的改動,便是拜謁之時,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康熙說:「洪武皇帝是明開/國/之君,你不是在看才修出來的明史么?朕說洪武皇帝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為漢唐宋諸君之所未及。你從來都很是贊同。保成,別忘了咱們來江南的目的。這禮,不重。」

胤礽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也知道他皇阿瑪這樣改動是極對的。他們到這裡來,是抱著誠意與熱忱來的,是求得民心,這禮當然不重。

他只是一時有些接受不了,他皇阿瑪要對旁人三跪九叩。

康熙倒是接受的極其良好。

「但凡聖人早生,皆是先師。只要朕治下的大清安穩平順,朕甚願如此。況且,朕也著實推崇洪武皇帝。朕覺得這樣方才算過得去。」

明日拜謁明孝陵,除跟隨的王公大臣外,還有姜鄢也要一併同去。

姜鄢總覺得自己去有所不妥,三跪九叩她沒什麼意見,流程方面她自然是全程跟著康熙的。

康熙見她不做聲,就笑道:「洪武皇帝與孝慈高皇后在一處。朕帶著你一道去,不算違制。況如今在江南,你的聲名已出去了。大野澤去了河工現場,又在縣城與朕一同出行,百姓們對你多有讚譽,你不必擔憂。」

康熙當然可以將她放在行宮中,等拜謁完洪武皇帝后,再回來,帶著她吃吃喝喝如此度日。

可康熙卻不想僅僅只是這樣。

他的鄢妃所求皆與旁人不同,太皇太后賞的一袋金錁子天天隨身帶著,偏愛抱著純金小匣子安寢,她儲秀宮中那樣大幾間庫房的珍玩古物,點過清單后便再也不碰了。

旁人可不像她這樣,總是要把玩欣賞一番的。可她呢,偏愛這些個玩意兒。

她又不貪心,成日里也只是吃吃喝喝。

瞧著不求上進,偏偏又對他柔順可愛,叫她做什麼就做什麼,康熙頗覺這性子有趣可愛,愛逗她,也愛走哪兒都將人帶在身邊。

她實在聰慧,康熙就想看看,她究竟還能聰穎伶俐到何種程度。

從前的仁孝,陪著他度過那樣艱難的歲月。

他那個時候,有太皇太后的支持,可太皇太後年紀大了,他不忍讓太皇太后憂心,因此許多事,並不對太皇太后說。

皇后陪在他的身邊,成為他無話不談的密友,成為他最鼎力的支持。

他什麼都會和仁孝說的。

皇考說,做皇帝孤寂,是一個人的高處不勝寒。貼心人也不會明白。皇考也不是沒有貼心人,可康熙總想著,那是不一樣的貼心。貼心是貼心,而非交心互用。

他從不覺得做皇帝孤寂,他願意做皇帝,願意將這個皇考交到他手中的大清治理的極好,井井有條,萬世稱頌。

康熙就想,他還是願意再試一試的。如今的日子,比之從前,已不會叫走過而立之年的康熙覺得艱難了。他反而充滿了鬥志,充滿了激情。

就想護著一個人,同他一起走一走,經歷一番。

他想和鄢妃說什麼便說什麼,想帶鄢妃做什麼便做什麼。這樣令他舒服,自在。

接進宮的時候,只想著時時看見那張臉便足夠。如今想著,幸而接進宮中來了,所想有誤差,可所得卻極豐厚。

將來,康熙還是偶爾會想一下將來的。從將來回溯過往,他們,所有人,天下人,會看見他對鄢妃的期望的。

姜鄢的準則只有兩條。

一,大老闆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為了維持舒適的生活,想要的東西,她全聽大老闆的。

二,大老闆不叫她的時候。她就閑著,躺平,吃吃喝喝,萬事不管。

康熙既然叫她去,那她就去了。

橫豎她都是聽老闆的。

但真正到了那一刻,康熙在明孝陵三跪九叩拜謁洪武皇帝,跟著的皇太子及後宮娘娘也這樣做時,給眾人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

王公大臣們都是一愣,但隨即反應過來,都跟著康熙做。

跟著來拜謁洪武皇帝的,不只是王公大臣們,還有江寧當地的學子先生們,還有許多年紀大的儒生,很多都是經歷過前朝的。

這麼多人的跟前,大清的天子,養尊處優的帝王,在陵前三跪九叩,虔誠真心,叫他們看了,瞬間便紅了眼眶,很多人熱淚盈眶嚎啕大哭。

這禮,重在了所有人的心裡。

康熙帶著胤礽,同老儒生們說話,同他們講過去,講現在,講未來。這一講,就是好幾個時辰。

儒生們哭聲震天,又深深感念康熙,山呼萬歲的聲音,甚至在山外都能聽見。

姜鄢全程跟著,保持著一個後宮娘娘該有的儀度與風姿。

偶然康熙同她說幾句話,她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應答的。瞧著儒生們的樣子,姜鄢心裡暗暗的想,幸而這幾日惡補了明史,又讀了好多的文章,雖然整個人讀的昏昏沉沉的,但今日看來,效果還是挺好的。

