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長江血戰
按照計劃,大杭軍隊溯江而上,準備在長江上與北兵決戰。手下將領反覆催促吳道應該快速前進,趁北兵陣勢未完全形成發起攻擊,但吳道卻以情況不明、不可冒進、須穩打穩紮為由,一路磨磨蹭蹭,緩緩前行。張岳派出徐坤和一個分隊長提前打探官軍的動向,自己和孫大林率領山寨的大部隊緊隨其後,很快就追上了官軍,找到水軍統制楊江平后,徐坤出示了楊丹彤的信箋和短劍,介紹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張岳特意說明了楊丹彤遇險都是山寨的二當家、三當家所為,目前都被驅逐,山寨的大隊人馬都帶來了參加戰鬥。楊江平非常大度,沒有任何責怪,得知他們家族曾經參與了襄陽保衛戰並遭到滅族,很是感動,將他們編為一支特殊的應急隊伍,並把張岳留在身邊聽用。
龐大的艦隊行進到龍尾洲時,斥候來報:北兵艦隊正往這邊開過來。大杭水路兩軍立即佔據有利地形紮下營寨,布好陣勢,嚴陣以待。吳道登上艦首,放眼望去,只見江面上北兵戰艦如雲、旌旗招展,各類大小船隻密密麻麻塞滿了江面。吳道立即召集水軍統制楊江平和步軍統制黃勇義等一幹將領商議迎戰對策,楊江平提議應該趁北兵遠道而來、立足未穩之際主動發起進攻,打其一個措手不及,挫其鋒芒后再伺機決戰,其他將領紛紛表示同意。吳道思謀了片刻,同意了楊江平的對策,並做了安排:楊江平率水軍大部從正面發起攻擊,黃勇義統領步軍主力在長江南岸由東往西進攻,快速迂迴到北兵側后,和楊江平的水軍兩路夾擊,吳道自己則率領一部分水軍居中殿後接應。
楊江平立即召集各路將領做了戰鬥部署。鑒於張岳率領的隊伍未經過真正的大軍作戰,更不習水戰,他特意將張岳他們安排在自己旗艦的側后,根據戰場形勢臨時安排任務。張岳領會楊江平的意圖,特意交代徐坤,要保護好楊江平的旗艦安全。
隨著楊江平一聲令下,大杭艦隊中震天的鼓聲響起,艦船迅速升起風帆,划船的軍士整齊劃一的揮動著船槳,一艘艘戰船如離弦之箭沖向北兵艦隊,與此同時,黃勇義率領的馬軍、步軍也全部出動,一時間,煙塵蔽日、鼓角爭鳴,一場決定大杭命運的戰鬥正式打響!
就在大杭的水陸大軍發起攻擊的同時,吳道偷偷命令將他的船調轉船頭,一旦戰況不利,就馬上逃離戰場。
面對大杭水陸大軍同時發起的進攻,北兵統帥阿術沒有慌亂,從發起滅杭戰爭以來,他率領的大軍在劉真等大杭叛軍將領的協助下,軍隊戰力大增,尤其是練成了一支龐大的精銳水軍,補齊了北夏人一直恐懼的水戰這一短板,特別是攻破襄陽后,王磐松幫助他對大杭的軍隊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制定了針對性的破敵之策,故而從襄陽之後,北兵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大杭軍隊在其凌厲的攻勢下,大多不堪一擊、紛紛潰敗。他最希望的就是與大杭國的主力軍隊進行決戰,他有信心迅速消滅對手,趕在北夏國宰相華脫率領的另一支北兵之前打到臨安城下,奪得滅杭的首功,如此他將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因此,眼前的局勢正是他所希望的。他沒有絲毫猶豫和顧慮,命令水軍、馬步軍立刻發起攻擊,以攻為守,與來勢洶洶的杭軍打起對攻!他登上江邊的一處高地,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戰場。自襄陽之後,一路太過順利,他渴望勝利、更需要勝利,但在他軍人的心底里,這種一邊倒的戰爭並不是他所期盼的,他期望出現一場激烈的搏殺,地動山搖、山河變色、酣暢淋漓,軍人的血性就該在鐵與血的戰場上練就、鍛打。他相信自己麾下軍隊的強悍,所以他希望這一次的杭軍能是一群狼,這次的戰鬥能成為兩支虎狼之師的對決!
