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弘農楊氏

第299章 弘農楊氏

弘農楊家的一處清雅閑居之處,吳詠正帶著諸多禮物來到此處拜見帝師楊賜。

「吳詠見過老師!兩年不見,先生愈發年輕了。」

本來腰身挺得筆直的吳詠,彎著腰成九十度,拱手一禮,拜見自己眼前亭苑中正在飲著茶水的,鶴髮童顏一般的楊賜。

楊賜放下手中茶杯,瞪他一眼,「少貧嘴~汝今日到來,對老夫而言可謂是稀客啊!」

吳詠的突然到來也是讓楊賜眼中有點驚訝。自吳詠遊學天下,師徒倆見面的機會甚少。

去年七月,他剛被陛下罷免了司空職務,便想著回弘農老家休養一段時間,因此也錯過了吳詠的拜年。

吳詠笑著解釋說:「學生有事要請教張奐將軍,順道來看望一下老師。」

在陪著天子劉宏聽講的那段時間,三位帝師也對他刮目相看,都驚嘆他在太虛幻境得到的學識,他與楊賜也是亦師亦友,因此說話也沒有顧忌,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楊賜聞言,本是淡然的喝著茶的他,不禁站了起來,一拂衣袖,立刻吹鬍子瞪眼道:「怎麼?現在翅膀硬了,不願見到我這個一無是處的老人了?」

「老師誤會了,學生每年都有遊歷數郡,實在是脫不開身。您老人家是不知道,學生每日都在奔波的途中,很少在一地居住超過三日。若非為了見識天下名士,我才不要受這樣的苦呢!」

楊賜這樣一說,吳詠頓時大吐苦水,至於其中

有幾分真實,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在場的雙方其實關注點都在這裡,不然楊賜真要生氣的話,也不會讓吳詠進府了。

「少在我面前裝可憐!我看你這幾年到是活得瀟洒自在的很。」楊賜不屑道。

隨即,又悠然坐下,親自給吳詠倒上茶水,輕聲道:「坐下說吧,這次你專門來找張奐,所謂何事?」

「好茶!」吳詠也沒推辭,坐下后,順手就端起茶水,撮了一小口,「學生此次前來,是想請張公助我在河南地屯田!」

「你想招募羌人去屯田,讓他們與匈奴人爭地盤?」楊賜眉頭一動,蹙眉道。

吳詠點點頭,感慨道:「老師果然睿智,一眼就看出其中關鍵!」

楊賜聞言,卻是搖頭嘆息說:「這件事是好是壞,老夫也拿不準!既然張奐沒有阻止你,說明利大於弊。你要時刻銘記你是大漢子民,一定不要做對不起朝廷的事情!」

吳詠拱手拜道:「老師教誨的是,學生一定銘記於心!」

「你現在名聲在外,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定,切勿貽害百姓。」楊賜揮揮手。

接著,他笑著說:「不談這些國家大事了!咱們師生間好久沒有交流,你隨我到楊氏藏書閣來,近日我得到幾本奇書,正好你我一起研究。」

「求之不得!」吳詠立刻答應下來。

時下可不比後世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每一本書都會被人愛惜。

藏書閣更是各個世家大族

存世的根基所在,一般都是不隨意給予外人觀看的,除非某人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再加上其又是寒門學子的身份,跟士族少有瓜葛,為了拉攏其人,才特地准許此人一觀。

也就是吳詠的十分特殊,換做尋常人,楊賜肯定不會開這個尊口。

兩人一前一後走著,吳詠挑一些遊學途中的趣事,讓楊賜聽得哈哈大笑。

等他們過去,楊家的諸多奴僕開始議論紛紛。

「那人是誰?怎麼引得平日不苟言笑的主君如此失態?」

「聽門衛說是叫做吳詠,乃是主君在洛陽為官時,收下的一個學生。」

「天子侍讀吳詠?咱們府上的小娘子們不是經常掛在口邊嗎?得趕緊通知她們啊!」

「看主君去的方向,好像是藏書閣的位置,我得趕緊通知各位少君……」

奴僕們各自行動,給自己相熟的人傳話,瞬間楊家就是一陣雞飛狗跳。

當然這些情況,吳詠還蒙在鼓裡。他此時正與楊賜一起來到楊府藏書閣。

吳詠看著那一排排堆滿竹簡的書架,可謂是相當震撼。

他沒想到弘農楊氏竟然有這麼多藏書,就是洛陽太學的藏書閣也是稍遜一籌。

真不愧是傳承數百年的經學世家啊!非一般世家大族能比!

