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永恆之空
永恆之舊日沒有查看空的想法,但她已知。
把這個世界上的原有生命體打發走了,也是時候換一個形象了。他的家人回來了,看到的是有空之形的永恆之舊日。這時的永恆之舊日,可稱永恆之空,而後,一切照常,世事運轉,彷彿什麼都沒有變過。
永恆之空打開他的手機,刷了一會兒動態,離開了這個屋子。他在學校門口停留,觀看學生放學時的人潮。此時的他看起來像是剛入高中的學生,乾淨整潔,青澀笑顏,懵懂萌動。頂著這樣一張每時每刻都在釋放著善意的臉,他能更大程度地吸引別人的善意,永恆之空認為這是合理的安排。
在外面玩得久了,家人打來電話,不需要有任何的猶豫,手指輕輕一劃,不接。
落日,被拉長的人影,夕陽餘暉,照出略帶青色的白皮膚。雖然不覺飢餓,但他還是像普通人一樣走進了一家小店。炸雞,奶茶,這一餐花去了許多時間,他在這裡多坐了一會,看了許多人,很晚才走。之後,他到了那天的橋上,取出一個魚竿,人群來往皆與他無關,一坐就是一個夜晚。
在可能性的另一端,空心態混亂。
龐大的感知力使他不會錯過任意一個細節,即便是再怎麼不妥當的場景,他仍然看得清清楚楚。他也能看透人心中的想法與思維,這是永恆之舊日的能力。
人類大腦細胞的生理狀態、空氣中的浮塵牽起的可能性,甚至於命運絲線的擺動,都清晰可見。事實上,那是偽線,而且,偽線與永恆之舊日無關,那是人類對命運一廂情願的幻想。
聆聽星球呼吸的孤寂,看太陽在真空中爆發巨響。有光跨越億萬年與我們相遇,又是何人在等待著下一次重逢?看死者重歸黃土,卻看不著他們靈魂的痕迹。即便是永恆之舊日,也受制於此嗎?
只需著眼於一個人,就能感知到他周圍的萬事萬物。這一個人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一眼,於是就能詳細的探查那一人的信息。看人心彼此關聯,算歲月流淌痕迹。每一個想法有多少來源?又如何確定?每一個決定有多少結果?各自又有怎樣定論?若事已出又該如何解釋?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觀看這龐大的信息流,倘若用文字記錄一個人的所有經歷,需要幾千億、幾萬億字?如果是用影像,那需要有多少台攝像機才能錄下一個人的全貌?
橋邊,永恆之空收工了。這一夜沒有釣上來幾條魚,超過一斤的才一條,剩餘的恐怕只能當成流浪貓貓的口糧。這附近有流浪貓吧?那條稍大一點的魚該怎麼處理呢?換個地方烤了吧?永恆之空想著,便行動了。
烤魚的過程不算很簡單,尤其是從一條活魚起步,這就更麻煩了。殺魚,刮掉魚鱗,取出內臟和魚腮,洗凈,調醬料,腌制,這些步驟都做完之後才是重頭戲。用鐵簽穿過這條魚,這很費力。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野外烤魚,那還得拾柴生火,然後讓魚在火焰中翻動,均勻受熱,火不能太旺,火苗不能太耀眼。
大約十分鐘之後魚就差不多熟了,香味飄逸,魚體金黃,一口咬下去既有醬料的味道、魚本身的味道,甚至還有柴火的味道。刷上一層油,撒一些孜然、花椒,再烤一兩分鐘,讓油香更充分地進入魚肉,又是一番體驗。
永恆之空做這些事就方便得多了。他重新定義這條魚的狀態,讓活的變為死的,讓生的成為熟的,都由他說了算,此非現實,這點資格他還是有的。
享用早餐之後,他沿著河道出城。河水清淺,漂石安眠,這一路有白天和夜晚,可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這都不影響永恆之空的行程。他這一路是沒有終點的,想停下,便回頭。
他不看重人與人的關係,不過……算起來也快要到聚餐的時候了。在原先的歷史中,這次聚餐可謂很不愉快,不僅僅是空,還有幾人也覺得不好。有人懷疑班長中飽私囊,為此大吵一架。
高考結束之後,空的日程排得很滿,這樣的滿日程大約持續了有一周。一邊是和家長出去赴宴,另一邊是和班裡的同學一起唱歌、上網,這都是很消耗時間的活動。高考之後與那些三年前見過的同學又有見面。當年初中畢業,其實也沒分開,根本不算分開,大家還是在同一所高中,只是不容易見面。按說都三年沒見了,總該會生疏些,但也沒有,反而更覺熟悉。
但現在處於這個世界的可不是空,而是永恆之空。空的日程排得很滿,但那和永恆之空有什麼關係?雖然無關,但永恆之空很願意參加聚餐。
班群中早已有通知,而且特地告知了不會有老師到場。要去的可以先交費,也可以先去再補交,只要別來得太晚就沒事。安排還是挺多的。要考慮的事也有很多。這是諸多同學共同進餐的第一餐,當然,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共同進餐,空用生命證實了這種可能性的幾率是100%,英年早逝的人總是來不及正經告別,說起來還挺讓人傷感的。
哪怕空還活著,就算五年之後、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四十年之後還有相遇,那也都是各自的荒唐人了,像什麼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真是想想都覺得疲憊,但那也很難得了。為這一年同學情誼,有這一餐以慰聚散,也算有始有終。
在空那邊的歷史中,這不是什麼好的回憶,這是愛而不得的最終警示,這是嫉妒羨慕無限膨脹的機緣巧合之時。在發起者那邊,這也不妥當。多數人都帶著美好期盼而來,來見你最後一面,然而多數人都帶著不美好期盼而離開,也因發起者失職。
而這一次,永恆之空要成為發起者,從此刻開始,更改過去和未來。
選擇聚餐的場所,這是一環,聚餐的消費,這又是一環。聚餐前、聚餐后的安排,這也很重要。該選哪個時間段才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抵達?該選哪個地點才能讓更多的人快捷前往?在那之前是唱歌還是?什麼樣的安排才能綜合這麼多人的期待?
這一程之後,有多少人滿意?有多少人不滿意?如果不滿意又該如何補救?再往前想,這一個班接近90人,大約有多少人會去呢?該如何分座位呢?他們能接受怎樣的消費水平呢?從班服上能不能得出點信息呢?用不用做服裝上的統一呢?
在他的計劃中,聚餐之後還有安排,到底是怎樣的安排才會不出格且意猶未盡?他快速瀏覽著班群里的消息,已經有關於聚餐的討論了,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該塵埃落定了。如果不用那些超凡的手段,要怎樣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並成為發起者呢?
向他們昭示過去或未來,這都稱不上是光明磊落,而且這些信息公布之後同學們免不得要生疑、多想、比較、猜忌,如果要在之後兩年裡依然還能保持真實,那麼現在就不能被太多人注意。
要給這些人怎樣的暗示,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去往我要去的地方?按原來的歷史,明天就該聚餐了,還來得及打廣告嗎?該去哪裡找商人?如果這些方法都不可行,那是不是要藉助班長的影響力?然而他的影響力真的能擔得起我的構想嗎?會有多少人認為我的安排太不同凡響而不能到場?而我的安排到底能不能算是不同凡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