一整日下來,到了最後,姜鄢的臉都笑麻了,嘴也僵了,兩條腿都沒有知覺了。

偏康熙和胤礽父子倆興緻越來越高,竟還要趁興去逛逛江寧府的集市。

「晚膳便在街市中尋些店鋪小食用吧。正好也瞧一瞧民情。看看江寧府的狀況。」康熙今日高興,同胤礽一拍即合。

姜鄢稍微休息了一下,又用了一碗桂花釀,李嬤嬤抓緊時間給她按了按腿,康熙與胤礽沐浴更衣的時候,姜鄢也去泡了泡熱水,等到換了一身衣裳重新出現在康熙與胤礽跟前時,她才覺得身體舒坦許多,就是有點兒餓。

康熙要帶著胤礽和姜鄢出去,跟著大臣們和江寧當地官員都跟著勸諫。

結果被胤礽一句話就給堵回去了。

「皇阿瑪與我在大野澤時,便曾在街市中行走。什麼事都不曾出過,反而感受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感覺甚好。爾等攔著皇阿瑪與我,口口聲聲說為了皇阿瑪與我的安全,難道這意思,是承認爾等還不如大野澤的地方官員么?」

「他們那兒,還在修築堤壩,改道之事也正在進行,卻將此事做的極好。江寧此處,風調雨順,萬事安寧,如何就做不到了?」

康熙沒說話,只淡淡看著眾人。

眾臣被胤礽堵的沒話說,而康熙幾乎是默認了胤礽的話,可見康熙的態度。

江寧地方官員確實是不能忍,也沒法忍。

若還繼續僵持下去,不就承認江寧不如大野澤了么?

正如太子殿下所言,江寧此處,風調雨順,萬事安寧,若是小心謹慎些,是不可能做不到的。他們勤謹用心些,必能叫皇上與太子殿下滿意。

否則若是傳揚出去,江寧地面上的官兒,日後還如何混呢?

胤礽這樣一說,隨行大臣們也不再勸了。只是尚且有些擔憂,若果真要去,必然安全問題是首要的重中之重,若能保證,自然也就無事了。

康熙見他們都不說話了,才淡淡道:「朕只是同太子到街市上轉一轉。讓百姓如同尋常就好。朕這般在江寧,也難如在大野澤時低調出行,朕也只是想去瞧一瞧。你們不許弄虛作假,只是同他們講一講,大家一切照舊,尋常出行做生意便好,不必太過看重朕的出行。」

康熙的設想,還如在大野澤時那樣恬淡安靜,出行時也是嫻雅舒適的。

可這江寧當真與大野澤不同。

那兒一是康熙未曾公開露面過,二是小縣人稍微少一些,康熙才得以順利出行,在大街上閑逛,在酒樓里用飯,都很順利的進行了。

可他才在孝陵待了一整日,當著那麼多人的面禮重洪/武皇帝,所有人都瞧見了。江寧幾乎人人都知道皇上來了江寧府,還要在此盤桓幾日。

哪怕官員們因著康熙的吩咐,並不敢弄虛作假,弄些假的攤販在街上假裝賣東西,但私底下還是費了些心思的,畢竟他們要保證康熙的安全,還要表面上看不出來,令康熙得以如常的看一看。

可結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康熙領著胤礽和姜鄢出門,剛出行在時還好,可才走完一條街,剛才小攤販前坐下,準備用一點鹽水鴨和牛肉餅,結果就被在座的,同樣在吃東西的一儒生認出來了。