楊賜看著吳詠的震撼,滿意地點點頭,隨即笑道:「我們楊家作為經學世家,傳承數百年,所收藏的書籍甚多。這從古到今,包括了不少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的一

些書籍,還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人所留下來的書籍等等。」

楊賜說到這裡,神態間有些自豪的道:「你既是我的弟子,我也不瞞你,這只是楊家藏書閣的外庫,其實我們楊家還有一個內庫藏書閣,收集了許多珍異書籍,非楊氏家主以及真正品行品性俱佳的直系子弟,不得入內。」

「學生今日真的是長見識了!」吳詠感慨一句。

像弘農楊氏這些士族,藏書都是分為內外倆庫,外庫藏書眾多,但多是一些後人臨摹下來,或者流傳甚廣的書籍,准許外人借閱的也是這其中之書籍。

但內庫則不同,每個士族內庫的書籍都是寥寥無幾的,即便他楊家也應是如此,但其中之書,多是一些先賢之人親手撰寫而成的,都是一孤本,多半是用於自身家族傳承,沒有被人臨摹過,不存在第二本。

在華夏古時候,文化傳播、傳承主要是依靠口口相傳。或用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等等將知識文化記錄下來,以供傳承,一代傳一代。

書籍基本是以書簡的形式存在,但是每一部書,都是極為珍貴的存在,輕易不會示人傳人。

所以,在華夏古時候,想要讀書識字還真的不容易。

西漢的時候就有了造紙術,發明了紙,用紙來書寫文字要比以前輕便得多了。可是,就算是有了紙,卻還沒有印刷術。書籍,基本上是靠抄寫。

直到近些年,才出現了掌印和

拓印石碑的方法來製作書籍。

若不是吳詠提前傳下雕版印刷術,最遲要等到唐宋年間,才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

可惜的是,華夏宋代時期,雖然已經完善了活字印刷術,但宋朝並沒有普通使用,反而讓西方德國人古登堡學了華夏的活字印刷術后,改進了宋朝布衣畢升發明的泥活字為鉛活字。

鉛活字印刷術經濟實用,促進了歐洲出版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歐洲的現代化,風靡全世界。如果單單是站在印刷行業方面來說,後世歐洲的發達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獲得了華夏的印刷術的原因,如此說還真的不為過。如果沒有活字印刷術,那麼西方人又如何快速的普及文化文明?何況還發明紙呢,如果沒有華夏的的發明,後世的西歐恐怕還是一個野蠻落後的世界。

後世經過論斷,其實歐洲很多的發明創造都是基於華夏文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

華夏文明,本來就站在世界之巔,但是西方人獲得了華夏的發明精粹,如此才在短短的數百年間實現了文明趕超,尤其是華夏清代年間,真正的超越了華夏,也使得華夏陷入了苦難……

想到這些,吳詠感覺拿在手中的竹簡是如此的沉重。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精華。

同時他不禁感慨,弘農楊氏能在後世傳承千年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華夏能被稱之為千年世家的家族其實不多,但是弘農

楊氏絕對算一個。

弘農楊氏的起源就很有傳奇意味,它的開創者是西漢開國元勛之一的赤泉侯楊喜。

當年楚漢之爭,灌嬰所率數千騎中有五位勇士(楊喜、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一齊衝上去,叢戟攢擊,斬殺了項羽,皆賜爵列侯。

古今中外,一個大家族的確立,一般不是一代人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幾代人艱苦地努力。