兩支艦隊攪在了一起,艦船相撞的聲音、刀槍砍碰的聲音和軍士砍殺的聲音響成一片。與阿術的淡定相比,楊江平則非常緊張,這麼多年杭夏交戰,他對手下這些將領和軍隊實在缺乏信心,吳道把持朝政這些年來,將領貪腐成風,軍隊缺乏操練,武器破損嚴重,無從更新,他自己忍辱負重,並不是為了討好吳道,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率軍為國出力!此次出征,他就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把唯一的女兒安排回老家,一來是奔喪,二來也是希望她遠離戰場,在老家平靜地生活下去。他不怕死,但不能窩囊地死,要死也要給敵人巨大的殺傷。他唯一擔心的是自己死後孤苦的女兒無依無靠,但當他看到徐坤呈上的女兒的信時,這最後一點擔心也沒了,自小把女兒視作掌上明珠的他明白了女兒的心思,徐坤的表現他也非常滿意,他在心裡感念,這也許是上蒼的眷顧!因此,發起進攻后,他把徐坤叫到了自己船上,不離左右。
在北兵猛烈的攻擊下,杭軍逐漸由攻勢變為了守勢,北兵紛紛跳上杭軍的戰船,左沖右殺,杭軍紛紛落水。突前指揮的副將謝貴躲在在自己的船里,不敢露頭,偷偷地觀察著戰場的形勢,眼看杭軍不敵,他馬上命令船隊掉頭逃跑,看到他的指揮艦撤退,杭軍的其它艦船紛紛掉頭逃竄、到處亂撞,前進的艦船和後撤的艦船撞在一起,一片大亂,北兵艦隊趁勢掩殺過來。楊江平立在高大的旗艦艦首,手中揮舞著長劍,大聲呵斥不準後退,命令親兵射殺了幾名潰逃的艦船指揮,但仍然無法阻止逃命的杭軍,被北兵射殺、砍殺、自己人相撞的杭兵不計其數。戰前謀划的包抄的馬步軍也沒有出現,他們遭到了北兵騎兵的阻擊,大敗而歸,統制黃勇義和數不清的杭兵戰死沙場。
北兵艦船越逼越近,強弓硬弩射出的利箭如密集的雨點一般鋪天蓋地,楊江平身邊的幾名親兵紛紛中箭落水,徐坤一手握著盾牌、一手揮舞朴刀,抵擋著北兵的攻擊。眼見形勢危急,張岳迅速靠攏旗艦,他讓孫大林掌控好船,自己跳上了旗艦,和徐坤一左一右護衛著楊江平。突然,側前方射來一支箭,射中了楊江平的胸膛,羽箭穿透了鎧甲,楊江平口吐獻血,倒退幾步倒在船上,徐坤趕緊過去一把將其抱住。張岳焦急萬分,潰敗已經無法阻止,再堅持下去,只會全軍覆沒,他蹲在楊江平面前,急切地說:「楊將軍,撤吧!」楊江平大口地喘著氣,臉上寫滿了不甘和悲切,他艱難地咽下了一口血水,咬牙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張岳趕緊通知掉頭,但後面的北兵緊咬著旗艦不放,張岳焦急地對孫大林大喊:「把後面的敵船截住!」
孫大林一聲回應,命令自己的船朝著北兵的船撞過去,他對著船上的山寨兄弟說道:「兄弟們,我們以前是讓人痛罵的強盜,也確實幹過不少壞事,今天我們要讓官軍看看,我們不是只會欺負老百姓的孬種,大家跟我殺!」山寨的人都是第一次見識這種血流成河的場面,不少人緊張、害怕,但在大當家的帶領下,沒有一個後退,跟著孫大林大喊著沖向敵人。
楊江平顫抖著從貼胸盔甲里掏出一封信,這是他出征前寫好了帶在身上的,信已被鮮血浸透,他將信交到徐坤的手裡,艱難地說道:「把信給彤兒......我就把彤兒託付給你了,她看了信就會明白的......你們都要記住,我們生是大杭人,死是大杭鬼,無論何時,都不能投降!」說完就壯烈殉國了。
