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章:做人要低調
契宓何力率軍首先進到平壤城下。
李績率軍隨後抵達,把平壤團團圍住。
歷時一月有餘,高句麗國王(末任)高藏派泉男產(淵蓋男產)率政府各單位首長九十八人,手舉白旗,前往唐帝國遠征軍營帳,向李績投降。
李績很禮貌地接待,但泉男建仍緊閉城門,堅決反抗,不斷出兵攻擊,可是每次都戰敗。
泉男建把武裝部隊全交給和尚信誠,而信誠發現大勢已去,隨即陰謀叛變。
他暗中派人偷偷潛入唐軍大營,覲見李績,表示願當內應。
五天後,信誠大開城門迎接唐帝國遠征軍入城。
李績命士卒登上城牆,擂起戰鼓,大聲吶喊,並焚燒城上四角碉堡。
泉男建自殺不成,又被救活。
唐帝國遠征軍把他生擒,高句麗王國到此滅亡。
自公元前三七年,高朱蒙建立高句麗王國,歷時七百零五年,經過二十八任君王,而於公元六六八年亡於大唐帝國的鐵蹄之下。
激烈的窩內鬥是亡國的主要原因。
但高句麗王國特有的地緣位置和國家領導人的錯誤決策,當是更主要的原因。
高句麗王國的國土,先天註定的,會不斷受到鄰國威脅。
就拿它的西鄰來說吧,西鄰是一個強大的唐帝國。
大唐帝國從開國之初,就一直想統一天下。
稍後,高句麗的東鄰又漸漸突起一個強大的倭國。
倭國也一直想開疆拓土。
這是客觀事實,無力改變。
可是,高句麗王國不但輕視這個事實,反而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它一直鍥而不捨地橫挑強鄰。
因應強鄰的唯一辦法是姿態必須放低,外交彈性必須擴大。
自從春秋戰國時代,歷史就留下這個定律:弱小的國家不斷橫挑強鄰,一定招來承擔不了的災禍。
用此衡量古今兩國交戰,很少出現例外的結局。
東方遠征軍統帥李績將返抵首都長安。
李治下詔,先把高句麗國王(末任〔二十八任〕寶藏王)高藏等呈獻先帝李二墓——昭陵。
然後,舉行盛大凱旋儀式,演奏勝利軍歌,進入京師,再呈獻皇家祖先祭廟(太廟)。
六六八年十二月七日,大唐皇上李治登含元殿,接受李績獻俘。
因高藏雖名為國王,但並沒有實權,李治對他特別赦免,命他當國務院編製外工程部長(司平太常伯),但只領全薪,跟編製內部長們待遇一樣。
命泉男產(淵蓋男產)當宮廷膳食部副部長(司宰少卿),和尚信誠當銀青光祿大夫(文散官五級·從三品),泉男生(淵蓋男生)當右衛(衛軍第二軍)大將軍。
李績以下遠征軍各級將領,依照功勞分別封爵獎賞。
把泉男建流放到黔中,扶余豐(故百濟國王〔三十二任〕)放逐到嶺南。
將高句麗王國故土分為五部。
總共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餘戶。
設置九軍區(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
在平壤設安東總督府(安東都護府),作為最高軍政機關,統御所有軍區及州縣。
擢升故高句麗王國立過功的官員或首領,分別擔任軍區總司令(都督)、州長、縣長,配合漢人共同治理。.ζa
唐政府任命右威衛(衛軍第十軍)大將軍薛仁貴,攝理安東總督(檢校安東都護),率領武裝部隊二萬人鎮守。
李治前往首都長安南郊祭祀天神,向天神稟告已經征服高句麗王國,下詔,請司空李績繼皇帝之後獻祭。
在儒家系統中,這是一種殊榮。
十二月十九日,李治前往皇家祖廟(太廟)祭祀稟告。
收復高句麗后,李績終於閑下來,一面廣收門徒,一面繼續他的老本行,為那些需要指路的後生們,指點迷津。
這一日,又是一年國考發榜日。
李績領著一批親兵侍衛,親自去春熙路鬧市區看榜。
另外,春季京城也將官員政績考評結果,在榜單的另一側,同步公開。
以示警醒,這些上榜的舉人,進入公務員隊伍,不能有歇歇腳的思想,而要,再接再厲。
李績抬頭看見,渭南縣尉劉延祐不到二十歲就「進士及第」,從年度績效考評結果看,從政成績在京畿(雍州)所有縣中列為第一等。
也就是所謂的「優秀」等次。
京都長安城內有二縣,長安縣及萬年縣,稱「赤縣」或「京縣」。
首都長安城外京畿〔雍州〕各縣,稱「畿縣」。
恰巧劉延祐也在場看榜,看著他洋洋自得的樣子,李績就多說一句話。
「劉縣尉,你也來看榜啊?」
劉延祐看見一位道人,主動和他打招呼,有點怠慢。
丁山一個箭步上前,伸手按住他的頭顱,低聲喝道,「你小子,當了渭南縣的縣尉,就出息了。見到主公,還不下跪!」
劉延祐剛要反抗,李績手裡的拂塵一撣,他當時嘴歪眼斜。
「你們是?」
丁山笑笑,「眼拙了吧。這位就是帝國戰神靖王爺。」
劉延祐一聽是李績的官諱,「撲通」一聲下跪道,「靖王爺饒我,小子眼瞎。」
李績警告他道,「你年紀很輕,卻獲得盛名,最好對自己加強克制,不要總是想超過別人。」
「是是,靖王爺,小的明白。」
「明白就好。本府怕你不明白,所以才略施小計,給你一點教訓。」
他說著話,拂塵又是一展,劉延祐的面部恢復正常了。
李績提示劉延祐的話,是忠厚長者愛人以德所作的苦心教誨。
社恐而死,那是一個可怕的結局。
幾千年古國,就是一個講究韜光養晦的社會。
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櫞子先爛。
勇於敢為則殺,勇於懦弱則活。
這些黑厚學之道,已經流行數千年。
標新立異的想法,用於治國,可以大道至簡。但是,用於個人修身,那就得重新包裝一番。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古怪,不允許有人跟大家不一樣。
一旦發現有人跟大家不一樣,大家就立刻恐懼不安。
必須把冒出來的新事物剷平,晚上才能入睡。
李績說的話是真實的,沒有騙劉延祐。
從隋末亂世以來,他就是在這種戒慎恐懼,戰戰兢兢的心情下保持活命和富貴。