那儒生激動極了,倒是不敢打擾康熙他們,只是眼含熱淚的瞧著。

臨近傍晚,正是用飯的時候,街市上人又多,康熙胤礽與姜鄢自是十分顯眼的存在,暗地裡保護的人極多,明面上,也有不少行人關注著他們。

很快就被人認出來了。

當地官員打過招呼,早暗中有所叮囑,沒有人敢過來打擾皇上后妃及皇太子。

可從第一個人開始遠遠下拜磕頭開始,不斷的有人效仿,最後甚至是一片一片的在不遠處的街角對著康熙這兒下拜磕頭,好些人都是哭得淚眼模糊的。

康熙沒想到動靜還能這樣大。

胤礽都愣住了,牛肉餅只吃了一口,就喊攤主打包,他小聲說:「阿瑪,咱們回去吧?」

這樣的動靜底下,他吃飯實在是不安啊。

攤主腿軟,差點就跪下了,還是護衛扶了一把,才把打包的任務完成。

攤主和周邊的客人也好不到哪兒去,都哭了,然後情不自禁跪下磕頭,口稱萬歲。

見康熙要走,眾人不再壓抑自己,全都跪下來,山呼萬歲,太子殿下千歲,娘娘千歲。

康熙瞧了瞧眾人,親自過去,將幾個老儒生扶起來,溫聲同他們說了幾句話,這才離去。

回到行在,康熙的眼睛也有些紅,胤礽年紀小,見到方才的場景被感動,自己偷偷伸出手來抹了點眼淚。

這麼一折騰,肚子沒填飽,反而比之前更餓了,可瞧見那樣的場景,現場親歷的人都裝了一肚子的感觸回來。

姜鄢心中酸脹,在現場的時候她眼淚就忍不住奪眶而出了,自己悄悄抹了抹,回來眼睛也是紅紅的樣子。

用熱水敷了敷眼睛,然後又用熱水給胤礽敷了敷眼睛,還給他用了一點點香膏,然後才說:「殿下不能再哭了。再哭眼角皮膚就要皺了。過會兒出汗的時候會很疼的。」

她將帶回來的東西一一打開放在膳桌上。還是熱乎乎的,可以直接吃。

康熙和胤礽都沒動,姜鄢便說:「皇上,如今已過戌時了,皇上與太子殿下一整日都沒有好好吃些東西。這會兒還是用一些吧。不然一會兒,腸胃會不舒服的。」

康熙瞧了胤礽一眼,又瞧了姜鄢一眼,才慢慢動了筷,他還說:「朕今日,甚為感念。」

廟堂之高,著實是難有今日這樣的體會。

今日甚至都不算深入民間,可得到的回饋已然令康熙震撼感動。

今日這樣的體會,終其一生也難以忘懷,甚至比他預想的還要深入人心。

胤礽是餓了,康熙動了筷,他也跟著吃,一邊吃一邊紅著眼睛忍哭,聽見康熙感慨,他還跟著深深點頭。

從來總說民心民心,今日他才深切體會到,究竟何為民心。

吃的是街邊小食,康熙心中還有些惦念他們回來時,遲遲未走的百姓們。

便著人去問,外頭如何了。

李德全得了消息,回來稟報康熙:「回皇上,外頭街上的百姓們都散了。如今江寧府上下,傳揚的都是皇上微服出訪的故事。皇上仁厚親民,人人稱頌。大人們說,許多人在攤販處流連不去,皆是感念皇上恩澤。但一切都好,請皇上安心休息。」

康熙叫人傳話:「不可強行驅趕。將百姓們勸回去便好。」

直至深夜,外頭消息說江寧一切如常,康熙才真正放下心來。

胤礽跟著跑了一日,累倒是不累,就是今日見聞頗令他觸動,心中對民心多有感觸,康熙是一日都不肯放鬆對他的要求的,用完飯後,待他休息了一會兒,便讓他去完成今日課業。

課業倒也不是太多,可越早完成,自是不必熬夜的。

康熙對這個是不容置疑的:「明日還有明日的事情。朕知曉你的能力,你今日早些完成,便早些安歇。」

胤礽從今日之事中得到了很大的動力,正是幹勁滿滿的時候,聽見康熙這樣說,他眼中都在放光,連答是的聲音,都比尋常大些。

康熙也有些睡不著,心腔鼓動,說不清是為著什麼,又好像明確的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