孫大林暫時擋住了一艘北兵船的追擊,但旁邊其它的北兵船卻盯著楊江平所在的旗艦,顯然北兵不知道楊江平已戰死,他們是想抓住旗艦上的杭軍將領,無論旗艦如何加速、急轉,都無法擺脫。數不清的杭軍艦船在起火燃燒,寬闊的江面上火光一片,為數不多的艦船在苦苦鏖戰,剩下的都在拚命潰逃。如此下去,楊江平的屍首恐怕都無法保全。張岳和徐坤商議了下,決定將楊江平偷偷轉移到另外的船上去,脫離戰場。張岳先讓人駕來一艘小船,靠近旗艦,然後將旗艦轉向,擋住後面北兵的視線,徐坤和幾個親兵迅速將楊江平的遺體下到小船里,北兵被蒙在鼓裡,還在拚命追擊開往另一個方向的旗艦,小船趁機脫身,迅速往下游衝去,只要到達吳道接應的援軍,就可以暫時穩住。
然而當他們衝到杭軍的集結地時,吳道和接應的官軍早已不見了蹤影,原來兩軍開戰後,眼見戰況不利,吳道立即下令撤退,早早就脫離了戰場。
此役,大杭官軍慘敗,十多萬水陸大軍死傷殆盡,無數的軍士、戰馬、戰船、糧草、軍械被北兵俘獲,水軍和步軍統制雙雙陣亡,楊江平的屍首得以保全,而黃勇義墜馬後被人踩馬踏,變成了一堆爛泥。消息傳到臨安,全城震動,皇帝下令為楊江平和黃勇義舉行盛大的葬禮,皇帝親自前往弔唁,群情激奮的太學生和朝廷百官紛紛要求殺吳道和謝貴以謝天下。兩人連忙進宮尋求保護。謝貴是太后唯一的親侄子,吳道是與太后一起進宮的吳貴妃的親弟弟,謝太后和先皇依賴了他幾十年,故而太后在新皇面前極力為兩人開脫,最後實在沒辦法平息眾怒,才同意撤銷兩人官職,沒有追究任何罪責。皇帝和眾臣要求將兩人交大理寺審判,太后一句「哀家都同意將他們罷官了,你們還要怎麼樣?」全頂了回去。吳道和謝貴兩人也樂得清閑,整天躲在府里,逍遙快活。
張岳他們在臨安沒事可做,幾人商議后,決定留下兩個頭腦靈光的嘍啰在臨安打探消息,其他大部隊先回天一寨休整。這一仗,山寨的嘍啰折損了一大半,張岳既痛惜又慚愧,他知道剩下的嘍啰中,肯定有不少人對他有怨恨,所以一路上忙前忙后照顧著傷員,極力安撫著大家的情緒。孫大林倒是沒有這麼多思慮,江上那一仗他打得很是過癮,他很是享受那種刀鋒所指、血花飛濺的戰場搏殺,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人生體驗,只是看到帶出去的隊伍回來時短了一大截,就咬牙切齒大罵謝貴和吳道,恨不得馬上把兩人砍了。由於徐坤還帶著楊江平的一些遺物,張岳決定孫大林把隊伍帶回山寨,他和郭攀先陪同徐坤去楊江平的老家,把那邊的事處理好了再回山寨。
龍尾洲大敗杭軍后,士氣達到頂峰的的北兵迅速東下,兵鋒直逼建康,朝廷震恐,朝臣又紛紛要求誅殺吳道,同時儘快請出先前被吳道迫害、貶謫的優秀將領,立即構建新的防線,阻擊阿術。謝太后迫於局勢危急,只好同意將吳道貶謫到嶺南;重新啟用李知廷,擔任兩淮處置使,即刻趕赴揚州,統領所有屯駐大兵,抗擊北夏國丞相華脫統帥的另一支北夏大軍,那是一支與阿術的隊伍同樣強大的北軍精銳。
吳道被貶謫嶺南,天一寨留在臨安的探子馬上把消息傳回了山寨,這是孫大林臨行前特別交代的,只要有吳道和謝貴的消息,須第一時間告知山寨。孫大林帶了兩個心腹迅速下山,往臨安而來。