楊喜及其子、孫,雖然是漢初的軍功之一,但無人擔任朝廷大員、封疆大吏,更談不上對西漢朝政產生影響。

在漢武帝時期,楊喜的孫子楊毋害甚至因犯罪被剝奪了封地、爵位,家道中落。

不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個人的出現,又為家族的興旺燃起了星星之火,他就是楊毋害的曾孫楊敞。而楊敞之所以發跡,也並非沾了楊喜的光。楊敞之所以能身居高位,靠的是大將軍霍光的提攜,官至丞相。後來,霍光打算廢掉昌邑王,立漢宣帝。楊敞在其妻司馬氏(司馬遷之女)的勸導下,舉雙手贊成。他後來也得到了漢宣帝的食邑封賞。

等到了東漢時期,弘農楊氏更是有著「五世三公」之稱,比汝南袁氏還要牛叉。

但是,因為他們為官清廉、忠於漢室,不可能像袁紹、袁術兄弟一樣,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所以,在漢末三國的亂世中,楊氏一族必然沒落。特別是曹操在統一北方以後,對世家大族有意

打壓。

楊彪之子楊修鋒芒畢露,參與到曹丕、曹植的王儲之爭中,被曹操所殺。司馬氏篡曹以後,楊氏子孫為了自保,也失去了祖先楊震身上那種直諫精神。

之後弘農楊氏再次時來運轉,楊駿成了晉朝外戚,總攬朝政,風光無二,可惜偏偏碰上了賈南風這麼個妖后,一場八王之亂再次讓弘農楊氏跌入低谷。

不僅如此,弘農楊氏還與滎陽鄭氏一樣,派遣分支前往東晉發展,可惜因為去的晚了,得不到信任,又屢遭排擠,那一支基本已經滅絕。

當然,弘農楊氏要是就這點成就也就不配被稱為千年世家了。

南北朝時期,楊氏一族不得已棄文從武,但這也不失為在亂世之中的生存之道。

最後,「弘農楊氏」成員楊堅奪取皇位,建立了隋朝。

雖然隋朝國祚短暫,但與「關隴世族」關係密切的李淵(李淵是隋文帝楊堅的妻甥、隋煬帝楊廣的姨表兄)起兵,建立唐朝。

「弘農楊氏」的地位,並未因為隋朝的滅亡而就此衰落。李淵建唐后,採取與「關隴世族」合作的策略,採取聯姻等多種方式,繼續鞏固楊氏家族的地位。

如唐太宗的楊妃就是出自「弘農楊氏」。

整個唐朝,雖然科舉制度打破了門閥大族對於仕途的壟斷,但楊氏家族還是憑藉著他們的文化「軟實力」,先後有十一人拜相、近九十人登科,因此也被稱為是「十一宰相」世家

到了宋朝時期,弘農楊氏雖然大不如以前,卻還是鑄就了「滿門忠烈」的楊家將。

從東漢到宋朝,「弘農楊氏」雖幾經沉浮,依然實現了千年不衰。

吳詠想到這裡,心中不禁暗自感慨:「果然輝煌不是一時可以成就的!」

常言打天下易,守江山難,為何世家不怕改朝換代?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大量治國安邦的知識和人才,可以快速幫助新的帝皇治理穩定和治理天下。他們知道哪些所謂的皇權離不開他們,所以他們無所畏懼。

弘農楊氏,千年豪門,便就是這麼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楊賜看到他一直在那裡發獃,不由好笑道:「別傻站著了,看在你我師生的份上,為師可以許諾你到楊氏內庫觀看藏書!」

「老師此言當真?」吳詠有些激動。

吳詠的反問讓楊賜頓時有點不滿,立刻瞪眼道:「難道你還信不過為師不成?」

「學生豈會信不過老師,只是想不到老師竟如此厚愛,肯讓學生一觀楊氏內庫藏書,這真是學生的莫大榮幸!」

內庫的存世孤本都是各族賴以生存的根基,是自身家族的傳承之物,楊賜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讓吳詠進去觀看,這對於吳詠而言,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雖然不知楊賜為何如此,但這對於吳詠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那些可都是華夏文明的瑰寶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9章 弘農楊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