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漫卷玄幡書忠武 雁踏飛沙畫弓刀
於是三軍停發,原地休息,僖宗皇帝用過早膳,跳下龍攆,見周圍戈壁攤上,黃沙遍地,遠接長天,蔚為壯觀,頓時覺得心裡豁然通暢起來。
「阿父,你瞧這地方,真是長安見不到的壯麗景象啊,你以前從不和朕說起,也從不帶朕來瞧瞧這大好江山!」
田令孜小心伺候著皇帝,他生來錦衣玉食,從未吃過半點苦頭,雖說年幼喪父,沖齡即位,但是一直有田令孜照顧侍候,若不是黃巢造反,倒也過得舒適安穩。
「叮鈴叮鈴!!」
忽然,一陣鑾鈴作響,聽得眾人大驚失色。韋肅急忙率神策軍士拱衛在龍攆和皇親貴戚車仗周圍,再看東面,隱隱有旗幡從地平線上升旗,一支輕騎疾馳而來,看裝束,無疑是叛軍兵馬。
眾人慌亂躲藏,僖宗也被扶上馬。雖說神策軍此時仍有一萬人,但要分散保護手無縛雞之力的皇親顯貴和朝廷要員,面對敵人一支驍勇的騎兵,很難確保皇上與眾官員無虞。
「前面就是皇帝的鑾輿!活捉狗皇帝!」叛軍漸漸逼近,一匹匹黃驃馬被鞭子驅趕地鼓鼓生風。
田令孜一面命韋肅前去迎戰,一面在僖宗的坐騎上猛抽一鞭,本意是叫馬兒快跑,可僖宗一時緊張,沒有拉穩韁繩,急促之間竟摔落下馬。
「阿父,快想想辦法!」
僖宗的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
田令孜左顧右盼,發現一直留在身邊護衛的荊亢此刻卻不見了蹤影。
「咚隆隆!」
正在眾親貴都在驚懼嘶喊時,忽然一陣鼓聲炸響在耳畔。戈壁上狂風掠過,捲起漫天黃沙,人與馬皆目不能視。
風沙稍靜,一支大軍自北面沙包背後席捲而來,軍容威武雄壯,玄色幡嚴整如林,鐵甲士強健似虎,中央一桿將旗迎風瑟瑟,上書「弘農郡王」四個大字。
「是楊郡王!陛下!是楊郡王來救駕了!」壽王李曄瞧出了兵馬來路,驚喜地沖僖宗大叫。
軍馬隊伍中,簇擁著一位老將,他並非戎裝裝束,穿的是一條青色長袍,頭上用布條纏著髮髻。若不是安處中軍,誰也很難將這位年過六旬、衣著樸素的老者和威名赫赫的弘農郡王聯想到一起。
楊復光騎著一匹赤炎分鬃馬,率領部眾朝皇帝車帳疾馳而來,看他體態依然健壯,一邊縱馬賓士,一邊用馬鞭遙指東面,指向韋肅與敵混戰的地方。
僖宗一行人看的真切,順著楊復光指去的方向,衝出一員唐將,渾身上下銀盔銀甲,騎一匹雪白的駿馬,倒拖方天畫戟,如風似電般奔入敵陣。
韋肅寡不敵眾,刀去槍來,一不留神被叛軍劃破左臂,血流不止,左臂力道稍泄,刀法上便出現一絲破綻,正好被另一名賊將瞅准機會,從身後舉槍戳來,直指他后心。
說時遲,那時快。一點寒芒初現,賊將撕心裂肺地慘叫一聲,早被畫戟貫穿胸膛,順勢跌下馬,一命嗚呼。
叛軍驚叫間,唐將已經撞至跟前。
叛軍中亦有刀法純熟、身經百戰的勇將,放過韋肅,趕來刀劈唐將。
唐將手中畫戟寒光閃爍,閃瞬間,即將對手連膀帶肩砍作兩段。
僖宗望眼欲穿,見楊復光到來,不禁鼻子一酸,淚花在眼裡打轉。楊復光和眾將下馬,近前跪拜。
「楊復光參見陛下,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
「楊郡王平身!眾將軍都平身!」
僖宗說話聲音帶著微顫。
楊復光直起身,端望著僖宗皇帝,難以言表的激動。
壽王李曄打破寂靜,快步走過去抓住楊復光的手,道:
「楊郡王真是天降神兵,如何知道陛下在此?」
「陛下國事煩憂,想不起老臣,老臣賦閑在家,卻時刻不敢忘記陛下。」
僖宗一臉慚愧,轉頭假意遷怒於田令孜。
「阿父,都怪你,早些把郡王請來,何至於讓朕捨棄長安到此...」
田令孜低著頭聽訓,默然不語。
楊復光笑道:「臣是和陛下開個玩笑,陛下不必懊惱,想當年咸通年間,先帝詔老臣進宮賜宴,陛下當時才剛兩歲,硬是要讓老臣抱著才肯用膳,別人一抱竟還哭呢。」
楊復光滔滔不絕地說著話,田令孜的臉色早沉得像一塊銹鐵。
「老臣開心啊,雖說朝中現在人才濟濟,不用老臣為陛下辦差,但老臣的這把骨頭,時刻準備為大唐和陛下盡忠。」