他有許多話的要說,又覺得好像沒有什麼需要說出來的。

他今夜還有些奏摺要批閱,這些奏摺明晨就要發出去,今夜是一定要看完的。

康熙預估了一下,看完大約只需要一個多時辰。

於是,他便抱著姜鄢閑話家常。姜鄢剛沐浴過,發間都是清新淡雅的香氣。

康熙拉著她,說些江寧府的過往,將縣誌上記載的好些奇聞異事都拿出來同姜鄢說。

姜鄢一開始的時候聽的津津有味的,可到了後來,實在是頂不住困意,眼皮子耷拉下來,直接就在康熙懷裡睡著了。

康熙瞧著前一刻還回應他的人,后一刻就睡著了,唇角忍不住勾起一抹笑意,他將人輕輕抱起來,然後溫柔又小心的將人送到榻上,在她額上親了親,才替她將帷帳掖好。

這半月從大野澤到江寧,無論宿在哪兒,那天晚上買來的小兔子燈都一直掛在姜鄢的床頭。

胤礽的小兔子燈也歸了姜鄢。兩個一塊掛在床頭。

手藝人做的還挺結實的,小兔子做的惟妙惟肖,看姜鄢的樣子,也挺喜歡這個小兔子燈的。只是這一路走來,再未找到一模一樣的。

這兔子燈到底是紙做的,康熙怕支撐不了多久。便囑咐了李德全,讓人再去大野澤尋一樣的來,要多做些。

一部分送回宮中,一部分送到這裡來備用,待姜鄢這兩個掛不住了,就換上新的。

如今姜鄢夜裡睡得極安穩,康熙便沒再把小匣子拿出來給姜鄢抱著睡。姜鄢至今也不曉得康熙悄悄動過她的小匣子,還以為東西好好的放在箱籠里,康熙什麼都不知道呢。

這小兔子燈這樣得姜鄢的喜歡,又好似能安撫她的樣子,莫說是百個千個,便是一萬個,康熙也買得。

——只要那手藝人做得出來就行。

康熙精神十足,不用一個時辰就將奏摺都瞧完了,分門別類的放好,翌日晨起自然會有專人送出去。

他起身活動活動身體,然後去撥弄了一下缸里的冰塊,瞧著還是很冰的樣子,便摁熄了燈燭,只留了床頭小兔子燈微弱的光亮,撩開帷帳,悄悄安寢了。

康熙最是克己,從小也習慣了,如今在外頭不用上朝,也沒有凌晨就醒過來,但卯時剛過正刻,康熙就醒了。

這還是陪著姜鄢一道多睡了會兒。若是依著他自己,起的還要早些。

康熙起身,將小兔子燈里的燭火熄了,才開始洗漱穿衣。

姜鄢昨天是真的累到了,起的比康熙稍微晚了一些。

康熙其實動作都很輕,並未吵醒她。只是姜鄢睡著睡著,突然翻身自由,覺得床榻又大又空,她一個人來回翻了好幾回,突然沒了禁錮住抱著她圈著她的人,她實在是不習慣,就這麼慢慢醒過來了。

醒過來還懵了一會兒,借著外頭的透進帷帳的一點光亮,看見康熙在窗邊讀書。

姜鄢把帷帳撩開一點,伸出去半個身子,問康熙:「皇上用過早膳了么?」

康熙抬眸,看見她的那一瞬,周身氣度一松,望著她笑:「朕在等你。」

姜鄢一骨碌爬起來:「臣妾這就起身。」

康熙失笑,瞧著李嬤嬤慶月松月幾個進來給她掛起床帳,他說:「不必著急。保成也還未起。」

皇太子昨夜太過激情向學,不但做了當日的功課,還把過去半月的功課都複習了一遍,甚至還預習了第二日的功課,結果躺下去后睡得沉,一不小心就睡過了頭。

姜鄢起的時候,胤礽也才剛剛醒過來。

康熙顯然心情很好,對於胤礽的晚起沒有說什麼,甚至瞧見胤礽明顯沒有睡醒的模樣還調侃了幾句。

早膳是康熙一手安排的,姜鄢和胤礽都不曾過問,可等到膳食送到跟前來,胤礽傻眼了,姜鄢也懵懂看向康熙。

今日的早膳,全跟豆腐有關。

豆腐湯、雞蛋花拌豆腐、豆絲小面、茄汁豆腐,還有豆腐燜白菜。

康熙勾唇一笑:「吃吧。」

胤礽也不曉得是怎麼回事,見康熙這樣笑,他倒是問了,卻只得一句,膳房今日的豆腐新鮮,換換口味,挺好的。

姜鄢什麼都沒問,豆腐挺好的,味道不錯,夏天吃著下火,她愛吃的。

到了午膳,還是康熙安排的。

胤礽讀了一上午的書,到了膳桌前一看。豆腐湯,豆腐面,小蔥拌豆腐。

全是豆腐,而且,還不如早膳呢。

胤礽都還沒問什麼,康熙就笑,仍是那句話,豆腐新鮮,吃著挺好。

胤礽就沒說什麼了,姜鄢還是吃著挺好的,她挺喜歡這個豆腐湯的,味道很清淡。

可到了晚上,就只有一碗豆腐湯麵了。

胤礽忍不住了,看向康熙:「皇阿瑪,吃了一天的豆腐了。」

之前還不覺得什麼,現下想起來,胤礽就覺得其中大有深意。可他琢磨來琢磨去,怎麼也琢磨不出來,他皇阿瑪究竟賣的什麼關子。

姜鄢倒也不是吃不下去,就是讓胤礽這麼一說,她也好奇,康熙究竟借著這豆腐,打什麼啞謎呢?