吳道雖然是被貶謫,但謝太后特許他乘坐轎子,官差反而要負責抬著,故而他仍然非常狂妄,根本不像是被貶,而像是出遊,這讓押送的官差苦不堪言,這些官差都知道吳道是個驕奢淫逸、禍國殃民的大奸賊,這一次就葬送了十幾萬大杭官軍,如今攤上這麼個押解的差事,除了鄭虎之外,其他差役都自認倒霉、晦氣,卻又敢怒不敢言,就怕這個太后力保的紅人哪天官復原職了找他們算賬。而鄭虎是自己要求來的,原來他父親原本是臨安府的一名官吏,因得罪了吳道,遭到迫害,最後客死他鄉,不久母親也憂憤而亡,好好的一個家就這麼沒了;自己的幾個好朋友又在這一次的龍尾洲大戰中戰死。鄭虎一心想著為父親報仇,無奈吳道官居宰輔、手眼通天,平日里他這個府衙差役連見都見不上,現如今好不容易抓到這個機會,他要好好折磨這個仇人。
此時正值酷暑,大地流火,天上的太陽火球般炙烤著,熱浪在腳下升騰、翻滾,官差們汗流浹背,吳道卻坐在轎子中,至少還有一片陰涼,鄭虎找了個借口,故意將轎頂掀掉,讓吳道也跟著一起曬太陽,肥碩的吳道被曬得頭昏眼花,嘴裡叫個不停:「你們這些個狂徒不要命了,竟敢這樣對我?」鄭虎不理他的囂張恐嚇,其他官差則默不作聲。
又走了兩日,來到一段很是險要的路段,左邊是峭壁,路下是萬丈深淵,鄭虎對吳道說道:「這段路曲折狹窄,你還是下來走吧,萬一轎子沒抬穩掉下去了,那你可就沒救了。」吳道伸長脖子看了看深不見底的懸崖,猶豫了下,無奈還是決定下來走。在一個急轉彎處,頭頂上方一塊巨大的岩石突出來,鄭虎抬著轎子直接撞了上去,轎子直接掉到了崖下,鄭虎抓住路邊的一棵樹才沒掉下去,其他差役手忙腳亂把鄭虎拉上來,一個個嚇得臉色慘白。吳道懊惱不已,他雖然也懷疑鄭虎是故意這麼做的,但眼見鄭虎自己差點命都沒了,卻也無話可說,只好跟著差役們徒步走,那雙從沒有走過這麼多山路的腳上,全是血泡。
本來,鄭虎是想痛快地手刃了這個殺父仇人,但這樣,他必定會被朝廷通緝、處死,他不是怕死,只是覺得這樣死了不值得,再說,其他同行的差役也都會受到牽連。所以他一路都逼著吳道自盡,這樣他們雖然也會被治罪,但罪不至死。吳道攙著一根棍子,痛苦地慢慢走著,差役被曬得頭頂冒油、心煩意亂,不停地罵著。鄭虎趁機對吳道說:「你說你,曾經多麼風光,現如今落得如此下場,不如死了算了,還活著幹嘛?」
「就是,如果是我,早就尋死了。」其他差役沒好氣地附和著,拿著哨棒敲打吳道的身子。
「我不死,太后不讓我死,我就不死!你們,你們不能這樣對我。」吳道嘟嘟囔囔,一瘸一拐地往前挪。
一日,幾人走在一片荒蕪的山林中,前後都沒有人家,幾人心下著急起來,天快黑時,終於發現路邊有座破廟,幾個人決定就在破廟裡過一夜。一進廟門,吳道就癱倒在地,呼呼大睡。鄭虎他們準備吃些乾糧,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來者一行三人,直接來到廟前,跳下馬闖了進來。鄭虎他們是官差,雖然這裡荒無人煙,但是歷來黑白兩道為了不惹麻煩,一般都不會主動去得罪官差。這次押送的是朝廷重犯,萬一被劫走了,那他們責任可大了,所以幾人都拔出刀來。來者正是孫大林和兩個手下,走進廟門,孫大林的大嗓門就扯開了:「幾位軍爺押的可是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