一番話說地僖宗皇帝感動不已,君臣對望,幾乎落淚。他何嘗不知楊復光對朝廷社稷一片忠心,只是私情上更親近依賴於從小陪伴照顧他的田令孜。對於軍政本沒有什麼才能和興趣的僖宗皇帝,凡事依賴田令孜,識人用人也便由著他,此時身處窮途險境,才真正領會了楊復光罷兵歸田的苦楚和委屈,故此十分內疚懊悔。
楊復光收斂了下情緒,繼續說道:「近來收到高太尉兵挫潼關的消息,我便不敢耽誤,急忙聯絡故舊,湊了三千人馬,星夜從并州趕來,不想竟在此遇見陛下。」
聽了這話,僖宗頓時激憤起來:「可恨鳳翔、邠州二鎮不來救駕,否則朕也不至於顛簸至此。」
楊復光道:「朱玫、李昌符按兵不動,論罪當斬,老臣先去為陛下擒此二人,隨後再轉兵長安!」
「好,確實殺他們一百次都不解恨!」
僖宗心情大快,一旁久久不說話的田令孜突然插話:「陛下!」。
眾人目光都投向田令孜,特別是楊復光,最是從心眼裡瞧不起、看不慣田令孜,此時也拿眼瞧他,想看他又有什麼鬼話要說。
田令孜低頭道:「朱玫、李昌符罪該萬死,陛下即便不怪罪,朝綱國法也不容。只是現如今,長安是暫時不能回了,臣等護衛陛下駕幸西川,暫避賊鋒。長安到成都之間,須得重兵布防,阻斷叛軍入川,朱李二人經略甘陝已久,熟悉人文地理,正是可用之時,況且如今王鐸、高駢下落不明,國乏良將,正是用人之際,老臣覺得,可暫緩問罪,著其戴罪立功...」
「陛下!晉國公之言謬誤至極,須知國家用人,當選賢任能,朱李二人毫無忠孝仁義,縱敵自保已是死罪,怎麼能賦予拱衛甘陝的重任,一旦反水,豈不是長驅直入,把陛下推向風口浪尖嘛?況且何言『國無良將』,老臣手下有的是忠臣勇將!」
楊復光不等田令孜說完,毅然駁斥。
皇帝聞言頓生興緻,即叫眾將近前見駕。
楊復光麾下七名驍將,齊刷刷叩首口呼萬歲。
「這七名小將,都是老臣收養的子侄,分別是鹿晏弘、王建、晉暉、韓建、張造、龐叢、李師泰,個個勇武過人。」
「老郡王竟有七個子侄,都如此英雄了得,真是我大唐之幸!」僖宗喜不自勝。
「謝陛下誇讚。」
李曄心中有一事不解,乃問道:「剛才單槍匹馬衝進賊陣,斬殺賊將的銀甲將軍是誰?」
楊復光呵呵一笑,滿面得意地答道:「那也是臣的一名愛子,名叫王重榮。」
「愛卿,你這個兒子是好樣的,待會兒回來朕要好好嘉獎他!」
不多時,韋肅和王重榮殺敵迴轉,僖宗看王重榮生得威武英俊,十分喜歡,便道:
「重榮,你現在任什麼官職?」
王重榮答道:「回陛下,末將目前在忠武軍中任一校尉。」
忠武軍是楊復光舊日的軍隊名號,擒殺王仙芝后,楊復光被奪了兵權,隨身的軍士也只有五百人,但仍以忠武軍相稱。
「只是一個校尉...」僖宗心下暗自考慮了一會兒,朗聲說道:「正所謂『國危思良將,板蕩識忠臣』,王重榮克敵有功,朕今加封你為河中節度使。弘農郡王楊復光救駕辛勞,賜金五百兩,蜀錦一百匹,帳下其餘將校皆官升一品,賜御酒一壺。」
楊復光、王重榮攜一眾將校,叩首高呼謝恩。
壽王李曄靠近僖宗耳邊,小聲說道:「王重榮都授了職,您看楊復光......目前高駢已經是不能用了。」
話未說完,僖宗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便把田令孜叫到跟前。
「阿父,之前免了楊復光,改用高駢,可高駢不孚朕望,敗兵丟關,至於今天這局面,依著朕看,就恢復楊復光天下兵馬元帥的職務,著其調領諸鎮兵馬,平叛滅暴,收復失地。」
田令孜並不愚蠢,他心裡明白,時至今日,除了楊復光,恐怕再沒有人能夠力挽狂瀾,中興大唐,便對皇帝答道:「老奴也贊同楊復光出任招討使,朱李二人,我看可在楊郡王帳下聽用。」
僖宗對身旁的貼身太監傳授了旨意,回身站到龍攆上,太監站在龍駕前,朗聲誦道:
「傳旨:加封楊復光為大唐諸道行營都統、興國平亂招討使,兼天下兵馬都監,總領大唐諸路兵馬,收京平叛,朕郭門之外,各道州府悉由弘農郡王節制,不得違命,欽此!」
眾人山呼萬歲,楊復光領旨謝恩,朱玫、李昌符後來聞訊,皆上表請罪,田令孜即赦免二人,命率所部軍入川中保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