這當口,李德全稟報:「皇上,湯大人來了。」

康熙撫掌而笑:「好,豆腐湯來了。朕今日這謎底,就在這位身上了。」

姜鄢只是眨眼,胤礽卻忍不住琢磨,豆腐湯?什麼豆腐湯?

等外頭通傳的人進來了,胤礽一瞧,這不就是江寧巡撫湯斌么?

怎麼就豆腐湯了?

湯斌年近六十了,他很瘦,卻是個精神矍鑠神采奕奕的老頭子。

眉目間十分嚴肅,常年在書堆里和繁瑣政事里打轉的人,眉間緊鎖,一雙眼睛十分光亮,可見是個精幹的臣下。

湯斌請安,康熙抬手就叫了起,賜座后,又問湯斌可用了晚膳,湯斌說不曾:「皇上宣召,臣是從衙門直接過來的。未曾回家。」

康熙很高興,叫再送一碗豆腐湯麵來,讓湯斌與他們一同進膳:「這是宮裡小廚房做出來的豆腐湯麵。你嘗一嘗,看看比之你家中如何啊。」

湯斌還不敢用,等康熙胤礽還有姜鄢都動了筷,湯斌才開始用。

康熙笑道:「朕聽聞,你家裡的豆腐湯麵,油甚少,鹽甚少,豆腐管夠,湯麵適量。朕全是按照你家裡的法子做的,味道可還一樣?」

湯斌放下湯碗,恭敬道:「回皇上,倒也不大一樣。臣家裡,捨不得用這樣的好油。」

康熙又是笑,說:「朕知道。你素日經筵日講,就是勤謹嚴慎。到了地方上,潔己率屬,實心任事,在江寧,你是有官聲的。」

湯斌哪怕做了江寧巡撫,也是廉潔持家,生活簡樸,素日里不沾葷腥,總是用豆腐湯,每餐之中,必有一道豆腐做的菜式。久而久之,百姓知道了,就叫這位與眾不同的巡撫為『豆腐湯』。

湯斌得康熙稱讚,跪下謝恩。

康熙叫起,說:「你不必這般拘束。起來坐下說話吧。」

湯斌應了是,起身又坐下。

康熙這才說:「朕的太子,過兩年便要出閣講書。朕想在他出閣講書前,再磨一磨他的學問,磨一磨他的性子,朕瞧你頗為合適,想叫你做他的師傅,叫他做學問,讀書明理。」

胤礽一直在旁邊瞧著,萬沒有想到,話題竟然繞到了自己的身上。

他領教了一日豆腐湯的厲害,沒想到他皇阿瑪還要叫豆腐湯做他的師傅。

他對這位湯大人知之不深,但就沖著這位湯大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生活簡樸,他就知道,這位湯大人做學問肯定是厲害的。

他的明史修的那樣好,胤礽想,要是這位湯大人用修明史的態度來對待他,他這個皇太子非得脫層皮不可。

而且他皇阿瑪還說了,還得再磨一磨他的學問,磨一磨他的性子。胤礽頓時食之無味,嘴裡發苦。

湯斌說:「皇上,臣在江寧任上,尚不滿三年。況京中,比臣合適的大有人在,臣恐怕不合適。」

不滿三年,按規矩尚不到晉陞考核的時候。況且,他在江寧乾的挺好的,將這裡的一切剛剛弄熟了,此時又走,還是要回京城那個大染缸里去,湯斌有些不情願。

他在朝中修明史,那是迫不得已。早先得皇上信任,大有可為的時候,因他性情耿介,為一些口舌之爭,得罪了明珠,後來他丁憂回家,再度復起后,才來了江寧。

如今台灣事畢,明珠正是有功的時候,朝中多有附庸,湯斌實在是不想再和明珠共事了。

何況他在江寧,也並非不知京中情形,大阿哥的背後就是明珠,朝野上下都知道,太子是正統,將來是一定會繼承皇位的。可大阿哥是皇長子,多少人暗地裡跟隨明珠。

表面上瞧著,如今是風平浪靜的,可若有一日亂了呢?明珠與索額圖斗的風生水起,兩邊黨/爭,事涉皇子,皇子們沒事,他卻怕自己死無葬身之地。

他還是想留在江寧,為百姓們做點實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穿之平妃不想當皇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清穿之平妃不想當皇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章 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